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法耶特级护卫舰
拉斐特级护卫舰一般指本词条
拉法耶特级护卫舰(英语:La Fayette class frigate,法语: Frégates Classe La Fayette)是法国海军隶下的的远洋巡逻护卫舰,舰名以纪念18世纪法籍美国大陆军少将、美国独立战争英雄、前法国国民军、国民自卫军总司令、法国立宪派领导人拉法耶特侯爵。
本级舰被法国海军定义为远洋殖民地巡逻舰,负责法国广大的专属经济区以及海外属地的巡逻任务。只具备水面作战的功能,防空方面仅能实现基本自卫,而且不具备反潜作战能力,本身没有任何反潜火控、武器系统与水下侦测装备,舰载直升机主要用于洋面巡逻、搜救、反舰飞弹标定等与反潜无关的任务。
本级舰是全世界最早在舰体上彻底考虑降低各种信号,採用全面降低舰体低可侦测性设计的护卫舰,对90年代起各国军舰的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隐身成为最重视的舰艇技术指标之一。各国新设计的舰艇开始赶流行般地引用隐身技术,而这些隐身技术无论是在抑制雷达、红外线或声噪讯号等方面大多脱离不了拉法耶特级所採用的技术範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拉法耶特级护卫舰
- 英文名称:Frégates Classe La Fayette
- 前型/级:里维埃舰长级远洋巡逻舰
- 次型/级:可畏级护卫舰
- 服役时间:1996年3月22日
- 国家:法国
发展沿革
拉法耶特级为了取代法国海军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完成的李威利舰长级(Commandant Rivieire class) 远洋巡逻舰,负责法国广大的专属经济海域以及海外属地的巡逻任务。比起2200吨级的李威利舰长级,拉法耶特级满载排水量进一步扩充到3600吨,可在印度洋之类敌情较强的远海进行长期操作;平时担任法国经济海域和殖民地海域的维护工作,并能与法国航空母舰战斗群一起行动,被法国海军列为二等护卫舰,採用人名来命名。

法国海军在1988年签约订购第一批三艘拉法耶特级(F-710~712) 的建造契约,1992年再签约採购第二批三艘(F-713~715) ,而第二批将有不小的改良。不过九十年代法国经济不景气,国防预算衰减,遂将第六艘拉法耶特级取消;其余五艘已从1994到2001年陆续服役,而且最后两艘也由于经费短缺而放弃升级,使用与前三艘完全相同的装备。此外,拉法耶特级也推出外销用的衍生型,现已有中国台湾、沙乌地阿拉伯、新加坡先后採购。
两图均为李威利舰长级巡逻舰

技术特点
舰体设计
本级舰最大的设计特点就是其高度隐身化的舰体设计,拉法耶特级的舰体设计主要由法国造舰局(Direction Des Constructions Navales,DCN)负责,设计上非常强调减少舰体各种信号的散发,包括雷达、红外线、噪音等。为了降低雷达截面积,拉法耶特级拥有异于以往的舰型外观,儘可能避免形成强烈的雷达波全反射角,并将雷达回波儘量控制在某几个方位,使敌方不易在某个方向持续获得完整的雷达回迹。相较于以往的舰艇,拉法耶特级的轮廓线较为简单,舰体与上层结构外型十分简洁,并刻意避免尖锐稜角或较複杂的造型。本级舰的舰体表面几乎找不到一块垂直的部分,而都刻意採取倾斜式的设计,船舷部分为20度向内倾斜成V字形,接近上层结构时出现转折,变成向外倾斜10度而成倒V字形。
前后着色线图
F-712 库尔贝


拉法耶特级抛弃传统RCS大的格子桅,採用具有隐身倾斜造型的合金桅桿,而主机排烟口也分别整合在两座桅桿的结构里,可避免另加独立的烟囱而造成的RCS。拉法耶特级的舰面十分简洁乾净,各种装备都儘可能收入舰体或採取其他隐身措施,例如小艇便收容于上层结构内部并以网帘封闭,反舰飞弹採用半埋式安装,泊锚设备全部隐藏在舰首主甲板下,使用时通过舷墙上的舱口收放;而除了直升机甲板护栏之外,传统的栏桿由于容易形成雷达波绕射,在拉法耶特级上遭到全面捨弃,改用舷墙来包围人员行走区域。
三号舰库尔贝号舷侧

隐身设计
除了上述舰体在设计时注重隐身外,本级舰在舰体多处还使用隐身涂料来减少雷达反射。拉法耶特级的主机安装在可吸收震动、噪音的弹性基座上,舰底装有气泡幕製造系统,可以降低舰体与动力系统航行时的噪音,而螺旋桨尖端也能释出气泡避免空蚀效应。以上措施使得本级舰拥有极佳的肃静性,安静程度超过美国海军标準。降低红外线讯号方面,本级舰主机废气先通过热交换系统与外界凉空气混和降温后再排出,烟囱外型经过精心设计,抛弃容易产生红外线讯号的钢材而使用强化玻璃纤维,并使用特殊的绝热涂料。此外,拉法耶特级也设有线圈来抵销舰体的磁信号。
盖普拉特号舰尾
基本配置图


自持设计
拉法耶特级在增加持续自持独立操作能力方面,能储存足够的直升机用燃油(80立方米)、淡水(60吨,舰上的淡水机每天能製造36吨淡水)以及能支持6个月的直升机零件库存量;此外,本级舰也特别注重舰上人员生活的适居性和生活空间安排,以避免舰上人员长期在海上生活时战力与士气下滑。拉法耶特级能获得较长的持续作战能力也与动力有关,採用複合柴油机与柴油机(CODAD)系统,主机为四具12汽缸SEMT-Pielstick 12 PA6 V 280 STC柴油机,带动两具可变距螺旋桨,最大航速约25节;柴油机虽然在高速性能上不如燃气涡轮,但燃料消耗较为经济,使拉法耶特级拥有极佳的续航力;
两舰并排停靠
叙尔库夫号机库和直升机甲板


舰上电力则由三具功率各750kw的柴油发电机提供。稳定性方面,拉法耶特级舰体两侧有一对稳定鳍,与船舵一同交由计算机控制来减低舰体横摇与纵摇,使本级舰能在六级海况下进行直升机起降作业;除了让船舰在恶劣海况下仍能作业之外,稳定性对于人员适居性也是重要的关键之一。
抗损设计
拉法耶特级在抵抗战损能力和舰体抗击能力以及损管能力上都有着重:舰体强化方面,本级舰的上层结构採用坚固的气密堡垒式设计,水线以下的舰体均採用双层船壳设计,舰体重要部分另以装甲加以强化,前后两主机舱间设有三道水密格舱,以隔绝火灾或进水;此外根据马岛战争的教训,扬弃了以往舰艇常用于上层结构、易燃易熔的铝合金材料,前段上层结构採用钢材建造,末段机库结构则使用质轻而耐热的新型玻璃纤维强化塑胶材料(FRP)製造。
叙尔库夫号动力系统控制室

损管方面,全舰分为三个损管区域,每个都拥有自己的自动化损管监控台以及独立的消防通方设施,主通道上设有防火门帘以阻止浓烟火势蔓延。舰上各处普遍设有固定或机动式灭火、抽水、通风装备,弹药库、轮机舱等重要舱间则设有可侦测火灾、烟雾、温度、进水等的各式自动感测器。舰上损管中心设有集中控制的计算机损管系统,可统整舰上损管信息并指挥调度损管作业,大幅增加遭受战损时的存活率;该系统并于舰内各处普设连线埠,使损管人员在舰上任何地点均能以小型计算机与损管中心联结,获得最新损管信息。
舰体内的损管管道

武备设计
拉法耶特级安装的武器并不多,包括舰首一门Mod 1968 CADAM II 100mm舰炮、舰体中段两组四联装MM-40飞鱼反舰飞弹发射器、舰桥后方左右各一的Giat 20FS 20mm机炮(每门射速720发/分,射程10km),以及机库上方一具八联装响尾蛇防空飞弹发射器。与先前的图尔维尔级驱逐舰、乔治·莱格级反潜驱逐舰的海响尾蛇防空飞弹系统相较,拉法耶特级的海响尾蛇系统使用1990年代推出的VT-1短程防空飞弹,又称为新世代响尾蛇(Nouvelle Generation,NG),大幅强化对高速高机动目标拦截能力,其最大射程15km,射高6000m,速度3.6马赫 ,最大机动过载35G,战斗部13kg,仍继续沿用指挥至瞄準线制导模式。
反舰飞弹发射

拉法耶特的海响尾蛇八联装发射器构型大致不变,中央设定导引所需的 Ku 频照射雷达与光电追蹤装置,但在两边飞弹发射管外侧加装护板来减少雷达截面积。除了发射器内八枚备射弹之外,舰上另储有16枚弹。在反潜方面,拉法耶特级设有一座直升机库以及直升机甲板,操作一架AS-565MA美洲豹(Panther)或SA-321G超黄蜂直升机,未来将换装新一代的NFH-90;除此之外,舰上没有任何声纳系统、反潜作战系统以及舰载反潜武器。
舰首主炮

性能数据
参考数据 | |
---|---|
舰长 | 125米 |
舷宽 | 15.4米 |
吃水 | 5.8米 |
排水量 | 标準3,230吨 满载3,600吨 |
乘员 | 178人 |
动力系统/轴马力 | CODAD 4×SEMT-皮尔斯蒂克12 PA6 V 280 STC柴油机/20800 双轴CPP |
续航力 | 7000海里/15节 9000海里/12节 |
航速 | 25节 |
船电系统 | |
---|---|
雷达 | 1×汤姆森(Thomson)CSF DRBV 15C海虎MK2(Sea Tiger Mk.2)E/F频段海空搜寻雷达 |
—— | 2×雷卡(Racal) 1229 DRBN 34A I频段直升机航空管制雷达 |
电战 | 1×达索(Dassault)ARBB-33 H/I/J频段广幅电子对抗系统 |
—— | 1×汤姆森(Thomson)CSF ARBR-21(DR-3000-S)电子战系统 |
—— | 2×CSEE达吉亚MK2(Dagaie Mk.2)干扰弹发射器 |
舰载武装 | |
---|---|
舰炮 | 1×Mod 1968 CADAM II 100mm 55倍径舰炮 |
飞弹 | 2×四联装MM-40飞鱼反舰飞弹发射器 |
—— | 1×八联装海响尾蛇防空飞弹发射器 |
近防 | 2×Giat 20FS 20mm机炮 |
—— | 4×迪龙-埃罗(Dillon Areo)7.62mm多管加特林机枪 |
舰载机 | 1×AS-565或NFH-90反潜直升机 |
基本数据参考资料
本级各舰
不包括外贸舰只
舰名 | 舷号 | 安放龙骨 | 下水时间 | 服役时间 |
---|---|---|---|---|
拉法耶特(La Fayette) | F-710 | 1990年12月15日 | 1992年06月13日 | 1996年03月22日 |
絮库夫(Surcouf) | F-711 | 1992年07月06日 | 1993年07月03日 | 1997年02月07日 |
库尔贝(Courbet) | F-712 | 1993年09月15日 | 1994年03月12日 | 1997年04月01日 |
阿克尼特(Aconit) | F-713 | 1996年08月05日 | 1997年06月08日 | 1999年06月06日 |
盖普拉特(Guepratte) | F-714 | 1998年10月01日 | 1999年03月03日 | 2001年10月27日 |
罗纳克(Ronarc'h) | F-715 | 项目取消 | -—— | —— |
总体评价
拉法耶特级护卫舰对90年代起各国军舰的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隐身成为颇受重视的舰艇技术指标,各国新设计的舰艇开始赶流行般地引用隐身技术,而这些隐身技术无论是在抑制雷达、红外线或声噪讯号等方面大多脱离不了拉法耶特级所採用的技术範畴。然而,隐身措施必须付出代价:以雷达隐身外型为例,儘量将装备收入舰体、减少舰面上的装备,就意味着占用更多舰内空间,并对舰上许多装备布置造成不便。此外,向内倾斜的舰体造型会缩减可用的甲板空间,衍生的后果自然也是舰体必须增加尺寸来容纳足够的装备;而某些更极端的隐身设计如向上收缩的舰首船舷,会使减低船舰的抗浪性能,海浪更容易冲上甲板。
破浪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