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旅游
《中国民俗旅游》是2006年9月1日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巴兆祥。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的民俗文化等有关内容。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民俗旅游
- 作者:巴兆祥
- ISBN:7211053636
- 类别:旅游介绍
- 页数:357页
- 定价:¥38.50元
-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99-9-1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成书过程
《中国民俗旅游》是国内较早探讨民俗与旅游的关係、民俗旅游开发的着作,虽属教材,却当作学术着作来写,出版后影响较大。第一版已经印刷5次,印数达21000册。它的学术价值为学界所承认,已知被张忠元《旅游资本》、范能船《城市旅游学》、沙润《旅游景观审美》、张世满《旅游与中外民俗》等着作,以及顾涛《中国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于德珍《湘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等20余篇硕士论文与报刊论文引用和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的构架自成体系,把民俗与旅游科学地融为一体。本书作者以民俗文化为纲,把全部民俗文化事象定位在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旅游资源这个基点上,展开论述与分析。作者还从民俗的深层文化内涵开掘,同时揭示它与旅游文化本质的联繫;从对于民俗诸多侧面及其特性的阐释和解析,探索它与旅游活动特徵及其发展规律的密切关係,从而力求确立“民俗旅游学”这一分支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套用功能。这部新着在充分进行民俗旅游的理论思考的同时,特别注意了当代中国的旅游活动实践。作者避免了泛论民俗文化本身的偏重于民俗学的议题,把浓重的笔触放到了民俗旅游及其资源开发的广角进行指导实践的科学论析,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这部新着显然在阐发民俗文化学、丰富民俗学理论的同时,更具有民俗旅游学实用手册的功能。它对于从事旅游业的企业家、设计专家、旅游文化官员和旅游文化工作者都具有不容忽视的指导意义。
教材目录
第一章 民俗旅游概述
第一节 民俗的定义与种类
一、民俗
二、风俗
三、习俗与礼俗
四、民俗、风俗、习俗、礼俗的相互关係
五、民俗的种类
第二节 民俗旅游的基本理论
一、民俗旅游的涵义
二、民俗旅游的类型
三、旅游与民俗的关係
第三节 民俗旅游的架构
一、民俗旅游的构成
二、民俗旅游系统
第二章 服饰民俗旅游
第一节 服饰民俗概说
一、服饰及其构成
二、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民俗服饰的流变
一、先秦时期
二、秦汉时期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四、隋唐时期
五、宋元时期
六、明清时期
七、民国时期
第三节 民族服饰巡礼
一、东三省朝、满等族服饰
二、蒙、新地区的蒙、回、维吾尔等族服饰
三、青藏高原的藏族服饰
四、川、黔苗、彝等族服饰
五、云南傣、白、哈尼等族服饰
六、南岭南北壮、瑶、黎等族服饰
七、闽浙惠安女、畲族服饰
八、高山族服饰
第四节 服饰民俗与旅游
一、服饰民俗的旅游文化内涵
二、服饰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
三、服饰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思路
第三章 饮食民俗旅游
第四章 居住民俗旅游
第五章 交通民俗旅游:
第六章 人生礼仪民俗旅游
第七章 节日民俗旅游
第八章 游艺民俗旅游
第九章 农业民俗旅游
第十章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上)
第十一章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
第十二章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下)
第十三章 民俗旅游区划
主要参考引用书目
后记
第一节 民俗的定义与种类
一、民俗
二、风俗
三、习俗与礼俗
四、民俗、风俗、习俗、礼俗的相互关係
五、民俗的种类
第二节 民俗旅游的基本理论
一、民俗旅游的涵义
二、民俗旅游的类型
三、旅游与民俗的关係
第三节 民俗旅游的架构
一、民俗旅游的构成
二、民俗旅游系统
第二章 服饰民俗旅游
第一节 服饰民俗概说
一、服饰及其构成
二、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民俗服饰的流变
一、先秦时期
二、秦汉时期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四、隋唐时期
五、宋元时期
六、明清时期
七、民国时期
第三节 民族服饰巡礼
一、东三省朝、满等族服饰
二、蒙、新地区的蒙、回、维吾尔等族服饰
三、青藏高原的藏族服饰
四、川、黔苗、彝等族服饰
五、云南傣、白、哈尼等族服饰
六、南岭南北壮、瑶、黎等族服饰
七、闽浙惠安女、畲族服饰
八、高山族服饰
第四节 服饰民俗与旅游
一、服饰民俗的旅游文化内涵
二、服饰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
三、服饰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思路
第三章 饮食民俗旅游
第四章 居住民俗旅游
第五章 交通民俗旅游:
第六章 人生礼仪民俗旅游
第七章 节日民俗旅游
第八章 游艺民俗旅游
第九章 农业民俗旅游
第十章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上)
第十一章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
第十二章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下)
第十三章 民俗旅游区划
主要参考引用书目
后记
作者简介
巴兆祥,1963年10月出生,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人。1980~1987年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旅游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是方誌学、区域经济开发史、民俗学和旅游文化。主要着作有《方誌学》(复旦大学出版社)、《江淮地区开发探源》(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地方志辞典》(黄山书社)等多部;发表有《明代地方志述略》、《方誌与旅游资源开发》等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