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以邻为壑,仁人所恶

以邻为壑,仁人所恶

以邻为壑,仁人所恶

《以邻为壑,仁人所恶》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下》。“以邻为壑”的最终结果是害人害己。所以,还是收起这种“仁人所恶”的“以邻为壑”手段,“以邻为友”,大家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以邻为壑,仁人所恶
  • 创作年代:战国
  • 作品出处:《孟子》
  • 文学体裁:语录体散文
  • 作者:孟子及其学生

作品原文

以邻为壑,仁人所恶
白圭曰:“丹之治水①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②。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付谓之洚③水——洚水者,洪水也——仁 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作品注释

①丹之治水:白圭治水的方法,据《韩非子?喻老篇》记载,主要在于筑堤塞穴,所以孟子要指责他“以邻国为壑”。
②壑(he):本义为沟壑, 这里扩大指受水处。
③洚(jiang):大水泛滥。

作品译文

白圭说:“我治理水比大禹还强。”
孟子说:“你错了。大禹治理水患,是顺着水的本性而疏导, 所以使水流汪于四海。如今你却使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水逆流 而行叫做洚水--洚水就是洪水——是仁慈的人厌恶的。你错 了。”

作品读解

从方法上说,大禹治水顺应水性,重在疏导;白圭治水却高 筑堤防,重在堵塞。
从效果上说,大禹最终将水导入四海,而白圭却把水堵塞后 流向邻国。导入四海造福人民而于人无害,流向邻国则是损人利 己,仁者厌恶的行为。
所以孟子一再说:“你错了。”并不承认白圭治水有什幺了不 起,更不用说超过大禹了。
从白圭治水“以邻国为壑”联想到我们生活中“以邻为壑”的 现象,那可真是比比皆是,举不胜举的了。比如说,一个普遍现 象是,自己家里装修得非常豪华舒适,乾净得一尘不染,但却把 垃圾桶垃圾袋放在与邻居共用的楼道里;自己家里的花岗石地面 或木地板或纯羊毛地毯要保持清洁,却把一家人乃至客人的臭鞋 子都堆在门外楼道上摆展览,让上上下下的邻居都在鞋阵中捂鼻 而行。这只是最为常见最为普遍的生活小事,至于那商家之间的 竞争,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政治斗争中的你死我活,“以邻为 壑”的手段更是无所不用其极。总而言之就是一种损人利己,嫁 祸于人的行为。
当然,你知道“以邻为壑”,人家也同样知道“以邻为壑”,结 果是人人都成了“邻”,成了“壑”’,到时候,也就没有一处乾净, 没有一处不受灾害了。由此看来,“以邻为壑”的最终结果是害人 害己。所以,还是收起这种“仁人所恶”的“以邻为壑”手段, “以邻为友”,大家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好。

作品出处

《以邻为壑,仁人所恶》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下》。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彙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着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週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着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着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着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