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深圳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园

深圳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园

深圳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园

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园(简称“市水保示範园”), 汇集深圳城市水土保持经验和科研成果,是集科普教育、科技示範、试验研究、技术交流于一体的示範平台和室外课堂。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园”、 “全国中小学生水土保持教育实践基地”、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路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广东省水土流失监测点”和“国家水情教育基地”。

市水保示範园规划占地面积50万m2,其前身为昔日废弃的南山区乌石岗採石坑口。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消除因开山採石遗留裸露边坡和废弃场地对西丽水库水质的威胁,改善城市环境,按照市政府的有关部署,市水务局和南山区人民政府于2008年动工新建了本园。其建设旨在“寓教于乐”中增强参观者对水、土资源的感情,提高参观者对水资源、水土保持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园
  • 地理位置: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沙河西路4148号(官龙村公交站台旁)
  • 面积:50万平米
  • 运营单位:深圳市深水水务谘询有限公司 
  • 建设单位:深圳市水务局、深圳市南山区政府
  • 性质:公益性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园
  •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

市水保示範园介绍

对深圳的意义

水保示範园是深圳市第一座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园,是深圳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宣传基地,也是我国第一个城市水土保持建设示範视窗。自2009年开园截止到2016年3月,水保示範园每年开展团体参观接待和相关活动约40批次以上,累计接待参观人员16万余人次,在展示深圳市城市水土保持成果,加强水土保持宣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视窗辐射作用。

水保示範园的前身、现在与未来

水保示範园的前身是南山区乌石岗的一个废弃採石坑口,通过改造成为今天的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园。在水土文化展示方面,园区借鉴自然界中的土、木、金、水四大元素营建土厚园、木华园、金哲园和水清园四个主题园区,通过展示土壤、植物的特性宣传我国重土的传统文化,提倡爱护水土资源、善待花草树木的生态观。在水土保持科普展示方面,园区建设充分利用原有废弃採石坑口的场地和建筑,巧妙构思,以水土流失的形成、形式、危害、治理为设计主线,通过景观化的处理手法,集中布设水土保持图片展示区、水土流失模拟设施、根箱模拟设施、科普木栈道、水土保持径流小区、水土保持措施展示区等。
目前水保示範园正在开展二期建设,通过打造园区海绵城市雨水花园体系,规划海绵城市科研实验教育基地和“滞、蓄、渗、净、用、排”六个山地低影响开发展示区,展示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透水地面铺装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充分体现城市生态水土保持特色,将示範园进一步打造成为我市对外展示城市生态文明和海绵城市建设的名片。

发展历程

2009年3月被水利部评为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园;
2012年2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水土保持教育实践基地;
2012年7月被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评为第九届国际风景园林管理类“主席奖”,是广东省、深圳市首次获此殊荣;
2013年4月成为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路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广东省水土流失监测点;
2016年5月被水利部批准成为首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

功能区

废弃採石场综合治理

通过水土保持景观绿化工程治理,使原来土石裸露的废弃採石场变得生机盎然、绿荫重重。同时,结合场景地貌,变废为宝,对峭壁进行文字雕刻,营造浓郁的山水文化气息。

水土文化展示区

通过景观模拟手法,着重阐述了传统的五行理念,以新颖的设计展示水土文化。园区借鉴自然界中的土、木、金、水四大元素营建不同的主题园区,通过展示土壤、植物的特性宣传我国重土的传统文化,提倡爱护水土资源、善待花草树木的生态观。
蚯之丘
蚯之丘作为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园入口的标誌物,模拟的是一个放大的蚯蚓洞,它隐喻着生物对水土的依赖。我们知道当蚯蚓在地下活动的时候,对土壤能起到疏鬆、改良作用,土壤既是生物的家园又受益于生物的活动。推广到人居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意义上,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只有水和土壤保护好了,万物才能够欣欣向荣地生长和繁衍,给我们提供丰富的生物资源。
五色土
古代有社稷祭祀制度为天下求福,社稷坛最上方常铺垫着五种颜色的土壤: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俗称“五色土”,分别代表了我国富饶广袤的东南西北中。
自然环境中土壤的颜色远非“五色”,但五色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主要土壤的空间分布状况。
土厚园
《周易》中有“百穀草木丽乎土”,《管子》中也说到“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我国自古以来的自然土地的理念,都是在讲述水土乃万物之本,自然界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和土。
以不同颜色的土壤为主题,选用有地域标誌性的北方黑土、西方白土、南方红土、中部黄土、东方青土(水稻土),营造了黑土沼泽、白沙银滩、红土乡韵、黄土水润、青土白茅五种土壤景观,展现中华大地博大精深的土文化。
木华园
为保护生态环境,设计採用栈道的形式,通过高低错落的起伏式栈桥,将林间穿梭与沿线植被景观融合起来,并且利用栈道穿梭造成的延伸,营造一种时空的纵深感。在该主题园展示了部分水保植物,比如选择涵养水源的植物、固土护坡的植物、土壤改良和生态修复(主要针对边坡)的植物。游人在栈道上穿行可以从不同角度和高度观赏园内的植物。
水清园
以各种净水水生植物营造山塘野趣的水景,展示净水植物与水的生态关係。主题植物以“洁”文化代表植物——莲,突出水清园“清”的主题;叶面舒展平贴水面的各色睡莲,营造安宁、静谧的气氛;水中还种植最具水质清洁功能的沉水植物如:黑藻、狐尾藻,通过水体隐约可见,使人们对清水与植物的密切关係产生直观认识,并搭配其他形态独特、花叶观赏性强的水生植物如:香菇草、圆叶节节草、白露莞等,呈现生态功能与园林景观并重的特色水景区。
金哲园
金哲园是利用原有旧房改造而成的,在设计上坚持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外观运用新型环保材料锈板做主要素材,结合垂直绿化,将生态与环保的观念贯穿始终,同时也是我国“土生金”传统水土观的一种体现。
金哲园包括一个科教厅和一条室外展廊,是普及水土教育的场所。通过放映动感科普影片等手法,全面展示水土流失的现象、危害以及国内外水土流失研究历程及现状,展示深圳现有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措施及所取得的城市水土保持研究成果。

水土流失模拟设施展示区

主要採用人工营造水土流失发生环境,採用外部模拟的方式,形象化的展现水土流失产生的过程。展示区包括沉沙池、变坡陡槽模拟设施、水土流失模拟设施、根箱模拟展示设施等。
沉沙池
沉沙池是指用以沉澱水流中大于规定粒径泥沙的水池,使水的含沙量符合水质要求并与下游渠道挟沙能力相适应。其断面远大于引水渠道断面,水流至其内流速骤减,挟沙能力降低,泥沙遂沉于池中。
充分利用地势,对原有四方小水坑进行沉沙池改造,既能达到拦沙蓄水的工程效果,也能为园区生态环境建设营造水景立意。
变坡陡槽设施
利用变坡陡槽设施(5°,15°和25°)结合可调节的人工降雨设施(按强度有大雨、中雨和小雨三个等级),分别观察:
在相同降雨强度的条件下,不同坡度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影响;在相同坡度的条件下,不同降雨强度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影响。
水土流失模拟设施
利用模拟径流小区设施(按立地条件有裸地、草地、乔灌草立体结合三种类型),同时结合人工降雨(按强度有大雨、中雨和小雨三个等级),分别观察:
在相同降雨强度条件下,不同地表覆盖度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影响;在相同降雨强度条件下,不同坡面植被类型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影响。
根箱展示设施
植物的根系是直接与土壤接触的器官,是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部位。植物通过根系在土体中穿插、缠绕、网路、固结,增强土壤的固结、抗蚀性、抗剪下、抗风化等能力。
利用根箱设施,观察:
1、不同类型的植物根系在土壤内的发育情况。
2、不同类型的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
3、不同类型的植物根系的生态学特性。
一般而言直根系由于主根明显较长,可以向下生长,吸收土层深处中的养分,形成深根系;而鬚根系由于主根较短,侧根和不定根向周边发散,易于形成浅根系。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展示区

园区以现状地形条件为基础,根据区位的不同,将传统的技术工艺与近年来在城市水土流失治理中研究、採用的先进工艺措施进行对比展示,一方面使不同专业、不同层面的参观者得以系统地了解各项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另一方面更突出各项措施的区域性、针对性。
1、护坡工程
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条件,沿原状山体边坡全面展现常用的护坡工艺,介绍各项措施的工艺要求及施工特点,体现边坡治理工程的截、排、护、挡等措施相结合,突出城市水土保持措施生态化的导向。
(1)浆砌石护坡
工艺特点:浆砌石护坡从防治出发,对坡面进行硬化处理,从而防止坡面产生水土流失,其浆砌石厚度一般在0.2m—0.5m之间,材料通常用碎石、砾石或砂砾混合物等。
适用範围:浆砌石护坡被广泛套用,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应与植物措施相结合。
展示类型:①浆砌石护坡;②浆砌石格网植草护坡;③浆砌石拱形植草护坡。
(2)乾砌石景观护坡
乾砌石砌筑坚固,耐水流沖刷,常用于渠道、河床的防沖护岸和砌筑堆石谷坊溢流面。在护坡的砌石缝隙中种植绿色植被,营造景观图案,既达到护坡目的,又可进行景观创意。
(3)生态袋护坡
由聚丙烯或聚酯纤维为原材料製成的生态袋是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具有耐腐蚀性强、抗老化、无毒、不助燃、稳定性好等特点。生态袋之间用连线扣相连,可以在上面种植各种绿色植物,植被根系会加强生态袋紧密度和连线强度,形成具有透水不透土的过滤功能的自然生态边坡,对土壤流失、局部土石流、边坡塌方等具有很强的防护和稳定作用。
(4)铺草皮加植灌木护坡
工艺特点:铺设成品草皮卷或草块于边坡坡面,用竹钉等固定,避免产生滑移而影响草的正常生长。
适用範围:土壤水分条件较好、需要立即绿化的土质缓坡。
①铺马尼拉草皮、种植勒杜鹃护坡;
②铺马尼拉草皮、种植扶桑护坡;
③铺马尼拉草皮、种植野牡丹护坡。
(5)喷播护坡
工艺特点:将植物种子或植物体的一部分经过浸种等处理后,混入水中并配入一定比例的专用配料搅拌后,用高压泵将混合物高速喷播到坡面。
适用範围: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土质边坡。
(6)木桩护坡
木桩护坡具有就地取材、经济方便的特点。木桩护坡常用土工编织物,袋内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配合使用,既抗沖刷,又能长出绿草。木桩护坡稳定边坡的同时,又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常用于河岸护坡工程中。
(7)铁笼装石拦挡护坡
铁笼装石拦挡护坡抗沖性能强,能有效稳固边坡基底,防止岸边鬆土溃散,多套用于坡陡流急、水蚀较强的边坡防护以及防洪堤岸中。
(8)木箱填土护坡
木箱填土护坡材料环保,能增加边坡植被生态承载力,创建自然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多用于景观效果要求较高的边坡。
2、沟道防护工程
选择典型的沟道地形条件,沿沟道发展方向,从沟头、沟床部位分段布设各类型沟道工程及护岸工程。
谷坊是山区沟道内为防止沟床沖刷及泥沙危害而修筑的横向拦挡建筑物。谷坊高度一般小于3m,是水土流失地区沟道治理的一种主要工程措施,其作用是固定与抬高侵蚀基準面,防止沟床下切,稳定边坡坡脚,防止沟岸扩张及滑坡,减缓沟道纵坡,减小山洪流速,减轻山洪或土石流危害。
(1)木谷坊
谷坊的种类有很多,按所採用建筑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土谷坊、石谷坊、插柳谷坊、木谷坊、混凝土谷坊等,选择谷坊类型应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为原则,在木材充足的地方,可选用木谷坊。木谷坊结构简单,拦挡砂石效果好,设计高度为1-3m。
(2)竹编谷坊
竹编谷坊使用竹篾等作为谷坊的主要建筑材料,在易受侵蚀的沟道中修筑的横向挡拦建筑物。可就地取材,造价低廉,常套用在纵坡不大的小沖沟内,设计高度一般为1m左右。

径流试验小区

园区选取西丽水库库尾坡地布设坡面径流小区,被列为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路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广东省部分的深圳监测点。该监测点安装自动观测气象站,共设定8个坡度为22.5度的标準径流小区,布设了裸地、自然草地、人工草地、乔木林地、乔灌草混合林地等五种立地类型,各小区下安装集流池、分流池、集流槽,适用于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的水土流失观测。

园内植物科普

红背竹芋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匍匐,粗壮,近肉质;叶片椭圆状长圆形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圆或急尖,叶面深绿色,光亮,叶背紫色;圆锥花序具长总梗,花序轴稍蜿蜒状,苞片卵形,红色。花期4-5月。
科属:竹芋科红背竹芋属
别称:红背卧花竹芋
形态特徵: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匍匐,粗壮,近肉质;叶片椭圆状长圆形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圆或急尖,叶面深绿色,光亮,叶背紫色;圆锥花序具长总梗,花序轴稍蜿蜒状,苞片卵形,红色。花期4-5月。
生长环境:喜半阴和高温多湿境条件;要求疏鬆肥沃、通透性好的栽培基质。
地理分布:原产巴西,我国广州有栽培,观赏植物。

金边龙舌兰

茎短、稍木质;叶多丛生,呈剑形,质厚,平滑,绿色,边缘有黄白色条带镶边,有红或紫褐色刺状锯齿;花黄绿色,肉质;蒴果长椭圆形,胞间开裂。花期夏季。
科 属:龙舌兰科龙舌兰属
别 称:金边莲、龙舌兰、金边假凤梨
形态特徵:多年生常绿草本。茎短、稍木质;叶多丛生,呈剑形,质厚,平滑,绿色,边缘有黄白色条带镶边,有红或紫褐色刺状锯齿;花黄绿色,肉质;蒴果长椭圆形,胞间开裂。花期夏季。
生长环境:喜光,不耐阴;稍耐寒;要求疏鬆透水的土壤。
地理分布:原产墨西哥,我国西南、华南地区有栽培。

半边旗

植株高35-80cm。根状茎长而横走,先端及叶柄基部被,褐色鳞片,叶簇生,近一型,叶片长圆披针形,二回半边深裂,叶乾后草质,灰绿色,无毛。
科 属:凤尾蕨科凤尾蕨属
形态特徵:植株高35-80cm。根状茎长而横走,先端及叶柄基部被,褐色鳞片,叶簇生,近一型,叶片长圆披针形,二回半边深裂,叶乾后草质,灰绿色,无毛。
生长环境:生疏林下阴处、溪边或岩石旁的酸性土壤上。
地理分布:产台湾、福建、江西南部、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南部、四川、云南南部。

金脉爵床

盆栽种植株高一般50-80cm;多分枝,茎干半木质化;叶对生,无叶柄,阔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叶缘锯齿,叶片嫩绿色,叶脉橙黄色;夏秋季开出黄色的花,花为管状,簇生于短花茎上,整个花簇为一对红色的苞片包围。
科 属:爵床科黄脉爵床属
别 称:金脉单药花、黄脉爵床、斑马爵床
形态特徵:直立灌木状。盆栽种植株高一般50-80cm;多分枝,茎干半木质化;叶对生,无叶柄,阔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叶缘锯齿,叶片嫩绿色,叶脉橙黄色;夏秋季开出黄色的花,花为管状,簇生于短花茎上,整个花簇为一对红色的苞片包围。
生长环境:喜光;较耐水湿,不耐乾旱。
地理分布:原产于热带亚洲地区,中国东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区有分布。

巴西鸢尾

叶从基部根茎处抽出,呈扇形排列,叶革质,深绿色;花茎扁平似叶状,但中肋较明显突出,花从花茎顶端鞘状苞片内开出,花有6瓣,3瓣外翻的白色苞片,基部有红褐色斑块,另3瓣直立内卷,为蓝紫色并有白色线条。花期约春至夏季。
科 属:鸢尾科鸢尾属
别 称:马蝶花、鸢尾兰
形态特徵: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从基部根茎处抽出,呈扇形排列,叶革质,深绿色;花茎扁平似叶状,但中肋较明显突出,花从花茎顶端鞘状苞片内开出,花有6瓣,3瓣外翻的白色苞片,基部有红褐色斑块,另3瓣直立内卷,为蓝紫色并有白色线条。花期约春至夏季。
生长环境:喜以半日照或有遮阴的生长环境。
地理分布:原产于墨西哥至巴西一带。

其他园内植物

乔木:蒲葵、小叶榄仁 、长芒杜英、印度紫檀、海南蒲桃、黄槿、香樟等等;
灌木:驳骨丹、夹竹桃、基及树、绿叶朱蕉、毛 稔、孔雀木、酒瓶椰等等;
草本:红背竹芋、金边龙舌兰、合果芋、肖竹芋、羽裂喜林芋、吊竹梅等等;
藤本:爬山虎、猫爪藤、连理藤等等;

游览路线

具体园区游览路线详见右图。
深圳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园

交通路线

捷运线路:
捷运五号(环中线)线、七号线“西丽”捷运站F出口,在沙河西路“九祥岭”站转公车即可。
公交线路:
乘坐67路、316路、325路、326路、332路、392路、797路、m217路、m345路至“官龙村”站下。

游园须知

浏览时间安排

周二至周日:上午09:00至12:00,下午14:00至17:00;周一全天闭园,不对外开放。

门票

免费开放

温馨提示

一、每周星期一闭园,本日不接待任何组织和团体的参观活动。我园进行园区维护、设备设施检修、卫生清洁消杀、管理人员培训等工作。
二、每天17点后闭园,游客不得进入园区参观游览,18点后所有游客须停止参观游览并离开园区。

游园须知

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园是一处以水土文化和水土保持知识展示为主题的开放式科普示範园,为了维持优美、安全的参观环境,请广大游客自觉遵守以下规定:
一、自觉遵守园区管理规定,爱护公共设施,遵守社会公德。
二、为保障护林防火安全,严禁带火种入园,严禁吸菸,禁止在园区内露营、野炊、烧烤。
三、严禁携带任何危险品入园,不允许携带宠物入园。
四、文明驾车,减速慢行,按指示有序停放车辆。
五、凡入园的脚踏车、电动车,须停放在“非机动车停放区”内,不得在园路骑行。
六、自觉爱护花草树木,不攀爬折枝,不摘花采果,不踩踏、损毁草坪,不挖取苗木。
七、自觉爱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果皮纸屑。
八、自觉安全参观,不翻越攀爬栏桿、护栏等,不戏水、垂钓。
九、禁止在园内从事营利性活动,如需从事公益性的宣传、展示等活动,须徵得管理者同意。
十、禁止私自在园区内设定招牌、张贴广告、牵挂标语横幅、牵绳挂物。
十一、禁止在园区周边的水库及库尾区域钓鱼、捕鱼、电鱼、捉鱼、炸鱼。
如有违反或不听劝阻者,将按有关规定或移送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