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当代民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当代民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当代民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当代民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2011年华中师範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岑学贵。

基本介绍

  • 书名:当代民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作者:岑学贵
  • ISBN:9787562251699
  • 页数:242
  • 定价:48.00元
  • 出版社:华中师範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8
  • 副标题: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从民间文学、民俗文化学多角度对当代文化语境下如何理解“民”、“民俗”与“民歌”、“发明的传统”与“伪民俗”,如何对待“伪民俗”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图书目录

章 导论
一、选题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重点主要创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主要材料来源及运用
六、主要概念
第二章 民歌节:从传统到当代
节 歌圩:南宁民歌节的文化因子
一、壮族歌圩的历史渊源
二、歌圩的形成
三、歌圩的发展
四、歌圩的分布概况
五、歌圩的形式与内容
第二节 广西民歌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的酝酿与过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开幕式:民歌文化的当代表达
节 广西民歌节开幕式
第二节 南宁民歌节开幕式
一、开幕式概况
二、开幕式上的民歌
第三节 开幕式上的广西民歌符号
一、“刘三姐”名片的强化
二、黑衣壮民歌的展示与传播
三、三声部民歌、天琴艺术和侗族大歌引起关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绿城歌台”:乡村歌圩到城市歌圩
节 “绿城歌台”的主要活动
第二节 从乡村歌圩到城市歌圩的变迁
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歌圩变迁的物质基础
二、闲暇时间增多,绿城歌台成为市民的精神诉求
三、乡村歌圩功能的转换是城市歌圩的生命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欢乐巡游:民俗文化逾时空连结
节 壮族的“三月三”节 日
第二节 年民歌节欢乐巡游
第三节 “三月三”传统的逾时空连结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南宁民歌节与政府在场
节 仪式,古与今
一、仪式的文化功能
二、民歌节仪式变迁解构
三、政府在场:必然与必需
四、民歌节仪式表征
五、博弈与双赢
第二节 公共文化空间的新建构
一、民歌传统与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
二、时代精神与公共文化空间的延续
三、集体经历与公共文化共享空间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南宁民歌节与商业运作
节 民歌与民族文化资本化
一、作为社会力量的民族文化资本
二、民族文化资本化与民族文化安全
三、民族文化资本化是历史的必然
第二节 南宁民歌节商业运作
一、民歌节商业行为定位
二、南宁民歌节的商业成果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南宁民歌节与大众文化
节 大众文化的本质及主要功能
第二节 民歌节向大众文化变迁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南宁民歌节与城市文化色I新
节 南宁民歌节与文化认同
一、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
二、南宁市的发展需要新的文化认同
三、重视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认同的重要方式
第二节 南宁民歌节与传统发明
一、文化传统与被发明的传统
二、南宁民歌节:传统发明的必要
三、南宁民歌节:传统的发明
第三节 南宁民歌节与区域文化软实力
一、软实力概念及文化软实力
二、地方软实力及其影响
三、南宁民歌节与城市文化软实力
四、南宁民歌节的文化创新
本章小结
第十章 南宁民歌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功能转换
节 壮族歌圩、山歌濒危现象描述
一、壮族歌圩濒危状况及主要原因
二、山歌濒危情况及主要原因
三、湖北省伍家沟故事讲述活动的兴衰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功能转换现象描述
一、广西三江侗族大歌的功能转换
二、湖北省吕家河民歌及长阳县撒叶儿嗬的功能转换
第三节 南宁民歌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功能转换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尝试
二、政府主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产业开发的新尝试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学科理论新思考
节 “民”与“民间”辨析
一、关于“民”或“民间”
二、从南宁民歌节看“民”与“民间”
三、民歌中对“民”的理解假设
四、关于“民”与“民间”研究的进展
第二节 “原生态民歌”辨析
一、原生态民歌
二、原生态民歌的理解
三、原生态民歌的理论难题
第三节 “伪民俗”辨析
一、“伪民俗”与民俗主义
二、中外学界对“伪民俗”(民俗主义)的态度
三、当下语境下我们怎样理解“民俗”
四、南宁民歌节是“伪民俗”吗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附录 蚂蜴节的传说及主要活动
附录 广西邕宁县“还球歌圩”
附录 南宁民歌节年-年开幕式节 目单
附录 南宁民歌节巡游活动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附录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附录 年南宁民歌节部分绿城歌台演出节 目单
附录 参加学术会议及调研部分纪念照
参考文献
后记——秉烛诵经亦风流

作者简介

岑学贵,1990年毕业于华中师範大学中文系(现文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05年在广西师範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10年在华中师範大学获得中国民间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南宁二中、北海中学等重点中学,现为广西师範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範区项目”专家综合组副组长,长期致力于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学语文教学法等领域的研宄和教学工作。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