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感动中国的时代先锋:两弹元勛·邓稼先

感动中国的时代先锋:两弹元勛·邓稼先

感动中国的时代先锋:两弹元勛·邓稼先

《感动中国的时代先锋:两弹元勛·邓稼先》是2013年04月01日由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出版的图书。

基本介绍

  • 书名:感动中国的时代先锋:两弹元勛·邓稼先
  • 作者:祁淑英
  • 类别:传记
  • 页数:225页
  •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2013年4月1日
  • 开本:32开
  • 语种: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祁淑英编着的《两弹元勛(邓稼先》内容介绍:邓稼先参加、组织和领导了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核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型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製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在核子弹、氢弹研製试验过程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核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核子弹试验成功后,他进而开始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

图书目录

1.秀实之禾 1
2.始于儿时的友情 12
3.七七事变的枪声 16
4.走向北大讲坛 39
5.他选择了核物理专业 45
6.“迎来灿烂的黎明” 54
7.十月的北京好阳光 63
8.“我爱你,朗润园!” 68
8.走向秘密世界 76
10.悲愤的“59·6” 95
11.“听钱部长讲故事” 104
12.西花厅的客人 112
13.建造新的长城 120
14.激战前夜 131
15.罗布泊升起了一团蘑菇云 142
16.“万金家书” 150
17.“轮台九月夜风吼” 159
18.一轮新生的“小太阳” 169
19.“你是中国的费米!” 180
20.为了总理的嘱託! 186
21.在死神面前 194
22.未听完的《命运交响曲》 199
23.奋斗的人生是壮丽的 203
24.《两弹元勛邓稼先》 207
25.“功勋泽人间” 219

后记

我眼含热泪採访并撰写了研製我国核子弹、氢弹的功勋科学家邓稼先的感人事迹。他隐姓埋名28年,将自已的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核武器的开创和发展事业。
核武器这种尖端技术首先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发展起来的,大体上经历了核子弹、氢弹、新型氢弹、核武器小型化及多种效应等四次大的突破。我国是个经济上不发达的国家,因为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为出现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这样一批敢于拼搏、富有牺牲精神的优秀的核武器专家,所以,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实现了核武器领域的四次突破,为世人所震惊。当年主持这项工作的张爱萍将军对邓稼先评价道:“邓稼先的名字虽然鲜为人知,但他对祖国的贡献将永载史册。他不愧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子,不愧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不愧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前不久,美国媒体及议会中的某些政客,造谣生事。无耻鼓譟,诬我科技人员窃取了美国的核机密。显然.他们过低地估计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邓稼先》一书可以给世人以明确的答案.也是对造谣者的有力一击!
翻开百年近代史,写满了中华民族受世界列强侵略、欺侮的屈辱史实。“强我中华”一直是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魂牵梦绕的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强国梦正在逐渐变为现实。我们已经成为拥有现代核武器的军事大国,我们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增强。正因为如此,当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苏联解体后,美国便把中国看成它潜在的敌手,看成是它在世界範围内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障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南斯拉夫联盟进行的狂轰滥炸,尤其是对我驻南使馆的飞弹袭击,充分暴露了他们的罪恶嘴脸和险恶用心。我国的尊严和主权一再受到西方列强侵犯的事实,再次使中国人民警醒,在强权政治横行的世界上,赢得尊严是多幺不容易!从而进一步激起了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强我中华”的决心和行动。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把《邓稼先》一书奉献给青少年朋友们,一定会激励大家像邓稼先那样,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祖国,使我们的祖国早日强盛起来。
本书写作中,参考了郭北甄和苏方学两位作家编着的《娃娃博士》及许鹿希、邓仲先撰写的《两弹元勛邓稼先》以及报告文学作家李培才、郑重等撰写的有关报告文学,特向上述诸位同行表示诚挚的谢意。
作者2000年春于河北石家庄初稿
于2009夏修改

序言

祁淑英先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传记文学作家。近年来,她以饱满的激情,超人的毅力,撰写了一批中国杰出科学家的传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中国传记文学学会评选为“首届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其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最近,她的《两弹元勛邓稼先》作为“感动中国的科学家传记”之一,即将出版,索序于我,我很高兴把这本书推荐给读者朋友们。
阅读《两弹元勛邓稼先》,也包括她撰写的其他科学家的传记,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她特别注意深入挖掘科学家成功的文化基因,这是她的传记文学作品非常显着的一个特点,我猜想这应该是她的作品产生广泛影响、深受读者欢迎的原因之一。
在西方有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语:“三代人培养一个贵族。”这句话可以借用来比拟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培养。我们从书中叙述的邓稼先的家世渊源、成长曆程就可以看出来。邓稼先的六世祖是邓石如。邓石如(1743~1805年)原名琰,字石如,号完白山人,以字行,一生布衣,潜心书法艺术,遍访海内名家,是清的嘉时期的书法、篆刻大师,其书法四体皆工,有人推为清朝第一人。他的艺术成就在书法艺术史占有重要地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就在举办“邓石如书法奖”。邓稼先的祖父邓艺荪,民国元年曾任安徽省教育司长,与苏曼殊等名士是情投意合的挚友,在安徽学界享有盛誉。他的父亲邓以蛰(1892~1973),字叔存,是我国现代着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一生从事文化教育事业,在世代书香门第的家庭,他从小就受到传统的文化艺术的薰陶,这为他后来从事美学和中国书画研究奠定了最初的基础。邓以蛰先后到日本、美国留学,研究哲学和美学,回国后曾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任教,他与鲁迅有过交往,《鲁迅全集》第14卷有他和鲁迅谈话的记录。他是最早在中国研究、传播美学的奠基人之一。有《邓以蛰全集》传世。
在这样的家庭出生的邓稼先,他的文化基因中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澱。连他的名字都是邓以蛰苦心孤诣起的,取“禾之秀实,在野曰稼。”预示他“根植于中华大地,并且早早地秀实和成熟于中华大地,成为造福民众的沧海之一粟”。有中国传统文化做基础,后来到美国留学,充分汲取了西方文化的精华,掌握了物理学、核科学的最新成果,为后来研製核子弹、氢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不时看到中外文化对邓稼先的影响,成为他成功的助推器。他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带领一批科学家开始艰苦卓绝的研製工作,同时还要对妻子、父母保密,忍受至亲至爱的人的误解。我们不是看到先贤“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教诲的直接影响吗?而他和“青椒”、“小白”等年轻人亲密无间的相处,他成为兵团级干部后依然有专车不坐,自己坐公车外出的事例,不是可以看到一生布衣的艺术大师邓石如的影子吗?和人们熟知的陈景润类型的科学家不同,在科研生活之余,邓稼先的生活是丰富的,他不仅是花样滑冻的高手,对放风筝、逗空竹也很在行。他喜欢梅兰芳的《贵妃醉酒》、马连良的《四进士》,同时又酷爱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每当遇到困难时都会反覆倾听那昂扬、激越的旋律,从中汲取无形的力量。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邓稼先青少年时期的好友杨振宁谈到邓稼先时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去世后,杨振宁在致邓稼先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中说:“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恆的骄傲。”虽然杨振宁近年的行事多有争议,但他这两句话确实是深刻理解邓稼先的。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认真端详书稿中的邓稼先照片,我很自然地想起这句古语。邓稼先自少年到老年表现出来的本色自然、质朴无华,能够让读者在合影中立刻找到他,他的风度气质有一种天然的亲和感,让那些矫饰作态的人相形失色。即使到了老年,他功高盖世,他的笑容仍然有这个年龄段罕见的稚气。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邓稼先无疑就是科技界永怀赤子之心的大英雄、真名士。
如何进行亲职教育、素质教育,加速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读者朋友,包括家长和领导干部,《两弹元勛邓稼先》会给我们很多启示,我很高兴把它推荐给朋友们。
2010年11月29日
于石门静远斋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