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吉尼亚理工中国留学生杀人案
2009年1月21日美国当地时间晚7时,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一起兇杀案件,被害人和嫌疑人皆为来自中国的学生。死者名为杨欣,22岁,来自中国北京,兇杀嫌疑人名为朱海洋,现年25岁,来自中国宁波。现场一些目击者说,朱海洋和杨欣当时同在餐馆里喝咖啡,事先没有发生口角,但朱海洋突然持刀袭击杨欣,造成后者当场死亡。行兇者朱海洋受到一级谋杀罪指控。 2010年4月19日,朱海洋在美国法院被判终身监禁,而且不得假释。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维吉尼亚理工中国留学生杀人案
- 时间:2009年1月21日
- 地区:美国
- 死者:杨欣
人物介绍
行兇者
朱海洋,男,宁波人。父母均为大学教师。2001年,他考入上海海洋大学(原上海水产大学)经贸学院,英语成绩突出。在这里读完本科和硕士后,朱海洋于2008年秋季获奖学金,进入美国弗理工攻读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同时担任农产品行销课程助教。
朱海洋

被害人
杨欣, 女,北京人。本科毕业于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并且已取得加拿大永久居民资格。维吉尼亚理工商学院会计专业的新生。
人物关係
朱海洋爱慕杨欣;
杨欣信任朱海洋,在学校的档案中,杨欣在“紧急联繫人”一栏,除了母亲,填写的正是朱海洋。甚至,杨欣在刚刚抵达弗理工之后,还在朱海洋的公寓借住了4天。
案件始末
2009年1月21日晚上,没有人知道,25岁的朱海洋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到学校研究生生活中心的Au on Pain咖啡厅。而他随身携带的,除了背包,还有一把大号的厨房用刀。在这里与朱海洋约会见面的,正是来自北京的22岁女生杨欣,维吉尼亚理工商学院会计专业的新生。19点06分,弗理工校警接到报警电话。4分钟后,当警官Nicole Irvine赶到咖啡厅时,在餐桌边,杨欣已经倒在血泊之中。此时的朱海洋浑身鲜血,手中正提着被害人杨欣的头颅。目击者称,当时两人的谈话平静,并没有争吵迹象。然而,朱海洋却突然挥刀向杨欣刺去。杨的胳膊和手部在防卫时多处受伤,最终被朱斩首。
在被捕关押期间,警方曾对朱海洋做出精神评估,排除了他存在精神障碍的可能。这一名被控一级谋杀罪名的前维吉尼亚理工学院中国籍学生朱海洋于当地时间2009年12月21日认罪,他因涉嫌于今年1月在该校将中国女留学生杨欣杀害并斩首,将面临最高终身监禁的刑罚。在当天的庭审上,朱海洋没有说明他杀人的动机,但检察官称,朱海洋在狱中写到,自己非常爱受害者,是杨欣对他的拒绝才导致惨剧发生。起诉书称,朱海洋曾向杨欣求爱,但是杨欣表示自己有男朋友并且已经计画结婚。检察官还表示,朱海洋为了实施谋杀先后购买了三把刀以及锤子等工具,并打电话给杨欣十多次。
蒙哥马利郡地区法官威廉斯对朱海洋控以一级杀人罪。下一步是由大陪审团提出起诉。
法官在进行裁决时形容本案是一宗“极度兇残的谋杀案”因此将被告判处最高的刑罚--无期徒刑。被告朱海洋在判刑前公开向被害者家属及当地社区道歉。
两面的朱海洋
阳光的朱海洋
学校里一名要求匿名的华人教授说到,儘管不那幺熟悉,但在他的 印象里,朱海洋“曾经是一个正常、阳光的人,而且很被他的朋友们接受”。 弗理工电子工程系的中国留学生夏涛也告诉记者,他有朋友认识朱海洋,而大家都觉得他是一个“正常的人”、“没什幺特殊的地方”。并且,他们觉得朱海洋“很关心别人”,甚至连好友的QQ签名档变了,他都会主动去询问。
压抑的朱海洋
有人在网路论坛中称,朱海洋数学不好,而且第一学期玩得太疯,学业成绩并不好,GPA低于3.0——而根据校方规定,若全学年GPA低于3.0,则有可能被取消奖学金资格甚至休学。据该校中国留学生夏涛回忆,认识朱海洋的朋友都记得,他曾经多次抱怨作业多、功课压力大。也有人称朱海洋炒股赔钱很多。
案件影响
维吉尼亚理工大学位于华盛顿西南390公里处,已有130多年历史。早在2007年4月16日,维吉尼亚理工大学曾发生恶性校园枪击案,23岁的韩国籍学生赵承熙在开枪打死32人后自杀身亡。朱海洋杀人事件已经是维吉尼亚理工第二次被亚裔学生的暴力案件。
该校新闻发言人Mark Owczarski向外界强调,2007年的赵承熙事件和今年的朱海洋事件“很显然是没有联繫的”,这是一起“孤立的、个人的”案件。儘管如此,朱海洋案发后,校方承认,曾收到数十封信件、电邮、电话或部落格留言,鼓吹袭击外国人。在网路上,一名ID为Mr. Drego的网民留言称:“不用说取缔枪枝或者取缔刀具,解决问题显而易见的方法是取缔亚洲人。”针对该案对学生造成的困扰,维吉尼亚理工校长Charles Steger在案发后给学校师生全体传送电子邮件,称“维吉尼亚理工是一个开放和包容的社区,对全世界的任何种族、民族和文化都是如此”。Steger甚至还特地指出,从该校历史来看,国际学生冒犯司法系统的比例非常之低;在美国全国司法统计中,亚洲人可能杀人的机率比白人低十倍。
学生家长的慌乱不久也就平息了。弗理工新闻发言人Owczarski也声称,至今为止,就此事而言,维吉尼亚理工社区的师生没有发生针对某个族群的任何过分举动、仇恨、愤怒或种族主义情绪。
此外,社会还应该把关注的焦点放到留学生的心理素质上。海外的生活环境与国内的最大不同是无拘无束,自由天地,没有人管束。从小在父母精心呵护严厉管束下长大的新一代留学生,一下子就会被这种新鲜生活吸引,欢欣地投入到这种自由环境中去。如果缺乏意志力,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或者追求目标,在自由天地中与同学朋友享受开车旅游、酒吧跳舞唱歌、男女同居恋爱等,疯狂地沉溺在这种新奇、快乐的生活方式中,就会逐渐远离留学的目标。而疯狂过后,接踵而来的是一种难言的寂寞。这种寂寞,无论是早期还是今天的留学生,每个人都亲身经历过。海外的人际交往,远远不如中国那样热闹充实,依靠个人奋斗模式创造社会的西方世界,留下的空间却是大量的冷寂枯燥。心理脆弱者,无法适应这种寂寞。
近年来,时有海外留学生杀人、抢劫等恶性案件的发生。重新审视这些案件不难发现,兇手的心理素质缺乏磨砺,无法在挫折面前挑战自我,他们在心理上还很娇嫩。在国内奉为“掌上明珠”,到了海外,留学生无法承受残酷的现实,一遇到挫折就会被击垮,继而产生过激行为甚至实施犯罪。因此,专家建议,对那些即将赴海外留学的孩子来说,家长最应该给的不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要培养他们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的心理素质。
审判结果
维吉尼亚州蒙哥马利郡的巡迴法庭2010年4月19日对朱海洋案作出判决。法官特克认为,27岁的朱海洋个性太危险,有与社会永久隔离的必要。特克说,朱海洋向来自北京的杨欣求爱被拒,次日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把杨欣斩首,这种做法完全没有人性。在持续两个多小时的宣判中,去年12月已供认触犯一级杀人罪的朱海洋,一直两眼直视地坐在被告席上。他通过译员,对该事件表达“诚挚道歉和最深切忏悔”。特克在宣判前对朱海洋说,“对一位美丽女士如此残忍,我真想知道这是为什幺。没有任何合理解释,而你的愤怒却令我恐惧。我不会让你走出监狱。”此前,在庭审中,朱海洋始终没有说明杀人动机,只是回答说:“尊敬的法官,我认罪。”以致特克表示,本案非常怪异和不寻常。在法庭上,检察官芬克详细描述了发生在去年1月21日晚7时的杀人案经过,称朱海洋在校园餐厅内挥舞大号厨刀进行砍杀,杨欣在试图自卫时上半身受了多处刀伤,最终不支倒地,朱海洋将其头颅残忍割下。尸体的臂、肘部分刀痕累累。当时在场的7名证人告诉警方说,朱海洋攻击杨欣前,两人没有争吵。弗州是保留死刑的州,朱海洋犯有一级谋杀罪理应判处死刑,但他的认罪让他免于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