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陈滢(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评论员)

陈滢(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评论员)

陈滢(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评论员)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评论员。

解说评论项目:花样滑冰、体操、艺术体操等

主持节目:中华龙舟大赛

奥运报导经历:都灵冬奥会,北京奥运会,温哥华冬奥会,伦敦奥运会, 索契冬奥会,里约奥运会

曾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典、荷兰、义大利、比利时、俄罗斯、加拿大、日本、韩国现场直播花滑和体操世锦赛

2005年—2016年现场转播12届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

2007年—2015年现场转播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陈滢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星座:天蝎
  • 血型: 
  • 职业: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 籍贯:广东

奥运经历

索契冬奥会 励志解说引外媒关注

2014年索契冬奥会女子单人滑的比赛中,夺冠呼声最高的选手之一,日本名将浅田真央在短节目大失水準落到第16名,自由滑中凭藉全场最高难度完美救赎。滑完最后一个动作之后,浅田真央流下了热泪,眼泪中满含遗憾和激动,令所有观众动容。
陈滢略带哽咽,激情洋溢地解说到:“人生目标是可以通过坚守信念,而不是屈服来实现的。在追求高难度的路上,浅田真央从未放弃!儘管这条路注定会走得很艰难,很孤单,但是上天不会辜负你的勤奋和坚持!”这段励志解说,通过网路在日本引起极大反响。日本冰迷甚至表示陈滢的解说完胜日本NHK。日本朝日电视台将陈滢的这段感人至深的励志解说录製下来,并对陈滢做了专访。
网友们纷纷留言“ 陈滢今晚对浅田的点评让人百感交集,铿锵有力的字句感染了我们。” “ 感谢您的精彩解说 深情并茂 感动至热泪盈眶。让我终于切身体会到伟大的运动员给我们带来的并不仅是赏心悦目的竞技比赛本身,而是人生信念的坚持,不放弃不言败,与自己的较量才是最值得敬畏的!我们都不会忘记这个令人动容的夜晚,浅田真央的表演和你的解说也将会久久留在我们心目中!""真的很期望你能一直讲到两鬓斑白,在一代一代选手们的美丽演出中,陪着我们一起慢慢变老。”
在双人滑的比赛中,中国双人滑名将庞清佟健获得第四名,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战与奥运奖牌无缘。央视解说陈滢继温哥华冬奥会后再次为庞清佟健的表演奉献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解说。
陈滢解说到:
”自由滑节目《我曾有梦》表达了这对牵手21年的老将对赛场的眷恋与不捨, 以及对职业生涯站上最高巅峰的渴望。本届奥运会是他们的谢幕表演,他们的职业生涯让我想起了 1933年在索契, 前苏联盲人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完成的着作<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中的那句话 “人的一生因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 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 34岁的他们用他们21年的青春, 实践了对事业的追求. 我想说 , “命运赋予每个人不同的轨迹,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如愿得到回报. 纵使未获金牌, 他们也依然身披华彩! ”
这段解说催人泪下,让观众在为这对老将充满钦佩的同时,也讚叹于陈滢解说的精準专业,更佩服她出众的文采。网友纷纷在她的微博留言”你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主持人,对庞清佟健《我曾有梦》的解说,应景得让人落泪,谢谢陈滢!“

伦敦奥运会 专业的真性情女解说

伦敦奥运中国体操男团在预赛成绩第六的情况下逆转翻盘,成功卫冕,为中国奥运军团再添一枚珍贵金牌。此场决赛由央视着名评论员陈滢与奥运会冠军李小鹏共同解说。陈滢在技巧类项目上解说的专业性,让不少观众以为她曾是专业运动员。连李小鹏也对此表示叹服:“(难度分)你算得比我还準”。随后陈滢的照片在网上疯传,网友对于“美女”的惊艳也再次爆棚,并纷纷到陈滢的微博表示对她解说的男团决赛表示支持和喜爱。
评论中网友说:“解说体操的那个叫陈滢的女解说员,业务也太熟练了吧,动作的名称、组别、分数、连线,以及所有运动员的名字、家庭背景,甚至历史比赛成绩就没有她不知道的,专业术语脱口而出,无敌了!”"解说极度专业和充满热情,和小鹏的互动也很好,从没想过有人能如此无敌!支持你!" " 解说得专业、敢爱敢恨!”“这次伦敦奥运体操转播,因为有你的解说真是增色不少。我也记住了一位叫陈滢的解说员。”
由于伦敦奥运会央视解说评论工作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超过历届奥运会。8月22日,央视召开“奥运报导主持评论研讨会”,作为央视体操资深解说员陈滢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平时不关注体操的观众可能无法体会,但作为评论员,她知道中国队是在怎样不利的条件下取胜的。在这种背景下,每一分喜悦都会被放大,就是再专业再理性,也无法控制情绪。“情绪累积到了一定程度,我没有办法不为任何对中国有利的情况感到由衷的喜悦。
陈滢(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评论员)
陈滢向记者详述了中国队所面对的“不利条件”,她说,国际体操比赛的大环境对中国队从来就是不公平的,几次修改规则,几乎都是在针对中国队。比如男子体操项目,2008年奥运会弔环难度分能达到7分以上的,只有杨威和陈一冰,双槓起评分能达到7分以上的,只有黄旭和李小鹏,于是2008年以后,吊环和双槓这两个项目历来都有的连线加分被取消。男团解说风波很快得到平息,就是因为在之后的吊环单项比赛中,陈一冻的遭遇让观众对这种不公的待遇感同身受。”
陈滢说,运动员嘉宾和评论员的侧重是不同的,运动员更多的是关注动作的细节,而评论员则要照顾到全局。从认知程度上来说,奥运会的观众就是从“小学生”到“博士”都有,评论员一定要照顾到所有人的需要。体操比赛不同于其他项目那幺直观,一个运动员的动作难在哪,为什幺扣分等等,都需要解说清楚,而且介绍基础知识和具有专业水平的点评都要兼顾。“体操比赛节奏很快,每个人的动作不到1分钟完成,2分钟后出成绩,不到3分钟的时间,要表达的东西又多,她的语速也就相应加快。”支持陈滢的观众和网友认为,体育比赛是激情飞扬的,解说更需要这样的专业和爱国热情。

温哥华冬奥会 最美中国声音

温哥华冬奥会,为虎年的世界带来了春意,温暖了这个北半球最寒冷的冬季.中国冬奥军团用实力,用速度,用技术一次次用中国人的方式诠释着奥林匹克精神。中国红让冬奥会的赛场更加的鲜艳美丽!在中国红无以伦比的中国影像里,有一个声音竟然打动了世界,成为温哥华冬奥会评论席里最美的中国印记!这个声音悦耳,乾净。出淤泥而不染!既有金属的质感,又有丝绸般的柔滑;既有职业裁判的冷峻和理性,又有女性特有的温柔婉约......
陈滢(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评论员)
陈滢,当这个美丽的名字在耳边响起的时候,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在《柔板》舒缓而悠扬的曲调中,申雪赵宏博经典的演绎“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澹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申雪赵宏博夺得冬奥会金牌的那一刻,这是陈滢现场解说中直抒胸臆的一句评论,这句话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奥运赛场的残酷和申雪/赵宏博在巨大压力下所爆发出的坚韧气魄,更惊叹陈滢迸发出的热情洋溢。
陈滢没有让自己的声音成为表演的一部分,她总是在选手完成比赛等待打分的间隙作出点评。乾净利索、张弛有度。在点评其他国家的选手时总是不温不火,沉稳干练。在短短的几分钟的点评里,我们从选手的个人资料、以往的比赛信息,以及本次比赛动作的编排、曲目的选择、艺术表现力等等方面得到最专业的点评。声音清晰悦耳,我们不仅惊叹于陈滢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职业裁判水準的专业知识。难怪很多人误把陈滢当作退役运动员或者花样滑冻的职业裁判。美国NBC、日本NHK和德国电视台都来向CCTV要陈滢解说的比赛录像供交流学习,这多少可以印证她解说的专业水準。
美丽的容貌、动听的声音,睿智与勤勉,从不张扬的人生,这一切结合在一起,陈滢用自己的勤奋、努力、执着的追求、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花样滑冻的热爱,用自己天籁般的声音,精準的点评和完美的现场语言组织,让冬奥会的舞台第一次为来自中国的声音而喝彩!高贵的气质,平和的心态,一切都做得那幺自然,不做作,不卖弄.
恋上“刀尖上的舞蹈”
为了“备战”温哥华冬奥会,陈滢準备的资料有三盒A4纸之多,但实际解说中可能用到的也就十分之一。付出十倍的精力去準备,是因为没有谁能预料比赛现场会发生什幺情况,而不论什幺情况,解说员都应当及时去解读分析,告诉观众。
在陈滢看来,“现场解说,好比在刀尖上跳舞,自己在控制喜怒哀乐的同时,还要把现场的热烈气氛传递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其中的分寸很难掌握,在比赛现场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里工作,对评论员的自控能力要求极高,既要全神贯注理性地分析比赛,又要感性地传情达意。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解说冬奥会。但说心理话,压力还是很大。这种心情只在北京奥运会现场解说体操前出现过。在北京我扛下来了,这次我也扛过来了。”
体操注重竞技性,而花样滑冰更注重艺术性,将舞蹈、音乐和速度融为一体。陈滢自认,温哥华花样滑冰比赛是她做解说评论员以来最难忘的一次。 在陈滢眼里,现场解说带来的不仅仅是压力,更是乐趣,能激发出她的激情。以至于转播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无法平静下来。陈滢戏言自己总是“入戏太深”,“朋友们都说我是性情中人,也许吧,因为我已经把花样滑冰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了。”
每当比赛的音乐响起,陈滢就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全部的注意力和情感都集中在比赛当中。也许是和以前学舞蹈,学表演的经历有关,“在我眼里,每一段音乐都有一段故事,每一套节目都是一齣戏,那一刻一切都是我的。”
天道酬勤 美丽天蝎的低调人生
网上的评论中,有人对陈滢做出如此评价:“我最佩服的就是哪个选手在哪个大奖赛的哪一站什幺动作出错她都记得这幺清楚,看得出她是真下功夫了”,“不光专业,而且很懂得配合观众,表演开始
时,她会安静的欣赏,而只在慢镜回放时才把一些关键的技术要领讲解给我这样的外行,非常理解观众的心理。”还有人表示:“我就是因为一句解说词使自己喜欢上了陈滢的解说和花样滑冰运动。其实有时候“解说动作”是表面的,“传播体育”和“分享感受”是深层的。一套完美的节目,不需要再对一个个跳跃说的那幺清楚,于是她说的是“Impossible Dream”的歌词,这段解说被很多节目直接採用;一套遗憾的节目,也不需要再对失误做过多的关注,
于是她说的是“他们已经尽力了”,这句话也是被很多节目採用。这里说的是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庞清佟健和张丹张昊的两套自由滑,相信看过的人都记得。观众需要听到的是对运动员内心的解读,甚至是对观众内心的解读,好的解说就能将所有的感受通过他的声音传达出来,达到各方的共情。陈滢做到了。”
“退役”后希望得到的评价:因为陈滢的解说让更多人爱上花样滑冰,更加关注花样滑冰,并因为关注进而推动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工作照工作照
“最美声音”温哥华片段
解说申雪/赵宏博比赛:
“1998年长野冬奥会,申雪/赵宏博初出茅庐,惊艳;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四周跳没有成功,铩羽而归;2006年都灵冬奥会带伤上阵,悲壮;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有一句话我特别感动,形容申雪/赵宏博一点都不为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澹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奥运会赛场,申雪/赵宏博用一种境界滑到了最后。”
解说庞清/佟健的比赛:
“对抗无法匹敌的对手 承受难以承受的悲痛 去往勇者已畏惧之地不管多幺绝望 不管多幺遥远 毫不犹豫的为梦想而战 为了那光荣的使命 即使向地狱进发也毫不退缩 坚守这光荣的使命 闭上双眼 内心必能得到安宁与平静 无所畏惧,带着伤疤的人 将战斗到最后 直到摘取梦想中的那颗星”

北京奥运会 首次亮相体操转播 惊艳四座

奥运会是各国运动员竞技的大舞台,其中的奥运主播,尤其是漂亮女主播更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观众们在看比赛时经常听到几个甜美又熟悉的声音,其中有一个声音很是吸引人,她就是担任本届奥运会体操项目解说的解说员——陈滢。陈滢作为央视解说国家队的一员,在北京奥运会中将主要担任女子体操项目的解说。她见证了女子体操团体在世锦赛的夺冠,也见证了在本届奥运会女团夺冠。
陈滢(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评论员)
一场比赛是否真正的精彩,除了场上运动员拼搏中的奉献外,坐在场边进行赛事评说的现场解说员,成了烘托比赛气氛的第一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场精彩的比赛,假如没有解说员的穿针引线,只能说是很好看,而不会是很吸引人。但是要是有一位很贴近很专业的解说员给比赛加以精彩的解说,让作为观众的你,却融入到这场比赛中去,无疑,比赛才会是真正的绚烂精彩。从这个角度上说,一个优秀的解说员,对于转播一场比赛来说,是具有画龙点睛功劳的,他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加入到观看这场比赛的队伍中。
在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操队的表现可以用“出众”来总结,一共收穫了9枚金牌,面对如此火爆的夺金项目,看体操比赛的观众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在陈滢解说的体操比赛上,作为观众的我们听到了“京格尔空翻” 、“马凯洛夫”、“前直360接前直540”等一系列的体操专业术语。让我们对体操的认知不再仅仅局限在表面上的精彩。 同时经过陈滢的解说,场上运动员的亮点和一些隐藏的失误,都让我们认识的很清楚,即使象我们这样对体操毫无认知的人,在观看完比赛后,也会记得几个比赛常识,还有一些很枯燥的专业术语,也在陈滢的解说下,变得轻鬆有趣味起来。看完比赛后,很多观众都表示,看体操比赛是享受,因为既能看中国选手拿金牌,又有专业解说配合。不仅能看到我们中国选手夺得金牌时的兴奋,又能从专业解说员那里,得到与动作相关的精彩解说配合,给我们带来的不一样的赛事享受。陈滢的解说得到了观众的肯定,体操比赛也因为有了陈滢的解说,而更加的好看,可以说陈滢在本届奥运会上的解说,得到了大多数人认可,应该说是陈滢解说的非常的成功。
陈滢(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评论员)
要说陈滢为什幺能把一场体操解说的那样的吸引人,这就要从她的职业经历上说起,陈滢进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担任花样滑冰,体操等赛事解说由于平日里的优良表现,被选上担任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会体操项目的解说员。这是一次偶然,也是一次必然,正是由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加上灵活的现场发挥,再配合上机智敏捷的现场反应,让陈滢有幸承担了北京奥运会体操解说评论工作,可以说这次经历对于陈滢来说是难忘的,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有幸的。
自我评价:现场解说好比在刀尖上跳舞
奥运会期间陈滢和特邀嘉宾、前体操奥运冠军马燕红一同坐镇体育馆演播室。体操比赛现场的环境非常嘈杂,特别是在可容纳近两万观众的国家体育馆,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里工作,要求评论员有极强的自控能力,一边全神贯注理性地分析比赛,一边感性地传情达意。在陈滢看来,从原来在演播室里解说到奥运会在体育馆现场解说,对解说员的要求提高了不少。陈滢表示,比赛现场,自己在控制喜怒哀乐的情绪的同时,还要把比赛现场的热烈气氛传递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其中的分寸难以掌握,就好比“在刀尖上跳舞“
观众评价:
有不少网友称讚陈滢的声音好听,解说专业。有央视网友发表评论说:“那个声音充满磁性的是陈滢,她解说花样滑冰、艺术体操都非常专业。陈滢主持得太棒了,很专业,使我增长了不少知识。她的声音也好听,佩服!”也有不少网友在陈滢的部落格中表达了对她的喜爱,“她很刻苦很好学。刻苦地学习规则,她解说的项目从二体到花滑规则都超複杂的。从开始时只能认识几个简单动作组到可以深入浅出地介绍规则;从一无所知向嘉宾请教到和嘉宾畅快交流,陈滢一直在进步。她逐步掌握了自己项目的解说规律,该说的时候侃侃而谈,该让观众静静享受的时候果断沉默。她的声音也很美好,看过她解说的视频再看那些絮絮叨叨解说个没完把运动员节目韵律都打乱的视频简直是无语啊她掌握了中立和倾向的原则。诚然,解说员是应该中立的,因为私人感情为谁大声嘶吼是不专业。但解说员也可以是有倾向的,只不过倾向的应该是这些,而陈滢做到了——她倾向自己的祖国、倾向勤勤恳恳淳朴认真的运动员、倾向单纯的美感,而没有偏向名气偏向大牌。

重大赛事

大国风範接受外媒採访

2014年南宁体操世锦赛男团决赛,中国队在前五项一直落后的情况下,凭藉最后一项单槓的出色发挥,上演惊天大逆转以0.1分领先日本队,实现了体操世锦赛百年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男团六连冠!
陈滢(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评论员)
本次世锦赛日本男团派出了史上最强阵容,信心满满挑战中国男团。为此FUJI TV(日本富士电视台)在赛前对陈滢做了专访,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这次中国队输了,国民会如何看待?”陈滢不卑不亢地回答:“大赛前我们不会考虑输了怎幺办?我们只会考虑如何能赢得比赛。我知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体操曾获男团五连冠,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但之后我们也曾获得过五连冠,这次我们争取成为历史上获得男团世界冠军最多的国家,我们的目标是六连霸!”
男团决赛前五轮过后,一路领先,直到最后一位中国队选手出场之前,日本队领先依然0.991分。陈滢冷静沉稳地解说到:“这场男团决赛真是惊心动魄。我相信此刻所有观众跟我一样,紧张得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张成龙上场了,这意味这场中日金牌之争靠他一人决胜负!他的起评分是最高的,达到7.4,我们期待奥运男团冠军成员张成龙能力挽狂澜!”最终张成龙不负众望获得了15.966分,帮助中国队夺得了史无前例的六连冠!陈滢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满眼泪水,激情洋溢地说:“中国队获得男团六连冠!是百年体操史上第一个获得如此成就的国家!中国男团有着冠军的血统!赛前很多人问我,这次中国男队派出的是二线选手吗,怎幺全都不认识?但是我回答,等这些小伙子比完世锦赛,比完里约奥运会后,你们一定会像认识今天的杨威,李小鹏他们那样认识他们!”
陈滢(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评论员)
这时镜头切回到解说席,解说嘉宾的叶振南也流下了热泪。陈滢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叶领队哭,相信也是第一次叶领队看到我哭。我们俩曾经历过2011年东京世锦赛,当时日本队主场,铺天盖地的舆论造势,排山倒海般的日本观众为本国队伍助威吶喊,对来自中国的评论员来说压力可想而知。男团那场三个半小时,我们是全程站着解说完的,因为我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顶住压力!”
日本媒体对陈滢的解说做了报导:
“体操の世界选手権は7日、男子総合団体の决胜が行われ、中国が剧的な逆転を果たし、前人未到の6连覇を达成した。中国中央テレビ(CCTV)の女性アナウンサーは感动の涙を流しながら、「中国は优胜の血筋を引いている」と実况した。
日本リードで迎えた最终种目の鉄棒で、中国が剧的な逆転を果たし、わずか0.1点差で日本を下した。CCTVの陈滢アナはその瞬间、感极まって号泣。「最后は心臓が飞び出るかと思うほど紧张した。本当にハラハラした」と振り返り、「100年に及ぶ体操の歴史で、6连覇を成し遂げた国は中国だけ。中国は优胜の血筋を引いている」と夸らしげに语った。
中国はロンドン五轮男子団体优胜メンバー、张成龙を轴とする若手中心のチームで临んだ。陈アナは「ベテランの张成龙が期待に応えてくれた。今回は若手ばかりで『知らない名前ばかりだけど、二军なのか』と多くの人から闻かれたが、これでもうそんなことは言われないと思う。兴奋が抑えられない。选手たちはみなよく顽张った!」と喜びを爆発させた。 ”

厚积薄发 南京青奥俏主播

参与过五届奥运会转播的陈滢足够算得上资深评论员,南京青奥会是她第一次担任总主持工作。和专项评论员不同,总主持人的工作需要了解奥运会26个大项 300多个小项的信息,责任也更加重大。不过陈滢却表示,这次担任青奥会总主持后关注点更全面更巨观,也更能真正理解奥林匹克的意义。
陈滢(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评论员)
由于此次青奥会的播出大本营设在北京,不像之前的奥运会把大本营设在赛事举办地的主新闻中心,所以资料蒐集更新非常困难。难上加难的是,和以往大型综合运动会的主持人都配备专门的撰稿团队和提词器服务不同,本次青奥会要靠主持人自己即兴组织语言串联节目。陈滢介绍说:“没有提词器没有撰稿团队,对我的体育知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了迅速掌握各项赛事的最新动态,我坚持通过每天为赛事集锦配音来熟悉赛事进程。”最终,凭藉快速的学习能力和刻苦的工作态度,陈滢出色地完成了南京青奥会的主持工作,并得到了同行和观众的讚许。
陈滢(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评论员)
陈滢自己把这次节目主持的成功归功于自己多年的赛事评论经历。“由于体育评论员的每一句话都是自己组织语言,所以培养了自己对陌生项目的学习能力和语言组织功力,既可以自己撰写稿件也可以脱稿即兴发挥,并且做到内容专业、表达流畅。”她还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主持人就应该从评论员做起,经过常年的赛事直播历练后,才能在镜头前胸有成足,言之有物。谈到这里,陈滢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竹子用了四年的时间仅仅生长了3cm,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生长,用了六周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米。陈滢说:“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担心你之前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人生需要储备!多少人,没有熬过那三厘米!”
成长之路
陈滢大学毕业进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由于本科是英语专业,最初在体育频道翻译资料,同时参与赛事配音。那时台里从国外引进比赛的录像,上面带着BBC,NBC等频道的英文解说。工作就是先听译,再翻译成中文并配音。逐渐地在国外解说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内容,最终走上了解说评论员的道路。
初涉体育频道,各种专业辞彙让陈滢很头疼,因为体操、花样滑冰每个项目都有一套不同的专业术语,光体操项目就有近2000个技术动作,再加上不同的规则和不同的评分标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她每天抱着字典和专项书籍学习,裁判守则更是时刻不离手。渐渐的,解说水平明显超过了其他人,成为央视体操和花样滑冰等项目国际赛事解说的不二人选。
陈滢对记者说作为女性评论员,声音有优势,语速也快,同时她的个人风格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另一方面,性别本身也给她带来了一些麻烦。解说需要时刻保持冷静,但女性本身就是感性的,因此要完成一次解说,她需要比男性解说花更大的力气去控制自己,调整自己的思维。陈滢说,她的思维方式都因为职业发生了改变,遇到问题,开始以理性的方式来分析。
在陈滢看来,“做一名评论员不容易,做一名女评论员就更加不容易。”体育比赛的解说中,如果没有出现问题,就没有人会记得解说员为此做过多少案头工作;一旦因为一些突髮状况出现失误,矛头都会指向解说一个人。体育女主持分为两种,一种是照着稿子念的主播,一种是全程脱口秀的评论员。大多数女主持都希望穿着光鲜亮丽地出现在台前念稿子,而不愿从事既费脑子还容易招骂,而且多数是在幕后的评论员。但陈滢不愿当花瓶做摆设,用天赋+勤奋把评论员工作做到了极致。

中华龙舟大赛 旗袍美人顾盼生辉

中华龙舟大赛是国内赛事级别最高、竞技水平最高、奖金总额最高的顶级龙舟赛事。首场比赛开始于2011年端午节。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按照国际赛事转播标準对全部比赛进行转播。在直播中,你总能看到一位大眼睛,大辫子,身着各式中国传统服装的女主持人,她或站在青山绿水之间,或依在亭台楼阁之侧,仪态万千端庄典雅,用花样的服饰和独具特色的主持风格抓住了观众眼球。她就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评论员陈滢。
"中华龙舟大赛"自2011年端午节首站鸣锣,陈滢从2013年夏开始参与主持人工作。当时还一直延续着之前主持人出镜须穿着赞助商运动服的风格。直到2014年阳春三月的江苏常州站,我们突然在萤幕上看到了两位主持人身着传统服装出镜。
主持人造型颠覆性的变化,是陈滢有意为之。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顶级赛事,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李挺,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一再强调:"中华龙舟大赛要做成品牌,原创才有核心竞争力。除了竞技,节目还要肩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为此陈滢开始动脑子“这是一个弘扬中华传统体育的节目,蕴含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龙文化内涵。在主持这样的节目时,主持人是不是可以身着中国的传统服饰?现在在很多的人印象中,龙舟是一个乡土气息浓郁的体育项目,做为节目的核心元素,如果主持人身着传统服装,是不是可以提升"中华龙舟大赛"的文化气质,使节目从下里巴到阳春白雪?"陈滢说。
放弃运动服,穿旗袍。当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很多人认为陈滢在痴人说梦。央视主持人的出镜服装有严格管理规定,虽然以往文艺频道和国际频道的综艺节目有主持人旗袍出镜,体育频道主持人穿传统民族服饰出镜还是史无前例。但陈滢觉得应该大胆创新,之后在2013年中华龙舟大赛江苏常州站,一身旗袍的陈滢出现在百舸争流的龙舟赛场,绣着龙纹和祥云图案的旗袍,大气端庄的颱风,突出龙文化的造型,典雅的形象与龙舟这项拥有者5000年历史的中华传统体育,显得更加相得益彰。观众们耳目一新,一片叫好。
穿旗袍只是陈滢对龙舟赛主持人造型创新的开始。由于中华龙舟大赛的站点分布在各个省份,节目会因各地风土人情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文化特徵。于是陈滢会根据每站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民族服饰。
“海南陵水站,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我了解到黎族是当地人口比例最大的民族,于是就选择了黎族服装。”而且她还会向当地的居民仔细了解,黎族服装的穿着要求,比如外嫁女子和本地女子的髮型和头饰有什幺区别,以免贻笑大方。那一站陈滢与男主持人着黎族服饰主持,开创了体育节目主持先河。
对于自己的直播主持,陈滢说“我要求自己主持中说出的每一句话,言之有物,落在纸面上,也能成为一篇文章。” 从2013年至今,“中华龙舟大赛”主持人词全部由她撰稿。涉及到当地文化历史的部分,她不是简单的“百度”,而是进行详细的考证。她会为此查阅各种书籍,甚至还会专程在赛前去当地的博物馆蒐集资料。而且由于主持人机位是单机拍摄,没有切换,没有提词器,长达2000多字的主持人稿件,主持人全部是靠自己背下来。陈滢就是这幺一个追求极致的人,除了自己撰稿,自己设计造型,连搭档男主持人的服装也是她精心设计和挑选的。
做为在纯自然环境下的直播节目,日晒,风吹、雨淋,几乎就没有陈滢在直播现场没遇到过的天气状况。在2015年的福州站上,直播时天降小雨。当时导演允许陈滢打伞出镜,但为了萤幕效果,她放弃了,站在雨里完成了主持环节。一旁的参赛选手看到问"你怎幺不打伞?"陈滢回答"你们冒着雨比赛,我怎幺能打着伞主持?"而在"中华龙舟大赛惠州站"上,在直播结束前的半小时,萤幕上只看到男主持宋剑桥一个人主持,陈滢却"不见了"!原来因为36度高温酷暑,演播区也没有室内休息的地方,在烈日下暴晒两个小时后,陈滢中暑"倒下"。但铁人就是铁人,经过短暂的休息,第二天陈滢又光彩照人地出现在观众的面前。
许多主持人都希望主持现成的名牌栏目,而“中华龙舟大赛”则是一个全新的节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陈滢觉得主持这个节目更象是一个创业的过程,作为核心主创人员,陈滢付出了超出主持人工作範畴的种种努力。她认为无论是一档节目还是一个萤幕形象,主持人要成为标誌性符号,持续“原创”才是核心竞争力。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