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电影的历史审思与当下观察

中国电影的历史审思与当下观察

中国电影的历史审思与当下观察

《中国电影的历史审思与当下观察》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isbn是 9787811273830, 7811273837。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电影的历史审思与当下观察
  • 类别:231页
  •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年2月1日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2月1日) 丛书名: 当代电影研究书系 平装: 231页 正文语种: 汉语 开本: 16 ISBN: 9787811273830, 7811273837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电影的历史审思与当下观察》一书的重点是“华语电影”研究成果是,包括海外华语电影研究动态,“影戏”与中国电影传统,沦陷时期的上海电影,跨国的华语电影明星,十七年时期的政治电影类型,当代中国电影中的“阶级”趣味,全球化时代的华语电影产业前景等内容。相关学者都熟谙中西文化,热爱中国电影,用中西比较的方式研究中国电影,视野开阔,观点新颖。一篇文章恰似推开一扇窗,由此可见更多的中国电影风景,是对国内电影研究绝好的补充和有益的启迪。

编辑推荐

《中国电影的历史审思与当下观察》作者多年研究中国电影历史,追蹤电影产业发展和理论动态的成果。
深入考察中国电影研究国际化,学院化和跨文化趋势及不同媒体间整合对电影产业的深刻影响。
对上海电影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留给今人哪些启示;作为产业发展与电影文化现象的“华语电影”运动路在何方等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简介

刘宇清,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援、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副主任。英语语言文学本科毕业,先后获电影学硕士、中国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华语电影的历史理论和文化研究,以及国外电影历史、理论的译介工作。译着有《纪录片导论》,《电影读解: 电影, 电视, 多媒体》等。在《文艺研究》,《学术月刊》,《电影艺术》、《当代电影》, 《世界电影》等专业刊物发表论文, 译文50余篇。

目录

理论·历史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研究
国际化趋势和跨文化视野
学院化趋势和多学科方法
“重写中国电影史”
电影本体和电影美学刍议
从一次辩论说起
电影本体论问题
电影美学问题
结语
视觉研究中的数字与电影:媒体整合时代的电影研究
视觉文化研究的时代及理论背景
电影研究与文化研究
电影研究在视觉研究中的位置
美学、艺术史与视觉文化批评
视觉研究作为美学、艺术史的补充
视觉文化神话与反对意见
视觉研究神话的批评
海派文化与上海电影:重生或者寂灭
契机
上海电影:从主流向边缘滑落的历史
上影集团:内忧外患的电影生态环境
若即若离:海派文化与上海电影
结语:重建上海电影的历史机遇
裂变和萌芽: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和戏剧
上海-武汉-重庆电影
“孤岛”电影
香港电影
延安电影
“满映”和“华影”
抗战时期的戏剧
另一种怀旧:中苏电影交往回眸
“上海电影”时期的探索
建国十年的蜜月
新时期的怀旧
结语
华语电影
华语电影:一个历史性的理论範畴
小引
“华语电影”概念的源起
“华语电影”概念的内涵
“华语电影”:作为理论範畴的意义
“华语电影”:一种历史性的研究视角
跨区(国)语境中的华语电影现象及其研究
好莱坞电影与华语电影:学术话语背后的权力角逐与文化逻辑
华语电影新格局中的香港电影:兼对
后殖民理论的重新思考
重写中国电影史与华语电影的视角
喜剧专题
中国早期喜剧电影的创始与奠基
苦难时代的喜剧精神:1930年喜剧电影美学管窥
论四十年代的喜剧电影类型
中国早期喜剧电影的形态与反思
喜剧电影美学及其质疑
作家作品
浮出地表的贾樟柯
《春蚕》至今“思”无尽
林白小说与电影
《民工》的困境:身份焦虑与价值迷失

序言

退而结网者言——主编的话
余纪
学术的精进,同政治的昌明、国防的稳固、经济的繁荣、民生的安乐一样,都是历朝盛世的标誌。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去观察,可以看作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和谐共振,既相互协调,又相互促进,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满足了上述条件的社会形态,用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说,大约就可以称之为太平盛世了。
然而上述标誌盛世的诸般条件中,学术一条却有相对的独立性,因为,我们不难从历史上找出社会动荡而学术繁荣的特例,如春秋战国;但是,这种独立性却又只能是相对的,因为,你不可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