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唐代李商隐七言律诗)
《南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一首咏史诗,此诗通过吟咏南朝旧事,表现了诗人对南朝皇帝沉迷于女色的批评。诗人并未直接道出对南朝荒淫无耻的批判,而是选取了其中典型的场景和画面加以刻画和展示,将南朝皇帝昏庸无道的细节揭露给读者。此诗表面上是在批评南朝皇帝,实则借古讽今,是批评当时统治者的无道,表现出诗人对政治的关心。此诗句句用典,讲究对仗,写得十分工整,颇有法度,体现出高超的诗艺。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南朝
- 创作年代:唐代
- 作品体裁:七言律诗
- 作者:李商隐
- 作品出处:《全唐诗》
作品原文
南朝
玄武湖中玉漏催⑴,鸡鸣埭口绣襦回⑵。
谁言琼树朝朝见⑶,不及金莲步步来⑷。
敌国军营漂木杮⑸,前朝神庙锁烟煤⑹。
满宫学士皆颜色⑺,江令当年只费才⑻。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玄武湖:在今江苏南京,南朝宋文帝时建成,后成为游览胜地。玉漏催:指时间流逝。玉漏,古代计时器,靠壶水滴漏来测算时间。
⑵鸡鸣埭:玄武湖北堤名。南朝齐武帝经常带宫嫔一早出游,到湖北堤时鸡才鸣叫,所以称“鸡鸣埭”。埭,堤坝。绣襦:锦绣短袄,贵家妇女的装束,这里借指宫嫔。
⑶琼树朝朝见:南朝陈后主宠幸妃嫔张丽华等,写了《玉树后庭花》歌咏其美貌,有“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的句子。琼,美玉,这里用作修饰语,如玉般美丽。
⑷金莲步步来:南朝齐废帝曾用黄金製成莲花,贴放地上,让宠爱的潘妃在上面行走,说是“步步生莲花”。
⑸敌国:指北方的隋朝。木杮:柿(注意不是“柿”)音肺,从木头上削下的碎片。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建造战船準备伐陈的事,当时隋朝内部曾议论到木屑碎片顺江流下将被陈国发觉的问题。
⑹前朝神庙:指陈皇室的祖庙。前朝,陈后主以前的几代皇帝。锁烟煤:被烟尘所封盖,意思是没有人打扫上祭。
⑺颜色:指姿容美丽的女子。陈后主从宫女中选出有文学才能的,称为“女学士”,让她们同一些文臣经常参加宫廷宴会,饮酒赋诗为乐。
⑻江令:指江总,在陈朝任尚书令(宰相)。才:指文才。江总不理政务,专门用文才为陈后主游宴助兴,所以说“只费才”。
白话译文
玄武湖中的玉漏声声,似乎催促早动身,在鸡鸣埭口宫女们身穿锦绣曲折环绕。
有谁说琼树一样的妃嫔天天都见面,步步都生出金莲来也远远比不上。
敌对国家的军营漂来了造船的木片,陈朝三祖的宗庙已被烟尘所封。
陈朝宫中的嫔妃和女学士都姿容艳丽,江总在当年要描绘她们也费尽了才华。
创作背景
李商隐于宣宗大中十一年至十二年(857—858)之间,由柳仲郢之荐,任盐铁推官,客游江东,即今江苏扬州南京一带,这首诗当作于此时。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诗题旨在于讽刺南朝君主的荒淫失政。
首联“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点地纪游。这二句是说天未破晓,犹能听到静夜中玉漏一声声的滴响,而玄武湖中,鸡鸣埭口,绣襦宫人又已纷至沓来了。这一联的上句涉及宋(因玄武湖宋文帝时方建成,并改今名),下句用齐事,但实际上是泛咏南朝君主游幸频繁,不拘某一代。所谓“玄武开新花,龙舟宴幸频”(《陈后宫》),不言宋、齐、梁、陈,而自可包在其中了二再看一个“催”字,写其游幸之急之沉浸,南朝君主既如此沉于此、忙于此、醉于此,如果不失政,倒是咄咄怪事了。颔联“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这一联言陈后主荒淫比齐废帝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其中又寓荒淫相继,后代更胜前朝之意。“谁言”“不及”用反诘的语调加以嘲笑。诗人就是用最为跌宕的句法,由面及点,转入后半首对陈事的重点咏写,因此接着颈联说“敌国军营漂木杮,前朝神庙锁烟煤”,其谓隋军造战船的木片已经飘了过来,意谓隋军压境,形势已十分险恶,然而全无心肝的陈后主却依旧沉湎于女色,荒淫享乐,不祭祖庙,连祖宗也忘记了。这也就暗示着陈朝祖宗之统绪已绝,其覆亡的历史命运绝对是难以逃脱的。陈后主如此,其臣子又是如何:“满宫学士皆莲色,江令当年只费才”,这就是诗的尾联所告诉读者的:后主嫔妃、学士都姿容艳丽,使得当年江总为歌咏她们的姿容而费尽了才华。江总位当宰辅,充尚书令,却被当作“狎客”使用,可见后主荒淫、废弃政事到何种程度。而身为尚书令,位当宰辅的江总,其才华仅用于歌咏妇人容色,又是何等可悲。大小臣工甚众,仅一大市令吴兴章华出来极言强谏,他严正指出:“陛下即位于今五年,不思先帝之艰难,不知天命之可畏,溺于嬖宠,惑于酒色,祠七庙而不出,拜三妃而临轩。”这是内。而外他则说:“疆场日蹙,隋军压境。”这真是振聋发聩之忠良之声。然而这严峻存在的内忧外患却统统被陈叔宝这个昏君和江总这帮佞臣忘记得一乾二净。陈叔宝与江总们在演戏,君臣都在串演陈朝亡国的悲剧,既毁灭了国家,也毁灭了自己。姚培谦说:“学士满宫,而狎客作相,所贵于才华者,乃只为覆亡之具也乎?”也看到了末联不只仅是讽刺,而是还含有深深的感慨。也正因此,讽刺之意义则更为深刻。
这首诗前半通过典故串合,追括六代,后半专咏陈朝事。其构思以南朝为一整体,点面结合。叙次错综善变,寓讽意于叙述描写之中。清冯浩评曰:“案而不断,荒淫败亡,一一毕露。”诗人虽意在揭示南朝君主荒淫亡国的史实,也不啻是对晚唐统治者的一种严重警诫。
名家点评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此等诗须细味其高情远识。起连便是南朝国势必为北并,况又加之陈叔宝乎?二十八字中叙四代兴亡,全不费力,又其余事也。
清·钱良择《唐音审体》:罗列故实,其意盖本《玉台》艳体作咏史诗也。义山创此格,遂为西崑诸公之祖。
清·陆昆曾《李义山诗解》:此讥南朝皆以荒淫覆国,而叹陈之后主为尤甚也。起二语叙宋、齐事,随写随撇。三四用反语转出陈来,句法最为跌宕;曰“谁言”,曰“不及”,是殆有加焉之意。下半言咎不独在君也。
清·程梦星《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南朝偏安江左,历代皆事荒淫……首举宋、齐,则梁、陈可知;末举梁、陈,则宋、齐概见:此行文参错互动之法也。
清·屈复《玉溪生诗意》:起二句写时、地。下以“谁言”、“不及”四字调笑之。五六写亡国。七八又追写未亡事,以见安得不亡意。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题概说南朝,而主意在陈后主。
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首二句志旧地而纪新游,三四跌重陈朝,下半纯是陈事。案而不断,荒淫败亡一一毕露,真善于措词矣。
清·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纪昀曰:三四言叔宝之荒淫过于东昏也;“谁言”、“不及”,弄姿以取瞥脱耳。五六提笔振起,七八冷掉作收,是义山法门。
清·王寿昌《小清华园诗谈》:弔古之诗,须褒贬森严,具有《春秋》之义,使善者足以动后人之景仰,恶者足以垂千秋之炯戒……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前半篇暨义山“敌国军营”二句,令人凛然知忧来之无方,祸至之无日,而思预防之心,不可不日加惕也,吁,至矣!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先君云:此专为陈后主而作,吐属绞时婉,叙致错综变化。前四句中,叙四代兴亡,全不费力,却又宾主跌宕变化,不可方物,咏古极则也。
清·姜炳璋《选玉溪生诗补说》:用一“催”字,“回”字,已撇过两朝矣,精细乃尔。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