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宋濂进谏

宋濂进谏

宋濂进谏

尝与客饮

目录

人物简介:原文:译文:注释:启示:

基本介绍

  • 本名:宋濂
  • 别称: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 字号:字景濂,号潜溪
  • 所处时代:明朝初期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地:浦江
  • 出生时间:公元1310
  • 去世时间:公元1381
  • 主要成就:《宋学士文集》,《王冕传》,《孝经新说》等

人物简介

宋濂(1310—1381),明朝开国元勛,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谥号文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明初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着书。
宋濂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着作甚丰。他的着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刘基讚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着有《宋学士文集》。纪传如《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均能抓住细节,突出性格,渲染无多,感染却深;写景如《桃花涧修契诗序》、《环翠亭记》,简洁清秀,迈似欧阳修。着作计有《孝经新说》、《周礼集说》、《龙门子》又名《诸子辩》、《潜溪集》、《萝山集》、《浦阳人物记》、《翰苑集》、《芝园集》等。后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原文

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明史-宋濂传》)

译文

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幺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皇帝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幺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採纳的内容。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了进谏的人。”

注释

1.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2. 朕 (zhèn):皇帝自称。  3. 尝:曾经  4.密:秘密,这里作动词  5.具:全,都  6.惟:只  7.方:正 8.恶:同“勿”。  9.诚:果真  10.宋濂:字景濂,明初文学家  11.馔:饭菜 12.间召问: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  13臧否(zāng pǐ ):善恶  14茹太素:人名,时任主事之职。 15或:有的人  16因:于是  17既而:不久  18悉:全,都 19.微:(如果)没有

启示

这文段写宋濂与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指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