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陕县
宁陕县,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市,位于秦岭中段南麓,安康市西北部,东接柞水县、镇安县,南连石泉县、汉阴县、汉滨区,西邻佛坪县,北靠长安区、周至县、鄠邑区。介于北纬33°7′11″—33°50′38″,东经108°2′33″—108°56′48″之间,南北长130多千米,东西宽110多千米,总面积3678平方千米,是安康市土地面积最大的县。
宁陕之名源于清代设定的“宁陕厅”,取“安宁陕西”之意。属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是中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是陕西省会西安市南枕的绿色屏障,安康市的北大门,关中通往川渝的交通要塞。
截至2018年,宁陕县下辖12个镇。
截至2017年,宁陕县常住人口7.1272万人,实现生产总值(GDP)30.1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6.6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9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2356元。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宁陕县
- 外文名称:Ningshan County
- 别名:关口
- 行政区类别:县
- 所属地区:陕西省安康市
- 下辖地区:12个镇
- 政府驻地:城关镇
- 电话区号:0915
- 邮政区码:711699
- 地理位置:安康西北、秦岭中段南麓
- 面积:3678平方千米
- 人口:7.1272万人(2017年常住人口)
-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
- 着名景点:筒车湾景区、蒿沟景区、上坝河国森林公园等
- 车牌代码:陕G
- 行政区划代码:610923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
今宁陕县境北属秦,南属楚,丹阳战后全都属秦。
秦(前221—前206年)
北属中央直辖地——内史杜县,南属汉中郡南郑。
西汉(前206—前23年)
北属右扶风盩厔,及京兆尹杜陵,南属益州刺史部汉中郡西城(今安康)、旬阳二县。
宁陕县在陕西省的位置

东汉(25—220年)
北属司隶校尉部鄂县,西南属城固安阳县(今洋县东北)。
三国(220—280年)
魏时北属扶风郡杜县,南属汉中郡。
西晋(265—420年)
孝武帝太元七年(382年)北属司隶校尉部长安县,南属梁州汉中郡及魏兴郡(今安康)。
南北朝(420—581年)
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北属北魏雍州,南属梁州晋昌郡(今石泉西南);齐建武四年(497年),北属北魏雍州盩厔县,南属安康郡安康县(今石泉南);梁中大同元年(546年)北属北魏雍州长安县,南属东粱州安康郡;北朝北周建德元年(572年),北属恆州周南郡,南属洋州傥城郡及直州安康郡。
隋(581—618年)
大业八年(612年),北属京兆郡长安、始(今周至东北)二县,南属西城郡石泉县。
唐(618—907年)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北属京畿道盩厔、鄠县,南属山南东道金州石泉县及山南西道洋州黄金县。
五代十国(907—979年)
争战频繁,统属複杂。至后唐清泰元年(934年),北属京兆府,南属金州。
宋(960—1279年)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北属永兴军路鄠县,南属京西南路金州石泉县,西属洋州真符县。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北属金京兆府路鄠县,南属利州石泉县。
元(1260年—1368年)
元末明初,因禁流民,今县境内绝少居民。
明(1368年—1644年)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在今县境内置柴家关、五郎坝巡检司。
清(1644年—1912年)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划长安、盩厔、洋县、石泉、镇安5县边境,置五郎厅,直隶于省,厅署暂设焦家堡(今老城城北)。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厅治迁老城。嘉庆五年(1800年),五郎厅改名宁陕厅。先隶省,再属汉中府,后属兴安府。嘉庆十一年(1806年),宁陕兵变,厅署被毁。嘉庆十三年(1808年),厅署迁驻宁陕营恳兵署内(今关口新城)。嘉庆十八年(1813年),修筑厅署城垣,工程告竣,厅治迁回老城。
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先隶陕西省汉中道,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撤道,直隶于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以后,隶于陕西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
1949年12月5日,宁陕解放,属陕南行政公署安康分区。
1950年5月,属安康专区。1969年,专区改称地区,宁陕县隶安康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50年11月27日,宁陕县小秦岭以北的荞麦地、乾沟、鸡窝子、餵子坪等处720平方千米划归长安县。1956年5月20日,镇安县的后池乡和栗柞乡的第四村划归宁陕县。同年6月将汉阴县的铁炉、龙王乡划归宁陕县。1958年12月,宁陕县併入石泉县,宁陕设定为协作区。1961年9月,恢复宁陕县建制。1969年,安康专区改称地区,宁陕县隶安康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2002年,安康地区改市,宁陕隶属安康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清道光八年(1828年),宁陕县辖东、南、西、北、中5路,17个保,205甲。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全县辖11个联保共53个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联保制改为乡保制。全县设8个乡、40个保、791甲。
宁陕县行政区划

1950年11月17日,安康专员公署民政字第146号通知,宁陕县设定6区36乡。
1952年10月1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462号命令,宁陕县行政区划由原来6区增为9区,由36乡增为58乡。
1953年5月13日,省人民政府44号命令,宁陕县仍设9区,缩编为50乡。撤销狮子坝、斜峪、莫王、海棠、旧贯、太平、皂矾、贾营等8乡。
1956年5月,将原汉阴县辖铁炉、龙王、鱼洞、火镰碥4乡划归宁陕县,在太山庙区置铁炉、龙王2乡。与此同时,将原镇安县辖后池乡和栗柞乡的第四村划归宁陕县,在太山庙区置新建乡。全县将原来的9区50乡,缩编为6区37个乡、镇。
1958年12月,宁陕县併入石泉县,宁陕设定为协作区,辖5个公社23个管理区,共有169个大队,476个生产队。
1961年9月,恢复宁陕县建置,全县辖4区21个公社,12月将原石泉县辖建丰大队划归宁陕县,隶于铁炉坝公社。
1962年11月全县仍辖4区,公社由21个增为27个,共有大队151个,生产队525个。
1964年,撤销关口公社,设定城关镇,增设老城公社(县直属)。全县共为4区、1镇、27个公社。
1967年,宁陕县40%的公社更换名称,大队则70%以上更名。1972年仍恢复“文化大革命”前名称,仅保留红旗、东风2公社名称,并将红卫公社改称武农公社。
1973年3月26日,县民卫局以宁革民字3号档案通知,大队仍恢复原名称。但因多种原因,6个大队未能恢复原名。
1982年4月,经安康地区行政公署批准更改重名公社:沙沟改称广货街;铁炉改称铁炉坝。同年5月,华严(红旗)、五龙(武农)、龙王(东风)公社恢复原名称。
根据中共中央(1983)1号档案和安康地区行政公署(1983)13号档案,宁陕县分别于1983年7、8月和1984年9、10月进行农村体制改革,政社分设,建立乡政权。全县改5区、2镇、26乡、144村、553组。区乡名称与原区社相同。
2001年,区划调整后,宁陕县辖10个镇、4个乡:城关镇、四亩地镇、江口镇、汤坪镇、广货街镇、龙王镇、筒车湾镇、旬阳坝镇、金川镇、皇冠镇、丰富乡、梅子乡、新场乡、太山庙乡。
2011年,撤销汤坪镇、旬阳坝镇併入城关镇,撤销太山庙乡设立太山庙镇,撤销梅子乡设立梅子镇,撤销丰富乡设立丰富镇,撤销新场乡设立新场镇。调整后,宁陕县辖12个镇:城关镇、四亩地镇、江口镇、广货街镇、龙王镇、筒车湾镇、金川镇、皇冠镇、丰富镇、梅子镇、新场镇、太山庙镇。
2015年,撤销丰富镇,併入广货街镇。调整后,宁陕县辖11个镇。
区划现状
截至2018年,宁陕县下辖12个镇。宁陕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610923100000 | 城关镇 |
610923101000 | 四亩地镇 |
610923102000 | 江口镇 |
610923104000 | 广货街镇 |
610923105000 | 龙王镇 |
610923106000 | 筒车湾镇 |
610923108000 | 金川镇 |
610923109000 | 皇冠镇 |
610923110000 | 太山庙镇 |
610923111000 | 梅子镇 |
610923113000 | 新场镇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宁陕县地处陕西省南部秦岭中段南坡,安康地区北部,属于长江流域汉江水系的上游地区,北部与长安区、鄠邑区、周至县接壤,西部与汉中市佛坪县毗邻,南部与石泉县、汉阴县、汉滨区相连,东部与商洛地区的柞水、镇安交界。介于北纬33°7′11″—33°50′38″,东经108°2′33″—108°56′48″之间,南北长130多千米,东西宽110多千米,总面积3678平方千米,是安康市土地面积最大的县。距陕西省会西安市131千米。距安康市96千米。
地形地貌
宁陕县山岭纵横、沟壑交错,地形複杂。秦岭主脊横亘于北境,平河梁横贯境中,这两大主要山脉,构成了本县地形地貌的主要骨架。总的地形北高南低。地势高差2425米,垂直差异很大。全县可分为高山、中山、低山河谷3种地貌类型。
高山区
宁陕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秦岭主脊山脉和平河梁山脉的上中部地带,面积2184.7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9.4%,土壤类型以棕壤和黄棕壤为主,土层较深厚,土壤较肥沃,富含有机质。气温较低,雨量充沛,具有山地北温带和山地中温带的气候特徵。林特资源丰富,是宁陕县用材林的主产区和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基地。
中山区
宁陕县海拔820—1000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是长安河、汶水河、蒲河、旬河和池河的上游地带。具有山地南温带的气候特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林特资源丰富,适应于多种农作物生长。
低山河谷区
宁陕县海拔820米以下地区,位于南部,分布在长安河、蒲河、汶水河、旬河、池河的下游河谷地带。是宁陕县的粮食和油料生产基地,其产量分别占全县总产量的45%和55%以上。经济林特作物主要有桑、桐、棕等亚热带植物。此外,还有大量的栎类树种。主要特产有蚕茧、油桐、棕片、木耳等。
气候特徵
宁陕县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用焦金斯基的气候大陆公式,宁陕气候大陆度为50.2,受大陆性气候影响。宁陕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3.1℃(1975年12月15日)。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0.5℃。日极端最高气温36.2℃(1976年7月31日)。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3.3℃。有个别年份在8月。气温平均日较差9.2℃—12.0℃间,气温年较差22.8℃。宁陕县平均年降水量921.2毫米。
水系水文
宁陕县水资源丰富,沟河纵横,但流量不大,多为小河沟岔。县境内流域面积在5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沟共有12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5—10平方千米的23条,10—50平方千米的75条;50—100平方千米的11条,100—200平方千米的4条,200—500平方千米的。
自然灾害
宁陕县由于山地阻隔,受季风和地形影响,具有光热资源不足,水分资源有余的特徵。旱涝、连阴雨、冰雹和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繁。旱涝是境内主要灾害。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宁陕县地处中国—日本和中国—喜马拉雅两大植物亚区的分界线上,是华北、华中和横断山脉3个植物区系的交汇点,植物成分複杂,过渡性明显,并含有许多特有种属和特有的单种属。境内有种子植物136科、591属、1178种(含种以下等级),占全国种子植物总科数的45.1%,总属数的19.9%,总种数的4.7%。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共24种,其中一级1种、二级7种、三级16种。
动物资源
宁陕县境内鸟类,有13目、36科、120种;兽类有7目、23科、57种。
珍贵动物21种,其中兽类15种,鸟类5种,两栖爬行类1种。
水产动物主要有鲤鱼、鲢鱼、草鱼、鲫鱼、鲶鱼、蛇鱼、泥鳅、黄鳝等24种,还有鳖、蟹等。
矿产资源
金属矿产
宁陕县已发现的金属矿产有铁矿、铅矿、锌矿、钼矿、铜矿、钒矿、铀矿、金矿等8个矿种,计有矿床、矿点、矿化点32处。其中铁矿产地17处,铜矿产地5处,铅锌矿产地5处,钼矿产地3处,钒铀矿产地2处。
非金属矿产
有滑石、雄黄、硫铁矿、石煤、石灰岩、蓝晶石、矿泉水等。
人口
截至2017年末,宁陕县所辖11个镇,68个行政村,12个社区,村民小组357个。全县公安户籍总户数27511户,户籍总人口72346人,比上年减少243人。2017年,宁陕县出生人口873人,出生率为8.96‰;死亡人口670人,死亡率为6.6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0‰。年末宁陕县常住人口71272人。乡村户数18248户,乡村总人口59626人。
经济
综述
2017年,宁陕县实现生产总值(GDP)30.16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0亿元,增长4.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3%;第二产业增加值16.62亿元,增长13.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1%;第三产业增加值8.93亿元,增长8.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6%。人均生产总值42356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1%。2017年,宁陕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7.5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8.0%。
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宁陕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33.74亿元,增长15.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07亿元,增长25.2%。一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466万元,同比下降62.1%;2017年,宁陕县二产投资完成2115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9%;三产累计完成投资287038万元,同比增长42.3%。一二三次产业完成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3.89%、6.60%、89.51%。
财税收支
2016年,宁陕县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9594万元,比2015年增长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531万元,增长28%,其中各项税收完成5540万元,增长31.2%。地方财政支出完成95437万元,增长6.4%。
人民生活
2017年,宁陕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47元,增长9.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27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61元,增长9.6%。
第一产业
种植业
2017年,宁陕县粮食播种面积7.7万亩,同比增长1.22%,总产量为19667吨,同比增长0.29%,其中夏粮产量6647吨,增长1.81%,秋粮产量13020吨,下降0.47%。食用菌产量达到4055吨,同比下降3.04%。药材面积达到32447亩,完成药材产量6170吨。全县农业总产值85387万元,增长4.6%,实现农业增加值46985万元,增长4.6%。
林业
2017年,宁陕县完成造林面积1640公顷。生漆产量37吨,同比增长8.82%;核桃产量1066吨,同比增长9.22%;板栗产量3955吨,同比增长1.28%;花椒产量43吨,同比增长16.22%。
畜牧业
指 标 | 生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肉类总产量 | 4621吨 | -0.92 |
其中:猪肉 | 3290吨 | -1.38 |
牛肉 | 388吨 | 2.92 |
羊肉 | 358吨 | -1.38 |
禽蛋产量 | 637吨 | 3.07 |
牛年末存栏 | 4329头 | 0.30 |
羊年末存栏 | 26957只 | -2.33 |
猪年末存栏 | 37251头 | -2.53 |
家禽存栏 | 22.49万只 | 2.88 |
蚕茧产量 | 27吨 | 50 |
养蜂期末数 | 18825箱 | 33.17 |
渔业
2017年,宁陕县水产品产量755吨,同比增长5.6%。
农业基础
2017年,宁陕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万千瓦,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343吨,下降0.58%;农用地膜10.86吨,比上年增长0.30%。
第二产业
工业
2017年,宁陕县实现工业总产值37.61亿元,增长24.9%,工业增加值完成9.94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3.78亿元,增长26.2%,实现增加值9.82亿元,同比增长16.6%。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户,当年新增2户(其中不含电力局、宁陕飞地工业园区企业),年平均从业人员2614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16亿元,比上年增长27.57%;实现利润4.36亿元,增值税总额1.48亿元。全县乡村办水电站41个,电力企业2017年,宁陕县发电量2.5亿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4.47%。2017年,宁陕县用电量18442万千瓦小时,比上年下降9.93%。
建筑业
2017年,宁陕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65770万元,比上年增长14.6%。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家,年末从业人员1090人,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904.5万元,同比增长30%,外省在陕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9335.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4.32%。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7年,宁陕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1331.9万元,同比增长14.9%,按经营地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6776.0万元,增长18.1%;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555.9万元,增长10.4%。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实现49843.0万元,增长15.5%;餐费收入11488.9万元,增长12.2%。按规模分:限额以上完成41147.2万元,增长33.4%,限额以下完成20184.7万元,下降10.4%。年内新培育纳入限额以上批零住餐贸易单位共9户。
房地产业
2017年,宁陕县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23729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19942平方米。竣工工程产值9074.5万元。商品房销售面积6275平方米,同比增长6.3%。
邮电通信
2017年,宁陕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54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4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290万元。邮政业2017年,宁陕县完成邮政函件业务5975件,包裹业务14373件,快递业务量8988件;快递业务收入27万元。全县68个行政村通电话,截至2017年末,宁陕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916户,同比增长2.95%;行动电话截至2017年末,宁陕县用户数达65573户,增长8.85%。全县固定及行动电话截至2017年末,宁陕县用户总数70489户,比上截至2017年末,宁陕县增加5472户,电话普及率97.4部/百人。全县宽频接入用户17918户,增长64.05%。
旅游业
2017年,宁陕县接待游客4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38亿元,荣获感动陕西·2017旅游影响力十佳县称号。
金融业
截至2017年末,宁陕县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5.18亿元,增长11.5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81亿元,增长12.79%;各项贷款余额10.83元,增长1.69%,其中:短期贷款3.34亿元,增长2.14%,中长期贷款7.49亿元,同比增长1.49%。个人消费贷款0.98亿元,增长19.51%。存贷比为30.78%,同比下降3%。
保险业
截至2017年末,宁陕县有保险机构3家,年保费总收入4861万元,比上年增长15.05%。处理各项赔款给付支出753万元,比上年下降11.72%。
交通运输
民国年间,陕西省计画修建西安至石泉公路,勘测和编制了工程预算计画,但没有实施。
1956年4月19日,宁陕县开始修建第一条公路——石(泉)宁(陕)路,当年成立工程队,抽调上路民工446人。1957年3月,由石泉、宁陕两县联合成立石宁路工程处,实行全线统一指挥,以县为单位成立了两个施工大队。195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全程71千米。
1958年,陕西省交通局决定修建西万公路。由省公路局工程处第三工程队施工,宁陕县予以配合。1958年9月开工,1959年10月通车。在西万公路带动下,1958—1965年期间,宁陕县先后修建了关贾(关口至贾营)、沙黄(沙坪至黄金)、华狮(华严至狮子坝)等架子车路。1965年8月曾动员修建沙小(沙坪至小川)架子车路,但因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仅修建了一部分架子车路和民间小桥。
西户高速公路

为支援“三线”建设,1970年6月29日动工修建关口至上坝河新矿林场的公路共20千米,经过6个月的“会战”,于年底竣工通车。1971年以后,又先后修建了关(口)铁(炉坝)公路、黄(花岭)丰(富)公路。
1976年3月以后,为加强宁陕县公路建设的步伐,计画在1977年实现全县社社通汽车,学习推广镇坪县修建山区公路的经验,修建汤油、沙小、筒五、四柴、华狮、船竹等公路,出现了全县区、社筑路“大会战”,到1979年实现了社社通公路。通公路的大队91个,占全县大队总数的63%。通公路的生产队297个,占全县生产队总数的53%。到1985年底,全县已有公路33条,总里程702.452千米。其中干线公路2条147.2千米,地方公路11条257.93千米,林区专线公路10条217.30千米,村、组简易公路10条80千米。以上公路,除黄丰公路因路基路面太差不能正常通车,西万公路和地方支线公路均能晴雨通车。
宁陕县已形成比较完善合理的千米网路,210国道纵贯全境,乡村公路、林区公路四通八达,各种公路里程总计1217千米,公路密度达0.33千米/平方千米。2007年,纵贯县境南北的西(安)汉(中)高速公路开通。
户县经洋县至勉县高速公路是国道主干线(GZ40)二连浩特至河口在陕西境内的一段,是陕西省“米”字型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公路北起户县涝峪口,接已建成通车的西安至户县高速公路,途经户县、宁陕、洋县、佛坪、城固、南郑、汉台、勉县等8县(区),南止勉县元墩,接在建的勉县至宁强高速公路。路线主线全长258.65千米,全线採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準建设,根据地形条件分级设计计算行车速度60-100千米/h,路基宽度20-26米,全封闭,全立交。
2017年,宁陕县境内公路里程1645.9千米,其中高等级公路101.4千米,县乡村道1400.9千米,普通国省干道143.6千米。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7年,宁陕县科技创新共荣获11个奖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奖3项,市级奖2项,县级奖3项。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31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55人。宁陕中学被授予“陕西省第四批智慧财产权试点学校”和“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教育基地”称号。
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末,宁陕县有各级学校47所,其中高中1所,国中3所,九年制学校1所,国小21所,幼稚园21所。教职工人数817人,其中专任教师605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54人(含职高)、国小专任教师351人。全县在校学生9218人,其中:高中1345人、国中1674人、国小3981人,幼稚园2218人。国小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国中入学率100%,国中升学率97.98%,普惠幼稚园100%。大学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213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17年末,宁陕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8万册,有影剧院1个,有电视插转台1个。文化产业企业4家,从业人员261人。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2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为43.62%。
体育事业
2017年,宁陕县运动员参加安康市第十六届全民运动会青少年组五个大项的全部比赛,以总分1797分位居全市榜首。城关国中两名学生通过中国足球运动学院跨界跨项初选测试,在中国足球运动学院参加集训。宁陕县荣获“2013-2016年度全国民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在渭南市召开的2017年度全省民众体育工作会议上,宁陕县作为3个代表县之一在大会上做经验交流发言。
卫生事业
截至2017年末,宁陕县有卫生机构: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14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卫生监督所1家、妇幼保健站1家。卫生技术人员45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9人,注册护士187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6人。医院和卫生院实有床位359张,其中:乡镇卫生院14家,床位126张,卫生技术人员147人。全县有村卫生室65个,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65人。全县有个体诊所7家。产妇住院分娩比例为100%。
劳动就业
2017年,宁陕县城镇新增就业717人,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24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2017年,宁陕县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674人,劳务收入实现26072.6万元。全县乡村劳动力资源数36424人,比上年下降0.05%,其中,从事农业人员13546,同比下降1.20%。
社会保障
截至2017年末,宁陕县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1074人,其中: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44人,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0330人;城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420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392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028人,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6636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38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822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253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57630人,参合率达99.52%。2017年,宁陕县离休人员人数9人,退休人员人数1114人。
社会福利
截至2017年末,宁陕县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4个,收养性单位床位数共792张床。各类享受最低生活补助费人数共4764人,其中:六十年代精简和遗属补助人员240人,农村复员退伍军人31人及三属49人,城镇低保830人,农村低保2327人,五保户1287人。
环境保护
2017年,宁陕县化学需氧量排放量686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51吨;主要污染物减排率比上年同期增长1.5%。2017年,宁陕县空气品质优良以上天数350天。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1.2 %。垃圾处理站1个,污水处理厂1个。境内自然保护区一个,保护区面积12372公顷,全县森林面积325752公顷。
安全生产
2017年,宁陕县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人(建筑施工行业),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33。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及烟花爆竹等高危领域保持了零事故、零死亡。
平安建设
2017年,宁陕县公众安全感满意率92.9%。
风景名胜
![]() | 老城城隍庙 城隍庙是一座佛道合一的庙宇,位于210国道183千米处,县城北5千米,长安河中的沙洲上,四面环水。始建于乾隆五十年(1786年),是陕南唯一一座保存完好、设计独特的庙宇。每当明月当空,左右两河,银波蕩漾,相映生辉。故此,有“月镜双辉”的美名。数百年来,城隍庙仍完好无损,这就引出了“金鸭浮舟”的传说。城隍庙的基座是由巨石砌成,高出河面一米五左右。地形为南北两头逐渐缩尖,中断开阔而伸长,南北长172.5米,东西宽33.5米,占地约10亩。 |
![]() | 秦岭大峡谷漂流 宁陕秦岭漂流是陕西省首家採用蓄水漂流的项目。也是中国海拔最高的漂流点。宁陕秦岭漂流位于宁陕县广货街镇铁桥(西万公路即210国道1020千米)处,漂流河段起点铁桥(海拔1019米),终点向坪,全长约9千米;落差150米;平均比降1.5%。,是中国海拔最高的漂流点;河床最窄处宽20米,最宽处180米;河谷主要为“V”字型,两岸高山相峙,村落民舍较少,具有“险、幽、野、静、秀”等特点。 |
![]() | 秦岭朝阳沟旅游 宁陕县境内的秦岭山中,有个叫朝阳沟的地方,这里有处山岭被当地老百姓戏称为“花果山”,因为那里是金丝猴的“风水宝地”。山岭海拔大约1300米左右,南面朝阳一侧地势陡峭,针叶、阔叶、灌木、草丛等植被自上而下梯次密集分布,很多树木都被藤蔓缠绕。一条溪水从大山深处流经沟底。还有半山腰中一处山洞,在树林中隐隐绰绰。 |
![]() |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 陕西天华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东、南同省宁西林业局接壤,西邻佛坪县,北与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秦岭主脊为界。保护区东西宽约17.3千米,南北长约24.5千米。保护区总面积25485公顷。 保护区现有野生种子植物1528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9种,其中Ⅰ级保护1种,Ⅱ级保护8种;列入陕西省重点保护植物14种;野生脊椎动物227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28种,其中Ⅰ级保护6种,Ⅱ级保护22种;已知昆虫2788种,是秦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是秦岭大熊猫六大种群分布区之一——天华山种群的核心分布区,在大熊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 | 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秦岭中段南麓腹地,距省会西安148千米,距宁陕县城13千米。公园于2003年7月经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06年11月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占地10726公顷,园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8%。值得一提的是公园的最高峰—平河梁(海拔2868米),同时也是陕西南部的最高山峰。森林公园内物种丰富,地理分异明显,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种类丰富而特殊,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9种,其中包括秦岭冷杉、红豆杉、水杉、连香树、水曲柳、七叶树、秦岭红杉等具有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的植物种类。森林公园处于古北界和东洋界动物种类的交汇和过渡地带,是中国动物区系最为丰富地区之一。 |
![]() | 宁陕南梦溪 南梦溪藏于终南山腹地宁陕县江口镇沙坪村大堰沟西沟,西安西南114千米,210国道1047千米西侧,距西汉高速出口45千米,主干流溪长8千米,总面积12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99.9%,有山峰128座,大小溪水48条,瀑布86处;有麝鹿、黄麂、狗熊、红腹锦鸡、雉鸡、狼、豹子、羚牛、鹿、麻羊、大鲵、豪猪等珍稀野生动物,其中极具美学观赏价值的红腹锦鸡,区域内已超过2万只。有黄檀树、紫檀树、野生蝴蝶兰、木本茉莉、食人花、野生茶树、野生白玉兰、藤蔓木瓜、野生枣皮、野生杜仲、红豆杉、迎春、细辛、苦竹等植物。 |
城市荣誉
2017年10月,宁陕县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