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深圳广电集团

深圳广电集团

深圳广电集团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于2004年6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英文缩写:SZMG = ShenZhenMediaGroup) 集团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以深圳电视台、深圳广播电台、深圳电影製片厂、深圳市广播电视传输中心等单位为主体整合而成。2007年10月9日,集团分别与宝安、龙岗、盐田、光明、蛇口签订了网路公司(记者站)组建契约,标誌着全市有线电视网路整合的基本完成。

基本介绍

  • 公司名称:深圳广电集团
  • 外文名称:Shenzhen radio and Television Group
  • 总部地点:深圳
  • 成立时间:2004年6月28日

简介

目前,集团拥有11个电视频道和4套广播频率(包括1个卫星电视频道、1个移动电视频道、1个DV付费频道、1个购物频道、7个地面电视频道和新闻频率、音乐频率、交通频率、生活频率),设立了广告总公司、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天宝广播电视网路有限公司、天隆广播电视网路有限公司、文化产业(国际)会展有限公司、移动视讯有限公司、电影製片厂等20几家产业经营企业,总资产超过70亿元。

领导班子

总裁  陈君聪
总编辑  张合运
总经理 苏会军
副书记 刘焯铿
副总编辑 李桦 陈志荣 李静 于德江 杜图 李也平
副总经理 呼和 郑鼎文 郭莉
总工程师 傅峰春

荣誉录

1999年度奖励情况
获奖剧(节、篇)目
创作单位
获奖者
获奖时间
获奖名称
颁奖单位
备注
广播影视
群雄逐鹿高交会
经济节目中心
王景凤 梁梅 刘小虎 张驰
2000年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新闻奖系列报导一等奖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
群雄逐鹿高交会
经济节目中心
王景凤 梁梅 刘小虎 张驰
2000年
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新闻类二等奖
广东省广播电视学会
通向未来之路
新闻中心
徐奔奔 李震 肖鹏 吕毓斌
2000年
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新闻类三等奖
广东省广播电视学会
春梅化蝶去 人间留真情
新闻中心
魏伟 徐抒雷
2000年
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新闻类三等奖
广东省广播电视学会
深圳市政府审批项目砍掉一大半
新闻中心
钱天中
2000年
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新闻类三等奖
广东省广播电视学会
牵手
新闻中心
李震 戴兵
2000年
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社教类二等奖
广东省广播电视学会
大盆菜
海外节目中心
刘强 申晓力 于海滨
2000年
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社教类三等奖
广东省广播电视学会
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特别报导
新闻中心
陈波 吴庆捷
2000年
第六届广东省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作品奖电视新闻播音类二等奖
广东省广播电视学会
深圳市政府审批项目砍掉一大半
新闻中心
钱天中
2000年
全国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评比短讯息三等奖
全国城市电视台新闻研委会
情系大山
新闻中心
金雷
2000年
全国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评比长讯息一等奖
全国城市电视台新闻研委会
深圳执法人员遭遇暴力抗法
新闻中心
梁巍
2000年
全国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评比长讯息三等奖
全国城市电视台新闻研委会
春梅化蝶去 人间留真情
新闻中心
魏伟 徐抒雷
2000年
全国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评比新闻专题一等奖
全国城市电视台新闻研委会
我国首例活体眼角膜移植
新闻中心
周新宇 丁蔷蕾 金慧娟
2000年
全国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评比系列报导二等奖
全国城市电视台新闻研委会
我与深圳
海外节目中心
禹成明 何军
关梁
2000年10月
中广学会城市电视社教节目奖系列片一等奖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
民俗村里的年轻人
海外节目中心
关梁
2000年10月
中广学会城市电视社教节目奖长片类二等奖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
欧洲人在深圳
海外节目中心
何军
2000年10月
中广学会城市电视社教节目短长片类三等奖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
《法治纵横—援助者与受助者之间的官司》
社教节目中心
谈浩渊等
2000年10月
中广学会城市电视社教节目栏目类三等奖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
公益广告“隔海相望”
总编室
解伟 黄仁忠
徐奔奔 徐舒扬 朱晓云
2000年12月
获广东省第七届广告作品银奖
广东省广告协会
公益广告“隔海相望”
总编室
解伟 黄仁忠
徐奔奔 徐舒扬
朱晓云
2000年10月
第七届中国广告节中国广告大奖入围奖
中国广告协会
无锡市人民政府
公益广告“隔海相望”
总编室
解伟 黄仁忠
徐奔奔 徐舒扬
朱晓云
2000.12
获广东省第七届广告评比三 等 奖
广东省工商局
第九届“步步高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
文体节目中心
亢美歌 周宪人
2000年6月
第九届“步步高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获业余组团体二等奖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鸟人》
海外节目中心
申晓力
2000年
中国艺术海外传播优秀作品奖
《小金牛》栏目
社教节目中心
小金牛栏目组
2000年12月
首届全国省市电视台优秀栏目(节目)奖一等奖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法治纵横》栏目的《谁之过》
社教节目中心
胡俊
2000年
首届全国省市电视台优秀栏目(节目)奖二等奖
中国广播电

大事记

1986年
10月12日,深圳广播电台举行开播仪式,正式播出。
1987年
10月12日,在深圳体育馆举行“特区之声——深圳广播电台建台一周年文艺晚会”,庆祝开台试播一周年。
1988年
3月,马导明同志任深圳广播电台台长。
6月8日,位于怡景路的深圳广播电视大厦奠基典礼。
10月26日,市委书记、市长李灏在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杨广慧陪同下来深圳广播电台检查工作。
1989年
4月16日,深圳广播电台改为三段播音。
1990年
6月18日,深圳广播电台正式播出(频率FM89.8)。
1991年
6月,市政府批准深圳广播电台中波发射台立项建设。
10月,市人大主任厉有为在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杨广慧陪同下,来深圳广播电台检查工作。
11月1日,深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文,深圳广播电台按副局长级待遇,内设机构调整为:总编办公室、新闻部、专题部、文艺部、发射部、技术部、广告信息部、台办公室。
1992年
6月11日,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厅下文批覆,同意深圳广播电台中波发射机功率由10千瓦扩大为30千瓦,使用频率仍为AM1287。
12月,专稿《身份证大搬家》获第三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1993年
5月1日,位于怡景路的深圳广播电视大厦落成投入使用,广播电台建筑面积为6900平方米,可容纳三套节目製作和播出。
7月5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何栋材、原副部长徐崇华在省广播电影电视厅厅长周无忌陪同下来深圳广播电台视察工作。
7月28日,深圳广播电台属下的万通信息台正式开播。
1994年
5月31日,广东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于幼军在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邵汉青陪同下来深圳广播电台检查工作。
12月28日,深圳经济广播电台(频率FM97.1)正式开播。
12月,广播通讯《火海特区魂》获中国广播奖一等奖。
1995年
2月3日,深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深圳广播电台增加事业编制60名,增加编制后,编制总数为165名。
4月18日,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发射功率30千瓦的深圳广播电台中波发射台主体工程奠基。
9月,刘明同志任深圳广播电台党委书记、台长。
12月,《深圳广播电台深化改革思路和构想》出台,这一方案提出了深圳广播电台发展的战略构想和目标:经过三年或稍长一点时间,把深圳广播电台建设成为服务特区、辐射珠江三角洲以及港澳地区、具有中国特色、特区风格和行业特点的重要舆论阵地;建成以传媒业为主体的事业和企业共同发展的广播集团实体。
12月,讯息《台港澳律师资格考试在深圳》获中国广播奖二等奖。
1996年
1月29日,原“深圳广播电台”(FM89.8)改呼号为“深圳广播电台第一台”,原“深圳经济广播电台”(FM97.1)改呼号为“深圳广播电台第二台”。
6月,深圳广播电台精心製作26集大型长篇纪实文学《香港回归风云》,展示了香港回归的风雨历程。此节目在深圳广播电台和全国24家城市电台播出。
6月30日至7月1日,深圳广播电台製作了持续42小时的庆祝香港回归特别节目,高质量完成了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转播任务。
7月1日,以深圳广播电台为主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採访製作了80集大型系列报导《罗湖桥头话九七》,同时在两台黄金时间播出。此系列报导荣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被中央台评为特别奖。
8月8日,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厅同意开办深圳广播电台第三台。
深圳广播电台与香港新城电台合办《发展新大陆》节目,向香港同胞介绍深圳的发展变化和各项方针政策。
10月,深圳广播电台迎来建台十周年,编辑、出版纪念文集《鹏城之声》,纪念画册《岁月迴响》,举办了台庆十周年系列活动。
11月1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徐光春在市政府副秘书长汤耀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春雷陪同下视察深圳广播电台。
12月16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何栋材来深圳广播电台检查工作。
12月,讯息《罗湖桥头倒记时》、通讯《谁是地王》、专题《关于献血的文明话题》获中国广播奖二等奖。
1997年
1月31日,市政协主席林祖基,副主席周长瑚、廖军文来深圳广播电台视察工作。
3月10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决定在深圳广播电台中波发射台增设一台全固态10千瓦中波发射机,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
3月17日,成立香港办事处。
4月29日,成立龙岗记者站。
9月,成立南山、宝安记者站。
10月8日至17日,深圳广播电台承办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研究会主办“全国第九届广播电视优秀播音与主持作品,第八届优秀播音论文评选及颁奖会议暨97播音学研究会”。
11月17日,深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增加深圳广播电台事业编制60名。
12月3日至12日,深圳广播电台承办了全国城市电台《华夏城市风景线》节目总结表彰大会暨全国第三届“金话筒”奖研讨会。
12月,广播剧《水暖香港》获第六届全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大型系列报导《罗湖桥头话97》获中国广播奖二等奖,系列评论《深圳义工联现象》获中国广播奖二等奖。
1998年
5月,深圳广播电台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全球广播中心联合开设《来自深圳的报导》专栏。每周一期,每期10分钟,向20 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重点介绍深圳对外开放政策和改革成就,介绍深圳的投资环境。
6月1日,深圳广播电台交通台开始试播(频率AM1287),发射功率30千瓦,覆盖深圳和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
6月,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深圳广播电台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採制百集大型系列广播节日《回首改革路》。该系列节目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名牌节目《午间半小时》和深圳广播电台《898早新闻》节目中播出。
8月24日,深圳广播电台与2ac(澳洲华人电台)建立合作关係的初步意向书正式签署,这是深圳广播电台第一次在海外建立合作电台关係。
10月,深圳广播电台实行全员竞争上岗,部门主要负责人、副处以下干部实行竞争上岗聘任制。
12月20日,深圳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共同採制的大型广播系列报导《九九回归看澳门》在两台播出。这组系列报导共80集,在全国十多家电台联播。
12月,歌曲《献出你的爱心》获第五届中国广播文艺奖一等奖,歌曲《海燕之歌》获全国广播新歌优秀作品银奖,歌曲《花季雨季》获全国广播新歌优秀作品铜奖,大型系列报导《回首改革路》获中国广播奖二等奖。
1999年
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回首改革路》一书题写书名。
1月12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张高丽参观深圳广播电台交通频道设在交管局的直播室。
1月14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张高丽与市委副书记李容根,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白天来深圳广播电台调研考察,亲切看望在一线工作的同志。
5月10日,深圳广播电台第三套节目(AM1287)正式开台播出。
6月开始,《来自深圳的报导》节目同时发给澳洲华人电台,在澳大利亚五省联播。
8月27日,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出版社、深圳广播电台联合在北京举行《九九回归看澳门》一书首发仪式。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团中央、新华社澳门分社、国家新闻出版署、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等领导参加了首发仪式。
8月,深圳广播电台第三台增加FM105.2同频播出。
1999年,深圳广播电台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共同主办了《祖国与我》专栏,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採制三十集系列广播节目《共和国的脚步》,与《工人日报》合办《深圳企业的故事》专栏。
1999年初,深圳广播电台深化各项改革,按照精减、高效、责权统一的原则,对内部机构进行调整。调整后的中心运作机构为:新闻·节目中心,行政管理中心、技术管理中心、经营管理中心,开始实行企业化试点管理。内部人事管理实行全员岗位竞争、竟聘上岗,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双向选择。
12月,广播剧《抬头一片天》获第七届全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专稿《无偿献血在深圳》获“中国彩虹奖”对外广播奖三等奖。
2000年
3月1日,深圳广播电台新洲基地数位化播出系统正式启用。
3月8日,深圳广播电台三套节目对外呼号按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规定更改为“深圳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深圳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套节目”、“深圳人民广播电台第三套节目”。
4月3日至6月2日,根据市委统一部署,深圳广播电台“三讲”教育工作全面铺开,台领导班子和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三讲”教育活动。
7月20日,“深圳广播电台网路新干线”正式在网际网路向全球开通运行。
8月25日,深圳广播电台在新洲基地修建的“广播电台路”剪彩开通。
11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徐光春,中宣部副部长王晨,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胡振民,中宣部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陈俊宏,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朱虹,中宣部政策法规研究室副主任陶骅,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张晓虎,中宣部政策法规研究室副局级调研员殷占民等同志来深圳广播电台视察工作。陪同视察的省、市领导同志有: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张高丽,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钟阳胜,深圳市委副书记李统书,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白天,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意珍等。
12月,讯息《深圳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称号》获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2001年
1月22日,市委副书记李统书,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白天,副市长宋海代表市委、市政府来深圳广播电台慰问春节坚守岗位的员工。
4月17日,市委副书记、市政法委书记庄礼祥,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白天等领导来深圳广播电台检查工作。
6月1日,第三套节目FM105.2变更为FM106.2。
10月8日,深圳广播电台第二轮全员竞争上岗工作全面展开。
10月12日,深圳广播电台建台15周年,编辑出版纪念画册《声音就是力量》。
12月,广播剧《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获第八届全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58集长篇广播小说《大雪无痕》获第七届中国广播文艺奖(政府奖)小说连播类一等奖,歌曲《金光一缕》获第七届中国广播文艺奖一等奖,歌曲《爱在远山》获全国广播新歌优秀作品银奖,歌曲《祖国,深圳对你说》获全国广播新歌优秀作品银奖,歌曲《在灿烂阳光下》获全国广播新歌优秀作品铜奖。
2002年
2002年,深圳广播电台推行以新一轮竞争上岗、分频管理经营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3月19日,谢杰华同志任深圳广播电台党委书记、台长。
11月,深圳广播电台策划主办第三届深圳市读书月大型交响音乐经典诗文朗诵会《世界的回声》,社会反响热烈,被市政府列入全市常设文化项目。
深圳广播电台联合广州、香港、珠海、东莞等五城市电台成功举办《穗、港、珠、莞、深五城市国语主持人大赛》。
12月,深圳广播电台策划主办《鹏城歌飞扬—深圳十佳原创歌曲颁奖典礼》,社会反响热烈,被市政府列入全市常设文化项目。
12月,社教节目《千里共婵娟》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广播社教节目奖对港澳台节目二等奖,广播专题《守得住自己才守得住家》获第十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广播电视专题一等奖,25集长篇广播小说《浮华背后》获第八届中国广播文艺奖三等奖。
2003年
1月,深圳广播电台在中山市的五桂山建立的交通频率的同步发射点投入试验播出,改善了对中山、珠海等地的覆盖效果。
2月1日起,新闻频率和音乐频率实行24小时不间断播出。
2月,深圳广播电台在“非典”疫情的宣传中,发挥了党的舆论喉舌重要作用,深入报导了市委、市政府领导人民民众抗击非典的伟大斗争。
4月,深圳广播电台精心策划、製作了庆祝“5.12”国际护士节大型广播文艺晚会《天使颂》,发挥广播优势,用广播文艺形式热情讴歌抗击非典斗争。
3月5日,交通频率成立“爱心车队”。
3月20日,新闻频率第一时间全面报导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新闻频率与北京台联手,直接由中央媒体驻海湾记者报导战事。
5月,深圳广播电台实施调频同步发射网扩大覆盖工程。沙头角和龙华发射点的建设工程已经结束并开始播出,解决了大约二百万人口居住地区听不到或者听不好深圳广播电台节目问题。
10月,深圳广播电台播控区装修改造工程和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全部完成,三套频率新颖、时尚的直播室陆续投入使用。
12月,戏曲节目《等郎妹》获中国广播文艺奖戏曲节目二等奖,49集长篇广播小说《绝对权力》获第九届中国广播文艺奖三等奖。
2003年,新闻频率新闻舆论监督持续经常,範围广,力度强,主题集中,效果好。特别是对于时任市、区两级人大代表的陈建生纵容“胎铃世界”员工行兇打人、违法强占市政用地乱搭建等问题的深度监督,长达四个月,充分反映了民意。
2004年
3月起,深圳广播电台交通频率进行系列大型纪实报导活动:主持人当的哥、当空姐,人当公汽售票员、人当船员、当机场航管员、当高速公路售票员等,节目贴近生活,平实动人。
4月,深圳广播电台整合三个频率近年来建立的听友会、车友会、爱心车队、财经理事会等资源,成立了深圳广播电台听众联谊会。
4月22日,深圳广播电台听众联谊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5月,深圳电台收集全台近三年来的文论,编辑出版《广播前沿》一书,该书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发行。
6月9 日,深圳市民政局正式批准深圳广播电台听众联谊会成立。
6月28日,深圳广播电台加盟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8月6日,在市体育馆举办听众联谊会成立大型庆典晚会。
8月,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深圳广播电台製作了10集大型广播文献节目《伟人邓小平》和6集大型广播访谈节目《走近小平》,分别在全国14家省市电台播出并首次在香港电台播出;在中英街回归广场举办了“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大型广场文艺晚会”,并通过全国卫星广播音乐协作网向4亿听众直播;新闻频率联合四川、上海、重庆、江西、广安电台在成都直播3小时新闻节目《永远的小平》。音乐频率还会同广西、山西、江西、北京、上海六家文艺、音乐广播,联合製作了长达三个小时“岁月回声,时代足迹”文艺特别节目,缅怀邓小平的丰功伟绩。交通频率播出配乐抒情长诗《百年小平》。
8月31日,深圳广播电台与深圳市纪委、市监察局联合开办的《民心桥》节目首播,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市长李鸿忠担任首期节目嘉宾,在节目中为听众释疑解惑,现场解决实际困难。《民心桥》节目成功找到在舆论监督方面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的新路径,为依法治市、打造阳光政府搭建新的平台。
12月16日,深圳广播电台主办第四届深圳市读书月大型交响音乐经典诗文朗诵会。
12月,46集长篇广播小说《城的灯》获第九届中国广播文艺奖一等奖。
2004年,深圳广播电台广告营业额完成1.7亿元,比上年增长30.7%。
2005年
1月15日,深圳广播电台在高交会馆前广场举办《“深圳有爱”为印度洋海啸赈灾义演》活动。现场收到捐款近300万。
4月28日,凌晨三点,深圳广播电台三套频率正式在位于鹏程一路1号的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大厦14楼新直播室播出。
7月11日,深圳广播电台在高交会广场举办为广东受洪水灾害捐款的《“深圳有爱”赈灾义演》活动,现场收到捐款1200万。
7月16日,新闻频率派遣的灾区慰问团赴河源地区救助、慰问灾区人民,慰问团成员将大米、油、文具等物资连同先锋898自行筹得的慰问金亲手交到了灾区人民的手中。
8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新闻频率策划、製作十集专题访谈《东江怒潮——东江纵队深圳抗日纪实》。
8月26日,为纪念特区成立25周年,新闻频率组织策划了全天18个小时的大型新闻直播节目《青春深圳》,还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10家电台联手製作25集大型系列广播节目《深圳,风华正茂》;
音乐频率策划製作了大型系列纪录片《记忆深圳25年》、系列报导《特区寻梦—25个特区人的风采》、广播连续剧《我和深圳一起歌唱》;交通频率举办大型散文徵集活动《我走深南路》。
8月31日,《民心桥》节目开播一周年之际,许宗衡同志走进直播室作为新一届政府市长担任《民心桥》节目嘉宾。
9月18号,深圳广播电台策划推出了中国广播史上时间最长的两岸连线广播直播节目——连续18小时的《飞扬之音、两岸传情》中秋佳节特别节目。该节目获2005年度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一等奖,全国对港澳台节目一等奖第一名。
2005年,深圳广播电台品牌广告全面推行广告公司代理制,这种广告经营方式在全国广播媒体中,属最先进的管理经营模式。
2006
1月1日,三套频率在高交会馆前广场举办庆新年直播《声炫鹏城》。这次活动由交通频率牵头,三套频率主持人参与。现场观众达1万多人。
1月28日,三套频率举办庆新年全天18小时直播节目。这次活动由音乐频率牵头,三套频率主持人参与。
2月12日,三套频率在蛇口海上世界广场举办庆元宵直播晚会。这次活动由新闻频率牵头,三套频率主持人参与。由于现场观众多达数万人,为安全计,当天现场晚会取消,节目改为录製播出。
4月-8月,新闻频率举办“世界盃系列活动”:“谁来解说世界盃”、“世界盃足球宝贝大赛”、“快乐同看世界盃”,三大冲击波在鹏城掀起足球热浪。
4月25日,“爱心大使”丛飞遗体告别仪式在深圳市殡仪馆隆重举行。新闻频率作为全深圳市直播告别仪式的独家媒体,在十分紧急的準备时间内,凭着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出色的完成了市委宣传部下达的直播及报导任务。
五一黄金周,音乐频率在深圳园博园南门广场连续举办了6场主持人系列专场歌友会。
7月15日,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新闻频率启动“重走长征路”大型採访活动,同时联合深圳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深具爱心的普通市民,进行助学支教万里行活动。活动历时2个多月,採访製作了70集大型系列报导《长征路上新希望》。
8月,交通频率联合北京、河北、河南、武汉、湖南共六大交通广播举办“深圳北京欢乐行——大型自驾採风活动”。
8月,《民心桥》节目开播两周年,新闻频率与深圳市纪委、市监察局联合举办多项纪念活动。其中,8月25日举办“《民心桥》论坛暨开播两周年座谈会”,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谭国箱出席讲话;9月1日晚上,在广电大厦电视演播厅举办题为“我们就是一座桥”的《民心桥》开播两周年文艺晚会,市领导谭国箱、王京生出席晚会。
10月6日,音乐频率从早晨6点开始至晚上12点连续18小时播出中秋节特别节目——“飞扬之音·中华传情”,节目共邀请了美国、南非、法国、英国、义大利、荷兰、澳大利亚、纽西兰、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12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界、文化、娱乐界的五十多位着名人士参加。飞扬971、新浪网、深圳广电集团网等全天18小时现场直播连线报导。这是深圳广播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行动。
2006年,深圳广播电台开播20周年,策划组织了贯穿全年的一系列大型活动,总主题为“广播温暖20年”。其中,60集系列广播节目《广播伴随我成长》,通过大型访谈新闻系列报导,反映了广播对深圳人生活的巨大影响力;编辑出版了题为《深圳广播温暖20年》的大型的台庆画册,全面展示电台三套频率采编播主持人的才艺风采;台庆晚会是整个活动的最高潮,历时两个多小时,大气喜庆,市领导李意珍、王京生亲临祝贺,董文华、郭峰、唐磊等国内着名艺人到场献艺;还有“营运司机才艺大比拼”,等等;这些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深圳广播电台的整体实力,树立了品牌形象,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