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WBC(医学术语)

WBC(医学术语)

WBC(医学术语)

WBC,即白细胞(英文名: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简称:WBC),旧称白血球。血液中的一类细胞。根据白细胞的细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可将其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前者常简称为粒细胞,根据其特殊颗粒的染色特性,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硷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血细胞中体积比较大、数量比较少。具有细胞核。其主要作用是吞噬细菌、防御疾病。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白细胞
  • 外文名: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WBC)
白 细 胞
leucocyte简称WBC(white blood cell)

基本介绍

白细胞高.可以积极的抗炎治疗.WBC一般代表的是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白细胞稍微高了一点点,最常见原因是细菌感染.白细胞低说明免疫低下,极易感染各种病毒和细菌。
WBC
正常值範围:
⑴成人为(4.0-10.0)×10^9个/L(4000~10000/mm3)
⑵新生儿为(15-20)×10^9个/L(15000~20000/mm3)
⑶婴 儿6个月到2岁为(11-12)×10^9个/L
⑷儿 童4到14岁为(5.0~12.0)×10^9/L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leucopenia)为常见血液病。凡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10 9/L时,统称白细胞减少症,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低于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甚至消失者,称为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sis)前者临床主要表现以乏力、头晕为主,常伴有食慾减退、四肢酸软、失眠多梦、低热心悸,畏寒腰酸等症状;后者多以突然发病,畏寒高热,咽痛为主。本病于任何年龄之两性均可罹患。粒细胞缺乏症为白细胞减少症发展至严重阶段的表现,两者病因和发病机理基本相同,故一併论述。
白细胞减少临床缩减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多见。后者多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药物及某些疾病,或可见于各种实体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严重感染及原因不明者等。在我国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预后良好,粒细胞缺乏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年龄较大或有其他脏器疾患的病人,病死率仍然较高。
白细胞减少症在中医学无此病名,据其主症主要有乏力、头晕、心悸、易外感发热等,归属于中医学“气血虚”、“虚劳”、“温病”、“诸虚不足”等範畴。
【病因】
西医认为;极大多数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为人体对药物或化学物 发生变态过敏反应所致。
1、粒细胞增殖成熟障碍(再生障碍型)
2、粒细胞的破坏和丧失过多(免疫型)
A、 病毒性感染如流感、麻疹、病毒性肝炎、水痘等
B、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液中存在粒细胞抗体,多次输血之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也有免疫性抗体存在。
C、 脾功能亢进时,由于脾脏网状内皮细胞对粒细胞破坏增加,使粒细胞减少。
3、粒细胞分布异常
中医认为:
1、先天不足,稟赋薄弱
2、劳倦过度,损及五脏
3、饮食不节,伤及脾胃
4、大病久病,失于调理
5、外邪侵袭
综上所述,病因不外乎内伤和外感,病机方面不外乎先天后天两个因素。先天的关键在于肾,后天的关键在于脾。本症涉及心、肝、脾、肾诸髒,而主要与脾肾关係密切。精血同源,精足则血旺,精亏则血虚,脾肾不足而引起乏力、头晕、心悸及易感发热等。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