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深圳市血液中心

深圳市血液中心

深圳市血液中心

深圳市血液中心是直属于深圳市卫生局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公益性卫生事业单位,依法开展采供血工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深圳市血液中心
  • 简称: 血液中心
  • 直属于:深圳市卫生局
  • 职工: 118名

机构简介

深圳市血液中心
深圳市血液中心(以下简称“血液中心”)是直属于深圳市卫生局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公益性卫生事业单位,依法开展采供血工作。为深圳市民提供优质献血服务,为深圳市近50家临床医疗机构提供用血、检测服务以及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工作。
深圳市血液中心

服务能力

深圳市血液中心总部座落在风景秀丽的笔架山公园南麓,在华强北路和人民医院一门诊部设有两个捐血站。总部建筑面积,内设办公室、业务科、总务科、血源科、检验科、质控科、成分科、发血科、待检科和输血医学研究所。血液中心共有职工118名,高级职称32名,中级职称25名。配备有大量的先进的采供血设备和良好舒适的采供血环境。
血液中心率先在全国开展无偿献血工作;率先进行无偿献血立法;率先成立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实现了“四个转变”:献血200ml向400ml转变、献全血向献成分血转变、献血向献骨髓转变、一次性献血向定期献血转变。
血液中心的无偿献血工作得到了国家卫生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讚扬,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血液中心的实验室由输血医学研究所各实验室和筛检实验室(检验科)组成(简称实验室,下同)。中心实验室承担的检验工作主要有:输血研究所各实验室开展的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抗原抗体检测、组织配型,疑难血型鉴定和疑难不配血配型等临床检测服务,并接受司法、行政部门委託进行的亲子鉴定工作;中华骨髓库HLA高解析度分型实验室对中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供血样HLA抗原作基因定型;血液核酸检测工作将B肝、C肝及爱滋病毒的检测时间比普通检测方法所用的时间缩短了一半;筛检实验室及血浆病毒灭活工作对献血者血液进行的的法定检测项目,保证为临床提供安全血液和优质服务。
血液中心的实验室在亲子鉴定和组织分型配型工作方面,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广东省法务部门的指定鉴定单位;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分型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HLA实验室于2002年在全球首次发现并报导的3例中国人HLA新等位基因,已被WHO组织正式承认并命名,并于2006年获得中国南方地区唯一的“中华骨髓库HLA高解析度分型实验室”资格;筛检实验室的血液检测工作多次获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优秀奖。
深圳市血液中心深圳市血液中心

血站管理

中心实验室于2003年开始贯彻和实施ISO/IEC17025质量体系,并于2004年7月正式通过国家认可委的验收评审,成为首家通过试验室认可的采供血机构。中心实验室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完成了ISO//IEC17025:2005换版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认可委的监督评审。
2006年,中心严格按照《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範》和《血站试验室质量管理规範》的要求,建立和实施覆盖采供血所开展的采供血和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与ISO/IEC17025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整合,使得血液中心的采供血服务、检测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都再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7年与国家卫生部临检中心共同组建的核酸联合实验室正式通过了国家验收,成为全国血战系统中第一家核酸检测实验室。
当前,在新一届中心领导的带领下,全体工作人员树立“以捐血者为中心,为临床医疗机构提供安全有效用血”的服务理念,以最先进国家为目标,借鉴和学习已开发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逐步实现了“新四项转移”,即管理工作由常规经验管理向全面质量管理转移、检测工作由国内先进水平向国际先进水平转移、招募工作由定期捐血者向宣传招募者转移、输血工作由成分输血向科学合理用血转移。服务没有止境,只有不懈追求。我们将继续以“严谨、求实、科学、创新”的精神,团结一致,加倍努力,不断攀登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

职能部门

办公室
深圳市血液中心办公室主要职能包括行政、党务、人事、信息等具体事务管理
行政管理的特色是实现制度化规範化管理和实行无纸化自动化办公。制度化规範化管理主要体现在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修改、补充和完善,严格执行《议事规则》、《站务公开》制度,做到重要事项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公正公开;有计画地开展各项工作,做到每个科室和本中心每个月都有工作计画及工作总结,每个科室或个人都有工作日誌,实行严格的工作量考核,执行工作量完成情况与奖金密切挂鈎的分配方案;协助领导加强劳动纪律管理,严格执行指纹考勤制度,每月公示考勤结果,并按规定给予奖惩。无纸化自动化办公体现在一切公文的流转、审批、通知、公示等都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处理,简单、方便、快速、高效,深受广大干部职工的欢迎。
献血者队伍留影献血者队伍留影
在血液中心的领导下,于2005年创办了《深圳献血》,2006年重新建立了深圳市血液中心网站,为宣传和进一步推动无偿献血事业起到重要的作用。
党务管理的特色是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充分调动和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範带头作用,倡导党员带头义务为献血者服务,倡导党员带头无偿献血,建立了深圳市血液中心“活血库”。 人事管理主要体现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目前,在编专业技术人员78名,其中高级职称32名,博士5名,硕士10名。
信息管理包括图书阅览、综合档案、网路中心管理。建立了电子图书阅览室,可在任何一个能上网的地方查阅到中外文图书杂誌,极大地方便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和查阅。综合档案室按照国家一级档案室的标準建设,已接待数十批血站系统的同行参观学习。
网路中心重点突出“深圳市输血工作一体化现代管理系统的创建和套用”的建设。目前,深圳市3家血站和其直接供血的88家医院已实现实时业务联网,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应急能力。
总务科
总务科成立于2006年7月,现有工作人员11人,主要职能是负责设备试剂耗材等物资的採购、大楼的修缮、设备维护保养及建档、固定资产的管理、行政业务用车及车辆的维修保养、安全卫生和水电维修及物业公司的监督管理、仓库的管理、洗涤和消毒及医疗废物的处理等具体工作。
在中心的领导下,全体工作人员同心同德、共同努力,为中心的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后勤物资保障和安全保障,同时严格按照冷链的要求努力完成分布在各区捐血站的取血任务和几十家医院的计画送血和急救送血任务
业务科
业务科所设岗位是为中心顺利完成各项行政、业务工作而设,其主要职能是科研教学工作,同时服务一线科室,并对其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回馈各种信息,保证中心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为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业务科工作人员必须做到服务到位,态度热情,勇于任事,踏实干事,敢于创新,敢于承担责任。
近三年,中心获得立项的课题共21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一项,广东省科技厅一项,广东省卫生厅二项,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1项,市重点项目2项,各级课题共获得上级科研经费近60万元。获得各级科研奖励4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2项,市级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文章14篇,国家级核心刊52篇。协助中心两个重点学科完成2003~2006年度建设周期考核工作,并在全市重点学科周期建设评比中取得第七、第九的好成绩。
为提高临床用血管理水平,保证患者用血安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组织相关临床及血站专家经过三个多月的反覆论证编写出了《深圳市临床输血技术规範》(试行)(以下简称《规範》),以规範我市临床用血管理。

业务部门

献血服务科
献血服务科是深圳市血液中心最大的业务科室,主要承担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宣传、招募、採集服务,保障临床用血,以及负责深圳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的管理、培训、协调等工作。
科室设4个捐血站点和1个服务保障组,拥有员工37人,约占中心总人数的35%。4个献血站点分布在罗湖、福田、南山各区的繁华商业地段,为爱心市民提供优质的献血服务,开展全血、成分血採集和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登记、留样、审核等业务工作。服务保障组为捐血献髓志愿者提供献血检验结果回告、用血报销、发放温馨的生日贺卡、节日祝福问候以及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供者服务等系统服务;同时承担献血资料信息录入和採血站点后勤保障工作。
献血者参观深圳市血液中心献血者参观深圳市血液中心
自1993年以来,率先在全国开展无偿献血工作,经过近5年的不懈努力,于1998年9月实现了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开创了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并拥有一支庞大的固定献血者队伍,有效地保证了临床用血和血液安全。深圳市连续5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志愿者服务队获得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设在血源科的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分库深圳工作站连续两年荣获广东省先进工作站。
如今,全科职工牢固树立“以献血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改进服务工作,追求卓越,为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待检科
待检科是2006年新成立的一个科室。科室主要负责所有血液、血样管、资料的接收,每一袋血液初始信息的录入及可疑血製品的标识及隔离,并将初步验收的血液发往相应部门进行成分製备,同时进行成分血液及检测报告的接收,对每一袋不合格的血液进行严格的隔离与报废,对每一袋合格的血液进行标籤的列印、贴上及包装,并确保合格血液的及时供应。
待检科现有工作员4名,採用12小时轮班制,365天不间断每天热忱地接收每一袋新鲜血液并发出每一袋安全合格的成分血液,每天以高度的责任心细緻地核对、再核对,严把每一个交接过程的质量关卡,充分发挥了枢纽中转站的功能,及时汇总交接过程中存在的可疑质量隐患,为质量控制部门提供信息与数据,并达到持续改进质量的目标。
检验科
深圳市血液中心检验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0 名,其中正高1 名,副高 1名,中级4 名,均来自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大部份人员具有十年以上血液检测经验并具备较强科研能力。检验科拥有国内、国际先进的仪器设备,例如Xantus、Tecan、STAR全自动样品分配系统,FAME及BEP-3全自动酶联实验后处理系统,全自动核酸检测处理系统。建立了完善的温度监控系统,对实验室内所有製冷、恆温设备实行24小时集中监控。对于每一份血液筛查标本同时用国产和进口试剂检测二遍。在国内率先使用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AT)对血液样本追加一次核酸常规检测,缩短病毒检出的视窗期,大大提高了血液安全质量。
深圳市血液中心检验科是我国血站系统率先通过ISO-17025认可的国家实验室。其核酸检测实验室是首家通过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验收的卫生部定点联合检测实验室,同时与国家重点医药院校如南方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有长期紧密合作关係。
另外在实验室能力验证方面,检验科积极开展血清学和病毒核酸检测国际室间质评工作,参加了澳大利亚国家实验室HBsAg、抗-HCV、抗-HIV的血清学室间质评和病毒核酸室间质评活动并取得满意成绩,这标誌着深圳市血液中心检验科的质量管理与国际水平接轨。
质控科
质控科作为深圳市血液中心的业务科室,主要承担质量检测和质量管理工作,以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
在质量检测方面,质控科对采供血所使用的每个批号的血袋、机采耗材、消毒用品等关键原辅材料和血液关键检测试剂均进行质量抽检,确保只有合格的物料和试剂才能用于采供血工作。同时对全血和成分血进行质量抽检,确保血液质量符合国家标準。
在质量管理方面,质控科负责将ISO/IEC17025质量管理体系与《血站质量管理规範》、《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範》进行整合,并加以维持、监控和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深圳市血液中心为国内首家取得ISO/IEC17025《检测和校準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认可资格的采供血机构,并及时将ISO/IEC17025质量管理体系与《血站质量管理规範》、《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範》进行有机的整合和融汇,建立和实施一体化质量管理体系,对血液质量进行系统、全面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考核:建立质量管理考核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定期对各部门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持续改进质量管理工作。
成分科
深圳市血液中心成分科是一支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团结向上、充满朝气的队伍。现有9名专业技术人员,均为大专以上学历。整个团队具有青春活力、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优势。
成分科主要负责製备各种血液成分製品,製品包括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病毒灭活滤白血浆、冷沉澱及冰冻血小板。2007年3月1日,通过中心领导及专家论证,成分科正式开展血浆病毒灭活工作,其原理是根据亚甲基蓝(MB)光化学法产生的单线态氧对病毒核酸、膜蛋白、膜脂都会造成损伤,光激活产生的自由基可导致DNA单链断裂,从而使病毒完全失去穿透、複製及感染能力。血浆添加一定浓度的MB后,放置在病毒灭活柜内进行病毒灭活处理,灭活完成后,血浆通过过滤器中过滤膜的深层过滤和吸附作用,将白细胞和MB吸附掉。2008年7月1日开始,成分科为临床医院提供小规格病毒灭活滤白血浆,为婴幼儿输注血浆提供安全保障。
成分科拥有国内外先进的仪器设备,其中包括:大容量低温离心机,主要有美国热电公司生产的SORVALL 12BP型、法国捷安公司生产的KR4i型,每台离心机一次性可以离心12袋400ml多联袋、24(18)袋200ml多联袋;德国生产的HERA safe KS18 生物安全柜;日本泰尔茂公司生产的无菌接合机;韩国生产的离心平衡称;山东淄博中保康生产的血浆病毒灭活柜;天津天商冰源公司生产的血浆速冻机;
成分科全体人员恪守《血站质量管理规範》和《实验室质量管理规範》中的要求;遵守卫生部颁布的《全血和成分血质量标準》。遵循深圳市血液中心《程式档案》和《质量手册》及《成分科标準操作规程》的条款;“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保障血液安全有效”是成分科服务临床的宗旨。
供血服务科
供血服务科是深圳市血液中心面向临床的“服务视窗”之一,位于中心大楼B楼,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分为合格血液存放区、发血区、取血区及值班区。发血科配备有先进的温度监控系统、血液辐照仪、血小板恆温振荡保存箱、大型冰库、各种不同温度的储血冰柜、大容量冰冻血浆解冻箱等仪器设备,以确保血液及血液製品的安全有效。
供血服务科作为全国采供血先进单位的对外服务视窗,除了满足全市临床用血需求以及为全市50多家临床用血单位提供用血谘询服务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血液库存量研究的新课题,建立和实施了全新的血液库存机制、血液应急预案及三级预警机制,每季度根据既往临床用血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血液库存量方案以科学指导采供血,成功实现了血液採集和库存系统化、动态化、科技化,在国内开创了先例。近期,发血科在RH阴性血备用库存方面再次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经过实施后,效果显着,很好地解决了临床稀有血型紧急用血的瓶颈和难题。
供血服务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7名,其中中级职称3名,初级职称4名,主要负责合格血液的入库、发放、储存、盘点、冰冻血小板解冻、血液辐照及24小时血液质量投诉受理等工作。长期以来供血科坚持以“优质、高效、细心、耐心”的服务赢得广大临床用血单位的讚誉,2007年荣获深圳市“巾帼文明岗”的光荣称号。

研究所

输血医学研究室
输血医学研究室(Transfusion Medicine Laboratories)是血液中心临床输血对外服务部门,同时也是输血医学科学研究的实验室。其主要任务正是服务临床血库、服务临床用血,通过科学实践“为最大限度地保障临床用血安全而工作”。研究室内设输血安全实验室(Lab for Transfusion Safety)和血型参比实验室(Lab for Blood Group Reference)。目前实验室开展的多数检测项目均获得了“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委”的认可。研究室同时承担“深圳市输血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学科的理念是“长期密切关注国际输血医学最新理论进展和技术发展,保障输血安全、提高输血疗效、服务血型相关疾病患者”。近几年研究室努力建立国内外多种形式的、广泛的合作或学术交流,同美国、德国、加拿大、奥地利、北京大学、以及国内部分血液中心等均建立有协定合作、项目合作或学术交流平台,使学科得到不断的发展。
免疫遗传研究室
深圳市血液中心免疫遗传研究室,为“深圳市组织配型与免疫遗传医学重点实验室”,承担组织配型与免疫遗传相关的对外高新技术服务、科研教学和对外学术交流等工作,同时,该实验室为“中华骨髓库”广东分库HLA实验室、“中华骨髓库HLA高分辨分型实验室”以及“中华骨髓库HLA质量控制实验室” (2003-2005年)。以组织配型与免疫遗传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平台为依託,组建了“广东深光法医物证司法鉴定所”,採用血型和DNA多态性遗传标记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开展了法医学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等工作。
在血液中心领导的指导下,该实验室着眼于国际水平的高度,建立和发展高通量、高精度的免疫遗传和法医遗传学技术平台建设,系统地开展中国人群各类血型基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套用,开展各类DNA遗传标记的检测和多态性的研究和套用工作。实验室现有ABI3730型和ABI3100型测序仪各1台,拥有TECAN DNA工作站1台、Luminex 100流式磁珠仪4台、PCR仪11台,各类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设备总价达1500余万元。
自2000年8月1日正式启动了“中华骨髓库”广东(深圳)分库的建设以来,至今已完成30000余人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血样的HLA基因分型,其中有73位深圳的志愿捐献者捐献了与患者HLA高度相合的造血干细胞,并由临床成功地进行了移植,深圳所提供的造血干细胞的数量,约占全国的1/10。2002年以来,我实验室经全国性的竞争和招标,成为中华骨髓库HLA高分辨分型确认实验室,累计为我国南方省份的移植医院完成了1500余例无关供/受者HLA高分辨基因分型,无一例出现任何异议。2003-2005年,为全国25家省级组织配型实验室完成了7313份质控抽检样本的复检任务,共发现了185例HLA分型差错样本,通过我们的HLA质控工作,全国各省级组织配型实验室的HLA分型的质量水平显着提高,获得了“中华骨髓库”国家管理中心的高度讚扬和全国同行的认可。
2003年-2008年6月,共承担市厅级课题10项,省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77篇,其中SCI论文13篇;举办免疫遗传学相关的全国性学术会议4项。已获得科技成果2项,其中“中国人群中3个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新等位基因的发现和鉴定”,获2003年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另一项科研成果“中国人群血型基因结构的研究和套用”,获200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以及200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实现了深圳市医学界和全国血站系统历史性的突破。

获得荣誉

1999年前获全国“无偿志愿献血奖盃”奖者名单,共29人
获1999-2000年度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者名单,共73人
获2001-2003年度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者,共333人
获2001-2003年度国家“无偿献血促进奖”者名单,个人59个
获2004-2005年度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者539人
获2004-2005年度国家“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者41人
获2004-2005年度国家“无偿献血特别促进奖“者235人
连续五次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
年 度 奖 项
1999年前获全国“无偿志愿献血奖盃”奖者名单,共29人
王永乾
陈小青
覃喜光
邱礼福
陈韶明
袁 华
刘永生
许益剑
林 剑
陈海明
屈志扬
吴超平
邹善合
吴开风
李伟华
黄韶琼
赖嘉河
闵少华
徐 静
刘俊华
陈利华
邓兆健
林志刚
陈悦康
罗 珂
石春来
杨政席
李慧文
张直光
◆获1999-2000年度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者名单,共73人
王永乾
高 敏
陈小青
覃喜光
郑家全
周 晖
李士强
高素云
邱礼福
陈韶明
孙荣华
温荣略
霍德福
袁 华
刘永生
李林书
许益剑
赵加次
林 剑
卢正军
杨乐平
石春来
何 敏
梁 红
周新军
陈海明
屈志扬
阳 春
曹中强
李振礼
吴超平
邹善合
吴开风
钟为亮
丁战勇
符周广
刘玉龙
罗小波
倪忠信
李金华
彭国明
杜华中
李 红
林志刚
李忠伟
刘宏波
徐 军
徐廷军
张建平
朱 强
温向民
李伟华
鲍自谦
鹿 政
陈 真
黄韶琼
赵亚静
崔金明
黄云飞
辛永恆
张建军
王建设
郑伟贤
陈 海
方 勇
赖嘉河
刘志刚
徐怀春
毕文波
刘俊华
罗保灿
李慧文
张直光
◆获2001-2003年度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者,共333人
徐志文
林浩东
高 新
邹善合
许立军
庄广友
曹登祥
武少奇
梁 红
金明海
吴超平
温向民
林 松
吴 明
徐 军
李 明
丁冬梅
何 及
务艳红
沈红兴
任宽营
陈劲松
高素云
丘 峰
江 萍
陈 杰
宋跃跃
潘卫方
廖忠
裴世通
熊健
宁国华
林剑
蒋德斌
田文峰
王育德
李志新
朱立勇
王雪慧
杨俊平
贾红群
王卫国
周向昭
张海波
李晓文
郑伟贤
王 莎
吉 峰
黄屹
李远青
李享贵
陈桂荣
赵加次
王可乐
赵诗水
封秀群
相剑龙
郭瑞峰
李振礼
冯 海
黄一兵
唐志军
黄明悦
李进强
张兴伟
张 林
贵小慧
黄良坚
张 旭
刘庆彤
万祥虹
张建发
张高兵
黄伯平
李桂英
刘念锋
方 勇
刘 军
顾晓华
范银波
胡 蓉
黄海勇
曾伟燕
李林书
张兵建
黄道贤
刘海龙
张国林
黄国威
张 鸿
杨 林
杨峻锋
方 勇
张敬娣
徐廷军
张 芹
丁 强
刘永生
夏志光
王 山
林伟斌
张玉贵
陈小青
李培红
王 金
赵丽君
郭铀扬
赵铁铮
李显佳
冯献芳
王喜发
黄云飞
杨乐平
钟耀龙
王立雄
李韵芝
周建华
符周广
王定华
马绍斌
丁战勇
贾易瑾
王永乾
鲍自谦
李小明
龚良彬
王运文
苏 奋
施志政
耿金帅
李 敢
曾 强
施云骏
盛骊妲
陈爱珍
温悦廷
曲庆有
尚长林
何力壮
邱伟光
何 敏
邱礼福
左建萍
卿上胜
杜俊杰
金成龙
胡井祥
刘汉周
刘 华
陈江伟
向凯斌
潘庆伟
陈 建
蒋仁刚
叶松生
潘春阳
林东伟
宁 浩
张绪平
徐 萌
覃喜光
瞿 军
刘章元
查小钢
范宣平
刘光豪
赵公民
杨志强
范冬青
孙颖慧
杨 植
姚秋庚
凌先创
侯宏璋
樊庆秋
唐 明
周 辉
雷正显
阳 春
刘昌峻
叶丽云
曾祥文
林雪云
周 晖
洪 辉
陈云辉
段绍奎
邓兆健
朱 强
常 玉
雷文飞
王志杰
赖嘉河
樊辉一
赖卫华
韩 明
高 原
高正荣
高 敏
蔡启行
闻家兵
魏祥彬
高万尊
梁红兵
邱钦宗
夏 猛
申嘉伟
文耀宇
孔令魁
张 权
林艮强
李伟成
李自强
宋 捷
肖飞翔
谢 沙
邓黎明
肖作勇
何 璇
林桂强
蒋延席
周新军
陈 海
苏俊武
赖小华
林秀峰
周百泉
罗小波
赵亚静
李春华
冯永迁
郑丽敏
赵 勇
郑家全
赵学锋
张长军
黄耀荣
杨政席
赵长福
黎强均
孙传军
胡 斌
徐 权
李大成
黄日科
唐国民
张 秋
蔡世虎
李 飞
吕向新
张建军
汤家国
刘华中
刘奇峰
袁文标
唐 斌
袁 华
蒋代松
倪忠信
胡祖彬
李慧文
陈 东
陈林宁
唐毓昌
程国华
张 艳
田应武
姚杰强
张桂硕
田 昊
李 红
涂传真
刘清耀
莫为全
汪 勇
林强光
李 军
桂珍友
王 彬
李慧欣
刘士保
彭 超
李金川
王 诚
刘旭锋
付 军
邢如春
李金华
张同兰
徐 斌
缪 阳
梁沛生
何青锋
吴 恺
杨志颖
吴学英
刘志祥
姜 乔
李荣辉
曹中强
龙云虎
邹木金
温荣略
郭永川
卢正军
麦淇彬
陈海明
徐雪梅
韩 刚
缪武昌
王 强
李少雄
邹田林
毛贵云
李士强
卜建坤
张迎红
覃纪虎
王群娣
杨兰芳
霍德福
彭俊祥
李少波
王 军
李文洪
王世勛
李四清
蔡 毅
周喜飞
庞高盛
陈韶明
李 飞
张直光
◆获2004-2005年度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者,共539人
白刚林
白 宇
贝月春
毕文波
蔡高辉
蔡毅
蔡玉音
曹东
曹俊平
曹雷
曹祥福
曹志丹
查小钢
陈 诚
陈东华
陈关中
陈冠升
陈海明
陈海文
陈洪俊
陈红兵
陈剑光
陈建刚
陈江伟
陈金城
陈劲松
陈 俊
陈俊安
陈林宁
陈其祥
陈启兵
陈韶明
陈 生
陈士冈
陈晓红
陈小青
陈小全
陈 旭
陈永光
陈元志
陈云辉
陈展辉
陈志强
陈 琪
陈焱恪
陈銮清
成 毅
程继平
程黎明
程淑华
崔国卫
崔喜峰
崔砚宾
代育林
邓黎明
邓兆健
窦德品
丁 达
丁大庆
丁元刚
董留刚
杜永华
段绍奎
樊小忠
范德智
范福军
范卫东
范新明
范宣平
范选晶
范银波
方永亮
封秀群
冯 海
冯忠明
符周广
傅中海
付小卫
付业军
付 毅
高 敏
高素云
高 新
高秀环
高 原
高正荣
葛桂荣
耿金帅
龚建平
苟志宽
官永亮
管翠萍
桂建军
郭东明
郭茂春
郭瑞峰
郭永川
郭 勇
韩 诚
韩 康
韩四喜
郝光丽
郝海泉
何年广
何旭基
贺红军
洪正昌
侯宏璋
胡 波
胡井祥
胡 雷
胡文锋
胡小志
胡淦林
花仁柱
黄伯平
黄道贤
黄根清
黄海勇
黄惠明
黄 凯
黄奎生
黄茂磊
黄 平
黄日科
黄盛盛
黄伟雄
黄 屹
黄育敏
黄云飞
黄哲红
霍德福
纪家祥
坚永录
皇甫张毅
姜 乔
姜瑞坤
姜旭波
江从群
蒋德斌
蒋国民
蒋 华
蒋烈溪
瞿 军
蒋仁刚
蒋延席
焦洛阳
焦庆洲
金 桂
鞠 勇
孔凡兵
赖嘉河
赖建立
赖小华
蓝欲晓
蓝志昂
雷洪旭
雷化冰
黎强均
李本学
李春华
李 飞
李福明
李根长
李桂英
李海燕
李浩鑫
李 宏
李 华
李 华
李慧文
李 佳
李建宁
李 杰
李 磊
李良峰
李林书
李平丰
李 庆
李庆勇
李秋霞
李权林
李士强
李首军
李文鑫
李晓光
李晓辉
李远青
李振礼
李 正
李志新
李忠伟
李谕彰
李曦龙
梁春宇
梁国胜
梁 红
梁红兵
梁 扇
梁 盛
梁向东
梁秀锋
廖建锋
廖志立
林创松
林桂强
林南滨
林伟斌
林秀峰
林忠宝
林宗敏
刘彩虹
刘纯雨
刘德波
刘放斌
刘辅才
刘光豪
刘国青
刘国文
刘海龙
刘 衡
刘洪云
刘宏波
刘惠荣
刘锦雄
刘景宇
刘 军
刘 俊
刘敏教
刘念锋
刘奇峰
刘全红
刘 特
刘文华
刘晓航
刘小明
刘新城
刘秀娜
刘 阳
刘英斌
刘玉龙
刘 月
刘志刚
刘忠谊
刘 刿
龙 俊
龙 潜
龙治军
卢杰煌
卢圣允
卢世科
鲁晓明
鹿 政
陆海兵
吕世洋
吕晓军
罗 斌
罗景耀
罗耀中
罗元兵
马传龙
马栋华
马剑峰
马美富
毛贵云
蒙正洪
孟 琳
孟佑斌
莫万英
莫为全
牟 辉
欧维钢
潘春阳
潘家权
潘卫方
彭国明
彭 健
彭俊祥
蒲俊杰
齐鹏程
乔 彬
乔 磊
卿上胜
丘 峰
邱鸿文
邱 活
邱家标
邱礼福
邱钦宗
邱永基
曲庆有
屈志昱
任亚光
尚长林
尚光星
邵开平
申嘉伟
申兰同
沈丹亚
沈国海
沈 阳
盛道顺
施达章
施志政
宋国强
宋庆洪
宋 四
苏柏龙
隋大庆
孙效国
谭文福
谭永凤
唐秋莹
唐小雄
田朝宇
汪 峰
汪 勇
王 彬
王 斌
王 滨
王 诚
王定华
王 枫
王家庆
王 剑
王建华
王 晶
王可乐
王坤震
王乐峰
王利武
王 力
王梦武
王群娣
王少凯
王水平
王松雷
王铁虎
王 未
王希军
王现松
王小兵
王小东
王小军
王新峰
王 一
王永乾
王宇林
王育德
王 跃
王粤晖
王允刚
王运文
王占伟
王志豪
王志杰
王子刚
韦国泰
韦 琳
温荣略
吴长江
吴开风
吴 康
吴 明
吴 涛
吴鑫奎
吴伟东
吴学英
吴有健
武兴奇
伍丽冬
伍益源
席登奎
相剑龙
向凯斌
向延潮
肖大高
肖剑承
肖 平
肖伟光
肖作勇
谢锦德
谢英钰
谢远平
谢宗斌
熊海军
徐廷军
徐 斌
徐传彬
徐 辉
徐寿青
徐 军
徐志文
许国辉
许均甫
许立军
许世宏
许伟杰
薛根龙
严 俊
杨安勤
杨北虎
杨碧生
杨传辉
杨方华
杨华明
杨 剑
杨旭平
杨俊琳
杨南龙
杨守顺
杨享贵
杨书科
杨伟春
杨文俊
杨志强
阳 春
姚 峰
姚杰强
姚晓明
叶致均
叶松生
覃喜光
覃祖鸣
易国文
易启明
殷 建
尹 菲
覃少峡
游渊光
于 晴
余丰明
余 静
袁文标
袁 亚
原 君
曾检来
曾建东
曾 科
曾 南
曾晓明
曾阳波
张兵华
张长军
张高斌
张国林
张国正
张洪波
张 辉
张 吉
张嘉鸿
张建发
张建军
张建军
张 静
张 军
张军华
张 莉
张 权
张士伟
张书伟
张天玉
张万红
张 伟
张伟强
张卫兵
张文惠
张文兴
张伍喜
张晓俊
张晓蓉
张 旭
张绪平
张 艳
张诣华
张永财
张玉贵
张云和
张云鹏
张运佳
张泽建
张兆峰
张直光
张 瑜
赵晨军
赵冬根
赵 峰
赵公民
赵汉奎
赵加次
赵 靖
赵 琳
赵文凯
赵小丽
赵亚静
赵志强
赵梓然
郑 冰
郑荣林
郑 伟
郑伟贤
郑晓龙
钟建军
钟乃鑫
钟秋映
钟诗河
钟文兵
钟 艳
钟耀龙
仲晓松
周春生
周东山
周海彤
周 辉
周建华
周军平
周 垒
周少玲
周向昭
周新军
周永生
周遵兴
朱建军
朱建明
朱建文
朱立勇
朱小见
朱星华
朱振东
朱振飞
朱志云
邹文科
邹志兵
邹志伟
邹宗兴
仝兆雨
邬冠星
鄢晓虹
闵 冀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