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信息技术教程(第7版)

信息技术教程(第7版)

信息技术教程(第7版)

《信息技术教程(第7版)》是2009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冯飞。

基本介绍

  • 书名:信息技术教程(第7版)
  • 作者:冯飞
  • ISBN:9787302200833
  • 定价:79.8元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6-4
  • 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信息技术教程》在新的第7版中,我们提出了另一个典範式的改动:新时代的学生虽然到了很容易接触到数位技术的年龄,但是并不总是能够了解各种计算机进程、可能性和责任。《信息技术教程(第7版)》继续遵循与众不同的实用性、可读性和即时性,新添了许多对读者非常有益的内容。 ◆ 关于个人技术的新章节:第7章描述了不断快速改变的个人技术——从播客到智慧型手机。 ◆ 增加了我可以从中学到什幺?的学生问题:本书中添加了更多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且给出了相应的答案。 ◆ 扩展了通信方面的介绍:通信和网路学科正在不断蓬勃发展,因此我们大...
《信息技术教程(第1版)》是第一本预见并定义数字融合(计算机和通信的融合)所带来影响的书籍。本书的第4版第一次确认了网际网路和全球资讯网带来的新的优越性,并且在后面的版本中都从开始部分就讨论这些内容。

图书目录

第1章 信息技术导引——
您的数字世界 1
1.1 了解计算机常识如何给
实际的用户带来益处 3
1.2 信息技术和您的生活 4
1.2.1 IT的两个部分:计算机与
通信 4
1.2.2 教育:更为互动式与个性化
的教育承诺 5
1.2.3 健康:健康生活方面的
高科技 7
1.2.4 财产:面向无现金的社会 9
1.2.5 休闲生活:娱乐与艺术方面
的休闲信息技术 10
1.2.6 政府与电子民主政治:参与
到市民的领域中 13
1.2.7 工作与职业 14
1.3 信息技术是平常的东西:手机、E-mail、网际网路与电子世界 17
1.3.1 电话的发展 21
1.3.2 “您有邮件?”:E-mail
的重大影响 22
1.3.3 实际操作提示:管理
您的E-mail 23
1.3.4 网际网路、全球资讯网以及
“计算机空间的管道” 24
1.3.5 大学生和电子世界 26
1.4 通用机:计算机的多样性 26
1.4.1 计算机的大小:计算机
的种类 27
1.4.2 巨型计算机 27
1.4.3 大型机 29
1.4.4 工作站 29
1.4.5 微型计算机 30
1.4.6 微控制器 31
1.4.7 伺服器 32
1.5 了解您的计算机:如何定製
(或组装)您的个人计算机 33
1.5.1 计算机如何工作:3个
关键概念 34
1.5.2 订购(或者组装)一台定製的
桌上...
1.5.3输人硬体:键盘和滑鼠 37
1.5.4处理器和记忆体:位于机箱内部 38
1.5.5存储硬体:软碟驱动器、硬碟驱动器和CD/DVD驱动器 40
1.5.6输出硬体:显示卡、音效卡、显示器、音箱、印表机 42
1.5.7通信硬体:数据机 43
1.5.8软体 44
1.5.9用户是否值得定製计算机 46
1.6信息技术向何处发展 46
1.6.1计算机发展的3个方向:小型化、速度与可购性 46
1.6.2通信的3个发展方向:连通性、互动性和多媒体性 47
1.6.3当计算机和通信结合起来:集中性、便携性和个性化 48
1.6.4“E”还代表道德规範 49
1.7本章考察 61
第2章网际网路与全球资讯网:探索计算机空间 69
2.1连线到网际网路:窄带、宽频和访问提供商 73
2.1.2高速电话线:更贵但在很多城市中使用 76
2.1.3电话网际网路连线的问题:最后一英里 77
2.1.4缆线数据机:DSL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77
2.1.5卫星无线连线 79
2.1.6其他的无线连线:Wi-Fi与3G 79
2.1.73种类型的网际网路访问提供商 82
2.2网际网路是如何工作的 83
2.2.1网际网路连线:POP、NAP、主干线和Internet2 83
2.2.2网际网路通信:协定、数据包与地址 85
2.2.3运营网际网路的人 86
2.3全球资讯网 87
2.3.1网路的表面:浏览器、网站和网页 87
2.3.2浏览器如何查找内容:URL 90
2.3.3网路的具体细节:HTML与超连结 93
2.3.4使用浏览器漫游网路 94
2.3.5入口网站:寻找信息的起始点 99
2.3.6搜寻服务与搜寻引擎以及两者的工作原理 101
2.3.8智慧型搜寻:3种普通策略 104
2.3.9多媒体搜寻工具:图像、音频以及视频搜寻 107
2.3.10桌面搜寻:搜寻计算机硬碟的工具 108
2.3.11标记:保存连结以方便后面进行检索 108
2.4电子邮件与网路上的其他通信方式 110
2.4.1传送与接收电子邮件的两种方式 111
2.4.2如何使用电子邮件 112
2.4.3排序电子邮件 115
2.4.4附属档案 116
2.4.5即时讯息 118
2.4.6FTP——用于複製所需的所有免费档案 119
2.4.7新闻组——针对专门主题的网路讨论 120
2.4.8Listserv:基于电子邮件的讨论组 121
2.4.9实时聊天——线上参与者之间以文字方式进行的讨论 122
2.4.10网路礼节:适当的网路行为 122
2.5网路金矿:电话技术、多媒体、网播、部落格、电子商务以及其他资源 123
2.5.1电话技术:网路电话与视频电话 124
2.5.2网路上的多媒体 125
2.5.3网路自动提供查询服务:网播、部落格与播客 128
2.5.4电子商务:B2B商务、线上金融、拍卖以及网上求职 130
2.7本章考查 151
第3章软体——生产力和创造力的工具 159
3.1系统软体:核心功能的软体 160
3.2作业系统:它有何作用 161
3.2.1启动 162
3.2.2CPU管理 163
3.2.3档案管理 163
3.2.4任务管理 165
3.2.5安全管理 167
3.3其他系统软体:设备驱动程式与实用程式 167
3.3.1设备驱动程式:运行外设 168
3.3.2实用程式:服务程式 169
3.4用户界面的共性 172
3.4.1使用键盘与滑鼠 172
3.4.2GUI:图形用户界面 174
3.4.3帮助命令 180
3.5常见的作业系统 181
3.5.1Macintosh作业系统 182
3.5.2MicrosoftWindows 184
3.6套用软体:初步了解 195
3.6.1套用软体:销售、免费获得或者租借 196
3.6.2使用指南与参考资料 198
3.6.3档案的一些相关术语以及导入导出的用处 199
3.6.4套用软体类型 199
3.7字处理 200
3.7.1创建文档 201
3.7.2编辑文档 202
3.7.3使用模板与嚮导以製作文档格式 204
3.7.4输出选项:列印、传真或者传送文档邮件 207
3.7.5保存文档 207
3.7.6跟蹤修改和插人评论 207
3.7.7製作Web档案 208
3.8电子製表软体 208
3.8.1基本要素:电子製表软体是如何工作的 208
3.8.2分析曲线:製作图表 211
3.9资料库软体 212
3.9.1资料库软体的优点 212
3.9.2基本要素:资料库是如何工作的 213
3.9.3个人信息管理器 215
3.10专业软体 219
3.10.1图形演示软体 219
3.10.2财务软体 221
3.10.3桌面出版系统 223
3.10.4製图和绘画程式 225
3.10.5视频/音频编辑软体 226
3.10.6动画软体 226
3.10.7多媒体创作软体 228
3.10.8网页设计软体 228
3.10.9项目管理软体 230
3.10.10计算机辅助设计 230
3.11本章考查 244
第4章硬体:CPU与存储器——如何选择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251
4.1微型片、小型化和灵活性 251
4.1.1从电子管微晶片到电晶体微晶片 252
4.1.2小型化的奇蹟:微晶片、微处理器与微机械 258
4.1.3灵活性 258
4.1.4购买便宜的个人计算机:了解计算机广告 258
4.2系统单元:基本概念 260
4.2.1二进制系统:使用通电/断电状态来表达数据与指令 260
4.2.2校验位 263
4.2.3机器语言 263
4.2.4计算机机箱:隔间、按钮与底板 264
4.2.5电源 265
4.2.6主机板与微处理器晶片 267
4.2.7处理速度:从兆赫到微微秒 271
4.3系统单元更多相关知识 273
4.3.1处理器或CPU的工作方式:控制单元、ALU、暂存器和汇流排 273
4.3.2记忆体的工作方式:RAM、ROM、CMOS以及快闪记忆体 276
4.3.3快取如何工作 278
4.3.4提高处理速度的其他方法 279
4.3.5连线埠与缆线 280
4.3.6扩展性:汇流排与卡 286
4.4辅助存储器 289
4.4.1软碟与Zip磁碟 289
4.4.2硬碟 292
4.4.3光碟:CD与DVD 296
4.4.4磁带 301
4.4.5智慧卡 302
4.4.6快闪记忆体 303
4.4.7网上辅助存储器 305
4.5处理与存储的未来发展 305
4.5.1处理器的未来发展 308
4.5.2辅助存储器的发展 311
4.6本章考查 322
第5章硬体:输入与输出——负责计算和通信 327
5.1输入与输出 328
5.2输入硬体 329
5.2.1键盘 330
5.2.2指示设备 334
5.2.3扫描与读取设备 343
5.2.4音频输入设备 350
5.2.5网路摄像头与视频输入卡 351
5.2.6数位相机 352
5.2.7语音识别系统 355
5.2.8感测器 356
5.2.9射频识别标籤 357
5.2.10人体生物特徵输人设备 359
5.3输出硬体 359
5.3.1传统的软体副本输出设备:显示屏 361
5.3.2传统硬体副本输出:印表机 367
5.3.3混合输出:声音、语音与视频 375
5.4输入与输出技术以及生活质量:健康与生物工程学 376
5.4.1健康问题 376
5.4.2生物工程学:以人为本的设计 379
5.5输入与输出的未来发展 379
5.5.1面向远距离多输入方向的发展 380
5.5.2面向自动操作多源数据的方向发展 381
5.5.3面向远距离多输出方向发展 384
5.5.4面向更实际的输出方向发展 384
5.6本章考查 397
第6章通信、网路与安全措施——有线与无线世界 403
6.1从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 407
6.1.1计算机的数字基:离散电脉冲信号 408
6.1.2生活的模拟基:连续波电信号 408
6.1.3数据机的作用:将数位讯号转换成模拟信号与逆向转换 409
6.1.4将真实状态转换成数字形式 410
6.2网路 411
6.2.1网路的优势 411
6.2.2网路类型:WAN、MAN、
LAN、HAN、PAN和其他类型 413
6.2.3构造网路的方式:客户机/伺服器与点对点 415
6.2.4企业内部网、外联网和虚拟专用网 416
6.2.5网路的组成 417
6.2.6网路拓扑结构:汇流排、环形与星形 420
6.2.7防止讯息冲突的两种方法:乙太网与令牌环 422
6.3有线通信媒介 423
6.3.1有线通信媒介:电线与电缆 424
6.3.2用于家庭的有线通信媒介:乙太网、HomePNA与HomePlug 425
6.4无线通信媒介 428
6.4.1电磁频谱、射频(RT)频谱与频宽 428
6.4.24种无线通信媒介 430
6.4.3远程无线:单向通信 434
6.4.4远程无线:双向通信 438
6.4.5短程无线:双向通信 442
6.6通信的未来发展 461
6.6.1卫星系统 461
6.6.2超越3G达到4G 462
6.6.3光子技术:曲速的光学技术 462
6.6.4软体无线电技术 463
6.6.5新的计算机处理形式:格线技术 463
6.7本章考查 472
第7章个人技术——未来掌握在您自己的手上 477
7.1集中性、便携性和个性化 478
7.1.1集中性 478
7.1.2便携性 480
7.1.3个性化 481
7.1.4目前流行的个人技术 482
7.2MP3播放器 483
7.2.1MP3播放器是如何工作的 483
7.2.2MP3播放器的社会效应 485
7.2.3在大学中使用MP3播放器 486
7.3.1卫星广播 487
7.3.2高清广播 488
7.3.3网际网路广播 490
7.3.4播客 491
7.4数位相机:正在改变摄影技术 491
7.4.1数位相机是如何工作的 492
7.4.2数位相机的社会效应 499
7.5个人数字助手和平板PC 500
7.5.1PDA是如何工作的 501
7.5.2PDA的未来 502
7.5.3平板PC 502
7.6新型电视 503
7.6.23种电视:DTV、HDTV与SDTV 504
7.6.3新型电视的社会效应 506
7.7智慧型电话:不仅仅是交谈 508
7.7.1行动电话是如何工作的 508
7.7.2智慧型电话服务 509
7.7.3手机的社会效应 515
7.8计算机游戏系统:最终的集中机器 516
7.9本章考察 525
第8章资料库与信息系统——当今经济的数字引擎 529
8.1档案管理的基本概念 530
8.1.1数据是如何组织起来的:资料库的存储层次 531
8.1.2关键宇段 532
8.1.3档案类型:程式档案与数据档案 533
8.1.4压缩与解压缩:把更多的数据保存在更小的空间中 536
8.2资料库管理系统 537
8.2.1资料库管理系统的优点 537
8.2.23个资料库组件 540
8.2.3资料库管理员 540
8.3资料库模型 541
8.3.1层次资料库 543
8.3.2网路资料库 544
8.3.3关係资料库 545
8.3.4面向对象资料库 548
8.3.5多维资料库 550
8.4数据挖掘 551
8.4.1数据挖掘的过程 552
8.4.2数据挖掘的一些套用 554
8.5资料库和数字经济:电子商务 555
8.5.1电子商务:线上购买和销售 556
8.6.3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 564
8.6.4办公信息系统 565
8.6.5事务处理系统 565
8.6.6管理信息系统 566
8.6.7决策支持系统 567
8.6.8执行支持系统 569
8.6.9专家系统 570
8.7人工智慧 570
8.7.1专家系统 571
8.7.2自然语言处理 573
8.7.3智慧型代理 574
8.7.4模式识别 574
8.7.5模糊逻辑 575
8.7.6虚拟现实和仿真设备 575
8.7.7机器人技术 577
8.7.8对人工智慧的理解:弱AI与强AI 579
8.9本章考察 597
第9章数字时代的挑战——当今社会与信息技术 603
9.1真实性问题:数字数据的巧妙使用 604
9.1.1声音的巧妙处理 605
9.1.2照片处理 605
9.1.3视频与电视的处理 607
9.1.4準确性与完整性 608
9.3安全性:计算机和通信的安全保护 622
9.3.1计算机犯罪的预防 622
9.3.2认证与访问 623
9.3.3加密技术 625
9.3.4软体与数据的保护 626
9.3.5灾难恢複方案 626
9.4生活质量:环境、心理健康、
未成年人保护与工作环境 627
9.4.1环境问题 628
9.4.2心理健康问题 630
9.4.3保护未成年人:色情文学、
性掠食者以及网上欺凌 632
9.4.4工作环境问题:阻碍生产率 635
9.5.3网际网路为谁服务 640
9.5.4在快速改变的世界中,个人还能很好发展吗 641
9.6本章考查 644
第10章系统分析和编程——软体开发、编程以及语言 649
10.1系统开发:系统分析与设计的6个阶段 649
10.1.1系统的目标 650
10.1.2让项目继续发展:如何开始;有谁参与 650
10.1.3系统分析与设计的6个阶段 651
10.1.4第一阶段:实施初步调研 652
10.1.5第二阶段:系统分析 653
10.1.6第三阶段:系统设计 654
10.1.7第四阶段:系统开发 655
10.1.8第五阶段:系统执行 656
10.1.9第六阶段:系统维护 657
10.2程式设计:5步的过程 658
10.2.1第一步:明确编程需求 659
10.2.2第二步:程式设计 660
10.2.3第三步:编写程式代码 667
10.2.4第四步:程式测试 668
10.2.5第五步:为程式製作文档与维护程式 669
10.3五代程式语言 671
10.3.1第一代:机器语言 672
10.3.2第二代:彙编语言 673
10.3.3第三代语言:高级语言或过程语言 673
10.3.4第四代:极高级语言或面向问题语言 676
10.3.5第五代:自然语言 676
10.4当今使用的程式语言 678
10.4.1FORTRAN:数学语言与第一个高级语言 678
10.4.2COBOL:商业语言 679
10.4.3BASIC:容易的语言 680
10.4.4Pascal:简单的语言 680
10.4.5C:适于移植性与科学性的套用的语言 681
10.4.6LISP:人工智慧程式 681
10.5面向对象与可视化编程 682
10.5.1面向对象编程:程式块 682
10.5.23个重要的OOP概念 683
10.5.3可视化编程:VisualBASIC举例 684
10.6标籤语言与脚本语言 685
10.6.1HTML:製作二维网路文档与连结 686
10.6.2VRML:製作三维网页 687
10.6.3XML:让网路更好的工作 687
10.6.4JavaScript:动态网页 688
10.6.5ActiveX:製作互动式网页 689
10.6.6Perl:CGI脚本 689
10.7本章考查 700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