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仓央嘉措: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内容简介: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从一个穷困喇嘛的儿子,到最为尊贵的活佛,身居清静庄严的布达拉宫圣地,却嚮往自由率性的凡间。种种奇妙又无奈的际遇,使他看到了权势斗争下人心的险恶、扭曲,也懂得了人世间真正的智慧与安宁。他是活佛,也是温柔的情人和出色的诗人,爱情被他写成动人的诗歌,在藏汉各地代代流传。 《仓央嘉措》以评传体小说的形式,再现了这位伟大情僧充满矛盾、痛苦,却因爱情的照耀而华彩灿烂的一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仓央嘉措:不负如来不负卿
  • 书名:仓央嘉措:不负如来不负卿
  •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页数:312页
  • 开本:16
  • 定价:39.80
  • 作者:高平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12505117
  • 品牌:国文传媒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融传记、诗歌;史实、想像与一体的文学经典範本。
国内首部全景展现仓央嘉措传奇生命、动人诗篇和佛学精神的作品。
作者为当代着名诗人,原甘肃省作协主席,诗歌界的传奇人物。
精装珍藏版,朴实中藏精妙,绚烂中见甘醇,与人、文相映,见人文精神。
本书亮点:
1、仓央嘉措的传奇人生:六世达赖喇嘛二十四载的短暂人生充满传奇色彩,既有宗教的神圣、政治的诡谲,又有爱情的悽美、命运的无常。在匆促的生命旅程中展现命运的神奇,三百年来为后人所追索和探奇。
2、仓央嘉措的动人情诗:他是一个天生的诗人,用精妙动人的诗篇歌咏爱情,讚美生命,涤净灵魂,求索真谛。他的诗章讲述着爱情的悲欢离合,也为后世无数的男女所揣摩和印证。
3、仓央嘉措的佛学精神:他是活佛,以自己的方式验证着佛法的精深,以自己的生命实践着佛学的真义;他洒脱、慈悲、深情、无争的精神世界,为后世的向佛者所推重和传扬。

作者简介

高平,中国一级作家,当代着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甘肃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代表作有《珠穆朗玛》、《拉萨的黎明》、《大雪纷飞》、《帅星初升》、《冬雷》等诗集,本书为作者的首部长篇小说。

图书目录

01被驱逐的情侣
02五世达赖圆寂
03仓央嘉措诞生
04绝密的决定
05童年的悲欢
06逃不走的冒充者
07初恋
08处女作
09政治赌注在加大
10康熙皇帝怒斥桑结
11达赖六世突击坐床
12金顶的“牢房”
13风从家乡吹来
14被杀的和嫁人的
15贵族小姐
16布达拉宫下的酒店
17三箭与三誓
18默思与退戒
19雪地上的脚印
20第巴的“吃土精神”
21大昭寺前的恩仇
22桑结之死
23诏执京师
24茫茫的青海湖
25余波在蕩漾
后记
附录一第五、第六世达赖喇嘛大事年表
附录二不灭的诗魂
参考书目

后记

历史上,有些很有成就的诗人只活了二十几岁。人们熟知的如我国唐代的李贺、匈牙利的裴多菲、英国的济慈、俄国的莱蒙托夫……他们的生命虽然像流星般短暂,但其诗歌艺术的光辉,却历久不熄地闪亮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中,我国清代康熙年间的藏族诗人仓央嘉措,也是这个特殊行列中的一员。
李白诗才横溢,飘逸不群,被人称为“诗仙”;杜甫诗风严谨,质高量多,被人称为“诗圣”;而具有西藏佛主身份,又头戴藏诗王冠的仓央嘉措,较之王维,更是名副其实的“诗佛”了。
我第一次看到仓央嘉措的诗作,是在进藏初期的1951年,是由赵元任记录、于道泉注译、题名为《仓央嘉措情歌》的那一本。到达拉萨以后,经常见有人在街头摆着地摊儿,出售一种黄纸木刻的印刷品。起初以为是佛经,后来才知道是仓央嘉措的诗歌。我在西藏农村和牧区蒐集藏族民歌的时候,不少歌词一经翻译,竟都是仓央嘉措的作品。至今在拉萨被叫作“雪”(“下面”的意思,指布达拉宫下面)的地方和市区,还有几处房子特意被刷成黄色。我起初迷惑不解,向藏族人士请教,有的说是仓央嘉措住过的地方,有的则说是住过仓央嘉措喜欢的女人。真实情况虽不可考,但总是纪念着这位诗人,以此来寄託和延续对他的敬仰与同情。
半世纪以来,我对仓央嘉措的诗歌及其生平的兴趣有增无减,一直注意收集和阅读有关他的史料、传说,他的诗歌的各种版本,以及对他的考证研究文章。我对他的诗歌、他的身世、他所处的历史环境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1985年春,我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的一员应邀去匈牙利访问,在布达佩斯惊喜地得到了一本匈牙利文的西藏诗歌集,其中收有署名“仓央嘉措达赖喇嘛”的诗歌六十四首。可见他的诗歌流传之广。我为我国藏族诗人能够走向世界而感到骄傲和欣慰。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仓央嘉措的诗歌具有无可争辩的地位,那人文精神的浓厚色彩,那真挚感情的率直吐露,那朴素清新的语言魅力,使之在藏族诗歌的宝库中形同一颗最大最亮的珍珠。是他,第一个抛弃了格律过于严谨甚至近于文字游戏的“年阿”诗体,在藏族书面文学中第一个用民歌体进行创作并有所发展,从而开创了新的诗风。
仓央嘉措的一生充满戏剧性。他出身穷乡僻壤,却突然登上了尊贵显赫的宝座;他无意于政治角逐,却被捲入了权力斗争的旋涡;他居于佛教领袖的地位,却做了许多与教义相悖的事情;他渴望爱情,却有个不能恋爱不準结婚的黄教喇嘛的身份;他热爱生活,却被高墙大寺和怒雹狂风摧折了青春。他不断地遭受打击,像一只终不得自由飞翔的鹰。如他自己所愤怒控诉的:“岩石伙同风暴,散乱了鹰的羽毛。”他是个在权力斗争的夹缝中生存的悲剧人物。
从民间到佛宫,从西藏到青海,仓央嘉措走过的路途不长,但他在曲折历程上的沉重脚步声,震动了西藏和蒙古的王公贵族,震动了皇帝和朝廷,震动了宗教界和文学界,也震动了千百万藏族和各兄弟民族人民的心灵,使他们不得不发出各自不同的回声。
我很早就想将这位文学人物写成一部文学作品。我原以为自己写诗比写小说擅长,想写成长篇叙事诗(因为我已经出版过《大雪纷飞》、《古堡》、《冬雷》、《帅星初升》等长篇叙事诗集),但是众多的人物,错综的事件,複杂的情节,实在不宜用诗表现。是题材决定了体裁,使我写了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如果它不大像小说家的小说,比较接近于诗的话,那正说明我未离“本行”。
1983年——仓央嘉措诞生三百周年之际,我集中四个月时间完成了本书初稿。之后又在徵求意见中做过修改。有的章节先后在《历史文学》、《西藏文学》、《通俗文学选刊》发表过。
书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我都儘可能地保持了历史的真实。一来,想使它具有传记文学的性质。二来,仓央嘉措的诗歌本身,就提供了他的生活遭遇和心灵历程。我所要着重做的只是努力寻找它们产生的轨迹,合理地进行推测和构想,并把这些感人诗作的诞生恰当地安排到故事情节中去。三来,仓央嘉措这个人,几乎用不着进行多少虚构,就是老黑格尔所说的艺术中的“这一个”。
“这一个”很有价值的人物被毫无价值地牺牲了,“这一个”最有情意的人物被无情地毁灭了,而且毁灭得那样早,那样无声无息,那样无可挽救。仔细想来,倒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好在他的真正价值不但不会毁灭,而且时间相隔越久,越能看清他的光芒。
在本书再版之际,我想感谢那些在创作和出版这本书的过程中给过我很多帮助的朋友,为免挂一漏万,我不想将名字一一列出,但对他们的感激之情会一直萦绕在我心中。
写作这本书,可以说为我的西藏情结既解了一结,又添了一结。
我对西藏的感情,永无了结。
高平
2010年6月10日
于兰州了然斋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