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命ID
《致命ID》是美国导演詹姆斯·曼高德推出的一部以杀人游戏为主要内容的惊悚剧情电影,由约翰·库萨克,雷·利奥塔,阿曼达·皮特主演。该片剧情结构严谨,情节一气呵成,结尾部分出人意料。
影片于2003年4月25日在美国首映。获土星奖两项提名。
基本介绍
- 导演:詹姆斯·曼高德
- 编剧:麦可·库尼
- 主演:约翰·库萨克,雷·利奥塔,阿曼达·皮特
- 出品公司: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 对白语言:英语
- 中文名:《致命ID》
- 外文名:《Identity》
- 其它译名:《杀人游戏》、《致命身份》
- 出品时间:2003
- 製片地区:美国
- 拍摄地点:美国
- 类型:剧情,悬疑,犯罪,惊悚
- 片长:90分钟
- 上映时间:2003年4月25日
- 色彩:彩色
- imdb编码:tt0309698
- IMDB评分:7.4/10
剧情简介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片无边无际的沙漠荒原,一场肆虐的暴风雨,将矗立在其中的一座汽车旅馆与外界完全隔离,道路不通,通讯中断。
11个此前相互完全不了解的陌生人,被迫聚集在这个摇摇欲坠的破汽车旅馆中。拉里·华盛顿是这家汽车旅馆的老闆,他的举止异常,似乎潜藏着很多秘密。爱德华·达科塔(艾德)过去曾是个警察,如今则为女影星卡洛琳·苏珊开私家车,他们因在路上撞到了艾莉丝·约克而不得不把她送到了这家汽车旅馆进行治疗。艾莉丝和丈夫乔治及儿子提姆西在开车的途中,车子突然爆胎。他们下车检查时,艾莉丝被艾德的车子撞到了。帕瑞斯·内华达是一个妓女,她在途中找打火机的时候,把一个高跟鞋掉出了车去。结果,正是这个高跟鞋使得艾莉丝的车子爆了胎。艾德想要去找医生,在去的途中,他遇到了路·易斯安那和吉尼,由于雨实在是太大,所以他们只好返回了汽车旅馆。罗德斯·塞姆尔警官押着一个犯人罗伯特·缅因进入了旅馆。这11个人被分在了不同的房间,他们都拿着带有号码的房间钥匙。
可怕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女演员卡洛琳·苏珊意外被杀,头颅可怕地出现在了洗衣房的洗衣机里。而且她的手上还有一个带着10号的房间钥匙。随后,路也被人捅死了,他的手上有个带着9号的房间钥匙。大家不禁有些担心,这会不会是按照这个顺序死的啊。他们也发现他们有着共同点:他们的姓氏都是以州名的,出生地相同---内华达州,他们的生日也都在同一天,5月10日。结果证实了他们的猜测。监狱的犯人、乔治以及艾莉丝和吉尼都相继死去,他们正是按照这个顺序死的。而帕瑞斯在警车里面找到了一个犯罪证明,以及原警察的尸体,证明了罗德其实不是警察,他和那个逃犯一起杀死了警察并假冒了警察。罗德知道后非常想要杀帕瑞斯灭口,他杀死了拉里,打伤了艾德。艾德在最后的关头杀死了罗德。最后只有帕瑞斯活了下去 。而当帕瑞斯真正到了她想要去的地方的时候。
但其实这些都不是存在的,这11个人(包括小孩)都是麦肯·瑞夫的11个分裂人格。这11个人格互相交替控制着他的身体,而在麦肯·瑞夫幼年时遭受到妓女母亲虐待形成的邪恶人格在现实中的四年前杀害了一幢大楼上的6名住户。在最后被判死刑前夕,他的主治精神病医生马力克发现了一本麦肯·瑞夫小时候的日记,这本日记更加印证了医生对于麦肯·瑞夫杀人是由于他有人格分裂造成的学说,于是医生告知法官要紧急提审麦肯·瑞夫,马力克医生和麦肯·瑞夫在法官面前对话要他消灭身体里所有邪恶的人格,于是上面的故事发生了。没错,他们正是麦肯·瑞夫内心中的十一个人格,其中三个就是那个邪恶灵魂,而那个世界就是麦肯·瑞夫的内心世界,所以这个人的世界观和现实世界稍微有点不同。医生在现实中和其中一个善良勇敢的人格(艾德)对话了,告诉这个人格真相併要他帮助麦肯·瑞夫消灭邪恶的人格。随后善良人格和一个邪恶的人格(罗德)同归于尽,只有一个女性人格(帕瑞斯)逃出了魔掌。
故事的结局是隐藏的邪恶人格(提姆西)将帕瑞斯杀害了,原来前面害死六个人格实际上都是提姆西所为。在麦肯·瑞夫小的时候,他的母亲是个妓女,虐待了他,所以提姆西就是麦肯·瑞夫自小培养出的邪恶灵魂的人格。因为麦肯·瑞夫体记忆体活的人格是邪恶的,所以在影片的最后,这个邪恶的人格杀死了马力克医生和一名狱车司机。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备注 |
---|---|---|---|
Ed(Edward Dakota) | 约翰·库萨克 | ---- | 爱德华·达科塔(人格化身) |
Rhodes Samuel | 雷·利奥塔 | ---- | 罗德斯·塞穆尔(人格化身) |
Paris Nevada | 阿曼达·皮特 | ---- | 帕瑞斯·内华达(人格化身) |
Malcolm Rivers | 普路特·泰勒·文斯 | ---- | 麦肯·瑞夫(人格主人) |
Caroline Suzanne | 瑞贝卡·德·莫妮 | ---- | 卡洛琳·苏珊(人格化身) |
Timmy York | 布莱特·罗尔 | ---- | 提姆西·约克(人格化身) |
Larry Washington | 约翰·哈克斯 | ---- | 拉里·华盛顿(人格化身) |
George York | 约翰·C·麦金雷 | ---- | 乔治·约克(人格化身) |
Lou(Louisiana) | 威廉姆·李·斯科特 | ---- | 路易斯安那(人格化身) |
Defense Lawyer | 卡门·阿金齐亚诺 | ---- | 律师 |
District Attorney | Marshall Bell | ---- | ---- |
Alice York | Leila Kenzle | ---- | 爱丽丝·约克(人格化身) |
Assistant District Attorney | Matt Letscher | ---- | ---- |
Judge Taylor | Holmes Osborne | ---- | 泰勒法官 |
Detective Varole | Frederick Coffin | ---- | 侦探 |
Bailiff Jenkins | Joe Hart | ---- | ---- |
Naked Businessman | Michael Hirsch | ---- | 商人 |
Bailiff | Terence Bernie Hines | ---- | ---- |
Frozen Body(as Stuart Besser) | Stuart M. Besser | ---- | ---- |
Ginny | 克里·杜瓦尔 | ---- | 吉尼(人格化身) |
Robert Maine | Jake Busey | ---- | 罗伯特·缅因(人格化身) |
Dr. Malick | 阿尔弗雷德·莫里纳 | ---- | 心理医生 |
职员表
製作人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剪辑 | 选角导演 | 艺术指导 | 美术设计 | 服装设计 | 视觉特效 | 布景师 | 发行 |
---|---|---|---|---|---|---|---|---|---|---|---|---|---|
Stuart M. Besser Dixie J. Capp 凯茜·康拉德Cathy Konrad | 詹姆斯·曼高德James Mangold | Rick Avery Rosemary C. Cremona Maria Mantia Nicholas Mastandrea | 麦可·科尼Michael Cooney | Phedon Papamichael | 亚伦·史维斯查Alan Silvestri | David Brenner | Lisa Beach Sarah Katzman | 马克·弗瑞德伯格Mark Friedberg | 杰西·冈作Jess Gonchor | Arianne Phillips | 罗伯特·斯托姆伯格Robert Stromberg | Cindy Carr |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角色演员介绍
- 爱德华·达科塔演员:John Cusack退休的警察,这个司机可以说是所有正面形象的化身,他虽然无意中撞了人却勇于承担责任,有能力帮助保护身边的人。他因内心的谴责脱离了警察的退伍也显示了和假警察的区别。也只有他这个男性人格善意的对待Paris。这个人格是胖子对自己的理想。最终和假警察同归于尽。
- 罗德斯·塞姆尔演员:Ray Liotta佯装警察的逃犯,犯人人格自然代表了胖子潜意识里的罪恶感。这种罪恶感很强烈,以至于出现了2个罪恶的人,而这个罪恶是很有趣的两面性。跟妓女一样,胖子也会希望这种罪恶消失,于是其中一个罪人杀掉了警察,穿上警察的衣服,硬是要把自己包装成正义.。
- 帕瑞斯·内华达演员:Amanda Pee嚮往田园生活的妓女,这个人格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很善良、很积极的面对自己的人生。这当然是最适合胖子以后生活的人格。她代表的是胖子性格里最积极最美好的部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胖子会选择最后让其消失。然而,最终其妓女的身份最终没能战胜残酷童年的阴影而被害消失。
- 麦肯·瑞夫演员:普路特·泰勒·文斯人格主人。影片中所呈现的旅馆杀人事件其实是医生对Malcolm Rivers使用强力药物治疗之后产生的效果。也就是说,医生为了治癒Malcolm Rivers的人格分裂,对他进行特殊的药物治疗,而这种药物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得Malcolm Rivers脑海中的众多个人格在同一时间出现在旅馆中,再分别利用每个人格的特点对其他人格进行牵制和消灭,最终达到只保留一个较为善良的人格控制Malcolm Rivers。
幕后花絮
1、其中一个人格声称在小时候写的那首诗 “As I was going up the stair/I met a man who wasn't there/He wasn't there again today/I wish,I wish he'd go away”实际上是Hughes Mearns写的一首诗。

2、Paris在Ed车里拾起的书是Jean-Paul Sartre写的《Being and Nothingness》。
3、这是Frederick Coffin的最后一部电影。
4、製造暴雨的是机器喷枪,里面的水事先加热到适当温度,以保护演员。但是整个拍摄过程中,大雨足足“下了”40天40夜,而角色中只有Ed一个是穿雨衣的。
5、为了隐藏真正结尾的秘密,一共拍摄了几个结局。
6、十个人格生日相同的几率大约是115,694,315,636,972,669,502,854分之1。
7、Timmy在整部电影中只有一句对白,而即使是这一句,还是Malcolm先说的。
8、在电影开头被Paris绑在床上的裸男是Malcolm的人格之一;他也是Caroline Suzanne(女明星)打给电话的经纪人。他原本是在电影里第一个死去的人格,但他的戏份被删掉了。
9、Alice York(小孩儿的母亲)在拍摄期间有时被人体模型代替了,就像她刚死后一样。
10、被Larry藏在冰柜里的旅馆老闆的尸体是Stuart M. Besser扮演的,他也是这部影片的执行製片和监製人。
致命ID

11、影片最后当Ed拿枪射Rhodes时你能看见Rhodes在说"I didn't do this(我没有杀人)",Ed回答"I know(我知道)"。这两句话都听不到,它们被消除声音了,因为导演认为这两句话会使Rhodes不是杀手这件事情很明显,让影片真正的高潮(即发现Timmy是兇手)不再那幺惊喜。
12、大多数影片都要有50个以上的场景,而该片只有一个——沙漠中的旅馆。所以布景师努力将这个唯一的场景布置出多个层次来。
获奖记录
时间 | 名称 | 奖项 | 获奖情况 |
---|---|---|---|
2003年 | 第5届青少年选择奖 | 最佳恐怖/悬疑电影 | 提名 |
2004年 | 第30届土星奖 | 最佳动作/冒险/惊悚电影 | 提名 |
最佳特别版DVD | 提名 |
幕后製作
这是一部悬疑片,开头用雨夜、沙漠中孤零零的旅馆这样的情境大肆渲染了典型的连环兇杀环境,然后通过角色的接连神秘死亡把故事慢慢引向高潮。全片瀰漫着惊恐的气氛,悬念环环紧扣,一直到最后才揭示出杀人兇手。扮演男主角的约翰·库萨克(片中扮演司机)认为:“其实我都自认自己非常聪明,每次在读一个剧本时,我看到一半,可能就猜出个所以然,可是在读《致命ID》的剧本时,它是一波又一波的曲折离奇,结局更是让你完全想像不到。”
该片最大的卖点之一,就是充满悬念的故事情节。而吸引製作商、发行商的,也是这种“阿加莎·克里斯蒂”风格的谋杀案。该片的监製凯茜·康拉德 和导演詹姆斯·曼高德是业界的夫妻档,康拉德曾监製过着名的恐怖片《惊声尖叫》系列,两人从曼高德的第二部片子、全明星阵容的《警察帝国》起开始合作,其他作品还包括薇诺娜·瑞德主演的《失魂少女》和甜姐梅格·瑞恩主演的《隔世情缘》。
康拉德先读到了《致命ID》的剧本,即刻被深深吸引,不过她认为这个故事更适合拍成那种小规模的独立製作电影,理想的导演人选当然是詹姆斯·曼高德,但曼高德此前一直都只执导自己的剧本。康拉德尝试性的把本子交给曼高德,而当听到他说“这幺好的故事,如果你敢让别人当导演,我会跟你急”的时候,康拉德的心里顿时踏实了下来,事情就这幺决定了。
曼高德表示,这部电影使他想起《马尔他之鹰》和希区柯克的《救生艇》,当中大多数影片需要50个以上的场景,而该片却只有一个——位于沙漠中的旅馆。按照约翰·库萨克的说法“其实剧中虽有十个角色,但是我觉得汽车旅馆好像是第十一个角色一样,像一个迷宫一样,令人百思不解”,汽车旅馆的布景是相当成功的,为该片营造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环境。在这狭小的鬼屋里要上演那幺多惊悚的情节,演员的表演相当重要。
该片云集了约翰·库萨克、雷·里奥塔、阿曼达·皮特、克丽·杜瓦尔、阿尔弗莱德·莫里纳等演绎故事的高手,可以说是此片的另一个卖点。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发生在暴风雨夜的故事,因此在拍摄过程中,大雨不断,足足“下了”40天40夜。製造暴雨的机器喷枪里面的水是温的,据说这幺做是为防止演员淋太多冷水感冒生病。混合了过去、现在、现实与梦魇于一体的表现手法,他认为通过此片他可以将“众多角色扔进一个狭小的‘瓶子’里面,看他们如何互相作用”。
製作发行
运作公司
製作公司 | 发行公司 |
---|---|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美国) | 博伟国际(瑞士) |
Konrad Pictures (美国) | 哥伦比亚影片公司(美国) |
Columbia TriStar Films(法国) | |
Columbia TriStar Films(荷兰) | |
Columbia TriStar Films de Argentina(阿根廷) | |
哥伦比亚三星家庭视频公司(西班牙) | |
Columbia TriStar Italia(义大利) | |
哥伦比亚三星(巴西) | |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 (日本) | |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美国) |
上映日期
上映地区 | 上映时间 | 上映地区 | 上映时间 |
---|---|---|---|
美国 | 2003年4月25日 | 巴西 | 2003年8月8日 |
加拿大 | 2003年4月25日 | 阿根廷 | 2003年9月4日 |
英国 | 2003年6月13日 | 荷兰 | 2003年9月6日 |
义大利 | 2003年6月20日 | 日本 | 2003年10月25日 |
德国 | 2003年7月23日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影片评价
对于人性的探讨,是电影永恆的主题之一,该片或许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最邪恶的灵魂,往往表象最无害,隐藏得最深。
说回到电影本身,悬疑带点恐怖,没有特别出彩的桥段,但环环相扣,可以说没有一个浪费的镜头,每一个画面都可以找到前因后果。这类影片,前半部的人物铺垫和悬念设定,往往会过于冗赘,拖慢了整个电影节奏,让观众看不下去。但该片情节的连结比较出色,开头部分的镜头转换和剧情描述,难免会有让人感到有些混乱拖沓看不下去,但每每刚产生这种感觉,剧情就会突然峰迴路转,再次抓住观众的心。
该片的演员阵容不花哨但很有分量,约翰·库萨克、雷·利奥塔、阿曼达·皮特、克丽·杜瓦尔、阿尔弗莱德·莫里纳,个个都是响噹噹的名字,同时因为主要故事情节均发生在一所封闭的汽车旅馆中,演员的表现至关重要。各具特色的人物,表演既要突出主角,又要演出特色,但又不能抢镜,剧透出剧情,可见这部电影的演员演技之出色。
整个故事毫无BUG,镜头从没有浪费,逻辑推理完全的合理。难怪2004年土星奖最佳惊悚影片的桂冠会颁给这部电影。(和讯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