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翔县
凤翔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地处关中平原,宝鸡市东北,县城距宝鸡市区44千米。凤翔县东西分别邻岐山县和千阳县,南北分别为陈仓区和麟游县。
凤翔县古称雍,是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华夏九州之一。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善于吹笛,引来善于吹箫的华山隐士箫史,知音相遇,终成眷属,后乘凤凰飞翔而去,唐时取此意更名凤翔。是陕西省首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半湿润半乾旱。
截至2018年,凤翔县辖12个镇。
截至2017年末,凤翔县总人口52.5895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8.8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3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3.0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0.4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1:58.9:29.0。
凤翔历史悠久,先秦19位王公在此建都294年,是始皇加冕、苏轼初仕之地。千年园林东湖,西府“三绝”,是中国着名的民间工艺美术之乡,享有“青铜器之乡”和“西凤酒乡”的美誉。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2019年1月9日,凭藉凤翔泥塑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凤翔
- 外文名称:Fengxiang
- 别名:雍州、雍城、西府
- 行政区类别:县
- 所属地区:陕西省宝鸡市
- 下辖地区:12个镇
- 政府驻地:城关镇
- 电话区号:0917(+86)
- 邮政区码:721400
- 地理位置:关中盆地西部,宝鸡市东北
- 面积:1179平方千米
- 人口:52.5895万人(2017年总人口)
-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 着名景点:东湖公园、秦穆公墓、雍城遗址和秦公陵园
- 车牌代码:陕C
- 行政区划代码:610322
历史沿革
凤翔,在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就有氏族公社村落分布。
夏代为九州之一的雍州之域。商代为太史周任之封国,称为周国。
西周为王畿地,属召公奭采邑,称雍邑。
春秋,周平王封护驾有功的秦襄公为诸侯,赐为秦地。秦德年(前677年)徙都雍城(今县城南),至秦献公二年(前383年)迁都栎阳(今临潼县渭河北),先秦19公于此活动,历时294年,完成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战国,商鞅变法中,秦孝公于前350年划全秦为三十一县,分为大、中、小三等,大县二万户,中县一万户,小县五千户。在雍城设雍县,定为大县。从此,雍城成为雍县的治所。
秦代实行郡县制,雍县属内史地(郡级,设于京畿)。
凤翔县地图

汉袭秦制,仍为郡领县。高祖二年(前205年),雍县属中地郡。景帝二年(前155年),内史分为左、右,雍县属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左内史改称左冯翊,右内史一分为二:东为京兆尹,西为右扶风,统称“三辅”。
东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年),雍县属汉安郡。
三国时期仍为郡领县。曹魏改右扶风为扶风郡,雍县属之。
西晋仍为郡(国年)领县。初,雍县仍属扶风郡。武帝太康八年(287年),改扶风郡为秦国,雍县属之。
十六国时期仍为郡领县。雍县仍属扶风郡。
南北朝时期,先行郡县制,后改州郡县三级制。北魏于太武帝太延三年(437年)分扶风郡设平秦郡,治所雍县(今凤翔县城南年)。太平真君十年(449年),雍县东析置横水县。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置岐州,治所雍城镇(今县城东关,俗称“小城”)。岐州辖平秦、武都(今宝鸡市区及太白县西北)、武功三郡。平秦郡领雍县、横水县、周城县(在今岐山县东北及扶风县北)。西魏文帝大统四年(538年),平秦郡改称岐山郡,治所仍设雍县,横水县併入雍县,雍县南分设洛邑县(归武都郡)。北周时岐州仍存,辖岐阳、武都二郡,岐阳郡领雍县、周城县、三龙县(今麟游县南)。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撤郡制,缩州域,实行州县制。改岐阳郡为岐州,雍县属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恢复郡县制。岐州、陇州并为扶风郡,治所雍县,辖雍县等十县(辖地相当于今宝鸡市及鹹阳市西部年)。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推行郡(州、府年)县制。撤销扶风郡,分设岐州,治所雍县。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实行道、郡(州、府)、县三级制。雍县属关内道岐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撤岐州,设扶风郡,治所雍县。“安史之乱”中肃宗于至德元年(756年)改扶风郡为凤翔郡,分雍县东南地另设天兴县。二年八月驻跸时,取“凤鸣于岐,翔于雍”的祥瑞之意,升凤翔郡为凤翔府,称“西京”,改雍县为凤翔县。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凤翔县併入天兴县,属凤翔府。敬宗宝曆元年(825年),凤翔府又称“西都”,不久废。凤翔府治天兴(今凤翔县南七里,遗址无从详考),领八县:天兴、宝鸡(今宝鸡市区)、麟游、普润(今麟游县西部)、眉县、虢县(在今陈仓区境内)、岐山、扶风。唐末开始,李茂贞割据凤翔,领四镇十五州。四镇为凤翔镇(今宝鸡市大部分及甘肃省清水一带)、兴元镇(今汉中市大部及四川省南充市部分地区)、洋州武定军(今陕西省洋县、西乡一带)、秦陇天雄军(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十五州为陇州(今陕西省陇县、千阳及甘肃省清水一带)、凤州(今陕西省凤县一带)、兴州(今陕西省略阳一带)、洋州(今陕西省洋县一带)、文州(今甘肃省文县一带)、利州(今四川省广元一带)、集州(今四川省南江一带)、壁州(今四川省通江一带)、巴州(今四川省巴中一带)、阆州(今四川省阆中一带)、通州(今四川省达县市一带)、蓬州(位于通州西,无从详考)、果州(今四川省南充市一带)、渠州(今四川省渠县一带)。
雍州古镇

五代时期仍为道郡(州、府)县三级制。天兴县属关西道凤翔府,府治天兴。凤翔府仍领八县。
北宋地方政权设路、府(州)、县。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置秦凤路(治所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其提点刑狱(司法机构)在凤翔府,府治天兴,领九县:天兴、岐山、宝鸡、扶风、眉县、虢县、周至、麟游、普润。
金太祖初年,仍沿宋建置。熙宗皇统二年(1142年),改秦凤路为熙秦路。三年,改天兴县为天兴军,不久又恢复天兴县。世宗大定十九年(1179年),以“天兴县”与京都“衍庆殿”字音相近,更为凤翔县。二十七年(1187年),分熙秦路增设凤翔路,治所凤翔,领二府四州。辖地相当于今周至、扶风以西,秦岭以北,甘肃省葫芦河流域以东,宁夏海原、同心县以南。不久升凤翔府为总管府,后又改称凤翔府。凤翔府治所及领县均同于宋代。
元代地方政权设省(道)、府(州)、县。初撤凤翔路,存凤翔府,直属陕西行中书省。成宗大德九年(1305年),凤翔府更为散府,后复称凤翔府,归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管辖。府治凤翔,领五县:凤翔、岐山、麟游(普润县併入)、宝鸡(虢县併入)、扶风。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改陕西行中书省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凤翔府直属,府治凤翔,领七县一州:凤翔、岐山、扶风、宝鸡、千阳、麟游、眉县及陇州(今陇县及陈仓区西北部)。
清代地方政权为省、道、府、县(州)。凤翔县属陕西省凤邠道凤翔府,道治、府治均设凤翔县。凤翔府领七县一州:凤翔、岐山、扶风、宝鸡、千阳、麟游、眉县及陇州(今陇县及陈仓区西北部)。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裁府留县设道。凤翔县属陕西省关中道。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撤道,凤翔县直辖于陕西省。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设陕西省凤翔专员公署,治所凤翔,辖十二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专员公署迁宝鸡,改称陕西省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凤翔县。
1949年7月14日凤翔解放,凤翔县隶属陕甘宁边区宝鸡分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凤翔县于1950年1月改属陕西省宝鸡分区,10月分区更名专区。1956年10月专区撤销,凤翔县由陕西省直辖。1957年7月,凤翔县宁王乡划归陈仓区管辖。1958年11月,撤销岐山、麟游县建置,将原岐山、麟游县及眉县渭河以北地域统归凤翔县,县人民政府设凤翔。1961年1月,凤翔县改属宝鸡市管辖。9月,三县分设,凤翔县改属宝鸡专区。1962年9月,凤翔县长青公社花园大队划归千阳县。1969年10月,凤翔县改属宝鸡专区更名的宝鸡地区管辖。1980年,凤翔县改属宝鸡地、市合一的宝鸡市管辖至今。
《凤翔木版年画》特种邮票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凤翔县清代前政区资料散失无考。
清代区划
凤翔县行政区划图

清雍正年间,全县分为39里402甲。
1、东乡(辖8里,106甲)
2、南乡(辖8里,82甲)
3、西乡(辖8里,84甲)
4、北乡(辖8里,77甲)
5、城关(辖7里,53甲,各里位置无考)
民国区划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前,政区仍沿清时旧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调整粮赋,改置区划,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字样代表西、东、北、南、中五区,除中区编为4乡1镇外,其余各区均编为8乡。区辖乡、乡辖保、保辖甲,甲统花户。全县分为5区36乡120保。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成立联保组织(国民党统治时期採用保甲制度。每一联保辖10保,每保辖10甲),将36乡改称36联保,沿用乡名。联保设主任,下辖保、甲。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国民政府推行新县制,并36联保为18乡,设一城市镇,全县19乡(镇)120保,直至1949年7月。
现代区划
1949年7月23日,凤翔县人民政府成立,全县规划13区1市,辖121乡。
历经变迁,2010年7月7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凤翔县尹家务乡併入陈村镇,撤汉封乡、唐村乡併入柳林镇,撤董家河乡、范家寨乡合併设立範家寨镇,撤郭店镇併入彪角镇。
区划现状
截至2018年,凤翔县辖12个镇。凤翔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610322100000 | 城关镇 |
610322101000 | 虢王镇 |
610322102000 | 彪角镇 |
610322103000 | 横水镇 |
610322104000 | 田家庄镇 |
610322105000 | 糜桿桥镇 |
610322107000 | 南指挥镇 |
610322108000 | 陈村镇 |
610322109000 | 长青镇 |
610322110000 | 柳林镇 |
610322111000 | 姚家沟镇 |
610322112000 | 范家寨镇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凤翔县位于关中西部、宝鸡市东北,县城距宝鸡市中心城区40千米。凤翔县东西分别邻岐山县、千阳县,南北分别为陈仓区、麟游县。总面积1179平方千米。
地质构造
凤翔县北部山地(千山余脉自西向东延伸至县境北部,俗称“北山”。)主要系寒武纪、奥陶纪、二叠纪、三叠纪及白垩纪地层组成的北缓倾单斜构造。南部塬区主要为第四纪覆盖,黄土层深厚,基石露头甚少。西部冯家山库区出露有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高山河组石英沙岩、龙家园组白云岩等。
本区内断裂稀少,主要有草碧——范家寨——岐山、八度——清凉山——千河断裂,它们分别通过塬区的东北及西南边界,与南侧的宝鸡——蔡家坡——眉县塬边断裂共同组成一个对凤翔塬区的围限边界断裂。
本区内断裂稀少,主要有草碧——范家寨——岐山、八度——清凉山——千河断裂,它们分别通过塬区的东北及西南边界,与南侧的宝鸡——蔡家坡——眉县塬边断裂共同组成一个对凤翔塬区的围限边界断裂。
地形地貌
凤翔县山、川、塬、沟、壑各种地形都有。北部低山丘陵和丘陵沟壑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主要沟系开阔,坡度平缓,多在15—20度,天然植被优于塬区。南部川塬区地势平缓,海拔750—950米,土壤肥沃。
凤翔地处秦岭纬向、祁吕贺山字型及陕西旋卷构造体系的複合部位,地形複杂多样,山、川、塬具有,境内地势总特徵为北山、南塬、西河谷。
北部丘陵山区,海拔1200—1600米,最高峰1678米,由红色底砾岩及三趾马红土构成。沟壑纵横,溪流潺潺,人稀地广,清静幽雅;南部平原,海拔649—968米,相对高差319米。横水河、千河自北向南分别入讳河、渭河。雍水河自西北向东南横贯中部,将原面自然分割为两大块,北为山前洪积扇平原,平坦完整。南属黄土台塬,土壤肥沃;西部的千河阶地(亦称千河川道),海拔588—750米,为全县最低处,自北向南倾斜,区内水质甘甜,土壤多为淤土。
北部丘陵山区,海拔1200—1600米,最高峰1678米,由红色底砾岩及三趾马红土构成。沟壑纵横,溪流潺潺,人稀地广,清静幽雅;南部平原,海拔649—968米,相对高差319米。横水河、千河自北向南分别入讳河、渭河。雍水河自西北向东南横贯中部,将原面自然分割为两大块,北为山前洪积扇平原,平坦完整。南属黄土台塬,土壤肥沃;西部的千河阶地(亦称千河川道),海拔588—750米,为全县最低处,自北向南倾斜,区内水质甘甜,土壤多为淤土。
气候特徵
凤翔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半湿润半乾旱。年平均气温11.4度,降水量625毫米,无霜期209天。全年四季分明,冬夏长而春秋短;雨热同季,有利于作物生长。但在农作物生长季节中,太阳幅射强,气温、降水年际变化大,亦易发生乾旱。
冬季:受蒙古高压和极地变性大陆气团影响,天气冷、晴、乾燥,气温最低,降水最少。
春季:暖气团势力逐渐转强,气温渐高且回升快,通常雨水也逐渐增多。但多风,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多变,农作物常遭霜冻侵害。
夏季:受蒙古低气压及太平洋副热带气团影响,高温酷暑,多雷阵雨,时伴冰雹,降水集中,农作物常遭伏旱危害。
秋季:冷暖气团交替出现,低温多阴雨,10月下旬气温迅速降低,降水明显减少。秋末,天高云淡,气候凉爽,素有“十月小阳春”之称。
由于地形影响,凤翔县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南部塬区比北部山区年平均气温高4.2℃,无霜期长20天左右,年降水量少100毫米左右。
冬季:受蒙古高压和极地变性大陆气团影响,天气冷、晴、乾燥,气温最低,降水最少。
春季:暖气团势力逐渐转强,气温渐高且回升快,通常雨水也逐渐增多。但多风,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多变,农作物常遭霜冻侵害。
夏季:受蒙古低气压及太平洋副热带气团影响,高温酷暑,多雷阵雨,时伴冰雹,降水集中,农作物常遭伏旱危害。
秋季:冷暖气团交替出现,低温多阴雨,10月下旬气温迅速降低,降水明显减少。秋末,天高云淡,气候凉爽,素有“十月小阳春”之称。
由于地形影响,凤翔县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南部塬区比北部山区年平均气温高4.2℃,无霜期长20天左右,年降水量少100毫米左右。
水文概况
凤翔县境内年平均径流深68.5毫米,分布不均,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变化範围50—100毫米。最高值区为丘陵山区,可达100毫米。降水丰富,蒸发量小,地面坡度大,渗透係数小,径流係数0.15,有利于产流;最低值区为黄土台塬,50毫米,其条件与丘陵山区相反。县境内河流的支流均在山区。地下水主要由降雨补给,年内降雨多集中在7—9月,径流年内变化与降雨量年内分布基本一致。塬区地面平缓,耕地连绵,下渗大,部分降雨下渗后潜入地下,其少量再经天然沟渠出渗排泄,径流分布较匀。丘陵区沟深坡陡,土壤侵蚀除面侵外,有滑坡、塌方等现象,致使暴雨季节径流输泥沙量增大,年侵蚀模数最高的浅山区已达2288.2吨/平方公里。
土壤概况
凤翔县土壤分土、黄绵土、褐土、淤土、潮土、雍土、沼泽土、紫色土8类,20个亚类,46个土属,129个土种。
自然灾害
凤翔县的自然灾害主要是乾旱、连阴雨、暴雨、冰雹、霜冻等。以乾旱、连阴雨、冰雹危害最大。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7年末,凤翔县耕地79.85万亩,基本农田66.83万亩,园地4.53万亩,林地62.01万亩,草地13.59万亩。
植物资源
凤翔县南起川塬栽培区,西北、东北、北部分别与千阳、麟游及岐山接界。北部为深山区,植被较好;南部为浅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内包括姚家沟、涧渠、五曲湾、汉封四乡的全部及横水、田家庄、糜桿桥、范家寨、董家河、柳林、唐村、长青八乡的一部分。区内以栎类、油松、山杨、灌木、藤木等群係为主。还有药用草本植物及低等植物。
动物资源
凤翔县境内玉祥、九龙、大塬、水沟、瓦岗寨等文化遗址中发现,先民在五六千年前已饲养牛、羊、鸡之类的家畜家禽。饲养动物:牛、驴、骡、马、骆驼、猪、羊、兔、貂、狗、猫等;野生动物:刺猬、野兔、狼、狐狸、黄鼠狼、獾、金钱豹、野猪、草鹿、野羊、蝙蝠、小家鼠、巢鼠、褐家鼠、苛岚绒鼠、社鼠等。禽类有120余种,大多就地繁殖,部分只在境内越冬或迁徙经过,或短暂停留。虫类主要有中国蜂(俗称土蜂)、义大利蜂(俗称洋蜂)、蚕、蝎、土元(簸箕虫)等。野生虫类甚多,有些对农业、林业及人类有一定危害,如螟虫、玉米螟、棉蚜、小麦吸浆虫、红蜘蛛、金龟甲等。有益于人类的有:壁虎、蜘蛛类、蛇类、蟾蜍、蛙类、蚯蚓等。
古树名木——凤翔五毒皂荚

人口
截至2017年末,凤翔县总户数156015户,总人口52.5895万人,其中男性27.1016万人,城镇人口22.6187万人。出生人口5293人,人口出生率10.27‰,死亡2613人,人口死亡率5.07‰,净增人口268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2‰。
经济
综述
2017年,凤翔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8.85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31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23.09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60.45亿元,增长5.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1:58.9:29.0。
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凤翔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5.55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跨地区项目投资)390.91亿元,增长20.8%。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09.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6%。
财税收支
2017年,凤翔县实现县域财政总收入18.6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77亿元,同比增长5.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9.73亿元,同比下降19.6%。
人民生活
2017年,凤翔县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8.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4%;农村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3%。
2017年,凤翔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01元,同比增长8.7%。2017年,凤翔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06元,同比增长8.7%。
第一产业
2017年,凤翔县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总产值43.22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26.02亿元,增长8.7%;畜牧业产值15.21亿元,增长9.1%;林业产值4982万元,同比下降%;渔业产值593万元,增长%。
种植业
2017年,凤翔县粮食播种面积81.45万亩,比上年减少0.06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52.77万亩,减少0.12万亩;玉米种植面积25.75万亩,增加0.23万亩。粮食产量25.32万吨,比上年减少0.32万吨,减产1.2%;其中夏粮产量16.65万吨,减产1.0%;秋粮产量8.67万吨,减产1.8%。园林水果总产量16.32万吨,同比增长4.6%。其中,苹果产量14.78万吨,同比增长1.5%。蔬菜产量15.25万吨,比上年下降3.45%。
林业
2017年,凤翔县共完成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三大林业重点工程人工造林0.6万亩、封山育林0.8万亩,中幼林抚育1万亩。完成绿色宝鸡暨关中大地园林化巩固提升建设植树造林任务2.37万亩,植树248万株。
畜牧业
2017年,凤翔县畜牧业生产形势稳定,主要畜牧产品产量、畜禽存栏保持平稳。
渔业
2017年,凤翔县水产品产量吨,比上年增长1.0%。
农业基础
2017年,凤翔县农用机械总动力36.74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026台,小型拖拉机1060台。全县化肥实物施用量15.72万吨,化肥折纯量4.3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有效灌溉面积43.11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75万亩。
第二产业
工业
2017年,凤翔县全部工业增加值99.30亿元,同比增长13.6%;工业对全县经济成长的贡献率达到67.3%,拉动全县经济成长6.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9.48亿元,同比增长1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6.65亿元,同比增长1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84.2%,实现利润12.68亿元,同比增长3%。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71.92亿元,增长32.5%;重工业产值164.67亿元,增长14.2%。
建筑业
2017年,凤翔县建筑业增加值23.79亿元,比上年增长7.1%。年末全县有资质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建筑企业8户,年平均从业人员7763人,增长34.8%。2017年,凤翔县签订契约额12.74亿元,增长21.5%。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9.72亿元,增长20.3%。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7年,凤翔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6.80亿元,增长13.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80亿元,增长13.1%。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37.65亿元,增长11.4%;餐饮收入7.33亿元,增长14.9%。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96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粮油、食品、饮料、菸酒类零售额增长18.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2.2%,化妆品类增长16.2%,金银珠宝类增长15.7%,日用品类增长12.7%,石油及製品类增长20.3%,家具类下降19.1%。
房地产业
2017年,凤翔县纳入统计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3.5亿元,比上年下降0.9%。商品房施工面积26.36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3.61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6.6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3.19万平方米,下降34.0%。
邮电通信
2017年共完成邮政、电信及移动等通信业务收入2.31亿元。年末全县固定电话拥有量4.5万户,其中农村固定电话拥有量2.1万户;年末行动电话33.93万户;网际网路用户8.49万户。
旅游业
2017年,凤翔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入境游客1.042万人次,增长1%。实现旅游总收入33.42亿元,增长33.2%。打造大东湖景区(东湖、雍城湖、饮凤苑、六营民俗村)、大灵山景区、大雍城遗址保护区三大旅游板块。对接陕旅集团、秦旅集团,并与其旗下的100多家旅行社达成合作协定,实行线上线下行销推介,推出了灵山(雍州古镇)——周家大院——东湖景区,秦公一号大墓——灵山(雍州古镇)——六营民俗村两条经典一日游线路,周家大院——小灵山水世界一条休闲游线路。
金融业
截至2017年末,凤翔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0.91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30.62亿元,同比增长9.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9.72亿元,同比增长13.0%。
保险业
截至2017年末,凤翔县国有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97亿元。

交通运输
交通
截至2017年末,凤翔县境内公路总里程1560千米,公路密度132.3千米/百平方千米(含村公路)。
公路干线
凤翔县境共有三条。
西宝北线:县境内有30千米,东起岐山县界,南至陈仓区界。1972年至1974年铺成黑色渣油路。
凤(翔)炅(台)公路:县境内有32千米,是凤翔县向北进出甘肃陇东地区的省际公路。
凤(翔)千(阳)公路:县境内有24千米。由凤翔县南城门口西宝北线133千米+500米处,向西北至千阳县境接界处出境。1974年至1976年铺成黑色渣油路面。
公路支线
县境共有12条。其中凤(翔)崔(木)、凤(翔)陈(村)、横(水)阳(平)、凤(翔)连(村)四条公路通邻县,其它八条为县城通往乡(镇)或乡(镇)间互通的道路。多在1976年凤翔实行“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时修成。
高速公路
2011年11月8日,宝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凤翔无高速公路的历史。
铁路
凤翔火车站站址在陕西省凤翔县长青镇,车站建于1995年,有宝中铁路经过该站,现办理客货运业务,车站及其上下行区间均已电气化,隶属西安铁路局,是四等站。距离宝鸡火车站36千米,离中卫站475千米。
航空
宝鸡机场在原凤翔军用机场基础上改建而成。凤翔军用机场位于宝鸡市凤翔县城东约5千米糜桿桥镇,在民国时期就是一个军用机场。2008年9月,在凤翔军用机场早已不再承担任何军队飞行任务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对宝鸡市建设军民两用机场进行了可行性考察,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根据民航总局规划及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十三五”期间将改扩建为民用机场,定位为支线机场。
运输
2017年,凤翔县公路旅客运输量86万人次,货物运输量170万吨。年末拥有营运载货车辆1652辆,营运客车576辆,其中出租汽车203辆。全县共有2个计程车公司,1个公共汽车公司,共有公共汽车30辆。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截至2017年末,凤翔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3户(其中有效期内3户)。申报中省市各类科技计画项目13项,获资金支持634万元。发明专利申请完成47件。技术契约交易额1.086亿元。
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末,凤翔县共有普通高中6所,招生2762人,在校学生8330人;职业高中学校1所,招生592人;普通国中23所,招生3181人,在校学生11920人;普通国小88所,招生3855人,在校学生21170人。共有幼稚园48所,入园人数12329人,在园幼儿12329人;其中普惠性幼稚园3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21人,在校学生64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17年末,凤翔县共有文艺团体301个,其中,专业文艺团体8个,业余演出队、自乐班293个。文化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个,公共图书馆1个,农家书屋233个,数字农家书屋1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个,艺术表演场所1座。市级文化产业示範基地(单位)1个。开设了《喜迎十九大,再铸新辉煌》《脱贫攻坚进行时》《聚焦八件大事、实现追赶超越》《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大东湖》等专题栏目16个;製作播出《寻找身边好人》《劳模风采》《代表委员风采》等专题节目35期;製作宣传教育、文化旅游、公安、水利、环保等专题片26部;製作播出《雍州视点》37期、《百姓问政》4期;开办《讲好凤翔故事》《国学动画》《文化旅游》等十多个精品专题栏目;编播《凤翔新闻》156期,播出新闻1642余条;编播《凤广新闻》242期,播发新闻2692条;拍摄製作《后屯花海》《飞越长青》《大东湖航拍》《灵山航拍》等专题风光片10部,製作播出《美丽凤翔》MTV两部。对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进行二期发掘。利用网路媒体及时宣传发掘成果,营造舆论氛围,并配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申报血池遗址有关资料,该项目获得中国“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体育事业
2017年,凤翔县参加宝鸡市第十一届运动会,在16个大项的比赛中,青少年组共荣获金牌58枚、银牌65枚、铜牌68枚,取得团体总分第四名、金牌榜第四名、赛会总分第五名,赛会金牌榜第四名的优异成绩。其中古典跤、举重项目获得体育单项团体总分第一名。举办了凤翔县第八届运动会、“华山论剑杯”中国象棋棋王赛、“三佳杯”桌球比赛、“全民健身日”健身项目展演活动。实施村级健身工程54个,配送健身器材594件(套),价值162万元。
医疗卫生
截至2017年末,凤翔县医疗卫生计生机构361个,其中,医院6个,乡镇卫生院19个,疾病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2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村卫生室259个,计画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个。卫生人员总数3291人,卫生技术人员256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37人,注册护士945人。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852张,其中,医院1197张,妇幼保健机构104张,卫生院551张。全县儿童11种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95%,B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7.9%。甲类传染病报告发病0例,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47.84/10万,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04.67/10万。在陕西省率先实施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

社会保障
截至2017年末,凤翔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7611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22965人,失业保险参保7169人,工伤保险参保20612人,生育保险参保13783人。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3.1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9182人。2017年新农合参合居民45.57万人,参合率99.99%。筹集农合基金29019.84万元,支出29582万元。99.74万人次享受合疗补助。其中住院8.95万人次,门诊统筹、门诊慢病、全口义齿修复90.79万人次。
社会福利
截至2017年末,凤翔县共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3个,共有养老床位850张,收养282人。年末纳入城市低保425户704人,人均月保障标準最高502元,最低43元;纳入农村低保3615户9877人,人均月保障标準最高286元,最低216元;农村特困供养人员823户831人,其中集中供养150人,供养标準每人每年6000元;分散供养每人每年5500元。共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1所。2017年,凤翔县累计实施医疗救助22372人次,临时救助4559人次。
扶贫攻坚
2017年,凤翔县17个贫困村摘帽退出,1747户6267人脱贫。
环境保护
2017年,凤翔县空气品质达到二级及好于二级标準天数240天。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5%。污水处理率96.5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00%。
安全生产
2017年,凤翔县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4人,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19人。
历史文化
综述
凤翔古称雍,地处关中西部,是陕西省首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国着名的民间工艺美术之乡、青铜器之乡和西凤酒乡的美誉。秦文化、凤文化、民间文化、苏轼文化、凤酒文化、佛教文化、西府饮食文化和读耕文化等八大文化为凤翔历史文化的精粹所在。

秦文化
中国第一个封建帝国秦王朝统一六国前,在凤翔建都294年。凤翔是全球秦人省亲祭祖的圣地。历史上最早的祭祀神灵场所——畤就最早建立在凤翔,而凤翔也是历史上建畤最多的地方。着名的五畤原就在凤翔塬上。凤翔是秦人老家。秦穆公在此称霸,秦始皇在此正式登基加冕。秦都东迁鹹阳后,秦人的宗庙和先祖陵园仍在凤翔,最着名的是占据了中国考古史上五个之最的秦公(秦景公)一号大墓。华夏文化重要源头之一的秦文化在凤翔初步形成。
凤文化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与龙并驾齐驱作为广义图腾被炎黄子孙世代敬仰、崇拜。凤翔的得名缘于凤凰。凤翔流传着许多有关凤凰的传说故事。据载,周文王时期,在陕西凤翔、岐山一带,就有“凤凰集于岐山,飞鸣过雍”,自此周朝遂兴的传说。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肃宗继位,677年,为纪念凤凰栖落之地,遂将雍城改名凤翔,沿用至今。凤翔的许多地名也与凤凰有关,现有凤凰泉、凤凰头村、饮凤池等。
民间艺术

民间工艺美术品品种繁多,彩绘泥塑、木版年画、草编剪纸、皮影雍绣、漆器工艺等民间工艺品源远流长,产品在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展销。泥塑、木版年画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马、泥塑羊2002年、2003年连续跃上国家生肖邮票,马勺脸谱、八达铜雕和泥塑鸡、泥塑狗相继登上中国邮票和邮政明信片。凤翔的彩绘泥塑被中外美术界公认为为“神州一绝”。凤翔木板年画与杨柳青、桃花坞等木器厂板年画齐名,并称中国五在木板年画;凤翔剪纸艺人以精湛的技艺多次代表中国民间艺术界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风采;凤翔民间艺术家多次应邀在国外讲学、交流。有多名民间艺人获得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审定的世界民间艺术大师的称号和陕西省民间艺术大师称号,有多件作品获得中央文化部大奖并被中央美术馆收藏。
苏轼文化
1062年,苏轼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倡导修筑扩建饮凤池,植细柳,栽莲藕,修筑君子亭、宛古亭、喜雨亭等宋代风貌的亭台楼榭。因饮凤池距府城东门只有二三十步远,遂改名东湖延续至今。有“凤翔三绝”之一的东湖柳(百年柳树)上百株,碑林等景点30多处,被誉为北方园林典範。
凤酒文化
西凤酒起源于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形成于3000多年前的殷商,当时叫秦酒,盛于唐宋,发展于明清,是中国目前史料记载中最早的有名有姓的酒种。其特点是“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幽长,风格独树一帜”,被誉为酒中“凤凰”。1952年的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中国四大名白酒之一。名酒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背后是一方民众的秉性。与酒同生,凤翔千百年来形成了“无酒不成席”、“凤翔的老鼠能喝二两酒”等酒习俗和文化,并影响和塑造了凤翔人热情奔放、豪爽侠义的性情。
佛教文化
佛教隋代传入凤翔,唐时鼎盛。最有名的是位于县城西部的灵山,古名九顶莲花山,以秦穆公狩猎于此见灵鹫鸟而始名,简称灵山。古时松柏参天、奇花异木、灵禽怪鸟遍于山野,山青地绿,有“一揽众山小”的感觉。山中名景有梅子岭、捨身崖、看柏树、牛犊泉与寺内铁佛、大锅、卧佛像、老母亭共称八景,净慧寺居灵山之颠,是方圆200千米信众参禅拜佛的圣地。
饮食文化
文化交融带动了饮食交融形成了以豆花泡馍、臊子麵、削劲面、腊驴肉、锅盔、搅团、麵皮、泡油糕、凉粉、糖粽、蒸糕、羊肉泡等为重点、涵盖早、中、晚三餐的饮食特色。最有名的有四个:豆花泡馍、腊驴肉、羊肉宴、臊子麵。2010年位于凤翔县城东郊周家门前村依託新建的文化主题公园笙箫园大力发展村域经济,狠抓环境建设,被评为宝鸡市“十佳”最美乡村。
凤翔县槐原女灯会

耕读文化
凤翔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农业大县和先秦国都和唐陪都,造就了凤翔人心繫天下、崇文重教、读耕传家的传统。即便凤翔的平常百姓,身上也散发文化味,对时政更能说出个头头道道来。凤翔是进士之乡,自古中第当官者众多,唐始清末记载中举人以上者400多人,其中进士近百人,出现了“五第登科”(张知蹇、张知元、张知泰、张知默)、四代科甲为官(杨大宝、杨哲、杨播、杨炎)等轶事。教育发达,有宏仁书院、凤鸣书院、正谊书院、宗铭书院等着书育人之所,有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的儒林国小、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凤翔师範、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凤翔中学等省市重点学校和全国着名教育家车向忱、人民音乐家张寒晖创办的竞存中学、竞存国小,还有标誌着书儒云集的儒林巷,多年来高考二本上线率一直稳居全市第一,是许多望子成龙家庭嚮往的地方。历史名人众多,春秋战国时期有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唐代时有创“两税法”的名相杨炎和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等级、第一个发现彗星尾巴背向太阳的科学家李淳风,五代十国时有着名画家支仲元,宋有抗金名将杨从仪和张载裔孙张杰,明有关学大儒张舜典、抗清兵部侍郎袁应泰,清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先驱窦应昌等。
着名人物
周任,商太史。《千姓篇》载:商太史封在周地,雍(今凤翔县)东北有周城,称为周国。
秦襄公,伯翳之后。秦非子五世孙,秦庄公第二子。
秦穆公,名任好。都雍。在位39年(前659年—前621年)。创春秋“天子致伯,诸侯称贺”的霸主之业,奠秦统一中国之基,业绩卓着。
李淳风(602年-670年),早在贞观(627年-649年)初年,李淳风在李唐王朝就崭露头角了,而起因就是由于他的天文学造诣。
杨炎(727年一781年)唐代理财家。字公南,号小阳山人。天兴人。建中元年(780年),杨炎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提请改革赋税制度,废除以丁夫为本的租庸调製,成为中国赋税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奠定了明、清税制的基础。
王丕卿(1886年一1971年)又名肇基。凤翔县城关镇王家河人,清秀才。1958年任县政协副主席,主编下限至1949年的《凤翔县誌》。
窦应昌(1871年一1951年)字瑞卿,号敬斋。凤翔县柳林镇宋村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丁酉科举人。清末任凤翔县正谊书院山长及劝学所长。
刘治洲(1882年—1963年)字定五,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八旗屯村人。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从事教育工作。1963年7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郝鹏,男,汉族,1960年7月生,陕西凤翔人,现任青海省委副书记,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长。
贺军科,男,汉族。1969年2月生,陕西凤翔田家庄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常务副主席。
风景名胜
![]() | 雍州古镇灵山为古雍州第一名山,古皇帝郊雍之地,秦汉帝王祭畤之区,又名九鼎莲花山,穆公狩猎遇神鸟灵鹫而易名。西接吴岳,东连箭括,北拥千山,南眺秦峰,诚佛道之名山,文化之圣地。 雍州古镇依灵山而建,由雍州民俗文化街、诸子百家街、礼佛街和雍州老街四个街区组成。通过山地台阶式规划,结合秦汉建筑风格建设,错落分布,同时配合区域内大型历史典故文化景观、壁画、浮雕等,让游客在了解中国民俗文化、各民族特色的同时,感悟历史,体验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文化底蕴。 |
![]() | 东湖 东湖,古称“饮凤池”,位于凤翔县城东南,是陕西历史悠久的风景区之一。相传周文王元年,瑞鸟凤凰飞鸣过雍,在此饮水,故取其名。 东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宋嘉祜七年(1062年),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藉“饮凤池”,挖掘疏浚,扩池而成,引城西北角凤凰泉水注入,种莲植柳,建亭修桥,筑楼成阁,并因地处城东取名东湖。东湖与闻名与世的杭州西湖南北遥望,皆因苏轼而名,人们你之为“姊妹湖”,有诗曰:“东湖暂让西湖美,西湖却知东湖先”。 |
![]() | 灵山 即凤翔县城西30里之灵鹫山,古名九顶莲花山,以先秦穆公狩猎于此遇见灵鹫鸟而始名,简称灵山。陲秦川西端,绵吴岳之东岭,傍冯家山水库于左,依丝绸之路于后,处凤翔、宝鸡、千阳三县之交。山中名景梅子岭、捨身崖、看柏树、牛犊泉与寺内铁佛、大锅、卧佛像、老母亭共称八景。每年四月初一的会期人山人海,香火鼎盛,为西府名胜之首。 净慧寺居灵山之颠。建于唐德宗二年(786年),历经宋、元、明、清,苍桑之变,毁而重修。 |
![]() | 秦穆公墓 秦穆公墓位位于凤翔县城文化路博物馆院内,东距陕西省级风景名胜区东湖古典园林仅数百米。这里有“西周古饮风池”和“秦穆公赐盗马野人美酒解毒”的历史故事,以及《诗经·秦风·黄鸟》中所提到的“三良”之墓冢,还有秦穆公的小女儿弄玉和肖史一对青年神仙夫妻乘凤凰飞天的美丽神话故事,数千年来被历代文人墨客在小说、诗歌、笔记中记载、叙述和吟咏。 秦穆公墓占地近十亩,仿古建式油漆彩绘大门,墓冢在院内中心部位,高出地面6米有余。大门前树有清代名流陕西巡抚毕阮篆写“秦穆公墓”四字的高大碑石。 |
![]() | 雍城湖水利风景区 雍城湖省级水利风景区位于凤翔县城东南5千米的东风水库,凤翔古称雍城,因此得名。东风水库建于1971年,总库容1550万立方米,最大水域面积近3000亩,2006年国家投资进行了除险加固,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和旅游开发等功能的中型水库。 景区结构划分为“一环、六区、一带、多点”,周边分布着六营(泥塑)民俗艺博园、雍城遗址公园、东湖园林、秦穆公陵园、佛教名剎灵山净慧寺等旅游景点。 |
![]() | 石佛寺 石佛寺位于凤翔县城东北,距县城约13千米处。雄踞于马头坡之上,青峰山之巅,俯视雍川大地。石佛寺原名千佛寺,始建于北魏386年—534年间,因供奉有1000余尊大小石佛像而得名。山势居高临下,形如卧虎之态,蛇山、龟山、虎山、牛山、骆驼山一脉相连,相传远古时期五龙聚海的传奇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由于历史战乱,曾多次焚毁,四次重建,文化大革命中惨遭破坏,原貌已蕩然无存。2002年重建大雄宝殿,2006年重建大悲殿,占地面积48亩。 |
![]() | 周家大院 周家大院位于凤翔县城关镇通文巷,原由东、中、西三大院落组成,现仅存中院和西院。保存面积约24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39平方米,共15座房屋,是明清时期北方四合院式民居。2008年9月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7月经县政府批准,由凤翔县国资局将其划归县博物馆管理,并成立周氏民居文管所。周家大院造型意趣,风格独特,特别是各类花卉鸟兽、人物故事、文字等雕琢精美。诸多文化信息,反映了周氏家族耕读传家的文化氛围。 |
地方特产
![]() | 西凤酒 西凤酒古称“秦酒”、“柳林酒”。为中国四大名酒之一,产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柳林镇,始于殷商,盛于唐宋,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苏轼咏酒等诸多典故,文化灿烂。在2011年第三届“华樽杯”中国酒类品牌价值会中西凤酒以141.48亿元位居中国白酒品牌第六位。 凤翔是民间传说中产凤凰的地方,有凤鸣岐山、吹箫引凤等故事。唐朝以后,又是西府台的所在地,人称西府凤翔。酒遂因此而得名。史载此酒在唐代即以“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列为珍品。苏轼任职凤翔时,酷爱此酒,曾用“花开酒美曷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的佳句来盛讚西凤美酒。 |
![]() | 凤翔罩金漆器罩金漆器,是凤翔传统漆器工艺品,也是中国着名的漆器工艺品之一。罩金漆器璨烂辉煌,色调明快,防潮防腐,耐酸抗硷,坚固耐用,美观大方,且以放置愈久,光泽愈亮而着称。其工艺以平面、刀刻、镶嵌等为主。 考古发掘证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凤翔就有了相当精美的漆器工艺。明末以后,凤翔漆器名声大着,尤以罩金漆器独具一格。凤翔罩金漆器製作工艺精细独特,先在成型物上处理底灰底漆,再以银箔按纹样轮廓摊贴,然后以毛笔描画渲染,最后统施透明漆罩之,这时银底转呈金色,罩金漆器正是由此得名。罩金漆器初制出时,色泽浑厚凝重,随着时间推移,放置三、五年后,金底由暗转亮,红漆底由暗变艳,整体效果愈加富丽动人,以后则经久不变。 |
![]() | 凤翔泥塑 凤翔泥塑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一种民间美术品,产地主要集中在宝鸡市凤翔县城关镇六营村。六营村生产泥塑的历史可追溯到600多年前,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派部将李文忠在雍水河畔屯兵,本部第六营士兵在一个村子安营扎寨,该村因此取名六营村。该营的一部分江西籍士兵会做陶瓷品,便利用当地黏性很强的“板板土”兑水和泥,制模捏泥人、泥动物、泥器物,并施以彩绘,作为泥玩具出售。六营村的彩绘泥塑由此产生,并代代相传凤翔泥塑已列入宝鸡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 凤翔草编 据《凤翔县誌》记载,凤翔草编“起于北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其製作技艺就是“凤翔三绝”中“女人手”的集中表现。 凤翔草编主要以当地盛产的麦桿、马莲为原料,即麦桿的最上节(茎节),经挑麦桿、掐辫子、编制、熏、染色等工艺流程製作成生产生活用品、装饰用品、节日礼品等,如草帽、提篮、门帘、洗衣桶、柜垫、壁挂等等,其作品色泽明快自然,质地结实耐用,柔韧轻便,式样新颖独特,富于想像。凤翔草编技艺已列入宝鸡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 凤翔木版年画 凤翔县是中国八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唐、宋时就有单色印画,至明代为套色印画。 凤翔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主要分为祭祀画、穀雨画、春牛图、戏文画、吉祥画、风俗画等。祭祀画主要用于过年时人们祭祀神灵,如斗神画、家宅六神画(天神、灶神、仓神、龙王、槽马侯、土地神)、财神画等。到了穀雨节农户都要张贴穀雨画和春牛图。穀雨画有单鸡、双鸡、张天师等,是驱邪镇宅,令毒虫远避的镇物。春牛图上印有当年的二十四节气日期,能起到指导农事的作用。而大量的戏文故事画和祈福纳祥画则构成了凤翔木版画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的主体。此外,描绘当地风情习俗和生活场景的风俗画也占有相当数量。凤翔木版年画已列入宝鸡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 马勺脸谱 马勺脸谱是在继承西府民间社火脸谱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兴的民间手工艺术品, 製作一般先选用优质的桐木、柳木、桃木等为原材料,经民间工匠用特製刀具手工刻制而成。其谱式图案多取自《封神榜》、《三国演义》、民间传说及地方戏曲中具有法力、正义感的人物脸部造型,以夸张的手法、定程式的图案、变化的形体、鲜明对比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美丑,并从中寓褒贬、别善恶、见气质、寄託爱憎。马勺脸谱的产品主要包括:马勺脸谱、梭子脸谱、铲子脸谱、木杴脸谱、护斗脸谱、锅板脸谱、以及斗脸谱、棒槌脸谱、风箱脸谱,另外还有碾子、棺材、推车、亭子脸谱等。 |
特色小吃
![]() | 腊驴肉 民间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民谚。陕西关中盛产驰名全国的“关中驴”。凤翔腊驴肉选用驴的腿肉精製而成,色泽红润,质地细密,酥香可口,五味俱佳。 凤翔腊驴肉创製于清鹹、同年间。腊制工艺:将退役老驴宰杀,去蹄,选其四腿和筋肉,淋净血水,悬挂晾晒浮水,乾后切块入缸内,分层加入硝盐,上压巨石,月寻取出,白天挂于阳光下晾晒夜间挤压,排除水分再用松木水加五香调料煮熟,拎出后再浸入驴油及原汁汤内之火加热,仅烫提浸多次,到一定程度拎出。冷却后肉块表面可出现霜状结晶。其切片颜色鲜红,呈半透明状,质细腻,酥而有筋。 |
![]() | 凤翔臊子麵 凤翔臊子麵是关中西部的特色食品,据说是当年周文王发明的,臊子汤有五种颜色:红色是臊子肉、红萝蔔、红辣椒;黑色是黑木耳;绿色是香菜、大葱、蒜苗、韭菜和其他蔬菜;黄色是鸡蛋、黄花菜;白色是豆腐、土豆。凤翔的臊子麵同样有着岐山臊子麵的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的独特风味,岐山臊子麵,光吃麵不喝汤,一个人一顿要吃十几二十碗,招待员忙都忙不过来;凤翔臊子麵,既吃麵也喝汤,饭量大的人有个四、五碗就可以了。岐山臊子麵,是用硷水和面;凤翔臊子麵,用好麦子磨出的新麵粉,不用硷水。岐山把切面叫“铡面”;凤翔把切面叫“犁面”,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是切出细长筋道的麵条。 |
![]() | 豆花泡馍 陕西凤翔的豆花泡馍,是关中西部一带很有名气的早点。 豆花泡馍配料是豆腐脑(在凤翔也叫豆花)、豆浆、馍(锅盔片)、鹹菜、食盐(量要适当),宝鸡凤翔那边的辣椒油。豆花泡馍中的馍俗称“锅盔”,对火候、口感要求严格,色金黄,外脆内韧,嚼之劲道麦香醇厚,用快刀削成薄片;豆花用品质上乘的黄豆土法做成,鲜嫩爽滑,煮而不散。这种豆花吃到嘴里,是一种滑溜清爽的感觉。再加上红红的油泼辣子和用上好的面烙好的、切得又薄又宽的锅盔馍,色香味俱全。同时,吃这种食品,既能增加蛋白质,又十分有利于胃的消化。 |
所获荣誉
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