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宜兴

宜兴

宜兴

宜兴市,简称宜,古称“荆邑”、“阳羡”,位于江苏南部,太湖西岸。

宜兴是中国着名陶都。宜兴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之称。宜兴是“紫砂壶”原产地,拥有石灰岩溶洞80多个,茶园3500余公顷,竹海纵横八百里。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宜兴留下“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的诗句。宜兴人文荟萃,诞生了4位状元、10位宰相、26位两院院士,被誉为院士教授之乡。宜兴属吴越文化,是江浙民系使用吴语。

宜兴市是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範区城市。宜兴有善卷洞、张公洞、宜兴竹海、龙背山森林公园、宜园、陶祖圣境、云湖、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等旅游景区。宜兴市先后荣获“2017年度中国全域旅游创新奖”、“2018年度中国十大全域旅游示範县市奖”。

宜兴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县级市之一,在经济、文化、商贸、会展、服务业和城市建设等领域成就显着,2015年位居中国百强县(市)第六名。2017年11月,宜兴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宜兴常年荣获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工业百强县(市)、 中国创新力最强的30个城市之一等多项奖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宜兴
  • 外文名称:Yi Xing
  • 别名:荆邑,阳羡,荆溪
  •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 所属地区:江苏无锡
  • 下辖地区:宜城等5个街道、丁蜀等14个镇
  • 政府驻地:江苏省宜兴市宜城街道陶都路8号
  • 电话区号:0510
  • 邮政区码:214200
  • 地理位置:江苏省南部,太湖西岸,苏浙皖三省交界
  • 面积:1996.6平方千米
  • 人口:125.47万人(2017年常住人口)
  • 方言: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宜兴话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善卷洞、龙背山森林公园、竹海、东坡书院、张公洞、玉女潭等
  • 机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丁蜀通用航空产业园
  • 火车站:宜兴站
  • 车牌代码:苏B
  • 行政代码:320282
  • 民系:江浙民系
  • 特产:紫砂壶
  • 着名人物:徐悲鸿、吴冠中、周小川、丁俊晖
  • 城市精神:崇文厚德和谐奋发
  • 市花:杜鹃花
  • 市委书记:沈建
  • 文化:吴文化
  • GDP:1558.28亿元(2017年)
  • 人均GDP:12.42万元(按常住人口计算)

历史沿革

在宜兴湖洑镇灵谷洞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表明,早在一万年前,就有宜兴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生活。7000年前左右,宜兴地区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并创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骆驼墩类型文化”。
宜兴城区宜兴城区
5000年前,以制玉和原始宗教为特徵的良渚文化在本地获得了较大发展。商代时期,以几何印纹陶和原始青瓷为代表的“广富林文化”在此流传。
西周时代至春秋末期,宜兴属吴国。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出兵灭吴,宜兴改属越国,周显王三十年(公元前355年),楚国兴兵灭越,宜兴改属楚国。
秦统一中国后推广郡县制,公元前221年,宜兴正式立县,定名为阳羡县。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阳羡县令尹灵常因功于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被封为阳羡侯,阳羡县改称为阳羡侯国,至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复称阳羡县。东汉汉顺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阳羡县城一度南迁荆南山下(今铜官山风景区附近)。
三国·吴赤乌六年(公元243年)在荆溪河(今蛟河)畔重建阳羡县城,从此奠定了后来宜兴县城的空间位臵和发展格局。
西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阳羡人周玘(周处之子)三兴“义兵”,平定叛乱,因功封威武将军、吴兴太守、乌程侯,朝廷又特为之设“义兴郡”,郡治在原阳羡县城,下辖义乡、国山、临津、阳羡、平陵、永世六县,到南朝刘宋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又增臵绥安县归义兴郡管辖,至此,宜兴达到了历史上行政管辖範围最为广大的时期,地跨约包括今常州、无锡、湖州、宣城等地的部分地区。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撤义兴郡,将阳羡、国山、临津三县合併为义兴县,属常州。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义兴县被分臵为阳羡、临津二县,并在此臵鹅州,县城改为州府,至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鹅州又改称南兴州,次年撤州复称义兴县。
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因避太宗名讳,改义兴县为宜兴县,属常州。南宋恭帝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宜兴一度改称南兴军。
元代,宜兴县几度改设州府,直至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复改宜兴县。
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析宜兴县为宜兴、荆溪二县。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两县重新合併为宜兴县。
1949年4月,宜兴县属华东军政委员会苏南行政公署政区。1949年6月至1953年1月属常州专区,1953年1月至1956年2月属苏州专区,1956年2月至1983年3月属镇江专区(1967年3月改称镇江地区)。
1983年起属于无锡市。
1988年1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宜兴县,设宜兴市(县级市)。
宜兴市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

宜兴有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江苏宜兴陶瓷产业园区、13个镇、5个街道,有213个行政村、97个社区。市政府设于宜城街道陶都路8号。
宜兴市辖5个街道:宜城街道、屺亭街道、新街街道、新庄街道、芳桥街道。其中,屺亭街道委託宜兴经济开发区管理;新街街道委託环科园管理。
13个镇:丁蜀镇、张渚镇、西渚镇、太华镇、徐舍镇、官林镇、杨巷镇、新建镇、和桥镇、高塍镇、万石镇、周铁镇、湖父镇。
其中宜兴城区包括宜城街道和丁蜀镇。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宜兴市位于北纬31°07′~31°37′,东经119°31′~120°03′。
地处江苏省南端、沪宁杭三角中心,东面太湖水面与苏州太湖水面相连,东南临浙江长兴,西南界安徽广德,西接溧阳,西北毗连金坛,北与武进相傍。
宜兴
滆湖镶嵌宜兴和武进之间,三氿(西氿、团氿、东氿)相伴市区东西两侧。
宜兴市总面积1996.6平方千米(其中太湖水面242.29平方千米)。城市化水平为60.54。

地形地貌

宜兴市有山、有水、有平原,有“三山、二水、五分田”之称。宜兴市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丘陵山区,北部为平原区;东部为太湖渎区,西部为低洼圩区。宜兴山地属于天目山余脉,拥有江苏苏南最高的三座山峰,其中茗岭葡萄岭海拔611.5米,为江苏第二峰。

水文特徵

宜兴市境内河流密布、纵横交叉,灌溉、运输方便。有河道215条,总长1058公里,总面积19.49万亩。其中主干河14条,5公里以上的68条。荡20多个,水域面积73.43亩。有水库20座,总库容1.26亿立方米。天然水质较好,矿化度为100-200毫克/升,属很低矿化度水;总矿化度小于1.5毫克当量/升,属很软水;酸硷度值为6.5-7,属中性水。
宜兴

气候特徵

宜兴市全年温暖湿润。热量条件好,年平均气温15.7℃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28.3℃。年平均无霜期240多天,生长期可达250天左右,积温5418℃,日照较足,7-8月日照时数最多。农作物一年可2-3熟。降水丰沛,全年有雨,年平均雨日136.6天,年平均降水量1177毫米,春夏雨水集中。地面水、地下水丰富。

人口

2017年年末宜兴市户籍总人口108.33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城镇人口62.13万人。年末总户数37.54万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2.89人。全年出生人口10347人,出生率为9.55‰;死亡人口9091人,死亡率为8.39‰。人口自然增长率1.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5.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3万人。城市化水平为65.21%。
宜兴城区宜兴城区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26元,比上年增长8.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26元,比上年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25654元,比上年增长8.2%。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568元,比上年增长6.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199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161元,增长8.3%。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7.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70.6平方米。
年末全市34.76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比上年增长1.6%;27.8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比上年增长1.1%;48.75万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比上年增长1.0%;55.6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比上年增长0.2%。<P> 福利事业扎实推进。拥有城镇社区服务中心18个。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605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3.69亿元。全年慈善机构接收捐赠款5334.24万元,其中慈善“一日捐”740.25万元,定向捐款1829.37万元,企业认捐到账1792万元。市慈善会救助困难民众、学生5.94万人次,救助支出3921.83万元。

经济情况

综合
2017年,宜兴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500亿元大关,达到1558.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4.38万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2.42万元,按年末汇率折算达1.84万美元。首次跻身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十强。
宜园宜园
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9.14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807.83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701.28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3.2:51.8:45.0,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2万个,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94万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860人,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21人。扶持自主创业1974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9%。
消费品价格涨幅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1.3,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1.8,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1.0,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0。
农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24.32万亩,比上年减少6.44万亩,下降4.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3.37万亩,比上年减少5.94万亩,下降6.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0.89万亩,比上年增加0.12万亩,增长0.4%。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5万亩,比上年减少0.1万亩,下降2.8%;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10.07万亩,比上年减少0.61万亩,下降5.8%。
宜兴宜兴
粮食生产夏粮下降秋粮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35.81万吨,比上年下降3.3%。其中夏粮总产量10.92万吨,比上年下降18.9%;秋粮总产量24.89万吨,比上年增长5.5%。油料总产量5261吨,比上年增长4.1%,其中油菜籽4503吨,比上年增长3.5%;茶叶总产量6029吨,比上年下降1.5%;水果总产量2.38万吨,比上年增长11.3%;乾果产量2798吨,比上年增长15.7%。
林业牧业总体下降,渔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造林面积0.25万亩,比上年减少0.05万亩,下降16.7%;全年猪肉产量1.5万吨,比上年下降11.8%;禽肉产量0.65万吨,比上年下降12.5%;猪年末存栏数8.87万头,比上年下降20.7%;肉猪出栏数19.93万头,比上年下降11.8%。全年水产品产量9.17万吨,比上年增长12.0%。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90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全市86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9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828.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实现利润总额133.29亿元,比上年增长3.1%;实现增加值460.87亿元,可比价增长6.0%。全市前六大行业实现产值2417.18亿元,增长15.8%,占规上工业比重81.2%。全市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达343家,比上年增加32家,其中,超10亿元的43家,超100亿的3家。
全年规模工业实现综合能耗495.84万吨标準煤,比上年增长0.1%。万元产值能耗0.166吨标準煤/万元,比上年下降13.7%。六大高耗能行业(化学原料和化学製品製造业、非金属矿物製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纤维製造业、纺织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综合能耗446.22万吨标準煤,比上年下降0.1%,占全市规模工业总能耗的90.0%。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13.22亿元,比上年增长5.6%;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3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43.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8%。全年共荣获国家“鲁班奖”5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江苏省“扬子杯奖”12项,无锡市“市政优质工程”9项。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3.91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投资0.15亿元,下降94.8%;第二产业投资323.82亿元,增长0.9%;第三产业投资239.94亿元,增长12.4%。
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95.43亿元,比上年增长7.9%。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0.87亿元,比上年下降20.1%,房屋施工面积为508.3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7.4%,其中住宅施工面积为400.7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2%;房屋竣工面积159.9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7.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18.1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2.5%。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45.6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31.3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1%;商品房销售额137.53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其中住宅销售额122.39亿元,比上年增长38.4%。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增势稳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84.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年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89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71.02亿元,比上年增长9.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0.87亿元,比上年增长3.2%。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3.1%;粮油、食品类增长7.3%;石油及製品类增长21.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7.9%,日用品类增长17.0%,饮料类增长35.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4%。
开放型经济
全年新设外资项目27个,增资转股项目13个。全年到位注册外资完成4.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8.6%。
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41.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出口总额完成33.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5%;进口总额完成7.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全年一般贸易为主导的外贸进出口34.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4%,占全部进出口总额比重85.8%。其中出口总额29.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3%;加工贸易进出口5.7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4%,占全部进出口总额14.1%。其中出口4.0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5.5%。
服务外包平稳发展。全年新增服务外包企业22家,完成服务外包业务契约总额1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执行金额1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5%。离岸外包契约金额9.1亿美元、执行金额8.8亿美元,分别增长5.4%和28.8%。
境外投资出现下降。全年核准境外投资项目10个,比上年减少5个。中方投资额累计379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0.9%。境外投资项目涉及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新能源研发、LCD电子材料的製造和计算机网路技术、印製电路板销售等。
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旅游
宁杭高速宜兴东互通主体建成,宜长高速、常宜高速破土动工,对外交通格局持续最佳化。陶都路、宜浦路、宜北路改造有序推进,顶上桥、城西路网综合改造如期完工。环科大道南延段、善龙路、洑湖路基本贯通,360省道西张段、潘西线等工程全面开工,新西氿大桥顺利合龙,和闸线、周万线等8条县道改造竣工;150公里农村道路、25座农桥提档升级。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485公里,比上年增加9公里,增长0.4%。内河航道里程614公里,与上年持平。货运量稳定增长,客运量增速小幅回落。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3933万吨,增长3.2%;货运周转量31.81亿吨公里,增长3.3%。完成客运量7040万人次,下降0.7%;客运周转量92686万人公里,增长39.8%。
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电信业务收入15.45亿元,比上年增长5.5%。网际网路用户45.6万户,比上年增长10.7%。全市固定国语机用户29.75万户,比上年减少3.6万户,下降10.8%。行动电话155.4万部,比上年增加3.6万部,增长2.4%。公用电话0.74万只,下降38.8%。
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範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双创”工作有序推进,成功举办素博会、目连节、梁祝爱情文化节等各级各类节庆活动,持续打响宜兴旅游品牌。获评全国森林旅游示範市。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2358.3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0%;接待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活动的入境过夜旅游者11.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2%。旅游总收入达24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48.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国际旅游收入0.31亿元,比上年下降34.0%。年末全市星级宾馆达9家,其中五星级宾馆3家,四星级宾馆2家,三星级宾馆3家,二星级宾馆1家。全市拥有旅行社37家,旅行社营业收入0.87亿元,比上年增长7.3%。
财政和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3%,加上各类其他收入,2017年,我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为169.04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3.64亿元,比上年增长5.3%,2017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为169.04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总体保持平衡。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982.37亿元,比年初增长3.0%;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1526.42亿元,比年初增长8.9%。存款中,住户存款余额1003.82亿元,比年初增长3.8%。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706.38亿元,比年初下降3.6%;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48.37亿元,比年初增长20.5%;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255.00亿元,比年初增长7.7%。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财产险收入12.78亿元,比上年增长4.6%;人寿险收入4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保险赔款支出及给付19.2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及给付7.65亿元,比上年下降4.4%;人寿保险赔款支出及给付11.54亿元,比上年增长21.5%。

社会事业

城乡建设

克服融资难、战线长、制约多等困难,高质高效推进各项工程建设,城乡环境实现新提升,顺利通过“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考核、国家环保模範城市覆核、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全年城市建设总投入超50亿元,城区拆迁面积达125万平方米。东氿大厦成为城市新地标,创意产业中心基本竣工,市文化中心、万达广场等重大功能性载体高效推进,体育中心市政配套工程顺利完工,东氿RBD商业水街、金融商务区、八佰伴等综合体相继开工和建设,东氿新城形态更加靓丽。干线公路建设推进迅速,范蠡大道、滆湖东路、阳灵隧道、梅林大桥等工程启动建设,站前大道、环科大道等9条道路建成通车,宁杭客运专线宜兴站高标準落成。善卷洞综合改造完工,蝶水风情园、龙池山脚踏车公园如期建成,景区建设亮点纷呈。宜城街道城南路网改造、“平改坡”三年改造计画等工程全面完成,老城区更加整洁有序。村庄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张渚镇善卷村获“江苏最美乡村”称号。西渚、湖氵父等11个客运站建成启用,镇村公交道路改造、农村危旧桥樑整修等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农村交通及场站投资近2.5亿元。氿滨水厂10万立方米深度处理工程、油车水库源水管道铺设完工,城乡日供水能力达26.5万吨。宜兴市新发展天然气用户2.2万户,累计12.3万户。电网主变容量进一步扩容,超过700万千伏安。组织“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大力开展以国省干线和旅游公路环境、城区市容秩序、宜南山区违法建设为重点的综合整治行动,有效治理了一批难点问题。倡导绿色出行,城区公共脚踏车服务系统建成启用。
宜兴团氿边宜兴团氿边

文化建设

出台文化发展战略。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开拓文化市场,初步形成紫砂陶艺、书画收藏、文化旅游、歌舞娱乐、图书报刊、影视演艺、广告传媒、文体健身八大类文化产业群体,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3%。举办“陶都风华·水城传奇”中国宜兴2012水墨音乐画卷暨“两会”庆祝晚会、中国宜兴全国摄影大展、周培源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吴冠中艺术馆开馆暨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第七届竹文化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吴冠中艺术馆建成开馆,潘家祠堂、阁老厅等文物遗存修缮完毕,中国宜兴艺术家村等重大项目动工开建,文博园、古陶博物馆等一批民办文化场馆启动筹建,《宜兴市志》出版,宜兴电视台紫砂频道开播。《宜兴日报》日发行量3.5万份,全年总发行1067.5万份。宜兴电视台全年播出各类广播、电视新闻2.26万条(次)。基本完成8个镇(街道)的古碑刻调查工作,启动一批文物古建筑的维修保护工程。宜兴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8个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人(新增2人)。精神文明建设富有成效。开展道德讲堂建设活动,举办宜兴市道德讲堂观摩活动。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苏省文明城市”称号。

社会建设

推进城乡社会保障衔接转换,完成社保扩面4.1万人,净增缴费2.2万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孤儿和农村五保供养标準进一步上调,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连续三年保持100%。落实各项促进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4万个,帮扶3800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创业带动就业1.3万人次,镇登记失业率和农村调查失业率分别控制在2.4%和2.5%以内。人口和计画生育奖补政策实现企业退休、退职、退养等家庭全覆盖。民生实事工程高效推进,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4719套、竣工3027套,成为全省首批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示範市创建试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高标準通过国家药品安全示範市省级验收。市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孤独症儿童成长中心建成运营。宜城街道居家养老模式在全省推广。全年各类涉农、涉困补贴的发放额超过1.8亿元。获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七星级奖。推进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创新,94个社区创成扁平化管理示範社区,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架构覆盖宜兴市域。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平安宜兴”、“法治宜兴”建设,开展“四项排查”,完成中共十八大期间宜兴安保维稳任务。经济金融领域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得到掌控,巩固了安定团结的局面。
宜兴

生态文明建设

围绕“优环境、保民生、促发展”三大主题,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实施“美丽宜兴”建设工程。把民生诉求作为生态工作的优先主题,通过推进治太保源、实施蓝天工程、开展绿色创建、加强环保宣传、加快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提升环保基础设施能级等措施,打造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丽宜兴。在全省县级市率先开展PM2.5自动监测,城市空气品质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在95以上,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位居全省县级市第二。深入开展治理太湖工作,太湖连续五年实现安全度夏。全年投入7.22亿元,完成治理太湖重点工作和重点工程130项、小流域专项治理工程21项,封堵太湖一、二级保护区企业排污口9个。宜兴市饮用水源11个小康断面、41个水域功能区水质均达国家规定标準。创建国家环保模範城市覆核通过国家环保部验收。城区和国、省、市道新增绿地面积99.31公顷,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1平方米,森林覆盖率23.78%。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机械化收集率100%。创建“陶都美丽乡村”13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二、三期工程快速推进,2024个村庄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进一步最佳化。张渚镇善卷村入选“江苏省最美乡村”前十佳。
宜兴宜兴

交通

公路

至2015年末,宜兴境内公路通车公路通车里程244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10公里/百平方公里,每万人拥有公路21.2公里,宜兴境内有宁杭、锡宜等2条高速公路、G104、S342、S230、S240等4条国、省干线公路;丰张线、屺分、丁张线、张灵慕线等17条主要市道;境内共有航道77条,航道总里程594公里,其中锡溧漕河、芜申运河等级航道17条278.24公里;境内公路桥樑359座,航道桥樑601座,农村桥樑3790座。
宜兴共有市区一级客运汽车站2个、镇区客运汽车站9个、公交停车场4处;宜兴市班线客运车辆559辆、班线120条,辐射周边地区8省64个城市;市内所有行政村全部开通客运班车,实现了“通达工程”目标;宜兴市拥有公车200多辆,开通23条公交线路,其中公交1路、3路、7路已开通空调公车;拥有出租汽车453辆、货运车辆3907辆,共有危货运输企业12家、一类汽车维修企业23家、二类维修企业85家、三类维修企业159家。

铁路

宁杭高铁宜兴站位于宜兴市龙背山森林公园南麓、104国道与陶都路之间。宁杭高铁宜兴站综合客运中心由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建设,规划面积约8.5万平方米。

文化艺术

陶瓷文化

宜兴陶瓷源远流长。远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便开始烧制陶器。在丁蜀等地发掘出各种商周时期的古陶器皿及残片。
宜兴特产:紫砂壶宜兴特产:紫砂壶
2002年,新街骆驼墩出土马家浜文化时期陶器。
丁蜀前墅的明代龙窑是全国唯一迄今仍在使用的古龙窑。骆驼墩遗址和古窑址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紫砂、精陶、青陶、均陶、美彩陶被誉为陶瓷“五朵金花”,特别是紫砂成品,以其独特的泥质、造型和古朴的自然美感而名扬海内外。
明代供春的“供春壶”、时大彬的“三足如意壶”、项圣思的“圣陶杯”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分别珍藏于国家博物馆、无锡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馆。
宜兴陶瓷既实用,又具观赏价值。紫砂作品在国际、国内屡屡获奖,有些作品还被作为国家国际交往的礼物。

方言

宜兴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
宜兴话有29个声母,42个韵母,8个声调,平上去入各分阴阳。
宜兴

名胜古蹟

宜兴是中国闻名的太湖风景名胜区阳羡景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南部山区多溶洞,景奇形怪,已发现的80多个,已开放的5个,其中善卷洞、张公洞1934年就对外开放。有国家4A级风景区8个。

文化遗存

宜兴历史悠久,先民勤劳朴实,留下众多文化遗存。
位于芳庄镇溪东村的西溪遗址为马家浜文化时期大型聚落遗址,体现出先民六七千年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祥和、自然的生活。
西渚镇猪婆山曾是春秋战国时期人群居住点。1984年,吾桥村出土的汉代独木舟被南京博物馆收藏。
2002年发掘的骆驼墩遗址,代表了太湖西部山地向平原地带过渡的新石器考古文化特点,对研究长江下游古代文明进程有着重要意义,被列为2002年国内六大考古发现之一。
建于三国吴天玺元年(276年)的国山碑被誉为“江南第一碑”。
宜兴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8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25个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9处(95个点)、文物控制单位56处,红色革命遗址19处,库藏文物1万余件。
“梁祝传说”和“宜兴紫砂陶製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蹈“男欢女嬉”、“宜兴手工刻纸”、“宜兴均陶堆花技艺”、“观蝶节”等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宜兴分别新增省级、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个和12个。
宜兴累计有国家级、省级、无锡市级、宜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7个、13个和21个。

工艺特产

紫砂
宜兴特有一种澄泥陶,颜色绛紫,製品称作“紫砂器”,通常也简称“紫砂”。近千年来,紫砂经过产生、发展的过程,到明代末期臻于成熟,此后历久不衰,于是在景德镇瓷都之外,并列一个陶都宜兴,产品畅销国内外。
渎上西瓜
太湖西岸的百里渎区,是宜兴西瓜的主要产地,这里盛产的晚熟西瓜,称“渎上西瓜”。
张渚竹筷
张渚竹筷是宜兴传统的特产,既是日用品,又是工艺品。
徐舍小酥糖
宜兴的徐舍小酥糖是一种茶食。据传,清朝同治六年,宜兴徐舍镇豫和泰南货店生产的小酥糖,名气传到了皇宫,载淳皇帝曾派专吏太监到宜兴採办徐舍小酥糖,列为“贡点”。
和桥豆腐乾
和桥豆腐乾是宜兴久享盛誉的特产之一,相传已有130多年的历史。
太湖银鱼
宜兴银鱼,产于太湖,每到初夏季节上市。
宜兴三珍
指宜兴丘陵山区盛产的三样应时山果鲜品,即春季的毛笋、秋季的板栗、春秋两季的鲜蕈。
高塍猪婆肉
宜兴美味佳肴之一。始出于宜兴市高塍镇桃园村陈氏家族,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

旅游资源

宜兴是全国闻名的太湖风景名胜区阳羡景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8个。善卷洞风景区及周围诸多“梁祝”遗蹟更为吸引游人;玉女潭巨石环绕,一汪凝碧,常年不涸;蜀山东坡书院和闸口天远堂的西府海棠为苏东坡创建和手植;宜城有纪念“阳羡第一人物”周处的周王庙、太平天国辅王府、徐悲鸿纪念馆等人文景点。近年,注意保护自然风貌,开发生态旅游,并利用城边丘陵山地和氿滨水面,建成龙背山森林公园、宜园、洑溪河公园、湿地公园、东氿公园等生态公园,一个“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园中”的山水旅游城市渐已形成。
宜兴4A级景点(8家)
善卷洞
竹海
龙背山森林公园
宜园
陶祖圣境
张公洞
云湖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善捲风景区
善卷洞与比利时之汉人洞、法兰西之里昂洞称为世界三大奇洞,也是我国着名的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竹海风景区
宜兴竹海风景区位于太湖西岸的宜兴市。宜兴盛产竹,自古便有“竹的海洋”之称。
宜兴竹海宜兴竹海
龙背山森林公园
龙背山森林公园位于宜兴城区南侧,占地550公顷。
宜园
宜园是一个以小桥流水为基调、古典形式的现代江南园林,是团氿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筹建于2003年初,建成于2004年10月。
玉女潭
玉女潭坐落在宜兴市西南23公里湖滏镇的莲子山上,景区面积16公顷,游程约2000米长。
陶瓷博物馆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专业性陶瓷博物馆,前身是江苏省宜兴陶瓷公司陈列室和宜兴陶瓷陈列馆,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馆区20000多平方米,展馆3000多平方米。
周培源故居
周培源祖居位于宜兴芳桥镇后村,原有两处。一处在后村河南,为周培源祖父所建,是周培源的诞生地,80被大火焚毁。现存的一处为周培源父亲周文伯于民国初所建。
玉女潭玉女潭
东坡书院
东坡书院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宜兴丁山买田讲学之地。书院历经沧桑,多次被毁,多次重建,现今留下的建筑是明代重建的。
徐悲鸿故居
徐悲鸿故居位于屺亭桥塘河西侧,为砖木结构3开间阁楼房屋,占地518平方米,建筑面积115平方米。故居包括徐悲鸿原生活起居间、弟妹生活间、徐父授书房及一个天井。2000年经重新修建后已正式开放。
太平天国王府
太平天国王府位于宜城通贞观路,始建于清代,原为史姓宅第,1860年(清鹹丰十年)太平军攻克宜兴后,成为辅王杨辅清的府第,后又曾作为忠王李秀成的行辕,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池山风景区
位于宜兴城西南三十五公里的龙池山。1982年被列为省级森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一千八百多亩。
张公洞风景区
张公洞,又名庚桑洞,是着名石灰岩溶洞、宜兴“三奇”之一。位于宜兴城西南约22公里的孟峰山麓,距东北的无锡市60多公里。
隶属于宜兴市阳羡生态旅游区管理委员会,1919年,宜兴绅士储南强修整张公洞,1934年11月11日对外开放。
景区面积0.36平方公里,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阳羡风景区主要景点之一,古代荆溪十景之一,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注:张公洞风景区图册网址:)
灵谷风景区
有“灵谷天府”之称的灵谷风景区位于市区西南25公里的湖滏镇境内,风景区面积0.13平方公里,相传象徵五穀丰登的田道仙姑灵姑娘在此隐居,故称之为“灵谷洞”。
西晋周王庙
周王庙,又称“英烈庙”、“周孝侯庙”,位于宜城镇东庙巷内,始建于晋元康九年(229),是为祭祀晋平将军周处而建的专祠,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着名人物

历史人物

姓名生卒年事迹
周处
236年~297年
晋朝周处是妇孺皆知的“周处除三害”的主角,是弃恶从善、改过自新、发愤励志、尽忠报国的典型;所撰《阳羡风土记》是中国最早记述地方习俗和风土民情的着作之一
陈庆之
484年~539年
南北朝时将军,为一代名将
蒋捷
1245年-1301年
宋末元初词人,宋末四大家之一
卢象升
1600年~1639年
明末着名抗清将领
徐溥
1428年~1499年
入阁为相12年,政绩卓着,为一代贤相
周延儒
1593年~1644年
1613年(明万曆四十一年)连中两元(会元、状元),后二度为相

近现代人物

姓名生卒年事迹
徐悲鸿
1895年~1953年
当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吴冠中
1919年~2010年
当代着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周培源
1902年~1993年
着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顾景舟
1915年~1996年
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
潘汉年
共产党政治家,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主任,上海市副市长
潘序伦
中国会计之父、上海立信会计学校(今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创始人
蒋南翔
曾任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高等教育部部长
周建南
原中国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顾问、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朱启祯
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前驻美国大使
朱邦造
中国驻西班牙大使兼驻安道尔特命全权大使
沙祖康
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联合国副秘书长
胡焕庸
曾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人口地理学的创始人

城市荣誉

2017年11月,宜兴市荣获2017年度中国全域旅游创新奖。
2017年11月,全国文明城市。
2018年10月,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9)。
2018年11月10日,荣获“2018年度中国十大全域旅游示範县市”奖。
2018年12月,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201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强,中国创新力最强的30个城市之一。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