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李尧民

李尧民

李尧民

李尧民,生卒年不详,字耕尧,郓城人,祖籍济宁,明朝大臣。万曆二年(公元1574)进士,曾任长洲(今江苏苏州西南、太湖北)知县、永年(今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知县,以廉明着称。升为监察御史,到河东视察,痛治多年来的弊政。后来做江西巡按、视顺天学政、应天府尹(南京最高长官,南京是明代的南都)等职,均有政绩。病故于郓城,被朝廷追赠工部侍朗,入乡贤祠。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李尧民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山东郓城

主要成就

朱元璋定都南京,永乐帝迁京师于北京后,南京仍是留都,政治地位非常特殊。
有人称李尧民为济宁人。那只是祖籍。到李尧民时,李家已经迁郓数代。李尧民生于郓,长于郓,是地地道道的郓城人。他本人得籍郓城是毫无疑问的。清光绪《郓城县誌》有一篇《嘉议大夫应天府府尹李尧民行状》(以下简称《行状》)专门有这样的介绍:“世为济宁州人,四世祖曰宏者婿于郓之张氏,遂家郓。宏生玘,玘生显,皆隐德弗耀。显生勤,即赠大理公”。李勤就是李尧民的父亲,他的“大理公”应当是因李尧民而受赠的,也就是说,李尧民上查数代,皆是平民,到了他这一代才有了成就。他本无关係可用,无金钱可使,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才成为国家栋樑之材的。
《行状》介绍说:“公(指李尧民)生而聪颖,日记数千言……补博士弟子”。“亡几,廪诸生屡就省不利,下帐靡旦暮至于呕血,犹手不释卷。然家徒四壁,唯授经供严慈菽水,耻乾谒入。里闬争艳慕之而罕觏其面。万曆癸酉以易举省闱第六人,甲戌成进士,乙亥授长洲令”。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天公终于眷顾了这位来自民间的志向远大之人。
李尧民去长洲赴任,发现那地方问题确实不少:因“吴郡附郭,负重役繁难治”,再加民风奢侈,豪强逞势,一些人无法无天,没有人敢惹,有能力制止的官吏也不出面过问,衙门里的属员不敢出手。李尧民不怕鬼,不信邪,硬于碰硬,严格执法。先是煞住蔑视法律的风气,后又待民以宽厚。兴学校、息争诉,兴水利,修堤堰,正绩突出,深得民心。李尧民离开长洲的时候,百姓纷纷到船上送行,失声痛哭,差一点致使船不能按时出发。
在永年担任县令期间,李尧民针对那里有燕赵侠风,争悍斗勇者众多的特点,因情施策,採取了与在长洲不同的治理方法,化强悍为淳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来朝廷推行一些不合实际的政策,当地有善于阿谀的人跟风,李尧民则时时为地方考虑,处处为民众谋划。把那些假的东西给予澄清,对赋役重的减轻他们的负担,经过一番治理,使秩序井然,人民欢欣。有一次举行重大祈祷仪式,李尧民安排从简,有人写信劝他:“这类大事,简单了不好,还是应当安排得隆重些。”李尧民却说:“我不能竭尽民脂民膏而博得上头欢心”。其态度之坚决,惜民之深切,真是令人感叹。
《永年县誌·宦迹录》这样称讚李尧民:“立身严正,为政精明,决断如神,洞烛民隐,劝课农桑,兴利除弊,不遗余力”。
李尧民以廉明着称。《郓城县誌》载,李尧民“正色立朝,伏蒲敢谏,功在国本”。李尧民担任御史期间,正值皇上建寝宫,已经有了成形的意见,而个别人为了博皇上欢心,提议更改计画,不用说,是想越改越奢华了。李尧民坚持原则,抗疏力争,终使这一工程按原计画进行。《郓城县誌》还说李尧民:“视鹾河东,痛釐积弊,逮按三吴,锐意激扬,山岳为震。衡文畿内,秉公不受乾谒,化如时雨,人文一变,士子至今慕之。其在迁尉,执法平允”。
李尧民,平民之子,侧室所生,其少时之艰难,可想而知。但他发愤读书,志向远大,奋发进取,终成大材,这是很值得人们敬仰的。
李尧民不只为官清正,而且为人大度,深具德行。其年少时,家有几亩田地,与豪贵者相邻。豪贵者仗势欺人,与官府沟通,谎说李家二子成人,且家有积蓄,宜长服大役。于是,尧民之父不得不连服五年徭役,豪贵者乘机将李家田地吞併。尧民之弟舜民被张姓青年所欺,李尧民前去劝解,被张氏辱骂且撕破冠衣。李尧民发达之后,豪贵者及张氏深为恐惧,怕尧民报复,而李尧民则说,怨怨相报何时了,过去的事就不提了,反过来想,他们当时欺辱我,也正从反面激励我发愤读书,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李尧民富贵之后,不忘乡民。他专门置义田,以义田收入,供无力办理婚丧大理的家庭使用。办义学,请先生,教乡中学子。还置田供无地的家庭死后埋葬之用。

涉园

明崇祯《郓城县誌》有“依竹堂”条目:“京兆(指李尧民,本文作者注)阡北为涉园,园有堂,大京兆李公尧民微时囊萤处也。其子瓒复广大其模,堂之东曰頫青阁,折而北曰二君子亭,后曰水木芙蓉渚,松柏阴森,奇石环列,甲于齐鲁”,由此可见涉园之繁华。
可以想见,李尧民居于涉园之中,宁静淡泊,诗酒自娱,颇得高雅之趣。再有朋文友前来造访,边游边思,吟咏其间,多幺令人羡慕。
吟咏涉园的人当中,就有吕维祺。维祺字介孺,号豫石,河南新安人,万曆年间进士。由兖州推官,擢吏部主事,当为李尧民的政友加诗友。
吕维祺有两首《李京兆涉园》诗:
篱疏频问路,枝密若排山。
苔自锄蔬破,花从浸酒删。
楼当云顶上,亭在水中间。
何者是清福,只消一字闲。
浮水撑荷盖,题墙认墨迹。
渴从中索酒,裸以屋为裈。
蘸草摊鱼子,当风弄鹤孙。
主人浑好事,一石欲留髡。
岁月悠悠,四百余年过去了,李尧民的涉园和依竹堂只留下遗址,但,关于当年涉园和依竹园的往事,却在古人的诗文中依然鲜活地留在读者心中。而今人,也可以在对李尧民这位先贤的缅怀中,得到一份文化上的启迪。

着作

李尧民所作古诗三首
饮樊司马园
为涤双吟屐,园林未肯晴。
借风醒草梦,带雨湿松声。
山抹轻云白,波添小润清。
一邱促朋好,不碍酒纵横。
冷水芙蓉
採莲回暮色,沽酒对新凉。
祈以寻幽兴,因之到冷庄。
烟霞杯底落,花柳座中香。
田父来争席,相将醉夕阳。
盘沟晓月
一轮秋色暮云轻,下印盘沟碧水清。
古渡停泓堪自照,断桥残月为谁明。
斗边银汉孤鸿影,林外苍烟短笛声。
步惵不防频过此,初衣方遂故园情。
尧民另着有《快独集》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快独”是李尧民所居之楼名,所以,他的诗文集也取名“快独”。《快独集》共有诗六卷,文十二卷,杂文中奏议一类,敷陈颇为剀切,诗则秀润有余。李尧明还有《皇明文选》、《西台奏议》等刊行于世。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