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大便探色器
新生儿大便探色器,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胆道闭锁诊治中心专家设计的一款胆道闭锁筛查软体,这也是国内首款胆道闭锁筛查软体。家长通过手机下载软体客户端,软体拥有标準化製作的婴儿大便色卡,可以通过家长上传的大便颜色的饱和度值识别大便颜色是否异常,同时,得到诊治中心胆道闭锁筛查小组的专业建议与指导。
基本介绍
- 软体名称:新生儿大便探色器
- 开发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胆道闭锁诊治中心
- 软体平台:IOS、Andriod
基本原理
胆道闭锁是最严重的病理性黄疸之一,是儿童肝移植最常见的病因。罹患该病的患儿其胆道系统在出生后逐渐闭塞,胆汁不能排入肠道,所以宝宝会出现严重的黄疸,导致肝脏迅速硬化。
大便颜色变浅是胆道闭锁最重要的早期表现,通过检查大便颜色可以发现胆道闭锁的可疑病例。对于存在黄疸的新生儿,需要警惕的是大便颜色“变浅”。正常新生儿大便是深黄色、棕色或者绿色,胆汁排泄受阻时,大便颜色变成淡黄色甚至白色,需要强调的是,大多数胆道闭锁孩子的大便不是“白色”的,而是淡黄色,所以只要大便持续“变浅”,就应该警惕胆道闭锁的可能。
目前我国胆道闭锁患儿就诊和手术时间普遍较晚,仅有少部分患儿在60天前接受手术。这是因为新生儿家长经常因为对“生理性黄疸”存在错误认识,从而延误了病理性黄疸的就诊时机。
新生儿黄疸有病理性和生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出现在生后24小时以后,生后2-4天达到高峰,并在两周内消失,早产儿可持续3周,此外,除皮肤发黄外不存在尿色持续加深和大便颜色变浅的情况,且皮肤发黄一般局限在头部,腹部和足底等部位一般不发黄,与这些情况不符的黄疸即应认为是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需要儘早就诊,因为很多疾病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专家透露,胆道闭锁的治疗效果与手术日龄密切相关,手术最好在60天之前进行,日龄超过90天后,效果明显变差。
开发过程
儘管大便色卡是筛查胆道闭锁的重要工具,但目前尚没有中国大陆地区自主设计和开发的婴儿大便色卡,而在台湾地区和日本已经成功开展胆道闭锁筛查,改善了胆道闭锁的治疗效果。
2015年1月起,儿科医院胆道闭锁诊治中心与上海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和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合作开展上海市胆道闭锁筛查项目,对4家产科医院出生的所有活婴进行胆道闭锁筛查。筛查方法是向新生儿家长发放大便色卡,并在新生儿42天回访时回收色卡并检查大便颜色,经过筛查流程的胆道闭锁患儿确诊和手术时间明显提前。
为此,儿科医院专家开始探索製作自己的大便色卡。半年来,採用标準化的拍摄方法,拍摄了胆道闭锁患儿术前大便和正常婴儿的大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照片,製作了新的婴儿大便色卡。该色卡将从今年5月开始套用于上海市胆道闭锁筛查项目。
另外,家长在判断大便颜色时经常会遇到困难,出现判断错误的情况,导致延误胆道闭锁的就诊时机。为此,医院尝试设计手机软体来客观判断大便的颜色。软体可根据大便颜色的饱和度值是客观判断大便颜色的有效指标。
使用方法
目前,该软体已在IOS和Andriod平台同步上线,家长只要下载这款软体,点击页面上的“大便探色”按钮,通过拍摄新生儿大便再上传至软体,点击“开始分析”按钮,软体即可自动分析出大便颜色是否异常,一旦出现异常,家长可以将拍摄结果通过软体上传给专家组,得到及时、专业的建议和指导。这一推广套用有望提高上海市胆道闭锁筛查项目的筛查效率。
专家提醒:如果新生儿家长发现宝宝存在“病理性黄疸”时,强烈建议使用软体检查大便颜色,并与诊治中心取得联繫,儘早诊断或者排除胆道闭锁。其他新生儿家长也可以使用该软体了解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相关知识,并在自查功能中检查是否存在“病理性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