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学(21世纪普通高等学校财政学教材)
《财政学》是2005年2月1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民,作者是邓子基。
基本介绍
- 书名:财政学
- 作者:邓子基
- ISBN:730210329
- 页数:349
- 定价:33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5-2-1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简介
财政学是大学本科经济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同时也是财政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本书内容可分为4大部分:一是财政基础理论,包括财政目标及其评价标準、财政起因与职能、财政决策与政府失灵、财政本质等;二是财政支出规模及其控制、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公共项目评价等;三是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收原则、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税收制度、公债等;四是财政学专题,包括公共企业、政府间财政关係、财政政策等。 本书适合经济类、管理类的本科生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人员的参考读物。
目录
导
论
0. 1 现实生活中的财政问题
0. 2 财政学的概念
0. 3 混合经济中的财政
0. 4 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与练习
第1章 财政的目标与评价标準
1. 1 效率
1. 1. 1 效率的含义
1. 1. 2 生产效率
1. 1. 3 产品组合效率
1. 1. 4 交换效率
1. 1. 5 衡量效率的简单法则
1. 1. 6 竞争性市场的效率
1. 2 公平
1. 2. 1 公平的作用
1. 2. 2 社会福利主义的公平準则
1. 2. 3 非社会福利主义的公平準则
1. 2. 4 收入不平等的度量
1. 3 公平与效率的冲突与协调
1. 3. 1 公平与效率的冲突
1. 3. 2 公平与效率的协调
1. 3. 3 竞争性市场中公平与效率的取捨关係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财政的起因与职能
2. 1 市场失灵
2. 1. 1 市场失灵:政府经济活动的起因
2. 1. 2 市场势力
2. 1. 3 市场残缺
2. 1. 4 市场功能缺失
2. 2 财政职官旨
2. 2. 1 财政职能的分类
2. 2. 2 配置职能
2. 2. 3 分配职能
2. 2. 4 稳定职能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财政决策与政府失灵
3. 1 财政决策机制
3. 1. 1 公共选择与政治均衡
3. 1. 2 财政决策机制及其特点
3. 1. 3 一致同意规则:林达尔均衡
3. 1. 4 简单多数票规则
3. 1. 5 出现投票悖论的原因
3. 1. 6 中间投票人定理
3. 1. 7 阿罗不可能定理
3. 2 财政决策主体的行为
3. 2. 1 选民的行为
3. 2. 2 利益集团的行为
3. 2. 3 政治家和政党的行为
3. 2. 4 官员的行为
3. 3 政府失灵
3. 3. 1 政府失灵的原因
3. 3. 2 矫正政府失灵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财政的本质
4. 1 财政的起源与发展
4. 1. 1 财政的起源
4. 1. 2 财政的发展
4. 2 财政及其本质
4. 2. 1 财政的含义
4. 2. 2 两难冲突问题
4. 2. 3 财政的本质
4. 3 财政的属性
4. 3. 1 公共性
4. 3. 2 利益集团性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公共产品
5. 1 公共产品的特性
5. 1. 1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特性比较
5. 1. 2 不同类型的产品
5. 1. 3 关于公共产品概念的进一步说明
5. 2 纯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
5. 2. 1 私人产品的有效提供
5. 2. 2 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
5. 2. 3 公共产品市场提供的非效率
5. 3 準公共产品
5. 3. 1 準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
5. 3. 2 準公共产品的公私合作提供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外部性及其矫正
6. 1 外部性的特点及其对效率的影响
6. 1. 1 外部性的性质
6. 1. 2 外部性的类型
6. 1. 3 外部性对效率的影响
6. 1. 4 对模型的进一步探讨
6. 2 外部性的私人对策
6. 2. 1 道德约束
6. 2. 2 企业合併
6. 2. 3 明确产权和谈判:科斯定理
6. 3 外部性的公共对策
6. 3. 1 徵税
6. 3. 2 补贴
6. 3. 3 排污权交易制度
6. 3. 4 政府管制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与练习
第7章 财政支出规模及其控制
7. 1 财政支出的规模
7. 1. 1 财政支出规模的度量
7. 1. 2 中国财政支出的规模
7. 1. 3 财政支出规模的国际比较
7. 1. 4 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分析
7. 2 财政支出规模控制
7. 2. 1 预算监管制度
7. 2. 2 零基预算制度
7. 2. 3 政府採购制度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与练习
第8章 购买性支出
8. 1 财政消费支出
8. 1. 1 概述
8. 1. 2 国防支出
8. 1. 3 教育支出
8. 2 财政投资支出
8. 2. 1 财政投资的意义
8. 2. 2 财政投资的特点
8. 2. 3 财政投资的形式
8. 2. 4 财政投资的主要範围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与练习
第9章 转移性支出
9. 1 社会救助计画
9. 1. 1 中国贫困人口的规模
9. 1. 2 中国当前的社会救助项目
9. 1. 3 农村反贫困计画
9. 1. 4城市反贫困计画
9. 1. 5 救济救灾计画
9. 2 社会救助支出的经济效应
9. 2. 1 概述
9. 2. 2 最低生活保障的经济效应
9. 2. 3 负所得税的经济效应
9. 2. 4 实物转移的经济效应
9. 3 社会保险支出
9. 3. 1 中国的社会保险计画
9. 3. 2 政府介入社会保险的依据
9. 3. 3 养老保险的含义及其筹资模式
9. 3. 4 养老金的给付
9. 3. 5 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及其问题
9. 3. 6 养老保险的经济效应
9. 3. 7 医疗保险及其经济效应
9. 3. 8 失业保险及其经济效应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与练习
第10章 公共项目的评价
10. 1 公共项目评价的特点及其标準
10. 1. 1 公共项目评价的特点
10. 1. 2 现值
10. 1. 3 净现值标準
10. 2 公共项目评价的步骤
10. 2. 1 成本-效益分析的一般步骤
10. 2. 2 公共项目成本和收益的类型
10. 2. 3 公共项目成本和收益的度量
10. 2. 4 贴现率的选择
10. 2. 5 通货膨胀的处理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与练习
第11章 财政收入概述
11. 1 财政收入的形式
11. 1. 1 财政收入的各种形式
11. 1. 2 财政收入体系
11. 2 税收的基本概念
11. 2. 1 税收的含义与特徵
11. 2. 2 税制要素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与练习
第12章 税收原则
12. 1 税收原则的演进
12. 1. 1 古典税收原则
12. 1. 2 现代税收原则
12. 2 税收的效率原则
12. 2. 1 税收的财政原则
12. 2. 2 税收中性原则
12. 2. 3 税务行政效率原则
12. 3 税收的公平原则
12. 3. 1 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
12. 3. 2 受益原则
12. 3. 3 纳税能力原则
12. 3. 4 两种衡量标準的权衡
12. 4 最优税收
12. 4. 1 最优税收理论的核心
12. 4. 2 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方法
12. 4. 3 最优商品税
12. 4. 4 最优所得积
12. 4. 5 最优税收理论的启示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与练习
第13章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13. 1 税收转嫁的含义与类型
13. 1. 1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13. 1. 2 税收转嫁的形式
13. 2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局部均衡分析
13. 2. 1 商品课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13. 2. 2 要素收入课税的局部均衡分析
13. 3 税收转嫁与归宿:一般均衡分析
13. 3. 1 一般均衡分析的必要性
13. 3. 2 一般均衡分析模型
13. 3. 3 商品课税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
13. 3. 4 要素收入课税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与练习
第14章 税收制度
14. 1 税收体系
14. 1. 1 税收体系的构成
14. 1. 2 税收分类
14. 1. 3 税制结构设计
14. 2 流转课税
14. 2. 1 流转课税的特点与类型
14. 2. 2 增值税
14. 2. 3 消费税
14. 2. 4 营业税
14. 3 所得课税
14. 3. 1 所得课税的特点
14. 3. 2 所得课税的类型
14. 3. 3 个人所得税
14. 3. 4 公司所得税
14. 3. 5 社会保险税
14. 4 财产课税
14. 4. 1 财产课税的特点与类型
14. 4. 2 一般财产税
14. 4. 3 特别财产税
14. 4. 4 财产转让税
14. 4. 5 中国的财产课税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与练习
第15章 公债
15. 1 公债理论
15. 1. 1 公债的特点
15. 1. 2 公债的产生条件
15. 1. 3 公债负担及其衡量
15. 1. 4 公债理论的发展
15. 1. 5 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争论
15. 1. 6 公债的经济影响
15. 2 公债制度
15. 2. 1 公债的种类
15. 2. 2 公债的发行
15. 2. 3 公债的偿还
15. 3 公债市场
15. 3. 1 公债市场的含义
15. 3. 2 公债市场的功能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与练习
第16章 公共企业
16. 1 公共企业存在的原因
16. 1. 1 公共企业存在的一般原因
16. 1. 2 公共企业存在的具体原因
16. 2 政府与公共企业间的财政关係
16. 2. 1 政府对公共企业的投入
16. 2. 2 政府从公共企业取得的收入
16. 2. 3 公共企业赤字与政府财政
16. 3 公共企业的政府管制
16. 3. 1 政府管制的理由
16. 3. 2 政府管制的主要措施
16. 3. 3 政府管制的效果评估
16. 4 公共企业的绩效及其改革
16. 4. 1 公共企业绩效低下的原因
16. 4. 2 公共企业绩效问题的经验证据
16. 4. 3 公共企业的改革
16. 4. 4结论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与练习
第17章 政府间财政关係
17. 1 财政分权的理论依据
17. 1. 1 地方辖区的形成及其最优规模的确定
17. 1. 2 蒂伯特模型
17. 1. 3 财政分权的优势与不足
17. 2 政府间的支出划分
17. 2. 1 政府间财政职能的分工
17. 2. 2 政府间支出责任的分工
17. 3 政府间的收入安排
17. 3. 1 政府收入安排的原则
17. 3. 2 政府间的收入划分
17. 4 政府间转移支付
17. 4. 1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概念和形式
17. 4. 2 政府间补助的经济效应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与练习
第18章 财政政策
18. 1 财政政策的基本问题
18. 1. 1 财政政策的含义
18. 1. 2 财政政策的类型
18. 1. 3 财政政策的目标
18. 1. 4 财政政策的工具
18. 2 财政政策效应
18. 2. 1 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
18. 2. 2 财政政策的稳定效应
18. 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18. 3. 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依据
18. 3. 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方式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