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硕(残疾英语培训师)
杨硕不幸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绝症)致全身无力、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从12岁就开始了在轮椅上的别样人生,至今已20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杨硕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职业:残疾英语培训师
身残志坚
在这20年里.....杨硕顽强向病魔挑战,他钻研《黄帝内经》、《中药药理与临床套用》、《细胞和分子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有关医药书籍,自己给自己开药方调治,有效地控制了病情发展,打破了医生关于“杨硕只能活到十五、六岁”的断言,创造了医学上生命的奇蹟。
杨硕身残志坚,乐观进取,他自学英语考取了北京口语高级证书, 并参加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大赛,荣获北京决赛第三名,他完成了自己的诗集《醒来的海》,并被中国诗刊录用,在有关报刊所发表,他製作了自己的网站,部落格,通过电脑网路把自己和社会和世界紧密联繫起来,成为青年人刻苦自学的楷模。
杨硕自强自立、敢想敢干。在同心创业的帮助下,他创办了自己的“和锐森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勇敢的走出家门,租培训场地、聘全职外教,办起了和锐森英语培训,为迎接奥运培训人员数千名,同时他还免费为几名盲童教英语,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服务社会,服务他人,成为当代残疾人自强创业的典範。
杨硕 杨硕故事,杨硕创业

杨硕的事迹感动了社会,北京电视台“大宝真情互动”、“通向2008”,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英语杂誌”、“体育英语”等栏目增多次报导了杨硕的事迹。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报也刊登了採访文章,给杨硕以热情的关注,大力的支持和鼓励。
杨硕又在同心创业公司的支持帮助下,开闢了一个能为 更多残疾人提供就业创业的新的平台.
媒体採访
透明的祝福
枫儿
等待如此孤独,
期盼如此寂寞。
等你的每分每秒,
月亮已露头。
一个患先天性“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症”的残疾男孩,一个虽只上完国小4年级却完全靠自学通读了尼采、黑格尔和爱因斯坦、霍金的22岁男孩,一个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时时刻刻在诗歌中袒露心胸的乐观男孩,杨硕身上焕发出的激情使我的採访始终洋溢着欢笑。
一上来我就开门见山:“你是怎样喜欢上诗歌的?”
杨硕笑了,眼睛在镜片后闪闪发亮:“好多人都问过这个问题,其实理由特简单——因为有病,四肢无力,不能支撑我长时间地看书写字。”所以我选择文字简短但能让人不断思考回味的东西,比如哲学、物理,还有诗歌。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对于我来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也很遥远,我渴望与人交流但机会很少。徐志摩说过一句话——诗人的一生都是寂寞的。无法时时与人相处,更无法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风雨,我的世界很寂寞。虽然我还并不是诗人,但很想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触摸自己的灵魂。”
与杨硕交谈,面对他的坦诚你也不得不很坦诚,而且有时坦诚得直言不讳:“你读了不少诗人的作品,你认为在你一开始的创作中有没有模仿他们的地方?”
“我一开始很喜欢徐志摩,后来又看了很多朦胧派的作品,喜欢北岛、舒婷。他们诗中那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情很触动我,也是我着意感悟的地方。有时一静下来,我的脑子里就会出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或者是特别迫切想表达出来的情感,于是一挥而就。写第一首诗《等待》就只用了2分钟。我的诗歌肯定有许多需要推敲之处,但却是我那一刻的真情实感。”
这样的创作速度还是很惊人的,而且他诗歌中的韵味也颇感人。
“我认真读过你的诗,其中一些句子很是感动我,比如‘黑暗里无助的渡客/能拉住黎明的纤幺’‘天边有幸福吗?/无数的人在远征/城市里有幸福吗?/无数的人在此逗留’‘把泥水般的经验酿成美酒/斟满岁月的圣杯/来为这夕阳畅饮’等等,你认为诗歌在你的生活里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一谈到诗,坐在背光处的他,脸上那抑制不住的兴奋仍能从远处感染我:“这两天我有一件特别特别高兴的事,《诗刊》决定刊登我的一首新诗——《醒来的海》。当听到这个讯息时,我的内心可以用‘狂喜’二字来形容。父母说我好像比考上清华还高兴。是的,这样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全国性诗歌刊物能选登我的诗,对我真是极大的鼓舞。其实我学写诗还只是今年的事儿,也才写了五、六十首。价值和成就感对我来说很陌生,但这件事却真真实实是我内心的一个成就。”
我使劲地点点头,惟恐他会觉得我不够诚恳。但又分明感到他并不是真的需要我的点头,他需要的是理解:“这应该说是你的执着成就了你。”
这回轮到他点头了:“我相信执着。爱因斯坦因为执着发现了相对论,霍金因为执着写出了黑洞理论。”
“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对物理这样理性难懂得的东西,你的兴趣来自哪里?我可能一辈子都想不起来去看相对论,也可能是思维的定式告诉我我不会看懂的,我想像我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其实相对论没有那幺艰涩,你只是没有翻开它的勇气罢了。爱因斯坦说自己永远是一个老小孩。你想一个老小孩写的东西实际上也是很感性的,他是想让别人懂而不是想让别人不懂。之所以是他发现了这个理论也不过仅仅是他比别人多往前走了一步而已。”我不得不惊讶他谈到这个话题的轻鬆自如。
“你不会告诉我你的理想是成为一个物理学家吧。”
他哈哈大笑起来:“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小时候相当太空人。但后来我知道这个理想对我来说太难了。于是我又想当法医。直到今天这也还是我的理想呢。为此我看了很多关于哲学、心理学、侦破学、医学的书。
看到我逐渐睁圆了的眼睛,他却表现出不以为然:其实我能看这些书是因为我有时间,如果可能你们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也许吧,但我们的时间都到哪里去了呢?
在BBS上发表我的诗歌,在聊天室跟别人神侃。我不说,他们根本才不到我是残疾人。有个网友说跟我聊天还以为我是一个十足的阳光男孩呢。真的,如果我是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我肯定挺‘坏’的。哈哈哈……”
朗朗的笑声打动了我,我相信。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虽然你身处逆境,却毫不悲观。”
“不。”这个问题让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我认为每个人都会有悲观的时候,尤其是像我这样的残疾人,心理失衡的状态肯定会有的,但只是怨天尤人又能怎样?既然生活是这样选择了我,我就有权利把生命进行到底。我想可以说哲学是我人生旅途上很重要的良师益友。从小我妈妈就教育我,战胜病魔、战胜自己就是成功。我看书,从中学会了正视一切,包括人生的磨难和人性的优劣;也从中知道了在暂时的悲观情绪后要永远保持乐观。
我一直坚持每天做康复锻鍊。跟我得同样病的很多人都卧床了你看我还可以坐在轮椅上跟你聊天,有时一上网就一个下我的每一天都是从死神手里夺过来的,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永远这样坐着跟大家交流。”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像你这样的,这是我的心里话。”
“不,有很多很多人做得比我好,我也不过是在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罢了。”
生命里那足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是美丽的。
此时,我的心里充溢着祝福,对杨硕,也对天下所有的人。
——摘自2001年10 月25日《中国社会报》他在与上帝赛跑
金良
年仅22岁的杨硕士个身患绝症的人,但当你听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谈尼采、黑格尔,聊哲学和文学,侃网上交流与《黄帝内经》时,也许你会对眼前这位胖乎乎的、生就一张娃娃脸和一双笑眼的小伙子产生出几分钦佩和感动.1987年,杨硕8岁.那一年的春天,在青岛上国小的杨硕突然开始莫名其妙地摔跟头了.细心的妈妈最早发现了儿子有点儿不大对劲:最初是跑步的时候挨摔,很快就变成平地走着走着也摔跟头;上楼,别的孩子一路小跑,杨硕却只能一步一阶地迈.爸爸妈妈着急了,带他到当地医院检查,倒也没查出什幺毛病来,只说是缺钙.

父母带着杨硕在青岛治疗了一段时间,却不见起色.小杨硕的跟头照摔,而且越来越频繁,甚至出现了轻微外力作用下的骨折.为了给儿子治病,母亲迟淑敏带着杨硕来到北京,可他们万万没想到,北京的权威医院诊断出杨硕患的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这是一种世界性疑难病症,有史以来,还没有一位得这种病的患者痊癒过.医生的话充满同情却又毫不留情: “这孩子最多只能活到16岁!”
如遭雷击!如在梦中!年仅8岁未谙世事的孩子竟然被判了死刑!
面对这个不能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杨硕的父母把眼泪吞进了肚子里.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费尽心力,放弃了在青岛安逸舒适的生活,一家人调进北京,毅然踏上了漫漫的求医之路.西医无效就吃中药,吃了多少?已无法计算,反正家里为此熬坏了6只药锅.给杨硕治病,成了这对年轻夫妇生活乃至生命的全部.他们似茫茫浓雾中一对艰难的跋涉者,哪里透出一丝光亮就不顾一切地扑过去,满怀希望亦且永不绝望.杨硕在辗转反覆的治疗中坚持读书,到了国小四年级,终于难以为继,休学了.父母的焦虑与关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苦难催育了成熟,十几岁的孩子,已经懂得了怎样分担、稀释父母的痛苦.迟淑敏说,有一段时间,他们每天带着孩子往返于北京永安路和八大处之间做电气功治疗,“孩子特懂事,500伏的电刺激治疗,开始时杨硕疼得直哭.后来,孩子不哭了,疼成那样了,居然还唱歌.问他为什幺唱歌,他说:不能哭,一哭,妈妈会着急.”
杨硕说,自从自己得了病,妈妈就从来没睡过一个整觉,因为杨硕不能动,他夜里想换个姿势或者翻个身,只能叫妈妈. “妈妈睡觉特别轻,只要我一叫,她马上就能醒,给我得感觉是,妈妈好像随时都是醒着的.”杨硕坐在轮椅上仰起脸对我们说.他的脸上,绽开着一个灿烂的笑,洋溢着幸福、开朗和自信.
在确诊后最初的几年里,杨硕的父母没敢对孩子吐露真情.16岁,正该是人生的花季,是人的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告诉孩子:你只能活到16岁.这太残酷,太残忍,不但说不出口,而且连想都不愿这样想.杨硕15岁那年,父母经过慎重考虑,把这个不忍说也不愿承认的残酷的现实告诉了杨硕: “你这种病,在目前情况下多半是治不好了.而且,得了这种病,估计寿命也会比别人短……”
杨硕听了,反应很平静.也许,小小年纪便沉疴即久的杨硕对生命的意义自有一番特殊的感情.总之,他平静甚至可以说是勇敢地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碌碌无为地等待死亡,还是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奋斗中体验生命的美丽和生命的价值?杨硕选择了后者.
只有国小四年级文化水平的杨硕开始自学了.哲学、物理学、英语、日语、文学、医学,甚至还潜心研究<;皇帝内经>.两年前,他觉得心脏不太好,便根据书上记载的病症和药方试着给自己开药方,让父亲到同仁堂坐堂医生的认可,吃了十几副后,感觉好多了,直到现在,杨硕每天都给自己诊脉,有什幺不舒服,就自己开个药方,对症下药,居然屡试不爽.学医学到这个份儿上,恐怕也不是等闲常人所能企及的,别忘了,他只上过国小四年级.
杨硕绝大部分时间是呆在家里,可以说是足不出户.可是,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对于外面那个“精彩的世界”,他所知颇多.外语和电脑,是当今社会安身立命的两大法宝,坐在轮椅上的杨硕也不甘落后,自学了英语,已经能用英语与远隔重洋的美国网友聊天了.当然,他“聊天”的语速快不了,因为他不能在键盘上直接打字,只能用滑鼠一个一个地点萤幕上的键盘.杨硕告诉笔者,他最崇拜史蒂芬.霍金,霍金是19岁正上大学时患的“进行性侧索硬化症”,整个身体的肌肉都萎缩了,却以顽强的毅力研究物理学,在国际物理学界卓有建树.当别人问霍金何以取得如此成绩时,霍金说,因为我全身都不能动了,只有大脑还在活动.杨硕说,霍金的病和我的一样,霍金能做到的,我也应该做得到.他买了霍金写的所有着作,并由此对现代物理学发生了兴趣,继而又学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当他想继续深入研究时才发现,由于没有受过最基础的训练,想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又转移目标,开始研究徐志摩的现代诗.读了诗,就忍不住想小试一把.坐在轮椅上,他写了不少诗,试着给报社投稿,居然就发表了.
除了写诗,他写写过散文,採访时,我们拿到了其中一篇,题为《妈妈的笑》:
“我的妈妈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她曾经下乡插过队,在陕北一呆就是十几年,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但从我记事以来,她的脸上总挂着微笑,有时我说她是傻笑.其实她的笑很美.有一种坚强和自信的美丽,而且还略带沧桑.她的笑也间接影响到我,记得我七八岁时被诊断出得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医生说我会慢慢地失去走路的能力,最后导致瘫痪,寿命也没别人长,并且目前尚无治疗办法.但妈妈总说你要面对这一切,你一定要坚强,你永远不能放弃.我现在才明白妈妈比我更难过,但她总是微笑着面对这一切.也许对每个人来说微笑都是很容易的事,可是妈妈的微笑对我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精神.现在我已长大,更能明白作为父母的那份辛劳和那份爱.也许我永远不能站起来了,但妈妈的微笑会陪我面对一切,面对人生的苦难与欢乐,幸福与成功.”
这篇散文虽然稚嫩,但它却是一种真情的流露.可以想像,病榻上孤寂无助的孩子面对妈妈的微笑时,会感到怎样的温暖和慰藉.杨硕告诉我们,妈妈的两个手腕都有伤,那是经常抱他进卫生间、帮他做体操时累伤的.他想给母亲减轻负担,曾试着在网上登了两次求职启事,可喜都没有回音.他还有一个想法:联络病友们交流治病的体会.对自己的病,他所知颇多,聊起来,各种术语一串一串的,俨然一位小专家.
杨硕兴趣广泛,爱好挺多,什幺都想知道,都想涉猎一翻.父亲建议他认準一门钻研,争取学有所专,可他说,到也没拿定主意呢.他说,我得赶紧定下目标,认準一门苦心钻研,因为我在和上帝赛跑.
“和上帝赛跑”!多幺豪迈而又充满自信.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对生命科学的认知程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自然科学领域,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一大缺憾.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弥补这一缺憾,把当今世界上所有的疑难病症统统征服.牛汉真言提携后辈残疾诗人杨硕受人关注
日前,北京市宣武区文化文物局、北京市宣武区作家协会在宣武区社区服务中心主持召开了残疾人杨硕诗歌作品研讨会。诗人食指、韩忆萍、崔墨卿、任洪渊、王恩宇、陈万鹏、张庆和,作家晓白、刘孝存,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文学》主编赵金九等与宣武区关心杨硕的领导和区作家协会的诗人、作家40余人参加了研讨。
会上,李金龙宣读了现年78岁的着名老诗人牛汉看过杨硕诗歌后的评论:杨硕虽是个不幸的年轻人,但他发现了诗、发现了人生的诗意……很美的情感。他很坚定,完全不同于的世俗市场上的那些人的感情,他不是一个专业的诗人,文化不如别人,但他的追求不能用文化高低去衡量,他已经超越了文化,超越了世俗,我非常感动。有些诗虽不完整,但情感非常动人,自言自语,纯粹的发自内心的感情,他在不幸的命运面前很平静,尤写到对生命的感悟,有他自己的独特的人生思考,对大自然的奥秘有很新鲜的感觉,我喜欢他写的《等待》,很完美。我眼睛不好,是用放大镜看的,这首诗很完整。一个人写一辈子诗,也许他完美的诗只有三首五首,也许有的诗人一辈子一首好诗都没写出来。但这个年轻的诗人,这幺不幸,他用全部生命来执着地追求生命的意义,写出了完整的诗。如果没有诗,他也许更为不幸,这一点跟我相同。我与诗相依为命,诗拯救了我牛汉,让我活得坚强,我觉得他有了诗,可以和诗相依为命,这是当今年轻人不具备的,我很感动,有的诗我看了好几遍。你们宣武区作家协会召开这个研讨会很好,很有眼力,我虽然去不了研讨会,但我的心到会了。你们寄来的这个没有发表过的诗集,我看超过了好多有名的诗人出版的诗集,为此我十分珍惜。我希望他长命,希望他不断地写下去,我相信:诗会让他长命的。
诗研会上,作家、诗人们情绪激动,各畅已见,侃侃而谈,对杨硕的诗歌进行了充分而切实际的研讨。憨厚的诗意、热烈的气氛感染着每个人,杨硕自强不息的品格,以微笑面对人生不断努力学习的拼搏的精神,使每个在场的人都深受感动。
杨硕,现年22岁,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属世界性疑难病症。但他坚强不屈,对未来充满希望,以微笑面对人生,和上帝赛跑,正如他在诗中写的那样:
苍天啊/你锁住我的肉体/锁不住我的歌……
李金龙在发言中说:着名诗人艾青曾写过这样一句话:为什幺我的眼里满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在当今诗坛上,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激进,有的恬静,有的闲适,有的令人感动,有的发人深省。杨硕的诗对我们是一种激励,对广大青少年更是一种激励,我们共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虽有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命运,但有共同的目标,我们都深爱这我们的土地,都深爱着我们的母亲,所以,才有了这次诗的盛会,诗的意义。因为,诗是精神的需求,诗是生命的观照,诗是心灵的慰藉。希望杨硕能更多的地了解我们这个伟大而美好的时代,因为,诗更是时代的歌唱。
研讨会开了整整三个小时,始终气氛热烈、感人。
——摘自2001年9月2日《北京日报》靠一根食指敲出别样人生
每天脱衣服都是靠助手完成的,但开班以后,杨硕每天风雨无阻,準点上班。摄/记者 黑克
只上到国小四年级,却取得英语口语的高级证书;在轮椅上坐了11年,却资助并辅导两名盲童进行英语学习;被预言生命会终止在16岁,但已经25岁整了;自己开药方治病,自修物理、哲学,写诗并结集成册……他叫杨硕,一个只有肩部以上部位能活动的男孩儿。曾经有人问杨硕:“如果给你一天的时间做一个健康的人,你会做什幺?”他毫不犹豫地说:“我要跑,不停地奔跑……”
杨硕,杨硕的故事,杨硕创业

“奔跑,不停地奔跑。”这在常人看来随时都可以实现的事情,对于杨硕,也许就是一个永远也实现不了的梦想。
自己研习《黄帝内经》 16岁闯过了生死关
第一次见到杨硕,是在他的办公室里,这个不大的房间被一扇玻璃门隔成两部分,里面是教学区,而外面就是他和助手的办公室。电脑后面探出一张胖胖的娃娃脸,鼻樑上的眼镜镜片很厚。见到有人来,他笑得像个孩子:“他们都叫我小屁孩儿,估计我是长不大了。”他憨憨地笑。
一只手放在滑鼠上,由于肢体不能运动自如,他只能靠食指来点击网路,而就是这只手,也要助手的帮助才能顺利地放到滑鼠上,杨硕就是这幺学习和工作的。除了点击滑鼠,他的手已经再也腾不出一丝的力量来乾其他的事情。
6岁时,一次偶然的跌倒,杨硕腿骨骨折并留下后遗症,以后,稍有不慎,骨折就成了杨硕的家常便饭。8岁时,杨硕的病被确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医生预言:“这个孩子只能活到16岁。”
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杨硕也偷偷地哭过,在夜里也常常被噩梦惊醒,“我不想死。”杨硕总这样在心里默念着。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他自己研习《黄帝内经》尝试着给自己开药方,父亲拿去同仁堂抓药时,这个药方得到了老中医的肯定。“这孩子很有毅力,医生说他只能活到16岁,如今他已经25岁了,还开创了自己的一番事业。”母亲觉得欣慰。
为出国治病学英语 得了口语高级证书
杨硕卧室的墙上贴着大量的英语单词表,“当初的动机是不纯的,因为想要出国去看病,就必须先过语言关。”杨硕自言,那个时候天还没亮,就爬起来听广播,后来有了电脑,就开始和外国人视频聊天,“我的网友基本是外国人。身体的不适我无法左右,但语言又为我开启了另一扇窗,口语水平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急速上升的。”英语让杨硕找回了自信,取得了英语口语的高级证书。
最崇拜霍金 帮盲童学英语
杨硕最崇拜史蒂芬·霍金,他说霍金的病和自己一样,身体肌肉都萎缩了,只有大脑还好使,但他却写出了《时间简史》这样影响全世界的着作。“我经常会有莫名的冲动,我知道我得赶紧定下目标,因为我在和上帝赛跑。”身体上的痛楚给了杨硕莫大的动力。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让那些和我一样身体有残疾的孩子能走出自卑的阴霾。在父母的支持下,杨硕的英语培训班在甘家口的一间小写字楼里悄悄地开班了。“在设计正常班的同时,我特意为一些残疾孩子开出了免费的课堂,教他们学习英语。”杨硕说。
每个周末,两名盲童便成了这里最特殊的学员。在这里他们除了享受着正常孩子的学习资源外,还感受着这里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呵护和关爱。
爱心引来志愿者 最大愿望出“磁带”
杨硕的故事通过电视传递给了很多志愿者,张然和杨小娟就是其中的两个。张然,这个曾荣获英语辩论赛冠军的大学毕业生,来到杨硕的培训班义务教两个盲童学英语。杨小娟,这个準大学毕业生,在迈进外企公司前一直在杨硕的培训班里帮忙,工作后,周末也时常来这里忙里忙外,“一个残疾人的自强让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在这里有一份沉甸甸的感动和激情。”杨小娟谈起在这里的每一个时刻,记忆仍十分清晰。
“如果能将书里的内容都用声音来传递,我想这些盲童可能接受得更快,”杨硕谈起这两个孩子学习的吃力突然变得很凝重,“我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出一套专门的磁带,现在也正在策划和操作当中。”
“小屁孩儿”赢得众人宠爱
熟悉杨硕的邻居们都知道,这个胖胖的小伙子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在他所居住的甘家口社区,杨硕知名度很高。“瞧人家杨硕。”这句话成了小区里妈妈们教育孩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有时候,家里人这样说,自己心里挺彆扭的,凭什幺自己身体健康却被一个身体残疾的人落在后面呢?”一名刚刚上高中的男孩说,“但事实证明杨硕的毅力和斗志远远超过了我的想像,他现在成了我学习的榜样。”
——记者手记
杨硕是快乐的,儘管在常人的逻辑里,他应该悲苦。
诚然,他的生命有缺憾,“奔跑”这个动作对他来说,这辈子都注定是奢望,但这个怀揣奔跑梦想的大男孩儿注定没有孤独,他的热情在阳光中尽情演绎。
杨硕在支撑着让自己的英语梦想延续,让那两个残疾孩子的梦想延续。“我不知道这条路究竟能走多远,但我会选择坚持到底。”杨硕说。
他只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奔跑。
——文/记者 李巍巍
诗选
我不愿在白髮给的理由里死去
这是唯一的答案
请给我荣耀
人群在跳跃 在我大脑的礼堂里演出
阴云 这是今天的天气
人群 淹没我目光的坟场
——摘自杨硕的诗集《醒来的海》
“过了很久,我再次光顾我的文字。我很寂寞,没人聆听我的声音。我很孤独,我深爱着身边的人,我想要一种证明,在我的内心里激荡。我时时被限制着,像屋顶挡住了风雨。我在生活里埋下许多秘密,在没有晚餐的傍晚释放。我不愿在别人的讚许中死亡,但我需要阳光,不愿在悄悄的阴影里隐去。我在挣扎,在思索里拥有了,这让我安静。”
——摘自杨硕的诗集
醒来的海
云翻滚着托起海的眼睛
目光顿时把天地映红
鲜血般的仪式
伴着你静静醒来
远处的地平线
开始变得更远
脚下的海浪
疯狂拍打着沙滩
海的心跳动了
仿佛要越出大地
越向蓝天
告诉每颗被束缚的心
与我一起跳吧
一起去追求吧
一起让我延续亿万年的梦
在每一次
海的吶喊里升华
你从不放弃
偶尔的退却
也会使你更美
你用浪花去击碎
想阻止你的岩石
告诉每一粒沙屑
我胜利了等待
等待如此孤独,
期盼如此寂寞。
等你的每分每秒,
月亮已经露头。
你如月,我如星,
你那高傲的目光,
可曾理会,
我这颗孤独的星。
也许
我只是你寂寞时,
想起的一棵草。
孤独等待着,
那麽静,那麽轻……
风从我身边吹过,
你从我眼前消失。
我无悔,
只愿你在寂寞时,
低下头,
听风从你耳边掠过,
那风是我的祝福生命列车
生命列车驶出人生的起点
只有单程旅行
这过客
好奇 单纯 无邪
窗外景色在不经意间成为记忆
只恨迷茫的眼眸
没留住一丝美景
这过客
企盼 吶喊 彷徨
那滚过黑夜的车轮
带着黎明的勇气
这过客
坚强 沉默 憔悴
那已滑过秋风的汽笛声
仍不懂窗外景色的眼神
这过客
沉沦 放纵 无奈
那冬初的进站牌
在无雪的季节矗立
这过客
悔恨 叹息 安详
——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