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魏司马金龙墓石雕棺床
此展品为北魏太和八年文物。长241厘米,宽133厘米,高51厘米。为石雕床榻的前立面,细砂岩质,呈倒“山”字形。上部缠枝忍冬枝纹之间雕有舞蹈及各持乐器的伎乐童子、神兽等,下面框线饰水波纹,床足雕出四个肌体雄健,双手托举的力士。雕工卓越,装饰华美,是北魏平城期间的石雕艺术精品。现收藏于大同市博物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北魏司马金龙墓石雕棺床
- 馆藏地点:大同市御东新区太和路
- 所属年代:魏晋南北朝
- 所属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
- 所属地区:山西大同
基本信息
年代: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
尺寸:长241厘米,宽133厘米,高51厘米
收藏:大同市博物馆
文物介绍
长241厘米,宽133厘米,高51厘米,1965年大同市石家寨北魏太和八年(484)司马金龙夫妇墓出土,浅灰色细砂岩质。棺床由六块石板组成,前立面山字形,雕刻十分精緻。下部三个床足,以联珠纹为边饰,内雕身躯矫健的力士。上部以缠枝忍冬纹为边饰,中部为流畅的波状忍冬纹,波心雕伎乐十三组,中间一组为翩翩舞者,两侧各有六组乐人,左侧六人分别弹琵琶,吹排箫、吹箫、击鼓、碰铃、奏吹叶,右侧六人则弹琵琶、击钹、吹筚篥、击鼓、吹横笛、击细腰鼓。伎乐身侧各雕虎、狮、龙、人面鸟等瑞兽。伎乐披帛飘逸,神情怡然。人物塑形生动,卷草一气呵成,整体线条洗鍊流畅,雕饰富丽堂皇,代表了北魏雕刻杰出的艺术成就。为大同博物馆镇馆之宝。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雕塑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石窟寺大量开凿。云冈石窟在装饰题材上融合了大量外来文化元素的同时,雕刻技艺既接受外来影响又糅合了秦汉以来中国传统的技法,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形体装饰效果,使北魏石刻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大同博物馆北魏时期石刻藏品数量相对较多,印证了大同北魏百年帝都的历史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