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高层管理教育中心
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高层管理教育中心是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下属专注于高层管理人才培育,旨在为华南地区创新转型企业和资本方搭建在职进修、实战套用及项目与资本对接的平台,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系统、有效的解决方案。中心依託深圳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拼搏、创新的人文精神,秉承“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共享资源,共襄善举”的办学宗旨。遵循华中科技大学“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和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国际化、高起点、高定位的办学目标,努力为转型的深圳在产业链顶端的总部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有力支持,以顺应全球化竞争。中心将提供国际化的研究环境、一流的交流平台以及与国际知名大学交换的机会,旨在培养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创新和研究能力,并可以在大学或学术机构任职的优秀人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高层管理教育中心
- 简称:深圳华中大研究院高管教育中心
- 校训:明德 厚学 求是 创新
- 创办时间:1999年
- 所属地区:广东省深圳市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综合研究型大学
- 学校属性: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七校联合办学 2011计画 教育部直属高校 全国重点大学
- 主要奖项:大学领先奖
中国十大科研院校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现任校长:丁烈云
- 知名校友:张小龙、孟晚舟、李娜等
学院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是中国顶尖综合研究型大学,1898年创办,至今128年历史,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併设立,在校生规模约58000人。是“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着名企业家培育的摇篮,如:Foxmail创始人、腾讯公司副总裁张小龙;广汽丰田董事长袁仲荣;金地集团董事长凌克;华为常务副总裁郑宝用等。
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是华中科技大学1999年受深圳市政府邀请,在深圳地区建立的直属事业法人单位。深圳华中科技大学产学研基地位于深圳市高新技术园国家大学科技园内,占地面积82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000平方米,交通便利,环境优雅。研究院以人才培育和科技服务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重点。自成立以来,培养出大批各类本科、硕士、博士在职学员。
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高层管理教育中心是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下属专注于高层管理人才培育,旨在为华南地区创新转型企业和资本方搭建在职进修、实战套用及项目与资本对接的平台,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系统、有效的解决方案。中心依託深圳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拼搏、创新的人文精神,秉承“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共享资源,共襄善举”的办学宗旨。遵循华中科技大学“明德 厚学、求是 创新”的校训精神和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国际化、高起点、高定位的办学目标,努力为转型的深圳在产业链顶端的总部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有力支持,以顺应全球化竞争。中心将提供国际化的研究环境、一流的交流平台以及与国际知名大学交换的机会,旨在培养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创新和研究能力,并可以在大学或学术机构任职的优秀人才。
科技园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产学研大楼B
使命愿景
使命
旨在为华南地区创新转型企业和资本方搭建在职进修、实战套用及项目与资本对接的平台,为学员企业提供系统、有效的解决方案。
愿景
努力为转型的深圳在产业链顶端的总部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有力支持,以顺应全球化竞争。
师资力量
学生师从国内外权威的实战型专家教授,师资均来自知名学府及领域资深教授,具备丰富的实务经验。
部分国内/外授课师资:
王宗军教授 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美国富布赖特(Fulbright)高级研究学者,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主任。湖北省企业技术创新软科学研究基地主任。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武汉市跨世纪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学者(领军岗)。全球中小企业创业联合会-中国创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同行评议专家。
杨彦武 教授 计算机科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网际网路环境下的搜寻推荐与广告策略方面的研究工作,从学科交叉性的角度探讨网际网路条件下搜寻推荐和广告策略最佳化等关键技术。已完成学术着作1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科技部863专题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作为技术骨干参与科技部863重大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子商务重大研究计画子项目1项和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2项。
夏新平教授 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先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蒙特娄大学高等商学院(HEC)从事访问研究。长期以来担任财务管理、公司高级财务、证券投资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重点软科学基金课题、省重点教改项目及多项横向课题。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武汉天喻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经济顾问,企业谘询:江钻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市邮科院、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Dr.MichaelMarquardt 麦克.马卦尔 教授 “学习型组织之父”,着名的乔治.华盛顿大学人力资源课程开发和海外课程总裁。美国国际行动学习联合会和国际学习联合组织主席、行动学习学院院长。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沙乌地阿拉伯、牙买加、科威特等国家的政府发展顾问。在领导力、学习型组织、企业改变和行动学习等领域着有16本专着和50份国际期刊文献,《建造学习型企业》被当选为作者之年。
Dr.GenshengShen 沈根生教授 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澳大利亚着名华裔经济学学者。从事教教育工作20年,1985年始相继在澳大利亚LATROBE大学、MONASH大学、巴拉瑞特大学、墨尔本大学任教。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是经济学、国际商贸学和银行金融学。沈教授为澳大利亚经济学协会、金融银行协会、证券协会高级会员。曾任中国国家计委欧洲司处长,并曾在赵紫杨、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身边从事外事经济工作。
Dr.JosephP.H.Fan 范博宏教授 号称“家族企业传承治理第一人”。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院及财务学系的联席教授,经济及金融研究所主任。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是公司治理、家族企业治理,公司财务、与组织经济学。他对东亚的民营与家族企业有前沿的研究,特别是企业传承问题。他的研究成果在多种世界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并被多种商业报刊杂誌报导,包括《经济学人》、《英国金融时报》、《亚洲华尔街日报》等。
Dr.AntonyHii 许.安东尼 博士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博士,哈佛商学院博士后研究。曾任英迪国际教育集团中国CEO,马来西亚人文学院院长。在教育界和企业训练界拥有20年的专业培训经验,为多间政府机构和企业举办培训课程,包括马来西亚、马尔地夫、高棉、中国、新加坡等。马来西亚、乃至亚洲最杰出的人力资源专家与教育家之一。中国受益企业达到1000余家,直接受益学员近10000人。
Dr.VincentChen 陈永昌博士 摩托罗拉(台湾)总裁,台湾飞利浦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并获第一届跨世纪成功人物金冠奖、第二届台湾杰出企业领导人金峰奖。专业领域:Motorola知识管理平台(客户资产、商业智慧);BSC平衡计分卡导入企业策略规划蓝图;年度计画策动、执行与绩效考核;TeamBuilding跨部门水平沟通与团队绩效建立;经销商、通路商管理;摩托罗拉6Sigma高阶领导人启动;策略联盟与供应链管理;企业价值转型与经营绩效提升。
Dr.SockMengLaw 刘叔铭教授 昆士兰大学工商管理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企管硕士、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会计专业。新加坡华商科技企业首席顾问、中华总商会企业管理学院讲师、ASME企业发展学院讲师、中国投资专题讲师。澳洲格林威治大学、南澳大学MBA特聘教授。历任马来西亚、新加坡数家机构财务、行销及总经理职。为中国近百家金融机构、教育机构及企业进行电子商务、市场行销、项目管理等专题培训。
Dr.WeiHoongLoh 罗炜雄博士 澳洲纽卡索大学管理学博士、加拿大达侯士大学经济学硕士,英国特许行销市场文凭,精通中、英双语。曾任KPMG行销总监。2000年担任中国,北京开放大学之商业管理学院之行销经理。罗教授拥有多年MBA经济学和市场行销教学经验,同时拥有多年工作经验,曾任职上市公司研究员,策划官员,公司规划干事及操作经理。曾在中国北京、天津、广州、深圳、台北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教课。15年EDP授课经验。
傅佩荣教授 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专攻宗教哲学,深入研究儒家和道家思想,近三十年都在研究哲学,近二十年都在研究国学。40岁以前接触的都是儒家的思想,40岁以后开始潜心研究道家思想,50岁以后致力于研究《易经》。五十岁以后,专心注解传统经典,已重新译解《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易经》等。专着:《儒道天论发微》,《傅佩荣国学精品集》等。
海闻教授 博士生导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滙丰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创始人之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兼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主要教学及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学(贸易与金融)、发展经济学和转型经济学。学术兼任: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等。
魏杰教授 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制度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保证,企业产权制度与资本市场的内在结合及互动性,企业中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内在结合的产权制度体现,巨观经济对企业经营战略的约束性的体制表现等。1979年起至今(截至2013年1月),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着20余本。代表着作有《新经济与企业裂变》《资本经营论纲》《中国企业的二次创业》《现代产权制度辨析》等。1991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余明阳教授 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品牌战略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深圳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双聘)教授,品牌传播方向研究生导师。联合国国际信息科学院(IIA)院士、中国策划研究院院长、中国市场学会品牌战略委员会主任、中国公共关係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深圳市行销学会名誉会长,主持国家省部级纵向和横向课题几十项,为交大总裁班、政府部委、区域定位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提供品牌战略指导。
陶一桃教授 博士生导师,现任深圳大学纪委书记、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西方经济思想与理论研究,具有较为扎实的东西方经济理论功底和独立创造性研究能力,近年开始致力于制度经济学和经济文化研究,着有《中国古代经济思想评述》、《经济成长的制度环境》、《经济文化论》,其中《中国古代经济思想评述》被中国经济思想学会评为优秀着作特等奖。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独立撰写、主编着作、参编着作10余部,发表论文87篇。
陈春花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着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先后任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与贸易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博士后。同时担任南京大学外聘教授、厦门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客座教授、澳洲国立大学国际管理硕士课程客座教授。她是集教授、企业家、作家于一体的传奇女性。2013年5月22日,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宣布,陈春花为联席董事长兼执行长。
黎红雷教授 国学大师,中山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夏威夷大学比较管理哲学博士后,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系主任、中山大学中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管理哲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家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中国管理学会会长,国际中国管理哲学学会秘书长,加拿大文化更新中心特约研究员,新加坡东西方文化发展中心客座研究员,国内多所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代表作品有:《人类管理之道》、《东方管理智慧》、《儒家管理哲学》等。
姜安教授 博士生导师,国际关係学与国际政治学学者。深圳国际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大学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着有《国际政治关係的历史逻辑与人文理念》、《外交谱系与外交逻辑》、《意识形态与外交博弈》、《战国说客双雄》等多部专着。有多项研究成果获教育部和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曾获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第七届全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被称之为“教师中的张三丰”、“穿越千年的外交家”第一人。
孙洛平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1986年12月至1987年12月为美国俄勒冈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孙洛平教授的研究领域涉及收入分配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理论。至今已在国内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着作两部。主讲课程:产业组织理论、管理经济学、经济学、运筹学、证券投资学、博弈论。曾出版:《产业集聚的交易费用理论》、《收入分配原理》、《证券投资学》及“我国传统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等论文40余篇。
王斌康教授 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工程博士,中国管理培训网首席顾问,深圳市亚太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兼任中国银行深圳分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成都市政府物流战略顾问、宝鸡市政府战略顾问,美国伯灵顿物流全球有限公司、香港物流科技及系统公司数十家企业战略长年顾问。谘询培训服务过企业有:华为、中兴通讯、富士康企业集团、康佳集团、赛格集团、金蝶软体、西门子、联想集团等众多知名企业。
郑健教授 企业管理谘询专家,工商管理博士。中山大学中外管理研究中心教授,浙江大学、深圳大学、华南师範大学客座教授。深圳市太平洋经济合作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管理培训网总裁。郑教授从事企业管理培训及谘询顾问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曾应邀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院校讲授EMBA课程,主讲《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领导艺术》等。在全国各地作过近百场报告会,数百家知名企业进行过培训或谘询。
陈炬暹教授 有20余年教学经验,被授予中国CPA培训课程财务管理最佳教授,其课程被记录并在全国出版。现任深圳市某财务谘询有限公司总经理,30多年的资深行业管理实践经验,中国注册会计师,曾参与、主持和签署包括“津劝业”、“天津海运”、“灯塔油漆”等22家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以及上述公司上市前的审计报告和资产评估报告。集合了学院派与实战派的优势,将枯燥难于理解的财务会计理论以丰富生动的实证案例讲授。
熊勇教授 税务筹划操作专家;合法避税十大方略、税务筹划财税法律协同安排支持体系创始人;财税风险管理“4S+D”实用技术归整人;第一位系统深入研究利用经济契约降低税负和涉税风险的法律专家。曾任某市前国税稽查局副局长。中国注册律师、注册会计师、税务经济师、深圳市政府认证专家、中国司法鉴定人、广东企业财务管理学会副会长、深圳市政府认证专家,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中国成员所首席税务专家。
程良越教授 着名职业规划专家,领袖生涯教育专家,企业传承战略顾问,实战派领导力教练、职业生涯发展专业教授。在500多所高校、数百家企业的培训以及企业董事长、总裁、高级管理者等社会精英群体的个人领袖教练中,累积了超过600场次的经验。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MOT中国代表、柏克莱顾问公司总裁、《人民日报》记者、驻外办主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深圳大学等MBA客座教授,国际生涯发展协会常务理事,联合国青年发展项目特邀主讲专家等。
刘大洋博士 经济学本科、传播学硕士、管理学博士,领导艺术与战略思维专家,具有跨学科、多层次的教育背景与理论功底。在香港、深圳、内地有跨地域、多岗位的工作经历与文化积澱,具备央企、商会、媒体的跨职业、多部门的业务资质与职业历练。刘大洋博士既有深厚的管理理论学养和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又身处中国管理变革的时代前沿,前瞻世界管理髮展的未来先锋。对内地与香港,乃至两岸三地的管理思潮与管理动态的了解与把握了如指掌、细入纹理。
林俊讲师 成本控制专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国际会计硕士,国际成本控制技术领域的领先者,在成本控制体系构建、质量成本、效率成本、风险成本、採购成本、客户关係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环保成本、作业成本等方面有系统的研究和独特的实践经验。曾先后主持了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港口装卸作业成本管理》的管理谘询和实施项目、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质量成本核算和分析》软体项目的管理谘询和实施项目。
培训项目
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高层管理教育中心现有开展:
工商管理硕士(MBA)职业经理课程研修班;
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总裁课程研修班;
工商管理博士(DBA)课程研修班;
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班;
专本科远程教育;
企业定製课程;
短期培训;
职业资格认证等培训项目。
课程目标
工商管理博士(DBA)课程研修班:
以问题为导向,从理论、实践、历史、趋势四个视角出发,构建科学理念和分析框架,剖析管理的基础与核心,对本土实践和管理思维模式进行学术分析和提炼,探讨组织转型所需解决方案,成长为有理论素养的、善用方法论的套用研究型专业人士和管理学者,并具备: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深度批判与吸收文献能力;知识管理、分享与创新能力;从实务个案中提炼研究发现与建议的能力;成为优秀学术专家、研究员、商业管理顾问的能力。
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总裁课程研修班:
为了回响国“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号召,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範区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本院特针对创业企业与转型企业举办EMBA总裁课程研修班。旨在为华南地区创新转型企业和资本方搭建在职进修、实战套用及项目与资本对接的平台,提供系统、有效的解决方案。
工商管理硕士(MBA)职业经理课程研修班:
遵循华中科技大学“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和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国际化、高起点、高定位的办学目标,努力为迅速发展的深圳在创业、创新、创意、与设计等领域成为国际中心地位提供有力支持。课程针对企业中高层职业经理,从自我管理、执行力、领导力、能力拓展和理念焕新等方面入手,针对企业执行系统的主要高管提供全面的知识学习及综合的执行效果改进,以行动学习小组形式贯穿五个构面的课程体系,提供落地执行的改善方案,助力企业全面发展。
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班:
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使其具有把握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机会与挑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业精神,开发其经济洞察力,进行管理创新和创业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使其具备运用系统的管理知识进行专业决策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品德,引导学生用企业精英的标準要求自己并运营企业。
学员受益
1、学生师从国内外权威的实战型专家教授,师资均来自知名学府及领域资深教授,具备丰富的实务经验;
2、为学生提供市场资源和人脉资源对接;
3、提供顾问支持与技术支持;导师深入企业,一对一辅导,解决企业难题,提高成功机率;
4、项目有优先进入大学科技园机会并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5、项目有机会获得不同形式的投资;
6、为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的企业提供二次创业的系统服务;
7、辅导企业走向资本市场。
8、搭建和提供政策资源、政府资源、社会资源等的对接与服务;
9、提供企业产业整合、资源整合、资本整合的对接与服务;
10、有可能加入“南海私董会”,与智者同行;
11、有机会受聘为大学兼职教授,并安排教授相关课程;
12、有机会受聘为大学的产业研究专员,进入专家评审团名录。
中心将联合校友会、班委会定期举办研讨会、讲座、论坛、沙龙、游学、参观、互访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