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祯
崇祯(1628年—1644年),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崇祯是明朝作为大一统王朝的最后一个年号。明朝败亡之后,李氏朝鲜一些士族私下仍然使用崇祯年号,如崇祯纪元后八十三年(1710年)、崇祯后再癸丑(1733年)、崇祯后百三十八年(1765年)等等,这被称作“崇祯纪元”。
关于明朝崇祯皇帝的内容,详看条目崇祯帝。本条目只介绍年号。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崇祯
- 在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检
- 开始时间:1628年
- 结束时间:1644年
- 前任年号:天启
- 继任年号:弘光
在位皇帝
明思宗朱由检(1611-1644),父朱常洛,母刘氏。为朱常洛第五子。天启七年(1627)八月丁巳,崇祯即皇帝位。十一月甲子,安置魏忠贤于凤阳,十一月乙巳,魏忠贤缢死。十二月,魏良卿、客氏子侯国兴伏诛。
崇祯元年(1628)正月丙戌,戮魏忠贤及其党崔呈秀尸。六月,削魏忠贤党冯铨、魏广微籍。崇祯二年(1629)正月丁丑,定逆案,自崔呈秀以下凡六等。这一系列的举措,雷厉风行地清除了魏忠贤和客氏的势力,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地位,阉党之祸逐渐澄清。使得朝野上下精神为之一振;然而初登皇位的崇祯,在诛灭魏忠贤势力的同时,也促使明末庞大的文官势力更加膨胀。
17岁登基的崇祯执政时,明朝处于内乱、外患、庞大的文官集团把持朝政,整个明帝国可谓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崇祯勤俭勤勉,兢兢业业,付出全部的精力与明末庞大的文官集团抗争,17年来用尽心力意图复兴明室,最终城破自缢。崇祯皇帝最大的性格特徵是刚愎自用、独断多疑。
崇祯年间大明王朝所面对的问题主要有三,其一明末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其二为崛起的后金,其三为农民起义军。
年号纪年
崇祯 | 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七年 | 八年 | 九年 | 十年 |
---|---|---|---|---|---|---|---|---|---|---|
公元 | 1628年 | 1629年 | 1630年 | 1631年 | 1632年 | 1633年 | 1634年 | 1635年 | 1636年 | 1637年 |
乾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甲戌 | 乙亥 | 丙子 | 丁丑 |
公元 | 1638年 | 1639年 | 1640年 | 1641年 | 1642年 | 1643年 | 1644年 | |||
乾支 | 戊寅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甲申 |
大事年表
万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611年2月6日):崇祯出生。有人误为1610年,他的生日在阴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按照中国传统阴曆纪年法),明万曆三十八年大部分为1610年,但因算法不同,导致西曆与阴曆的差距,按照西曆来计算,万曆三十八年腊月其实已经是1611年了。
万曆四十二年(1614):崇祯的母亲去世。
泰昌元年(1620):父亲病逝。
天启二年(1622):被封为信王。
天启七年(1627):兄长天启帝病逝,即位为帝。
崇祯元年(1628):袁崇焕提出五年平辽。全国性大灾荒,陕西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
崇祯二年(1629):三月,定立魏党“逆案”,入案者255人,分别惩处。
五月,以徐光启主持用“西法”修定曆书,至崇祯8年修成《崇祯曆书》137卷。
崇祯三年(1630),永平四城失守,畿辅震动,诏天下勤王,各方将领自保不暇,逗留不前,独秦良玉慷慨誓众,率翼明捐资济饷、裹粮率师;袁崇焕昼夜兼程,驰援京师,并收复永平四城。 后崇祯将袁崇焕下狱并处死。春,陕西三边总督杨鹤对农民军剿抚并用,部分农民军流动至山西。 十二月,加派“辽饷”153万余两,合原加派“辽饷”总计680万余两。
崇祯四年(1631):正月,赈济陕西灾民,定议对农民军实行以抚为主的政策。
崇祯六年(1633):农民军大批度过黄河,进入河南地区。崇祯七年(1634):正月,以陈奇瑜为五省总督,主持围剿河南、陕西等处农民军。
崇祯八年(1635):正月,农民军克凤阳,掘皇陵。明廷调集各省精兵7万余在中原进行会剿。 八月,以卢象昇为总理,与洪承畴分责东南、西北的剿除农民军战事。十月,下罪己诏。
崇祯九年(1636):秋,张献忠、罗汝才部进入四川,攻克大批州、县。
崇祯十一年(1638):张献忠部接受明军招降,李自成部遭明军围剿,损失惨重,仅余十八人。农民军势力一时低沉。同年,清军犯境。
崇祯十四年(1641):正月,李自成部复振,攻克洛阳,杀福王朱常洵。
崇祯十五年(1642):新年,揖拜阁臣,再图振兴。 二月,李自成部在襄城大败明军,杀陕西总督汪乔年。 三月、四月,松山等城相继破,洪承畴被俘,降清。 五月,李自成部三围开封。七月,皇贵妃田氏病故。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命后宫嫔妃尽皆自杀,亲手砍杀自己的两位女儿,又命贴身太监小毛子带三位皇子出逃,然后跟太监王承恩逃亡煤山,自缢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