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
猪口蹄是由口蹄疫病毒的以侵害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接触性人畜共患病,临床分为O型、A型、C型、亚洲型、南非1、2、3型等7个血清主型,70多个亚型。猪口蹄疫主要是由O型口蹄疫所引发的。病猪与带毒猪只是主要的传染源,经呼吸道、消化道及损伤的黏膜和皮肤而感染。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猪口蹄
- 感染源:口蹄疫病毒
- 性质:人畜共患病
- 特性:急性、热性、高接触性
基本资料
口蹄疫又称口疮,是由口蹄疫病毒的以侵害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接触性人畜共患病,临床分为O型、A型、C型、亚洲型、南非1、2、3型等7个血清主型,70多个亚型。牛、猪、绵羊、山羊等偶蹄兽易感,临诊特徵表现为口腔黏膜、舌面、鼻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危害极其严重。 猪口蹄疫主要是由O型口蹄疫所引发的.
流行特点
?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夏秋季节发生较少。在猪群中长期反覆发生流行。对幼仔猪可引起100%的发病,病死率可达80%以上,成年猪病死率也很高,妊娠母猪发病可引起流产,部分死亡。 病猪与带毒猪只是主要的传染源,经呼吸道、消化道及损伤的黏膜和皮肤而感染。 ?空气、人及其他动物均可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猪群流动大、饲养集中、密度过大以及各种应激因素的存在,易诱发本病的流行。 ?隐性感染猪突然发病死亡,并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剖检可见心脏呈虎斑心病变。
免疫预防
种猪:每3个月免疫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肌注高效苗,每头每次2毫升。 ?仔猪:40日龄----45日龄,每头肌注高效苗1毫升;100----105日龄加强免疫1次, 每头肌注高效苗2毫升。 猪O 型口蹄疫合成肽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好,可选用。 口蹄疫O型灭活苗可与猪瘟同时免疫,但必须分别肌注。免疫时配合猪用转移因子(大连三仪公司生产):哺乳仔猪:0.25毫升/头,育肥猪:0.5毫升/头,种猪:1毫升/头,可有效提高免疫力,产生抗体快,抗体水平高,抗体均匀度好。
传染类型
(1) 按感染的发生分为:①外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从体外侵入到机体而引起的感染。②内源性感染:正常情况下存在于体内的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机体发病。如猪肺疫、猪丹毒等。
(2) 按病原的种类分为:①单纯感染:由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②混合感染:有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③继发感染:机体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后,在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就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如慢性猪瘟,常引起猪肺疫继发感染。
(3) 按临床表现分为:①显性感染:当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具有足够的毒力和数量,而机体抵抗力相对弱时,感染的机体呈现出该病特有的临床表现,这种感染过程成为显性感染。②隐性感染:如果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定居在机体的某—部位,,虽然进行一定的增殖,但机体不表现任何的临床症状,这种感染过程称为隐性感染。③顿挫型感染:开始时症状较重,与急性病例相似,但特徵性症状尚未出现就迅速恢复健康的感染。这是一种病程缩短而没有表现该病主要症状的病例。常见于流行后期。④消散型感染:开始症状较轻,特徵性症状未出现即恢复的感染。又称一过性感染。
(4) 按感染部位分为:①局部感染:侵入的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弱或数量减少,而机体抵抗力较强的情况下,病原微生物被局限于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病变。②全身感染:如果机体抵抗力较弱,病原微生物冲破机体的各种防御屏障,侵入血流向全身扩散,使感染全身化。主要形式有败血症、脓毒败血症等。
(5) 按病程长短分为:①最急性感染:病程短促,常在数小时或1天内突然死亡。症状和病变往往不显着,多出现于流行初。②急性感染:病程也较短,一般为几天至二三周不等。伴有明显的典型症状或病变。一般在此期容易诊断。亚急性感染:病程稍长,临床表现显着。如疹块型猪丹毒。④慢性感染:病程缓慢,常在1个月以上,症状不显着。如气喘病、结核病等。
药物预防方案
方案:每吨饲料中添加氟康王(含有氟苯尼考,微囊包被的干扰素等) 500克、黄芪多糖粉600克、板兰根粉600克、排疫肽600克、抗菌肽400克,连续饲餵12天。 每个月进行药物保健1次,间隔5天后,再进行1次。
採取措施
⑴病猪隔离治疗,猪场及猪舍封锁,全面彻底消毒,可用消毒药农福/卫康或0.2%过氧乙酸溶液带猪消毒,每天2次,外环境可用2%火硷水消毒。 ⑵病死猪及污染物一律深埋,并彻底消毒。 ⑶未出现临床症状的猪只,立即肌注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高效苗每头3~4毫升,配合肌注转移因子每头0.5~1毫升。也可用合成肽苗。
药物治疗
4.1: 为防止急性心肌炎引发死亡,应先肌注强心剂(强尔心或樟脑)或肾上腺素注射液. ?4.2: 倍健(免疫核糖核酸,大包装75公斤体重1毫升,小包装25公斤体重1毫升)+倍康肽(白细胞介素-4,大包装75公斤体重1毫升,30公斤体重1毫升)二者分别用灭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后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同时配合肌注黄芪多糖注射液或灵芝多糖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0.2毫升,每日1次,连用3~4天。 为防止发生急性心肌炎,每日应肌注中成败毒注射液(5至10毫升)或五毒康注射液每日一次,连用2~3天。 ?4.3:排疫肽加干扰素肌注或黄芪多糖加头孢噻呋钠肌注,每日一次,连用3天。中成败毒注射液每日一次,连用 2天。 4.4: 口腔溃烂处涂擦碘甘油,蹄部溃烂部位用消毒药农福或劲碘百毒杀喷洒,每日2次。
疾病防治
(1)“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是广大畜牧兽医人员长期实践所验证的真理。只有适时有效地预防才能提高猪体的抗病力,有效地抵抗病原的侵袭和感染,使猪只少发病或不发病。 预防分为免疫预防和药物预防。前者是通过接种疫(菌)苗提高猪体的特异性免疫力;后者是通过服用例如黄芪多糖、複方花青素等抗菌或抑菌药物以杀灭或抑制进入猪体内的病原体繁殖,这类药物很多具有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功效。实践证明,无论是一类、二类、三类传染病,还是寄生虫病的免疫预防或药物预防费用,与猪场发病后花费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相比,都是微乎其微的。
(2)搞好消毒,杀灭病菌 自然界中,病原微生物无处不在,每时每刻都在威胁着猪只的健康。只有坚持经常性的消毒措施,清除或杀灭外界环境中、猪体表面及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切断其传舞播途径,才能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消毒分为预防性消毒和终生消毒,前者是在猪发病前,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应对畜舍用具具等进行的定期消毒,及发生疫病期间,为消灭病畜排出的病原体,对病畜圈舍、粪便及污染的用具等随时消毒,每天2-3次;后者是当全部病畜死亡或者痊癒后,对患病动物接触过的一切器物、栏舍、场所以及痊癒动物的体表进行的全面彻底的消毒。
(3)确切诊断,準确用药 目前,在养猪生产中,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猪群发生疫病时盲目用药,而经此“治疗”后几天不奏效,再换其他药物试用。这样不仅延误了病情,还浪费了物力、财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旦猪群发病,立即进行初步诊断,配合实验室检验(病原学检查和血清血检查),进行确诊,然后採集病料,进行进行药试验,确定敏感药物进行使用,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减少药物浪费,降低治疗成本。
(4)创造条件,加强管理 给猪场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夏天保持凉爽,冬天保暖,减少各种应激,并进行隔离治疗,以提高猪病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