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夏蜡梅(中药)

夏蜡梅(中药)

夏蜡梅(中药)

夏蜡梅,中药名。为蜡梅科植物夏蜡梅CalycanthuschinensisCheng et S. Y. Chang的花和根。分布于浙江省。具有健胃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胃气痛。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夏蜡梅
  • 别称:牡丹木、大叶柴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毛茛目
  • :蜡梅科
  • :夏蜡梅属
  • :夏蜡梅
  • 分布区域:浙江省
  • 用量:内服:煎汤,9-15g

入药部位

花和根。

性味

味微苦、辛,性温。

归经

归胃经。

功效

健胃行气止痛。

主治

用于胃气痛。

相关配伍

治胃气痛:夏蜡梅花或根12g,白马骨、坚漆柴根各9-12g,寒扭根12-15g,仙鹤草6-9g。水煎,沖红糖,每日早晚空腹各服1次。(《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採集加工

花,5月採花蕾或初开的花,文火焙或晒乾。根,秋、冬季採挖,洗净,切段,晒乾。

形态特性

高1-3m;树皮灰白色或灰褐色,皮孔凸起;小枝对生,无毛或幼时被疏微毛;芽藏于叶柄基部之内。叶宽卵状椭圆形、卵圆形或倒卵形,长11-26cm,宽8-16cm,基部两侧略不对称,叶缘全缘或有不规则的细齿,叶面有光泽,略粗糙,无毛,叶背幼时沿脉上被褐色硬毛,老渐无毛;叶柄长1.2-1.8cm,被黄色硬毛,后变无毛。花无香气,直径4.5-7cm;花梗长2-2.5cm,有时达4.5cm,着生有苞片5-7个,苞片早落,落后有疤痕;花被片螺旋状着生于杯状或坛状的花托上,外面的花被片12-14,倒卵形或倒卵状匙形,长1.4-3.6cm,宽1.2-2.6cm,白色,边缘淡紫红色,有脉纹,内面的花被片9-12,向上直立,顶端内弯,椭圆形,长1.1-1.7cm,宽9-13mm,中部以上淡黄色,中部以下白色,内面基部有淡紫红色斑纹;雄蕊18-19,长约8mm,花葯密被短柔毛,药隔短尖;退化雄蕊11-12,被微毛;心皮11-12,着生于杯状或坛状的花托之内,被绢毛,花柱丝状伸长。果托钟状或近顶口紧缩,长3-4.5cm,直径1.5-3cm,密被柔毛,顶端有14-16个披针状钻形的附生物;瘦果长圆形,长1-1.6cm,直径5-8mm,被绢毛。花期5月中、下旬,果期10月上旬。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丛林或灌丛中。分布于浙江省。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药材性状

花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3.5-5cm。花被片多数,螺旋状着生于杯状的花托上,外花被片12-14枚,基部有暗棕色斑纹。雄蕊多数,花丝短,花葯密被短柔毛。气微,味淡。

相关论述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胃气痛。”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