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渠

渠是一个汉字,读音为qú、jù、qí,上下结构,部首为木。形声字(从水,榘省声)。本义:水停积处,也指人工开凿的水道。渠可作名词、形容词、人称代词、疑问代词。

渠(佢)作为第三人称的代词,最早见于《孔雀东南飞》中的“渠会永无缘”,此诗出自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庐江郡为古吴、越及东南百越、群舒之地,《史通》记载:“渠、们、底、个,江左彼此之辞。”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渠
  • 部外笔画:8
  • 笔顺编号:44115151234
  • 五笔:IANS
  • 拼音:qú、jù、qí
  • 部首:氵
  • 结构:上下结构
  • 造字法:形声
  • 词性: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
  • 笔画:12笔

基本信息

汉字:渠
拼音:qú
部首:木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五笔86:IANS
五笔98:IANS
仓颉:ESD
笔顺编号:44115151234
四角号码:3190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6E20
渠 [qú]〈名〉(形声。从水,榘( qú)省声。本义:水停积处,也指人工开凿的水道)同本义渠,水所居。——《说文》渠,坑也。——《广雅·释水》门闾沟渠必步。——《礼记·曲礼》。疏:“沟也。”又如:乾渠(从水源引水的渠道);支渠;毛渠;渠堑(沟渠);灌溉渠;渠田(水田);渠长(古官名。掌管河川的官;盗贼的首领);渠水(引水的沟;沟渠中的水)濠沟景霍以为城,而 汾、 河、 涑、 浍以为渠。——《国语》古代指车轮的外圈 。如:渠冲(古代攻城的大车);渠碗(用车渠壳作的碗)盾 。如:渠幨(古时用来御矢的甲名)水名渠江,在四川省境内渠水,在湖南省靖县境内。一名渠河古州名 。治所在今四川省渠县姓〈形〉大。通“鉅” 。如:渠凶(大恶人,元兇);渠首(渠魁);渠酋(渠魁,首领);渠帅(渠率。魁首。旧时统治阶级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深广的样子 。如:渠渠(深广的样子)通“遽”。疾速夫水激而流渠。——《管子·地数》〈代〉他渠会永无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如:渠人(他人;其他人);渠伊(方言。他,他们);渠辈(他们);渠侬(方言。他,她)〈动〉开凿沟渠量力不足,不敢渠地而耕。——《吕氏春秋》又如:渠堰(拦水或巩固堤防的建筑物)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彊鱼切《集韵》《韵会》《正韵》求于切,𠀤音蕖。《说文》水所居也。《礼·曲礼》沟渠必步。
水名。《前汉·地理志》渠水首受江,北至射阳入湖。
渠渠,勤也。《诗·秦风》夏屋渠渠。《笺》渠渠,犹勤勤也。《注》深广貌。
大也。《史记·司马相如传》诛其渠帅。
乐章名。《鲁语》金奏肆夏樊遏渠。《注》纳夏一名渠。
渐也。《淮南子·汜论训》渠幨以守。《注》渠,渐也。
轩渠,笑貌。《后汉·方技传》轩渠笑自若。
俗谓他人为渠侬。
水名。《水经注》水出郑县南巴岭,流逕宕渠县。谓之宕渠水。
《周礼·冬官考工记》谓车辋为渠。《山海经》韩流麟身渠股。《注》渠,车辋,言跰脚也。
犀渠,甲名。
楯也。《吴语》文犀之渠十行。
芋渠。《马融·广成颂》蘘荷芋渠。
夫渠,荷名。别作蕖。
姓。《史记·年表》汉渠复萦。
《集韵》其据切,音遽。与讵同。《字林》未知词也。《史记·张仪传》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
与遽通。《史记·陆贾传》使我居中国,何渠不若汉。
《正韵》臼许切,音巨。义同。

汉字释义

基本含义

①大。
如:渠帅,渠魁(首领)。
②赣方言,他,她,它。
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③车辋,古代车轮的外圈。
④人工开凿的水道。
如:沟渠,水渠,渠道(qúdào ①用来引水排灌的水道:开挖渠道。②途径;门路:销售渠道。)水到渠成。
⑤姓。
如:渠孔(春秋时卫国人)|功显君渠氏(新都哀侯王曼之妻、新朝建兴帝王莽之母)。

详细解释

1.名词。
①形声字(从水,榘省声)。本义:水停积处,也指人工开凿的水道。
渠,水所居。――《说文》
渠,坑也。――《尔雅·释水》
门闾沟渠必步。――《礼记·曲礼》。疏:“沟也。”
又如:乾渠(从水源引水的渠道);支渠;毛渠;渠堑(沟渠);灌溉渠;渠田(水田);渠长(古官名。掌管河川的官;盗贼的首领);渠水(引水的沟;沟渠中的水)。
②濠沟。
景霍以为城,而汾、河、涑、浍以为渠。――《国语》
③车辋,古代车轮的外圈。
④盾。
⑤渠,是比较常见的姓氏。有一部分人姓氏中读qú,另一部分人读作jù。
渠姓(也称渠氏)出自姬姓,为西周时期卫国始祖、周武王之弟康叔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山西、山东、江苏、河南等省,尤以山西和江苏丰县人数居多。
渠姓名人也很多,如:
1.渠孔,春秋时卫国人,曾奋力抵御少数民族戎的进攻。
2.渠伯纠,周桓王时出任宰相。
3.渠参,汉朝时被封为赞侯。
4.功显君渠氏,乃新朝建兴帝王莽之母,因为供养汉朝皇太后王政君有功,被汉元帝刘奭赐号为“明君”,其后,她的孙女王嬿被册立为汉平帝刘衎的皇后[即孝平皇后],明君渠氏遂被赐号为“功显君”。
5.渠澄清,江苏省徐州市人,明朝宣城训导。
6.渠本翘,山西省祁县人,清末进士,近代着名政治家、实业家、教育家。
山西渠氏是明清时期晋商的杰出代表,其中开设的票号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商业资本高达1000万两白银,电视连续剧《昌晋源票号》即是以渠家为原型,山西祁县的渠家大院和山西平遥的百川通票号就是当时的缩影。根据人口普查统计,每10万人当中约有5.82个姓渠的,全国渠姓人口大约有75000余人。从以上资料看璩、渠、瞿音同字异,并不是一家 。
渠氏家族是明清以来闻名全国的晋中巨商之一,在祁县城内有十几个大院,千余间房屋,占地三万多平方米,人称“渠半城”。渠家十七世有着名的三大财主:田喜财主(渠源潮)、旺财主(渠源浈)、金财主(渠源淦)。
渠源潮(嫡孙渠晋山字仁甫)的住宅位于祁县城内东大街33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它占地5317平方米,建筑面积3271平方米。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内分八个大院、19个小院、 240间房屋。明楼院、统楼院、栏桿院、戏台院巧妙结合,错落有致。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硬山顶形式各异、匠心独运。大院外观为城堡式,墙高十余米,高大的拱式大门洞,上有玲珑精緻的眺阁。院内建筑布局合理,主侧院主次分明,院落青石奠基,水磨青砖砌墙。院与院间隔有牌楼、过厅,明楼、统楼遥相呼应。石雕栏桿石雕门;砖雕篆文砖雕景,高雅美观。该院堪称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颗民居瑰宝,是“渠半城”的一处典範建筑。在大院中开闢的晋商文化博物馆,意在弘扬晋商精神,树立“商可富民兴晋”的观念,激发人们振兴山西经济的雄心。陈列展分晋商总览、着名商号、巨商大贾、爱国义举、商界盛事、渠氏家族、晋剧渊源七大系列,28个展室,採取原状陈列和系列展出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实物、图片、模型、雕塑等手法,配以灯光、电声等现代手段,揭示晋商文化的内涵,艺术地再现了晋商的辉煌。渠家大院的原建筑已基本修复,展览内容将陆续增多。
⑥地名。在今安徽濉溪县渠沟镇。
春秋鲁桓公十五年(公元前697年),鲁、宋、卫、陈四国会盟于渠,协商讨伐郑国。即此。
2.人称代词。同“佢”,他,她,它(吴语、粤语、客家话、赣语)。
如:渠是何人?(意思是:他是谁?)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中之下至德二年:上(唐肃宗李亨)良久曰:“卿以朕不从卿北伐之谋乎!”(李泌)对曰:“非也,所不敢言者,乃建宁耳。”上曰:“建宁(建宁王李倓),朕之爱子,性英果,艰难时有功,朕岂不知之!但因此为小人所教,欲害其兄,图继嗣,朕以社稷大计,不得已而除之。卿不细知其故邪?”对曰:“若有此心,广平(广平王李俶)当怨之。广平每与臣言其冤,辄流涕呜咽。臣今必辞陛下去,始敢言之耳。”上曰:“渠尝夜扪广平,意欲加害。”对曰:“此皆出谗人之口,岂有建宁之孝友聪明,肯为此乎!且陛下昔欲用建宁为元帅,臣请用广平。建宁若有此心,当深憾于臣;而以臣为忠,益相亲善,陛下以此可察其心矣。”上乃泣下曰:“先生言是也。既往不咎,朕不欲闻之。”
3.形容词。大。渠帅。渠魁。匪渠。
4.疑问代词。读作jù 。
①通“讵”。岂;哪里;怎幺。
②通“遽”。匆遽。参见“渠央”。

赣语

赣语的第三人称为“渠”,常俗化为“佢”。如:鄱阳kε、南昌ʨiɛ、都昌gɛ、安义ʨi、修水hɛ、平江ɛ、阳新kʰɛ、宜丰ʨie、新喻kiɛ、吉水kɛ、茶陵ʨi、余干ʨiɛ、南城kiɛ、莲花ʨi。

客家语

梅州音:gi11
惠阳音:gi11
五华音:gi24
英德音:gi213
蕉岭音:gi11

吴语

一般用作第三人称,偶有例外。
苏州:jiu223
嘉兴:yi1
温州:gei1
gi1
giae1 作“阿~”表示暱称伴侣
温岭:giu1 “渠道”的文读
gie1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