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阳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鹹阳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了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整合、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最佳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民众就医,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根据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6〕3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鹹阳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 类别:政府部门
- 地点:鹹阳市
- 内设机构:办公室等
背景介绍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现将《鹹阳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定规划(2006-201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七月二十三日
鹹阳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定规划
(2006-2010年)
(2006-2010年)
内容主体
一、基本现状
鹹阳市辖2区1市10县,市区秦都区、渭城区和高新区管委会共有16个街道办事处,85个社区。截至2006年9月,全市已建设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範围可覆盖42万城镇居民,54个社区。
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564人,多数从业人员未经过全科医师正规培训。现有的医务人员中71.6%的人员为初级职称,高级职称仅占4.7%。
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564人,多数从业人员未经过全科医师正规培训。现有的医务人员中71.6%的人员为初级职称,高级职称仅占4.7%。
二、存在问题
(一)社区卫生服务供给不足。全市58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54个社区约42万人口,占全市非农业人口总数的40%,卫生服务供给与居民基本卫生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二)医疗资源布局与结构不合理。市区内大中型综合医院布局不合理,数量较多,但总体利用率偏低,共享性差。
(三)社区卫生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总体上数量不足、学历层次低、技术力量薄弱,服务能力差。
(四)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简陋,设备短缺。大部分机构缺乏基本设备,甚至无法开展"三大常规"项目。
(五)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不到位。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未有效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等公共卫生服务,无法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救治的任务,尚未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合理分工及双向转诊的有效机制。
(六)社区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各级财政对社区卫生的投入严重不足,致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和公益性落实困难。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除16所为企业提供用房外,其余42所均为租赁,制约着社区卫生的发展。
(七)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薄弱,管理相对滞后。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软体缺乏统一标準,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
(八)纳入医保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过少。目前,纳入医保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所,占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12%,严重影响了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二)碘缺乏病
1、继续巩固和提高实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成果,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危害,碘盐合格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保持在95%以上。
2、免费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3万例,总有效率达到80%以上,有半数以上病人得到治癒。
3、利用量子共振检测仪,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碘营养情况调查,调查人数不少于5000例。
4、中、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
(三)大骨节病和克山病
1、继续坚持在95%以上的病区实施硒碘盐防治,硒碘盐合格率稳定在80%以上。
2、已达到国家控制区标準的县,继续巩固防治成果;未达到国家控制区标準的县到2008年全部达到国家控制区标準。
3、免费手术治疗青壮年大骨节病患者不少于455例,良好率达到80%以上;免费药物治疗大骨节病患者不少于200例,有效率达到90%以上。对部分慢型克山病患者实施治疗管理,有效率达到80%以上;7个克山病病区县,全部达到控制区目标。
(四)麻风病
对活动期病人,治疗率达到100%;新发病例控制在1/10万以内,达到控制区标準100%,其治疗管理有效率达到80%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府领导和组织机构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稳定的"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经费保障"地方病防治长效机制,将地方病防治纳入各级政府主要领导的任期目标,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县市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划,并将各级任务指标和工作职责落实到辖区乡镇政府。组织多部门协同工作,共同完成规划任务;落实地方病防治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经费按时、足额到位;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区域内地方病防治中、长期规划;加强督导检查,解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规划的完成情况和指标实现情况,定期组织评估,确保各项任务和指标的如期完成。全市各级地方病防治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工作进度,发现和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给同级政府当好参谋,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和预定目标的实现。
(二)强化部门协作,明确工作职责。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陕西省地方病防治条例》和本规划要求,切实履行各自工作职责,完成属于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任务。
卫生部门要开展病情调查、预防、治疗、监测、水质检测、技术培训、实施宣传和健康教育、质量评估、科学研究等,制定防治策略,提出防治措施,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病区範围、病情资料和相关技术服务,推广地方病示範县建设经验,建立"本底清楚、网路健全、宣传到位、措施落实"的防治模式。
发展改革部门要将地方病防治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省上规划,安排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计画,并落实配套资金;统筹考虑并优先安排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中缺水的地方病病区和不适宜人居环境的大骨节病病区、克山病病区人口搬迁。
财政部门要按照省、市政府有关要求,将地方病防治经费列入预算,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掌握防病效益;对中、省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给贫困地区重大地方病防治项目的补助,要根据有关部门的具体使用计画,儘可能简化资金拨付手续,及时予以审批下达。
水利部门要按照卫生部门提供的饮水型地方病氟中毒病情资料和病区範围,将其纳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规划,并按照先重后轻的原则组织实施。同时要严把病区改水工程水源的水质关,加强供水工作的管理,保证长期受益。
农业(畜业)部门要认真做好畜间布病防治工作,控制布病发生和流行。
扶贫部门要把扶贫与地方病防治相结合,将生存条件差的大骨节病病区、克山病病区和无低氟水源可引用的氟中毒重病区列入扶贫搬迁规划,统一组织实施。
林业、粮食部门在实施退耕还林项目时,要向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病区倾斜,使这些病区民众利用改变生态环境和食用从异地调入粮食的办法得到防治。
盐业、工商、质检、公安、交通部门,要加强碘盐、硒碘盐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和质量监督及违法行为的查处,保证全市範围合格碘盐和大骨节病、克山病病区合格硒碘盐的供应,并做好职责範围其它相关工作。
教育、广电、残联等部门和新闻媒体,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地方病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上好中国小地方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课,做好特需人群补碘的宣传教育工作,预防智力残疾的发生。
民政、环保、科技等部门,分别做好地方病致残和致贫特困户的救助、导致地方病发生的水和空气等环境因素的治理及重点科研项目的立项工作。
民政、环保、科技等部门,分别做好地方病致残和致贫特困户的救助、导致地方病发生的水和空气等环境因素的治理及重点科研项目的立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