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肘底看拳

肘底看拳

肘底看拳

肘底看拳是陈氏太极拳中的基本拳法之一。属于“八大捶”之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肘底看拳
  • 外文名:Punch under elbow
  • 别名:肘底看捶
  • 隶属:太极拳
  • 种类:捶法

简介

谱诀

划圈抹转化敌攻,拥托缠黏断其根; 拳藏肘底伺机势,乘隙一捶定乾坤。

动作过程


1.身体左转,右腿以脚跟为轴,足尖微翘,实脚内扣约135度踏实。同时,两肘稍屈沉,随转体势渐渐俯掌平抹,向左抹转半个平面椭圆,两掌与肩等高。眼随转体向右前平视,日艮至U手至U,日艮神顾及右掌(图79)。
肘底看拳

2.身体先左转后右转,两掌随势俯掌平倒抹,经胸前向右斜前方抹转半个平面椭圆,高与肩平。眼随转体平视,眼神顾及右掌(图80、8 1)。
肘底看拳

3.重心全部移于右腿,身体左转,左脚提起向左(正东)摆出。同时,随转体势左掌向左弧形平移,随移外旋,掌心朝里;右掌紧随向左平移,随移外旋,掌心翻朝左,两掌遥相呼应。眼神关顾左掌左移(图82)
肘底看拳

4.身体微左转,左脚向前(正东)落下,先以足跟着地,重心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提起,向右微移,先以脚尖落地,重心渐移于右腿。同时,随转体势两掌继续向左前平移,随移内旋,掌心翻朝下。左掌随移到身前略左侧时,内旋弧形向左下移,掌心朝下;右掌随移到胸前,高与肩平,掌心朝下。眼神先关及左掌左移,待右掌移到胸前时即顾右掌前视(图83~86)。
肘底看拳
5.身体继续微左转,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稍提,略向左前移,足跟轻着地,成左虚步。同时,左掌沉肘,自左向下、向里经右臂内侧,仰掌向前上弧形穿出,掌心翻朝右,坐腕侧立掌,掌缘向前,与鼻尖对準,食指高与眉齐;右掌向左内旋经左掌外侧沿左前臂尺骨向下盖,随盖随握拳外旋,拳眼朝上,拳心朝里,贴置于左肘下。眼神关顾左掌向下采绕,
当仰掌经右臂里侧一穿出,即向前平视(图87)。
肘底看拳
肘底看拳

技术要领


1.特别要注意步法,步随身换,进退转换要操纵得宜,虚实分明。两臂向左平移时右腿为实,左腿要虚,身体转向正面时,左腿实,而右腿轻鬆提起为虚,当重心移于右腿坐实时,左脚以足跟轻着地为虚步,两足的虚实转换,始终像跷跷板一样,此起彼落。
2.臂随腰转,两肩鬆开,劲起于脚跟,变换在腿,含蓄在胸,运动在两肩,主宰于腰,两膊相系,两胯两腿相随,劲由内换。通过旋腰转脊,旋腕转膀,使劲达于指梢。不能只动臂不动腰。
3.本势往来牵动之运动过程,都要心牵意连,都要以腰为轴,保持柔中寓刚、棉里藏针、绵绵不断和滔滔不绝的太极运动特点。转腰扣脚、摆腿移步、双手平抹掤捌、穿掌下盖、握拳看捶都要交代清楚,没有丝毫含糊之处。两腿虚实分明,手足轻捷灵活,动作协调圆
润,上下相随,完整一气,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丝毫不能有强拗断离,身僵力板的现象。

用 法


接前势,如敌自后方击来,我即如前单鞭势随腰抹转,化去其攻势,使其落空,同时随身体左转势用左手腕向外平接敌右手腕,向右推开,在其失去中定时,即将左手指下垂,缘其腕间,向内缠绕一小圈;右手同时向左,与其左手相接,自上黏合。则其左右手都处背境,而失其所要用力之方向,我即将左腕抑其右腕,右手急握拳,转到左肘底,虎口朝上,以蓄其势,伺机而发。

注释说明


《各势白话歌》说“肘底看捶打腰间",《全体大用诀》说“肘底看捶护中手”, 《太极拳体用全诀》说“肘底看捶缠绕粘,乘隙一拳莫失机",充分说明了“肘底看捶"式的体用。寓用拳看守于肘底,以静待动,伺机乘隙,蓄而后发之义。以拳横撇敌之胸、胁、腰等中部为主,兼或乘隙捶击腹、裆等下部,或直冲头面上部,乃太极“五捶”之一,因其兇险而要谨思慎用。
“肘底看捶"式之“看",不是五官眼睛的视看,而是技击术防守之一法,就是看守对方的动静、蓄势待发的意思,是指手法、腿法而言。俗说“看手"“看腿"或“看剑",就是準备以手、腿或剑击人。有人曲解为“眼看肘底之拳",那就大谬不然矣。杨式也有简称“肘底捶”的,孙式名“肘底看捶”,陈式名“肘底捶”。其实“看"字既不能简,也不能少的。
“看”之一字,寓以静待动之势,寄伺机乘隙,蓄势待发之态,气势呼之欲出,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看"字一简略,气象顿挫,形势全无,索然无味。“看”是万万少不得的。

动作讲解

动作1:接上势,气由右手收回至右臂。
动作2:气由左手收回,同时贯于右手。
动作3:气贯于左手,同时由右手收回。
动作4:气贯于右拳,同时由左手收回至左肘。

实战用法

(口诀:肘底看捶护中手)
1、杨澄甫:
甲按手式立,如乙拳法心诡计多,自甲左后方用右拳一打速往回就退,甲速向左方转身进步,左手自乙拳上绕下伸进托乙的肘尖,随用右拳打乙右肋,乙速退,甲速进三步才可打上。真用少易,不可泥影。
2、杨振铭:
由抱虎归山揽雀尾式,设敌人以右脚在前,自我左后方用右拳直击我之背侧,我急转右脚尖,左足上前踏出半步,弓腿坐实,随同转身,以左手用横劲掤住敌人右肘内侧,如敌人用左拳横击我之耳部,我急横上右脚半步弓腿坐实,同时用右手掤住敌人左肘内侧,如敌人抽右拳自上往下击我头部,我急将左手在敌人右肘下向上托起握住,随上左脚一步,右手急握拳向敌人胸部击去。
如敌人向后退右脚一步,将右拳落下崩我右拳,我急上右脚一步,左手随落下握住敌右腕向左牵住,急用右肩向敌人胸部靠去,如敌人念胸用左拳横击我之右肋,我即转正落右肘崩开敌左拳,并用右拳直击敌人乳部,此连续之变化也。
3、杨澄甫:
根据《太极拳体用全书》所述,此式用法有以下内容:
(1)对方从身后击来,我转身用左手腕接对方的右手腕向右推开,以右手与对方的左手相接,得机得势时,左手指下垂,沿对方腕间转一小圈托起对方右腕,右手在左肘下用拳背向对方的中部横击。
(2)此式为太极五捶之一,所击的部位是人的危险部位,慎用。
(3)此式两手随腰运转时意念在掌,左手劲点与掤手同,右手劲点在腕部大拇指一侧。上托时,左手劲点在虎口,右手劲点在拳背。
4、杨振铎:
设对方以左拳自我左后向我背侧击来,我急以腰带动四肢由右向左转体,用左手逐渐变掌,掌心侧向外平行接近对方腕部,然后以横劲采的手法,随体之转动而握住对方之手腕,顺对方向前沖之势再向前带他,使彼失去重心,我即引其向内环一小弧,缓冲其力,再由下往上带,反扭对方左臂,使其左臂为我所控,当对方空出左侧腋部,我可以右拳击之。
5、牛春明:
该式是连环三手,比如我先以右手击对方太阳穴,若对方以左手由外迎隔,我便拗回右手,藏于左肘下,但左掌随即向对方面部击出。若对方又迎隔我左掌,则我右拳由左肘下出击对方胸部,此三手必有一中。
6、郑曼青传授 黄性贤:
此势用法有三:
用法(1)如对方用右手击来,我则用左手腕来接其右腕,向右推开,同时将左手指下垂,勾其腕部,如其用在左手来解,我则右手向左往下沾沉之,对方两手被我封住时,左掌扑其面部或叉其喉部,右拳同时击其胸口。
用法(2)对方右手击来,我左手执其右肘,向前引领,再转左腕,向上托去,同时用右拳击其胸口或肋部。
用法(3)对方左手横击我右太阳穴,我则用左手抓住来手,右手速击其左太阳穴,如其左臂上抬,我则用右手小臂压其臂,而用左手变拳击其下颔。
7、崔毅士传授 崔仲三:
对方用右拳向我头部进击,我急以右掌拦截,握其腕部,趁对方下落回抽时,以右臂的拧扣抑制对方,同时用左掌的穿撑进击对方面部。
8、董英杰传授 董虎岭:
接上抱虎归山式。对方从后击我左胸部,我速往左转身走两步面向对方,同时左手从对方捶上绕下托其肘上节,使其打空。
左脚往前迈步,右手握拳,击对方腰部,用内劲。
9、傅钟文:
偏着:在我肘底锤时,如对方用右手向我右面斜按我左手,我即乘势撤右步,用右手采对方右腕。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