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豹1主战坦克
豹1主战坦克(英文:Leopard 1 Main battle tank,又称:豹-Ⅰ),是20世纪60年代德国研製的一种主战坦克。
该坦克研製始于20世纪50年代晚期,经过对多种坦克样车进行比较测试后,德国克劳斯-玛菲公司(今克劳斯-玛菲·韦格曼公司)于1963年被选为主承包商,而其中的一些特种车型由马克公司(今莱茵金属公司地面系统分部)负责生产。
第一辆“豹”1坦克于1965年交付德国陆军,生产一直延续到1984年。义大利陆军装备的“豹”1坦克由奥托一梅莱拉公司生产。德国前线部队已不再使用“豹”1主战坦克。豹1主战坦克除装备德国国防军外,还被澳大利亚、义大利、丹麦、荷兰等多国引进并装备部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豹1主战坦克
- 英文名称:Leopard 1 Main battle tank
- 次型/级:豹2主战坦克
- 研製时间:1957~1964年
- 服役时间:1965年
- 国家:联邦德国
- 战车类型:主战坦克
- 研製公司:克劳斯-玛菲公司
发展沿革
豹1主战坦克的研製始于20世纪50年代晚期,经过对多种坦克样车进行比较测试后,德国克劳斯-玛菲公司(现克劳斯-玛菲·韦格曼公司)于1963年被选为主承包商,而其中的一些特种车型由马克公司(现莱茵金属公司地面系统分部)负责生产。第一辆“豹”-I坦克于1965年交付德国陆军,生产一直延续到1984年。义大利陆军装备的“豹”-1坦克由奥托一梅莱拉公司生产。德国前线部队已不再使用“豹”-1主战坦克。
德国豹1主战坦克

1956年,法国、义大利和联邦德国对设计欧洲新型坦克提出以下技术要求:战斗全重30吨,单位功率22千瓦(30马力)/吨,车宽3.15米,车高2.2米,公路最大速度65千米/小时,安装风冷多种燃料发动机、105毫米火炮和2挺机枪。1957年6月,联邦德国和法国同意发展一咱满足上述要求的坦克,除对车宽有争议外,于1957年7月提出联合技术性能要求;1958年9月,义大利加入该项发展计画。
该坦克车体用装甲钢板焊接而成,前部是乘员舱,后部为动力舱。乘员舱右前部位是驾驶员位置,左前位置有炮弹储存架、通风装置和三防装置,加温装置在乘员舱右侧。驾驶员座椅上方的车体顶装甲板上开有驾驶舱盖,舱盖前有3个潜望镜,中间1个在準备间可换成红外或微光潜镜。 炮塔为铸造结构,呈半球型,防盾外形狭长,位于车体中部之上。炮塔内有3名乘员,车长在火炮右侧,炮长在车长前下方向,装填手在火炮左侧。在炮塔顶,车长和装填手各有1个舱盖。此外,在炮塔左侧还设有1个补弹视窗。
联邦德国为实现联合发展计画,组建了A和B两个设计队,法国由坦克武器技术局任总承包商。联邦德国A设计队由波尔舍公司、容格(Jung)、卢瑟(Luther)和约丹(Jordan)、马克等公司组成。B设计队包括瓦耐克工程局(Ingenieurbuero Warneke)、莱茵钢铁·哈诺玛格(Rheinstahl Hanomag)公司和亨舍尔(Henschel)公司。炮塔和武器系统由莱茵金属(Rheinmetall)公司和维格曼(Wegmann)公司设计。A设计队于1960年6月完成第一辆样车,同年8月完成第二辆样车;B设计队于1960年5月完成第一辆样车,同年又完成第二辆样车。
豹1主战坦克

4辆样车于1961年初在特里尔(Trier)和梅佩恩(Meppen)试验场交付试验,次年4月结束,然后决定集中发展A设计队的样车。此前政府还向A设计队订购了26辆样车,向B设计队订购了6辆样车。这样,第二轮样车的总数量达到32辆。A、B设计队的样车分别安装维格曼公司和莱茵金属公司设计的炮塔。这些样车的主要改进包括装甲防护、悬挂装置、10缸柴油机、新型传动装置、火控设备和L7式105毫米火炮,样车试验于1963年初结束。
在第二轮样车试验结束之前订购了50辆预生产型坦克,该坦克用光学测距仪代替了样车上安装的试射机枪。联邦德国和法国从1962年开始对研製的坦克进行对比试验,但是在试验之前联邦德国议会国防委员会决定提前生产本国设计的坦克,并将该坦克命名为豹式坦克。
豹1主战坦克

1963年7月,克劳斯-玛菲公司被指定为该坦克的主承包商,并接受政府的1500辆订货。克虏伯·马克公司被指定为生产装甲抢救车、装甲工程车和装甲架桥车的总承包商,同时生产少部分豹1坦克。1964年秋,联邦德国政府为批量生产该坦克投资15亿马克。第一辆生产型豹1坦克于1965年9月交付联邦德国陆军,当时的生产速度为每2天1辆。1966年初生产速度达到每3.25小时1辆。每辆豹1坦克的价格为93~95万马克。
技术特点
总体布局
豹1主战坦克车体用装甲钢板焊接而成,前部是乘员舱,后部为动力舱。乘员舱右前部位是驾驶员位置,左前位置有炮弹储存架、通风装置和三防装置,加温装置在乘员舱右侧。驾驶员座椅上方的车体顶装甲板上开有驾驶舱盖,舱盖前有3个潜望镜,中间1个在準备间可换成红外或微光潜望镜。
豹1主战坦克

炮塔为铸造结构,呈半球型,防盾外形狭长,位于车体中部之上。炮塔内有3名乘员,车长在火炮右侧,炮长在车长前下方向,装填手在火炮左侧。在炮塔顶,车长和装填手各有1个舱盖。此外,在炮塔左侧还设有1个补弹视窗。
防护系统
1、装甲防护
该坦克车体装甲板较薄,只能防爆破榴弹弹片,在近战条件下,只能防口径在20毫米以下的武器。炮塔为铸选结构,具有较好的防弹外形,但装甲较薄,防护性较弱。为提高炮塔防护能力,从1975年开始,豹1A1坦克炮塔增加了禁止装甲,禁止装甲分成若干块,均附有橡胶衬里,分别装在防盾、炮塔体两侧和尾部框架外面。豹1A1坦克安装禁止装甲后,战斗全重增至42.4t。
豹1A5主战坦克

豹1A2坦克的装甲防护力有所增强,豹1A3和豹1A4坦克採用新设计的焊接炮塔。非均质炮塔装甲使这些坦克的防护力有较大提高,炮塔结构也有所变化,取消了炮塔外部框篮,内部储存空间增加了1.5立方米,炮塔防盾为焊接件,呈楔形。
2、三防通风装置
三防通风装置安装在车体前部,可在乘员舱内产生超压并为乘员提供无毒无尘的新鲜空气。
3、灭火装置
车上装有4个灭火器,其中2个布置在动力舱,配有自动灭火报警开关,当室内温度升到一定限度时,灭火器可自动打开,将灭火剂喷向着火部位;另外2个灭火器布置在乘员舱,由乘员操作灭火。
B1A3主战坦克线图

4、烟幕弹发射装置
在炮塔左右两侧上部各安装一组由4具发射器组成的烟幕弹发射装置。
各发射器的射向可由乘员在车内控制,成组地电控发射,并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再装弹连续发射。
武器系统
1、主要武器
该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L7A3式105毫米线膛坦克炮,由单内炮管、水平式稜柱形半自动炮闩和炮口抽气装置组成。身管长是口径的51倍,其上装有热护套,野战条件下更换炮管仅需20分钟。炮弹发射后,炮闩自动打开,同时从炮膛抽出的空弹壳抛入炮闩下面的弹壳收集器。在炮弹上膛的同时,炮闩自动关闭,然后通过电击发装置发射。
挪威的豹1主战坦克

该火炮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为1475米/秒,直射距离为1600米。
2、弹药
L7A3式火炮可发射加拿大、法国、联邦德国、以色列、英国和美国製造的105毫米炮弹,包括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均为整装弹。
该坦克装有55发105毫米炮弹,其中13发炮弹布置在炮塔尾舱中,其余42发炮弹布置在车体里,加强员左侧的炮弹储存架是主要储弹位置。
3、火控系统
车长用的TRP-2A型变焦距潜望镜为单目式周视瞄準镜,位于车长舱盖前的炮塔顶板上,放大倍率可在6×~20×之间调整。车长可以使用该镜进行观察、超越瞄準和向炮长指示目标,可採用手动方式改变该镜仰角,该镜也可自动地伺服于火炮运动。用红外瞄準镜代替变焦距潜望镜,车长便可进行夜间观察。
豹1A5主战坦克

炮长有1具TEM-2A型光学测距仪,测距方式既可以是合像式,也可以是体视式。该测距仪同火炮机械连线,有8×和16×两咱放大倍率,基线长1.72米,备有计算不同弹种高角的高角凸轮。
炮长还有1具TZF-1A型望远式单目瞄準镜,放大倍率为8×,并列安装在火炮一侧。目镜固定,物镜随火炮俯仰,备有确定不同弹种的瞄準角分划线。
火炮上方装有XSW-30-U型白光/红外探照灯,不使用时可以拆下,存放在炮塔后部。在红外工况下工作时,TRP-2A型车长瞄準镜最大瞄準距离为1200米,视距大小取决于气候条件;白光工况时视距为1500米。
豹1A1主战坦克训练

4、辅助武器
火炮左侧装有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高射机枪可以安装在车长舱盖上,也可以安装在装填手舱盖上,可以360°旋转,高低射界为-15~+75°。
动力系统
豹1坦克位于车体后部的动力舱装有包括发动机、传动装置和辅助系统组成的动力传动组件。动力传动组件备有快速脱开联轴器,在野战条件下能使整个动力传动组件在20分钟以内完成整体更换工作。
豹1主战坦克

1、发动机
该坦克採用一台MB838CaM-500型4冲程12V90°柴油机,外形呈矩形体,结构採用一缸一盖,并列连桿、推挺桿传动、联身箱体,因而便于拆装和系列化生产;採用机械增压和预燃室燃烧系统,总体布置紧凑。在2200r/分钟时标定功率为610kW(830马力)。详见“坦克装甲车辆发动机”部分。
2、传动装置
该坦克採用联邦德国ZF公司(Zahnraederfabrik Friedrichshafen)(腓德烈斯哈芬齿轮製造公司)的4HP250型液力机械式、带有双流双半径差速转向装置的综合传动装置,有4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每档有大小两个规定转向半径,由于规定转向半径较多,转向功率损失较少。
3、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主要由风扇、散热器和水泵组成。在风扇作用下,冷空气从进气百叶窗吸入车内,流经散热器,从排气窗排至车外。风扇转速调节器根据冷却水温对风扇转速进行调节,只有当水温超过规定温度时风扇才工作。需要对发动机本身加温时,短路恆温器则会切断髮动机与散热器的通路。
豹1A2坦克夜间涉水

在动力传动组件两侧各装1个排气混合罐,用以混合发动机排气和冷却空气,可使排往车外的排气温度大大降低,以减小红外特徵,降低被红外探测器发现和跟蹤的几率。
4、行动装置
该坦克行动装置包括每侧7个负重轮和7根扭桿弹簧、5个液压减振器、4个托带轮、1个带履带调节器的前置诱导轮、1个后置主动轮和1条履带。
负重轮用轻金属材料製成,轮缘和轮毂用螺检固定连线在一起,轮缘外挂有胶圈。在第一、二、三、六和七负重轮位置处装有液压减振器。车体两侧装有锥形钝头限制弹簧,用以限制负重轮的最大行程。诱导轮和负重轮可以互换。托带轮交错配置,第一、三托带轮支托履带外侧,第二、四托带轮支托履带内侧。履频宽550毫米,履带板上挂有橡胶垫,履带板之间用履带销、端部联接器和中间诱导齿连线在一起。
性能数据
豹1主战坦克参考数据:
型号 | 豹1A1 | 豹1A2、豹1A4 |
乘员 | 4人 | 4人 |
战斗全重 | 40000千克 | 42400千克 |
净重 | 38700千克 | 40400千克 |
单位功率 | 15.3千瓦/吨 | 14.4千瓦/吨 |
单位压力 | 84.4千帕 | 86.3千帕 |
车长 | ||
炮向前 | 9.540米 | 9.540米 |
炮向后 | 8.170米 | 8.170米 |
车体长 | 7.090米 | 7.090米 |
车宽 | ||
带裙板 | 3.410米 | |
不带裙板 | 3.250米 | 3.250米 |
车高 | ||
至炮长潜望镜顶 | 2.620米 | 2.764米 |
至炮塔顶 | 2.380米 | 2.380米 |
火线高 | 1.880米 | 1.880米 |
车底距地高 | 0.44米 | 0.44米 |
履频宽 | 550米 | 550米 |
履带中心距 | 2.7米 | 2.7米 |
履带着地长 | 4.236米 | 4.236米 |
公路最大速度 | 65千米/小时 | 65千米/小时 |
越野速度 | 40千米/小时 | 44千米/小时 |
燃料储备 | 955L | 985L |
公路最大行程 | 600千米 | 600千米 |
越野最大行程 | 450千米 | 450千米 |
涉水深 | ||
无準备 | 1.20米 | 1.20米 |
有準备 | 2.25米 | 2.25米 |
潜渡深 | 4米 | 4米 |
爬坡度 | 60% | 60% |
侧倾坡度 | 30% | 30% |
攀垂直墙高 | 1.15米 | 1.15米 |
越壕宽 | 3.0米 | 3.0米 |
最小转向半径 | 原位 | 原位 |
发动机 | ||
生产公司 | MTU | MTU |
型号 | MB838CaM-500 | MB838CaM-500 |
类型 | 4冲程涡轮增压 | 4冲程涡轮增压 |
中冷柴油机 | 中冷柴油机 | |
功率/转速 | 610千瓦/2200转/分钟 | 610千瓦/2200转/分钟 |
传动装置 | ||
生产公司 | ZF | ZF |
型号 | 4HP250 | 4HP250 |
类型 | 液力机械 | 液力机械 |
前进档/倒档数 | 4/2 | 4/2 |
转向装置类型 | 机械双差速式 | 机械双差速式 |
悬挂装置类型 | 扭桿 | 扭桿 |
主要武器口径/型号/类型 | 105毫米/L7A3/线膛 | 105毫米/L7A3/线膛 |
并列武器口径/型号/类型/数量 | 7.62毫米/MG3/机枪/1挺 | 7.62毫米/MG3/机枪/1挺 |
防空武器口径/型号/类型/数量 | 7.62毫米/MG3/机枪/1挺 | 7.62毫米/MG3/机枪/1挺 |
烟幕弹发射器总数量 | 2×4具 | 2×4具 |
热烟幕 | 无 | 无 |
弹药基数 | ||
105毫米炮弹 | 60发 | 60发 |
7.62毫米机枪弹 | 5500发 | 5500发 |
穿甲弹初速 | 1475米/秒 | 1475米/秒 |
射速 | 7~9发/分钟 | 7~9发/分钟 |
炮塔驱动方式 | 电液/手动 | 电液/手动 |
炮塔旋转範围 | 360° | 360° |
车长超越控制 | 有 | 有 |
火炮俯仰範围 | -9°~+20° | -9°~+20° |
火炮俯仰速度 | 29°/7秒 | 29°/7秒 |
炮塔最大迴转速度 | 360°/15秒 | 360°/15秒 |
火炮稳定器 | ||
水平向 | 有 | 有 |
高低向 | 有 | 有 |
测距仪型号 | TEM-2A | EMES-12A1(豹1A4) |
车长瞄準镜型号 | TRP-2A | EPRI-R12(豹1A4) |
炮长瞄準镜型号 | TEM-2A | EMES-12A1(豹1A4) |
夜间瞄準镜类型 | 红外 | 微光电视(豹1A2) |
装甲结构 | 类型/厚度/水平倾角/材料 | 类型/厚度/水平倾角/材料 |
车体 | ||
前上 | 均质/70毫米/30°/钢板 | 均质/70毫米/30°/钢板 |
前上顶部 | 均质/25毫米/7°/钢板 | 均质/25毫米/7°/钢板 |
前下 | 均质/70毫米/35°/钢板 | 均质/70毫米/35°/钢板 |
侧上 | 均质/35毫米/30°/钢板 | 均质/35毫米/30°/钢板 |
侧下 | 均质/25毫米/90°/钢板 | 均质/25毫米/90°/钢板 |
尾部 | 均质/25毫米/78°/钢板 | 均质/25毫米/78°/钢板 |
顶部 | 均质/10毫米/0°/钢板 | 均质/10毫米/0°/钢板 |
底部 | 均质/15毫米/0°/钢板 | 均质/15毫米/0°/钢板 |
炮塔 | ||
防盾 | 60毫米 | 60毫米 |
正面 | 52毫米 | 52毫米 |
侧面 | 60毫米 | 60毫米 |
后部 | 60毫米 | 60毫米 |
三防装置 | 有 | 有 |
灭火抑爆系统 | 无 | 无 |
光电报警或对抗设备 | 无 | 无 |
电气系统电压 | 24伏 | 24伏 |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 | 8个/12伏/100安时 | 8个/12伏/100安时 |
衍生型号
豹1原型
1965~1971年间,联邦德国分4批共生产该坦克1845辆,这些坦克为豹1原型坦克。
豹1A1
及豹1A1A1坦克,是从1971年起,联邦德国将1845辆豹1原型坦克返回製造厂进行改装,改进项目有安装火炮热护套和稳定器、换装新型履带、增装裙板等。改进后的豹1原型坦克称为豹1A1坦克。
豹1A1主战坦克

尔后对该坦克又改造,例如在炮塔和火炮防盾上加装了布洛姆·福斯(BlohmVoss)公司研製的附加装甲、车体前上装甲板上焊有附加钢装甲、改进了空气滤清器的性能等。经过改进的豹1A1坦克称为豹1A1A1坦克。炮塔附加装甲用螺栓连线方式安装,可拆卸,正反面加有橡胶衬垫。附加装甲使坦克增重760千克。
豹1A2
在第五批生产的342辆坦克中,有232辆坦克是按豹1A1坦克标準製造的,安装了较高强度的铸钢炮塔,但在炮塔和防盾上未装间隙装甲;改进了空气滤清器;加装了三防装置以及车长和驾驶员作用的微光夜视装置。这批坦克被称为豹1A2坦克。
豹1A2主战坦克线图

豹1A3
在第五批生产的后110辆坦克除按豹1A2标準製造外,炮塔採用了间隙装甲焊接结构并带有楔形防盾,原炮塔后面的框篮移至炮塔塔内部,可存放从火炮上方取下来的探照灯。装填手潜望镜可以旋转和俯仰。这批坦克被称为豹1A3坦克。
豹1A3主战坦克

豹1A4
第6批生产的250辆豹1坦克称为豹1A4坦克,与豹1A3坦克相似,但装有综合式火控系统和变速用的自动选速装置。该火控系统包括EPRI-R12车长用周视稳定望远镜、EMES12A1炮长用双目体视测距瞄準镜、火炮双向稳定器和FLER-HG混合式弹道计算机。
豹1A4主战坦克

豹1A5
又称为豹1坦克现代化改进型,联邦德国为使豹1坦克现代化,在1982~1983年间,在6辆豹1坦克上分别装有通用电气-德律风根(AEG-Telefurken)公司的拉姆斯塔(Lemstar)M/EMES17型火控系统、克虏伯-阿特拉斯电子(Krupp-Atlas Electronic)公司的FLP-10/EMES18型火控系统和蔡斯(Zeiss)公司的AFLS/EMES12A4型火控系统,这些坦克都装有低能见度或夜间条件使用的热成像系统。经过试验,联邦德国陆军最终接受克虏伯-陈特拉斯电子公司的方案。维格曼公司已为联邦德国改装了1300辆豹1A1坦克,改装任务由卡赛尔(Kassel)集团维格曼公司执行,契约额为8.29亿马克。分契约商包括研製EME3综合火控系统的克虏伯-阿特拉斯公司和研製热成像系统的卡尔·蔡斯(CarlZeiss)公司。炮塔驱动控制由机械液压式改为电液式。将经过这些改进后的坦克称为豹1A5坦克。
豹1A5主战坦克

该坦克现代化改造计画还包括安装附加装甲和增装乘员舱自动灭火抑爆系统以提高防护性,并準备用120毫米火炮代替105毫米火炮。
120火炮
莱茵金属公司为了试验目的,在2辆豹1式坦克上安装了与M1A1坦克相同的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第一辆样车以豹1A1A1坦克为基础,第二辆样车以装有焊接炮塔的豹1A3坦克为基础。安装120毫米滑膛炮的豹1坦克的弹药基数为42发,其中炮塔中13发,车体中27发,另外还有2发为待发射弹。
各国型号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在1972~1973年间对比了美国M60和联邦德国豹1A2坦克之后,订购了装有比利时萨布卡火控系统和热带装具的豹1A3坦克,这些坦克于1976~1978年间交货,替代逊邱伦(Centurion)坦克装备澳大昨亚陆军第一皇家装甲团。在澳大利亚陆军服役的这些坦克及其变型车,称为豹AS1型主战坦克、豹AS1中型装甲抢救车、豹AS1架桥车、豹桥车、豹AS1中型推土坦克和豹AS1中型扫雷坦克。
豹1主战坦克

比利时
比利时在评价多种坦克之后于1967年订购了豹1坦克,是北约国家中除联邦德国外第一个使用豹1坦克的国家。比利时豹1坦克装有比昨时FN7.62毫米机枪,从1975年起,这些坦克装有类似荷兰豹1坦克的炮弹储存箱,炮管上装有热护套,火炮配有卡迪拉克·盖奇(CadillacGage)公司的稳定系统,三分之一的坦克装有比利时的萨布卡火控系统。
B1A4主战坦克线图

萨布卡火控系统由1个与雷射测距仪合一的光学瞄準镜、7个感测器和1部模拟计算机组成。计算机能根据目标距离及其他影响弹道参数的信息确定瞄準镜及火炮轴线间的角度,输出信息通过2自由度万向支架反射镜系统转换成炮长瞄準镜中十字线的位移,同时经稳定器传给火炮。当火炮自动以正确的目标高低角和方位角瞄準时,十字线便回到目标上。感测器可测量大气温度、气压、装药温度、炮膛磨损、横风、火炮耳轴倾斜角和炮塔迴转角速度。
1980年初,比利时政府为本国陆军的豹1坦克订购了第二、三批萨布卡火控系统,其后用装布洛姆·福斯公司附加装甲的豹1坦克样车进行了试验。预计比利时陆军会用这种装甲改装它的豹1坦克,改装工作由比昨时的罗科特兵工厂(RocurtArsenal)执行。
加拿大
该坦克是装有萨布卡火控系统的改进型豹1A3坦克,加拿大称之为C1型坦克。第一辆豹1坦克于1978年6月移交加拿大,现加拿大共有114辆豹1主战坦克、6辆豹式架桥坦克和8辆豹式装甲抢救车。
空运豹1C2主战坦克

雷射工程研究公司(Laser Engineering Developement Limited,现改称为“车辆技术”VehicleTechnology)于1984年为加拿大武装部队研製豹1改进型坦克的液气悬挂系统。该系统是由雷射研究公司与英国军用车辆工程研究院(British Military Vehicles and Engineering Estiblishment,现改称为Royal Arma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stablishment)和利兹皇家兵工厂(Royal Ordnance Leeds)共同研製,已在英国挑战者坦克(Challenger)上使用。当然,加拿大也在研究使豹1A3坦克现代化的火控系统,包括採用雷射测距仪和热成像系统。
丹麦
丹麦在1974年6月订购了120辆豹1A3坦克,1976年3月~1978年11月交货,与联邦德国豹1A3坦克完全相同。
希腊
希腊政府于1981年4月订购了106辆豹1A3坦克和4辆豹式装甲抢救车。希腊豹1坦克装有EMES12A3型火控系统和PZB200型油光电视系统。
义大利
义大利虽是参加研製欧洲型主战坦克的3个国家之一,但未能参加底,于1970年决定订购联邦德国研製的豹1坦克。第一批200辆豹1坦克直接从克劳斯-玛菲公司订购。义大利奥托·梅拉拉(OTOMelara公司先后为义大利生产了720辆豹1坦克和160辆豹1变型车。为了试验,义大利订购了4套布洛姆·福斯公司的附加装甲。
荷兰
荷兰在评价了豹1、奇伏坦(Chieftain)和MBT-70坦克之后,在1968~1970年间订购了468辆豹1式坦克,1969~1971年交货,其中许多部件由荷兰公司製造。
该坦克装有与联邦德国豹1式坦克不同的电台及荷兰型烟幕弹发射器和3个储物箱。后来,这些坦克还装有美国霍尼韦尔(Honeywell)公司火炮稳定系统;适用于英国L52型脱壳穿甲弹的改进型光学瞄準镜;驾驶员用被动潜望镜以及FN7.62毫米并列机枪。炮塔附加装甲由布洛姆·福斯公司提供,性能与豹1A1A1坦克相同。这些称作豹1-V型坦克还装有新型履带和EMES12A3型炮长火控系统,用英国L64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代替使用的L52型脱壳穿甲弹。
挪威军队中的豹1主战坦克

挪威
挪威在试验了S坦克和豹1坦克之后,选择了豹1坦克,1968年11月订货,1970~1971年交货,该坦克使用的是L52型脱壳穿甲弹。
土耳其
根据1980年11月在波恩签订的协定,德国克虏伯·马克公司和克劳斯-玛菲公司向土耳其提供了77辆豹1坦克和4辆装甲抢救车,这些坦克装有EMES12A3型火控系统和PZB200型微光电视系统。
改型型号
抢救车
代号:BPz2型,该抢救车由波尔舍公司设计,第一辆车由克虏伯·马克公司于1966年製成。
工程车
该工程车是以豹1装甲抢救车为基础发展,于1968年投产,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装甲工程车装有热交换器、带有爆破用的炸药、车体后部上方在原装甲抢救车的备用动力传动组件位置装有1部螺旋地钻,还可以安装带鬆土齿的推土铲。
豹1改装训练坦克

架桥车
该车原有A和B两个方案,经比较后选用B型方案,第一辆称为海狸(Biber)的架桥车由克虏伯·马克公司于1975年製成。
训练坦克
该车基本上是一辆豹1坦克,但将炮塔换成装有假火炮的观察舱。观察舱中有3个座位,其中1个是教练员座位,其余是学员座位,车体前部驾驶员位置坐第三名赏学员。必要时,教练员可以随时使用超越驾驶装置控制车辆。澳大利亚型驾驶员训练坦克基本上同上,但比利时和荷兰型驾驶员训练坦克则未安装假火炮。
工程车2
代号:Pioneerpanzer 2,是克虏伯·马克公司根据与联邦德国国防部签订的契约发展了一咱新型装甲工程车,它以豹1坦克为基础,车前装有推土铲,车体一侧装有1个能延伸的液压吊臂,并带有1个铲斗。1987年,克虏伯·马克公司签定了将现有140辆豹1装甲抢救车改成2型装甲工程车的契约。
豹1改装双35毫米自行高射炮

双35高炮
代号:猎豹式(Gepard),该自行高炮是用豹1坦克底盘製成,但车体稍长,其上装有双人炮塔、双管35毫米高炮和全天候火控系统。
双35毫米高炮由厄利空(Oerlikon)公司製造,单管射速为550发/分钟,每门炮配有310发防空炮弹和20发穿甲弹。塔后部装有全相干脉冲式都卜勒搜寻雷达,工作波段为E/F波段,作用距离为15千米,旋转速度为60转/分钟,能连续监视空域。模拟计算机可根据气象条件、炮弹初速和车辆倾斜角度来计算高炮提前角,气压、气温、风速和风向信息每天由乘员向计算机输入1次。
豹1改装155毫米自行火炮

155火炮
豹1式155毫米自行火炮,是克虏伯·马克公司和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GIAT)联合研製,基本上是豹1坦克底盘与法国155毫米自行火炮炮塔武器系统的结合,未被任何国家所採用。
服役装备
各国装备豹1主战坦克情况:
豹1A5主战坦克

联邦德国(1845辆豹1A1、232辆豹1A2、110辆豹1A3、250辆豹1A4)
澳大利亚(90辆豹1)
比利时(334辆豹1)
加拿大(114辆豹1)
希腊(104辆豹1A3)
义大利(448辆豹1)
荷兰(468辆豹1)
挪威(78辆豹1)
土耳其(77辆豹1)
豹1主战坦克,曾被用于1992至1995年的波赫战争和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在作战行动中,豹1主战坦克表现了不俗的性能和效率。澳大利亚参战部队的豹1坦克,却很少动用主炮射击,无法显示其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