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雍君
王雍君,男,汉族,博士,1962年8月13日出生于湖南省邵东县。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府预算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财经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中国财政学会外国财政理事,北京市财政学会理事,北京市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监事。2004年入选中央财经大学首批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自2008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2013年获聘“审计署特约审计员”和“国家审计指南专家委员会委员”,2013年获聘国家开发银行高级财务评审专家。2013年被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聘为“全国MPA培养院校公共经济学师资培训班”授课专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王雍君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湖南省邵东县
- 出生日期:1962年9月
- 职业:教授
- 毕业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主要成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中国财政学会理事
审计署特约审计员
国家开发银行高级财务评审专家 - 代表作品:《财务精细化分析与公司管理决策》《公共预算管理》《公共经济学》
- 职称:教授
- 参加工作时间:1988年7月
- 学历:研究生
- 学 位:博士
个人简历
1962年8月13日出生于湖南省邵东县。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府预算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财经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中国财政学会外国财政理事,北京市财政学会理事,北京市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监事。2004年入选中央财经大学首批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自2008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2013年获聘“审计署特约审计员”和“国家审计指南专家委员会委员”,2013年获聘国家开发银行高级财务评审专家。2013年被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聘为“全国MPA培养院校公共经济学师资培训班”授课专家。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公共财政管理、政府预算、公共财务管理和公司财务管理。

主要学术着作有:《财务精细化分析与公司管理决策》(2008)、《税制最佳化原理》(1995)、《政府间财政关係经济学》(1998)、《政府预算会计问题研究》(2004)、《部门预算与预算改革》(2001)、《国库改革与政府现金管理》(2006)、《政府施政与预算改革》(2006)、《公共财政学》(2008)、《公共预算管理》(2010)、《中国公共预算改革:从年度到中期基础》(2011)、《公共经济学》(2016)等。
研究方向
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公共财政管理、政府预算、公共财务管理和公司财务管理。
教学经历
课程:《公共财政学》、《公共预算》、《公共经济学》、《公司财务管理》与《总量经济学》
主要讲座专题
1.巨观经济与政策解读;2.财税改革;3.公共预算与《预算法》;4.政府会计与权责财务报告;5.政府绩效评价与管理;6.地方财政管理改革;7.政府财力评审;8.财政风险与政府债务管理;9.政府採购与《採购法》;10.公共服务社会购买;11.PPP最佳化与风险控制;12.部门预算编制与改革;13.中期财政规划(中期基础预算框架);14.绩效预算编制与管理;15.公司财务管理;16.企业全面预算编制与管理;17.企业战略与战略财务管理;18.企业业绩评价与管理;19.财务精细化分析与管理套用;20.财务价值管理与经营决策。
研究成果
曾主持或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2项。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从年度到中期基础预算体制转轨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公民友好型预算报告制式研究”多项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要学术着作有《政府施政与预算改革》(2006)、《公共财政学》(2009)、《公共经济学》(2008)、《财务精细化分析与公司管理决策》(2008)、《公共预算管理(第二版)2010》、《从年度向中期基础预算体制转轨研究》(2011)。发表于《会计研究》2007年第5期题为“支出周期:构造政府预算会计的逻辑起点—兼论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核心命题与战略次序”,获第十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持的北京市哲学社科项目“财政视角下的北京三农问题”,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优秀成果奖”。
王雍君教授

1995年出版的个人专着《税制最佳化原理》、1998年出版的专着《政府间财政关係经济学》和2000年出版的专着《中国公共支出实证分析》,在学界获得广泛好评。
获奖情况
《中国公共收费问题研究》(独立完成的财政部“九五”科研规划课题)获中国财政学会第三届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1999年);
《论通货膨胀的赋税效果》获湖南省首届社会科学联合会三等奖(1992年);
《中国产权改革与财政改革的相关性分析》获中国财政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1995年);
《中国当代财政学》(教材,合作)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0年)。
演讲视频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对财税体制改革明确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最佳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