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雪量

雪量

雪量

降雪量(snowfall)是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融化后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以毫米为单位,用雨量筒来测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雪量
  • 外文名:snowfall
  • 实际:雪融化成水的降水量
  • 测量:称重法

简介

雪量(snowfall)是根据气象观测者,用一定标準的容器,将收集到的雪融化后测量出的量度。气象上对于雪量有严格的规範。如同降雨量一样,是指一定时间内所降的雪量,有24小时和12小时的不同标準。在天气预报中通常是预报白天或夜间的天气,这主要是指12小时的降水量。
降雪量是指将雪转化成等量的水的深度,与积雪厚度可按照1:15的比例换算。如此计算,97.7毫米降雪量约为1.5米厚的积雪

雪量等级

简单的说,降雪量就是指将雪转化成等量的水的深度。气象上对于降雪量有严格的规定。它同降雨量一样,是指一定时间内所降的雪量,有24小时和12小时的不同标準,也有类似降水量的等级之分。一般都採用24小时降雪量标準。
下图为雪量等级表:
降雪量名称
12小时降雪量(毫米)
24小时降雪量(毫米)
零星小雪
>0.1
小雪
0.1—0.9
0.1—2.4
小雪——中雪
1.3—3.7
中雪
1.0—2.9
2.5--4.9
中雪——大雪
3.8—7.4
大雪
3.0--5.9
5.0--9.9
大雪——暴雪
7.5--14.9
暴雪
>6.0
>10
如果降雪量远大于10毫米,增加大暴雪和特大暴雪等级。
大暴雪:24小时内降雪量20.0~30.0mm的降雪过程。
特大暴雪:24小时内降雪量30mm以上的降雪过程。

变化趋势

气候变化,归根结底是气候系统水热平衡的改变。因此大尺度积雪波动必然是气候变化导致的结果。气候学家估计,全球雪冰贮量的减少应当是雪冰对气候变暖的回响。实际上,这个变化过程和空间模式可能是曲折複杂的。 因为气候是非线性系统,充满 着错综複杂的祸合作用和反馈循环。

全球

冰岩芯分析结果表明,末次冰期全盛时期(距今2万年)南极冰盖气温下降10℃,降雪量减少了一半。现阶段流域物质平衡观测和雷达测高结果指出,大陆冰盖中心区域雪积累率在增加。虽然还有其它地区也发现随着 温度 升高降雪量增加,但是全球雪总量是在增加还是减少,目前监测结果还难以定论。从近20多年来NOAA卫星观测得出的全球积雪面积时间序列上,也未能发现出任何变化趋势。

中国

全国尺度的雪量变化趋势与全球平均气温成正相关,其年际波动与火山活动相位相反,多雪冬季与厄尼诺一南方波动相同步。CO2增温将加剧雪量分布的区域差异导致北方平原、盆地积雪日数减少,青藏高原、高山地区和长江中下游降雪量增加。

雪量与气温

近百年来,CO2及其它具有温室效应的微量气体在大气中含量的不断增加,导致了全球出现缓慢的越来越明显的增温趋势。气候模拟研究指出,CO2增温所导致的季节积雪的变化将突出地表现在中纬度地区。北半球积雪面积和数量将减少,然而山区不然,有的地区减少,也有的地方增加。
雪量
降雪量、积雪量与气温变化呈正相关。在全球增温时期,60年代中叶之后,我国冬季积雪量和降雪量皆增加;在降温过程中,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二者皆呈减少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增温导致南北气流交换和全球水份循环加强的缘故。

雪量与地区差异

高 山地区积雪稳定 , 对冬季气温的依 赖性不强,也并不集中发育在最冷月份。低地积雪却极不稳定,持续时间不长并高度依赖负温而生存。积雪集中发育在最冷月份,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承受增温的能力很脆弱。其次,我国冬季降雪主要由于西伯利亚冷空气入浸形成。水汽来自南方或东南方暖湿气流,同时本地区空气湿度条件对降雪量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增温导致南北气流交换和水循环的加强,将使长江流域降雪量增加。从而使乾旱区少雪,湿润区多雪的地区差异进一步加剧。此外,低温对降雪和积雪的形成起相反的作用。很低的负温不利于降雪的形成,却有利于积雪的维持。因而我国降雪季节集中在初冬和早春,极高山冰川作用区甚至集中在夏季。最冷月份降雪量反而减少,越寒冷的地区减少得越显着。因此增温有可能导致我国最北部和高山地区降雪量增加。
随着60年代中期开始的全球增温,西藏高原,尤其是它的四围山区,和长江中下游降雪量和积雪量有明显增加。东北平原中部与西部雪量与积雪月数出现减少的倾向。
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断,今后CO2增温将进一步加剧我国高山与低地,湿润地区与乾旱地区降雪与积雪的区域差异。北方低绝由于积雪日数减少可能引起土城乾旱化的问题应当引起注意。对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大雪灾害和山区冰雪洪水加强预报和防治。

雪量的测定

降雪量,实际上是雪融化成水的降水量。发生降雪时,须将雨量器的承雨器换成承雪口,取走储水器(直接用雨量器外筒接收降雪)。观测时将接收的固体降水取回室内,待融化后量取,或用称重法测量。
当气象站四周视野地面被雪覆盖超过一半时要观测雪深,观测地段一般选择在观测场附近平坦、开阔的地方,或较有代表性的、比较平坦的雪面。测量取间隔10米以上的3个测点求取平均;积雪深度以厘米为单位。在规定的观测日当雪深达到或超过5厘米时需要测定雪压。雪压以克/平方厘米为单位。雪量越大积雪越深吗?不一定,受到气温和地温的影响,降雪量大的地方积雪不一定最深。如果地温较高,前期降雪容易融化,积雪深度将比地温低的地区小。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