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昆工”,位于云南省省会昆明市,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是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实施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为首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範基地的六所高校之一,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範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依託高校建立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2所高校之一。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4年,时名昆明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1999年原昆明理工大学与原云南工业大学合併组建新的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12月28日,云南省分析测试中心成建制併入。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呈贡、莲华、新迎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4300余亩,办学总资产原值66亿元,建筑面积134万平米;设有28个学院、1个教学部、6个研究院、13个临床教学基地,3个套用人才培养基地,有博士后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8个(含1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点),一级学科硕士点4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4种,有110个本科专业,1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有教职工3857人,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31447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1143人,各类长短期留学生1557人,145名国防生在读。
基本介绍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4种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
- 主管部门:云南省
- 学校官网:http://www.kmust.edu.cn
- 中文名:昆明理工大学
- 外文名: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简称:昆工
- 创办时间:1954年(甲午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类型:理工类
- 属性: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2年)
省属重点大学
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2011年10月)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8年)
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範高校(2017年) -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张英杰
校长:王学勤 - 专职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 本科专业:110个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
-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个
- 院系设定: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理学院、医学院等28个二级学院
- 校训:明德任责,致知力行
- 校歌:《昆明理工大学校歌》
- 地址:呈贡校区: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景明南路727号
莲华校区:云南省昆明市一二一大街文昌路68号
新迎校区:云南省昆明市环城东路50号 - 院校代码:10674
- 主要奖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截至2018年3月)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截至2018年3月)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截至2018年3月)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截至2018年3月)
国家级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截至2018年3月) - 知名校友:王希季、张国成、戴永年、彭金辉等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1、原昆明理工大学
- 私立东陆大学工学院
1919年,省议员大会审议通过龚自知等人提出“本省筹办大学请愿书”。时任云南督军兼省长的唐继尧于9月以云南督军公署、省长公署之名告知省议会,表示“大学之设,必期于成。”
1922年12月8日,私立东陆大学宣布成立,次年,正式开学 ,设有本科、预科、附中。
1932年,云南省立师範学院併入,设有文学院(政治经济、法律系),工学院(土木、矿冶系),教育学院。昆明工学院,系原私立东陆大学工学院,下设土木工程系和採矿冶金系。
- 昆明工学院
1952年,重庆大学有色金属专修科併入云南大学。
历史沿革

1953年8月,西昌技艺专科学校7名教师调入云南大学工学院,1953年9月至1954年1月,贵州大学矿冶系师生及全部设备,机械电机系教师及全部设备,数理及化学两系学生,部分教师,专业设备调入云南大学。
1954年7月11日,政务院批准的中央高教部1954年暑期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方案中决定:“云南大学工学院独立建校,成为以有色冶金和採矿为重点的多科性工学院,定名‘昆明工学院’”。9月1日,昆明工学院正式宣布成立。
1958年8月,学校下放给云南省管理。
1961年9月,云南机械学院、云南煤炭学院、昆明工学院罗茨分院、滇南大学冶金机械系、滇西大学採矿机械系、云南铁道学院、甘肃工业大学(今兰州理工大学)钢铁冶金併入昆明工学院。
1963年9月,滇南大学化工系併入昆明工学院,学校划归冶金工业部管理。
1970年1月,学校下放给云南省领导。
1978年9月,学校实行冶金工业部和云南省双重领导,以冶金部为主。
1983年9月,学校划归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管理。
1995年2月,昆明工学院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
1998年3月,学校实行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与云南省共建,以总公司管理为主的体制。9月,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云南省为主的管理体制”。
2、云南工业大学
1913年,云南工矿学堂更名为云南甲种工业学校。
1921年,云南甲种工业学校(部分)更名为路政学堂。
1930年,路政学堂更名为云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
1930年4月,在原甲种工业学校基础上,云南省创立省立第一工业学校,校址原在华山东路大德山双塔寺,后迁至大西门外文昌宫(现龙翔街文林国小)。
新中国成立后,昆华工校改名为昆明工业学校。
1961年,昆明工业学校更名为云南省第一工业学校。
1965年5月,云南省第一工业学校、云南省农业机械学校创建。
1974年12月11日,省革委以云南第一工业学校、第三工业学校和农业机械学校的基础上扩建成立云南工学院。
1984年9月,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昆明分院创建。
1985年3月,云南化工专科学校、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创建。
1994年9月6日,经国家教委批准,将云南工学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昆明分院、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云南化工专科学校合併组建云南工业大学。
合併组建
1999年10月,原昆明理工大学与云南工业大学合併组建成新的昆明理工大学。
2004年12月28日,云南省分析测试中心成建制併入昆明理工大学。
2010年7月,学校成立昆明理工大学质量发展研究院。11月,成立云南省智慧财产权发展研究院,荣获”全国企事业智慧财产权示範创建单位“称号。学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1月,学校成立昆明理工大学附属昆华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3月28日,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成立。10月,学校入围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高校。
图书馆荣获"鲁班奖"

2012年6月,云南省人大法制委、云南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与昆明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云南省地方立法研究院。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13年4月,昆明理工大学校获批“创新人才培养示範基地”资助,成为全国首批18家创新人才培养示範基地之一。12月,学校国家级超硬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被认定为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
2016年6月16日,昆明理工大学航空学院成立暨揭牌仪式在昆工呈贡校区举行。
2017年2月20日,昆明理工大学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範高校”。9月,学校入选2017年度全国50所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8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签署协定,决定共建昆明理工大学。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3857人,其中,专任教师2361人,教授、副教授职称人员1323人,博士生导师337人;学校有中国两院院士2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3 人;“千人计画”入选者(含“青年千人”)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2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万人计画”入选者8人,“何梁何利奖”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5人(8人,含退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人(76人,含退休),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基金及教师奖获得者7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画”入选者7人(含调离(杨世华、生科));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5人,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8人,云岭高层次人才6人,云岭人才培养激励5人,云南省“兴滇人才奖”2人,“云岭学者”8人,云南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7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4人(30人,含退休),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5人(20人,含退休),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99人、后备人才46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13人,云岭青年人才4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画教学名师1人,云岭教学名师5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画高等学校教学名师9人,云南省教学名师19人(23人,含退休),云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作室17个。
昆明理工大学

专职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永年
专职中国科学院院士:季维智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何天淳、契特霍金·维克多、汤凤林
“千人计画”入选者:冯晶、蔡金明、李萌櫱、Volker Hessel
“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马文会等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潘波
“何梁何利奖”获得者:杨斌等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王华、杨斌、郭忠诚、马文会、刘大春、张利波、徐宝强等
国家级教学名师:宁平
云岭教学名师:樊勇、宁德煌、宁平、华一新、刘泓滨、张树兴
云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画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华一新、马文会、文书明、樊勇等
云南省教学名师:陈若君、李浙昆、迟毅林、刘泓滨、华一新、赵昆渝、宫爱玲、李世芸、文书明、樊勇、李峰、张树兴等
级别 | 团队名称 | |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学团队 | 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 |
废物资源化及综合利用教学团队 | ||
云南省级教学团队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学团队 | 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 工程训练教学团队 | |
管理学经济学公共必修课程教学团队 | 基础力学教学团队 | |
工商管理教学团队 | 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套用教学团队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学团队 | 建筑结构教学团队 | |
资料来源:注:资料不齐,故列举部分。 |
院系设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设有28个学院、1个教学部、6个研究院、13个临床教学基地(含9个附属医院、3个教学医院、1个实习医院),3个套用人才培养基地,有110个本科专业、1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类别 | 名称 | |
---|---|---|
二级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现代农业工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 云南工业干部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航空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民航学院 | ||
独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 |
教学部 | 昆明理工大学体育课部 | |
研究生院 | 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 |
研究院 | 昆明理工大学质量发展研究院 | 云南省智慧财产权发展研究院 |
云南省食品安全研究院 昆明理工大学物理与工程科学研究院 |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金融工程研究院 | |
云南省地方立法研究院 | 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 | |
附属医院 |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 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 |
丽江市人民医院 | 攀钢集团总医院 | |
普洱市人民医院 | 文山州人民医院 | |
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 | 解放军第59医院 | |
曲靖市妇幼保健院 | ||
培养基地 | 楚雄套用人才培养基地(楚雄技师学院) |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培养基地(阳宗海) |
建筑套用人才培养基地(大理) | ||
资料来源: |
学院 | 专业 |
---|---|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 地理信息科学 |
测绘工程 | |
地质工程 | |
资源勘查工程 | |
採矿工程 | |
矿物加工工程 | |
土地资源管理 | |
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 冶金工程 |
冶金工程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
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 |
工业工程 | |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电子信息工程 | |
通信工程 | |
自动化 |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物联网工程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生物医学工程 | |
电力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水利类 | |
交通工程学院 | 车辆工程 |
交通运输类 | |
物流工程 |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 |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资源环境科学 | |
化学工程学院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化工与製药类 | |
油气储运工程 | |
管理与经济学院 | 金融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工商管理 | |
市场行销 | |
会计学 | |
建筑工程学院 | 工程力学 |
土木工程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套用工程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
工程管理 | |
工程造价 | |
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套用化学 | |
电子信息类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现代农业工程学院 | 农业工程类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 |
功能材料 |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製药工程 |
生物工程 | |
国际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医学院 | 临床医学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建筑类 |
园林 | |
食品安全研究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航空学院 | 机械工程 |
通信工程 | |
交通运输 | |
物流工程 | |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 | 安全工程 |
质量发展研究院 | 质量管理工程 |
管理与经济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工商管理 | |
市场行销 | |
会计学 | |
法学院 | 法学 |
艺术与传媒学院 | 新闻传播学类 |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国际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建筑类 |
艺术与传媒学院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设计学类 | |
环境设计 | |
工业设计 | |
民航学院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资料来源:备注:具体招生专业信息详见学校官网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2项,云南省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8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建设项目,8个省级“卓越计画”专业;有国家精品课程8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双语示範课程2门,云南省级精品课程33门,云南省级东南亚南亚语种精品课程1门,云南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7门,云南省级双语教学示範课程10门;国家实验教学示範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云南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2个,云南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云南省高水平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2个,卓越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小语种人才培养示範点1个,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示範点1个。
西南公共教学楼

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冶金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筑学、环境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邹永松(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打造“网际网路+”环境下“一核四翼”新型工程教育信息化体系)、余正涛(面向新兴产业人才需求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雷基林(清洁智慧型车辆工程专业改造升级路径建设探索与实践)、马文会(冶金与能源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实训中心、冶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冶金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电网公司、云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中心、计算中心、冶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化工原理云南省实验教学示範中心等
云南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材料专业ACD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冶金工程培养精英兼顾一般双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
云南省级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画项目:製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工商管理、法学
级别 | 名称 | |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材料工程基础 | 碎矿与磨矿 |
组织行为学 | 理论力学 | |
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套用 | 机械製造工程训练 | |
有色重金属冶金学 |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 |
国家双语教学示範课程 | 机率论与数理统计 | 项目规划 |
云南省级精品课程 | 轻稀贵金属冶金学 | 管理学 |
材料工程基础 | 碎矿与磨矿 | |
高层建筑设计 | 冶金设备基础 |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 钢结构基本原理 | |
自动控制原理 | 组织行为学 | |
工程製图及计算机绘图 | 市场行销学 | |
机械製造工程训练 | 材料科学基础 | |
生物检测技术 | 植物纤维化学 | |
有色重金属冶金学 | 大学物理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 |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基础 | 程式设计与计算机语言 | |
建筑设计 | 现代化学基础 | |
化工原理 | 金工实习及机械製造基础系列课程 | |
有机化学(工科类) | 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套用 | |
高等数学 | 地质学基础 | |
云南省级东南亚南亚语种精品课程 | 泰语会话 | |
云南省级双语教学示範课程 | 材料科学基础 | 分子生物学 |
道路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 | 机率论与数理统计 | |
个体经济学 | 环境毒理学 | |
人文地理学 | ||
资料来源: |
- 教学成果
截至2018年3月,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云南省级教学成果奖43项。
项目名称 | 获奖等级 | 时间 |
---|---|---|
资源型行业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14年 |
依託学科优势构建冶金与材料专业人才多元化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14年 |
创建及规範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 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09年 |
资料来源: |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3个,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9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省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8个(含1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点),一级学科硕士点4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4种。
博士后流动站:冶金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等
- 重点学科
级别 | 学科名称 | ||
---|---|---|---|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 | 有色金属冶金 | ||
国家重点培育二级学科 | 环境工程 | ||
省级重点一级学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工商管理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机械工程 | 力学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建筑学 | 水利工程 | |
省级重点二级学科 | 材料加工工程 | 材料学 | 磷化工工艺过程及设备 |
机械电子工程 | 採矿工程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
计算机套用技术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食品工程 | |
矿物加工工程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套用化学 | |
有色金属冶金 | 製浆造纸工程 | ||
资料来源: |
- 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力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学、系统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工程博士:能源与环保(领域方向:冶金工程、 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一级学科硕士点:金融、城市规划、套用统计、国际商务、风景园林、保险、林业、资产评估、临床医学、审计、法律、公共卫生、药学、教育、汉语国际教育、工商管理、翻译、会计、新闻与传播、出版 、工程管理、建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临床医学等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金融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出版硕士、风景园林硕士、会计硕士、工程硕士(27个领域)等
- 学科评估
2017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学科评估结果为:
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
哲学 | C | 土木工程 | C+ |
法学 | C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C- |
数学 | C-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C |
生物学 | C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C |
力学 | C+ | 矿业工程 | C+ |
机械工程 | B- | 交通运输工程 | C-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冶金工程 | B+ | 城乡规划学 | C-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C- | 软体工程 | C-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C-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C-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C+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C+ |
建筑学 | C+ | 工商管理 | C- |
资料来源: |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平台18个,国家认可实验室1个,省部级平台87个科技创新团队等共32个,甲级资质的设计研究院1所。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複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金属先进凝固成形及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微波能工程套用及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锂离子电池及材料製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超硬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冶金及化工行业废气资源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生物医学动物模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冶金化工节能环保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色及稀贵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非常规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工业能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部优势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冶金节能减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画”创新团队:有色金属真空冶金创新团队(2013,杨斌)
国家行业工程技术(昆明)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工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昆明)中心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微波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工业能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省计算机套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新材料製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特种冶金重点实验室(培育)、云南省先进电池材料重点实验室、云南省三七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土木工程防灾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土壤固碳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冶金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先进成形製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抗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智慧型电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肿瘤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医学分子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工业废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金属矿尾矿资源二次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汽车连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云南省智慧型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铝工业工程研究中心
云南省工程实验室:云南省微波能套用及装备技术工程实验室、云南省矿产资源预测评价工程实验室、云南省金属凝固成形及控制工程实验室、云南省工业节能工程实验室、云南省先进电池及材料工程实验室、云南省海量语言信息处理工程实验室
云南省部级检测站:云南省放射性及有毒有害挥发性物质质量监督检验站、云南省金银饰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云南省保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云南省级产学研联合开发中心:云南省生物柴油製备与检测技术研发中心、云南省矿业开发产学研联合研究开发中心、云南省动力机械产学研联合研究开发中心
云南省“2011计画”协同创新中心:複杂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西部典型行业污染控制协同创新中心
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非常规冶金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环境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複杂铁资源清洁冶金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结构健康诊断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先进材料的力学行为与微结构设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环境土壤科学重点实验室(培育)、云南省高校模式识别与智慧型计算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套用电化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振动与噪声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磷化工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靶点药物筛选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先进成形製造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工业节能与能源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製浆造纸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硅冶金与硅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医学分子诊断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智慧型交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水污染控制技术及套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中药材机械化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高原山区空间信息测绘技术套用工程研究中心
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廖世军专家工作站、赵金保专家工作站、乾勇院士工作站、付贤智院士工作站、郝吉明院士工作站、柳百成院士工作站、左铁镛院士工作站、契霍特金院士工作站张懿院士工作站、何季麟院士工作站、张文海院士工作站、任南琪院士工作站、刘良专家工作站、赵金保专家工作站
昆明市重点实验室:昆明市稀贵及有色金属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昆明市道地药材可持续发展利用重点实验室、昆明市食品高值化加工及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昆明市电动汽车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
昆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昆明市有色矿冶及深加工高端装备製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昆明市工业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昆明市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昆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 综述
截至2018年3月,学校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7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16项;出版论着1311篇,专利授权8099项;2017年科研经费规模达8.97亿元。
- 项目承担
2013-2018年,学校共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82项,总资助经费约3.8亿元。
2018年8月,学校承担的2个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画项目获得批准,中央财政经费总计8100万元,共获资助项目135项,资助直接经费4936.4万元,总经费约5800万元(含间接费用)。获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连续8年位居全云南省第一。
- 科研获奖
2013年1月18日,学校王华教授课题组参与完成的"複杂难处理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套用"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宁平教授领衔的“黄磷尾气催化净化技术与套用”课题组荣获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崔秀明研究员参与完成的课题获得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学校文书明教授领衔的“有色金属共伴生硫铁矿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套用”成果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8年8月,学校在2017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中共有18项获奖(含参加),其中自然科学奖6项;技术发明奖3项;科技进步奖9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根据2018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总量307余万册(含院系资料室),中外文报刊5500多种,载体类型包括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全国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之一,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西南地区有色金属专业文献信息中心”。
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

- 学术期刊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双月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科学引文资料库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美国《化学文摘》和《剑桥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誌》、波兰《哥白尼索引》、《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学文摘》、《中国无机化学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以及同方、万方、维普、龙源、华艺等资料库收录期刊;2003年获“《CAJ-CD》规範执行优秀奖”,2004年获教育部“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2006年获云南省“优秀期刊提名奖”,2007年获云南省“高校优秀学报编辑部”称号,2009年获云南省“优秀期刊奖”。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2001年1月,刊期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被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遴选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收录期刊、科学引文资料库(SCD)收录期刊以及同方、万方、维普、华艺等资料库全文收录期刊;2003年获中国学术期刊首届“《CAJ-CD》执行优秀期刊奖”,2006年获云南省“优秀期刊提名奖”,2009年获云南省期刊评选“改革创新奖”、“生命·工程伦理”栏目荣获“优秀栏目奖”。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3月,学校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的6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交流关係;在面向周边国家的工程及管理人才长期培养、国际技术转让,面向已开发国家的高水平合作研究方面,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影响力。经国家汉办批准设立2所孔子学院;在寮国、泰国、越南设立了中国国外多处办学点;在亚欧合作、中国与东协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重要国际区域合作机制中,作为中国高校代表发挥了积极作用。
昆明理工大学与美国爱达荷大学合作举办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布莱金厄理工学院孔子学院 | 寮国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 |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 校徽
昆明理工大学校徽如右图所示:
释义:昆明理工大学的校徽为内外两个同心圆构成的圆环面。外圆环内为中文校名(繁体),英文校名(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内圆中间图案是6个立方体方块,其下方是数字1954,背景颜色为红褐色。
内圆中间6个立方体方块组合图形为学校标誌性建筑图书馆的抽象图,象徵昆工;而立方体方块形似晶体的晶胞结构,体现了学校理工科办学特色;“1954”代表学校建校时间;背景颜色为红褐色由深到浅过渡,层次分明,与学校建筑风格相匹配(昆工红),还代表学校地处红土高原,寓意学校根植红土,情系有色,坚韧不拔,赤诚报国的精神和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传统。
精神文化
- 校训
明德任责,致知力行
释义:“明德”: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昆明理工大学校训

“致知”:出自《大学》:“致知在格物”。
“力行”:出自《朱子语录》:“论先后,当以致知为先;论轻重,当以力行为重”。“致知力行”出自1922年(壬戌年)成立的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校训“自尊、致知、正义、力行”。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50周年校庆时,提炼了校训,昆工作为东陆大学一个重要后继者,结合理工大学特质,亦继承了部分该校训。
- 传统和精神
传统:艰苦奋斗,求真务实
精神:根植红土,情系有色,坚韧不拔,赤诚报国
- 校歌
《我们从这里出发》作词:徐荣凯,作曲:万里 滇池浩瀚,荟萃四海少年, 七彩霞光,照耀人生起航。 明德任责,同抒家国情怀, 致知力行,无悔韶光年华。 出发出发啦,我们出发啦, 今天书声琅琅,明天五洲相望。 登高博见,漫步红廊,自由翱翔,一石千浪。 海棠红艳,绽放青春梦想,梨花飘香,月下弦歌飞扬。勤奋博学,会通古今中外, 实践创新,孜孜求索成才。 出发出发啦,我们出发啦, 今天书声琅琅,明天五洲相望。 登高博见,漫步红廊, 自由翱翔,一石千浪。 |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张英杰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王学勤 |
党委副书记 | 田军 |
党委副书记 | 李莉 |
纪委书记 | 陶光荣 |
副校长 | 杨保建、牛治亮、易健宏、周峰越、束洪春、袁希平、杨斌、马文会 |
资料来源: |
历任领导
姓名 | 职务 | 任期时间 |
---|---|---|
胡廷炜 | 云南化工专科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 | 1987年9月—1994年8月 |
石毕恆 | 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党支部书记 | 1985年 |
杨元良 | 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分部主任 | 1985年 |
杨元良 | 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分部主任兼党委书记 | 1986年—1992年 |
郭祖华 | 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党委书记 | 1993年至—1994年 |
杨元良 | 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分部主任 | 1993年至—1994年 |
谢福海 |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昆明分院党委书记 | 1987年12月3日—1994年8月 |
刘传义 |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昆明分院院长 | 1985年3月—1987年12月3日 |
王云祜 |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昆明分院院长 | 1987年12月3日—1994年8月 |
资料来源: |
姓名 | 职务 | 任期时间 |
---|---|---|
黄绍智 | 党委书记 | 1994年8月—1999年10月 |
朱维华 | 校长 | 1994年8月—1996年5月 |
杨思忠 | 校长 | 1996年5月—1999年10月 |
资料来源: |
赵凤岐 | 昆明工学院党总支书记 | 1954年9月—1956年5月 |
赵凤岐 | 昆明工学院党委书记 | 1956年5月—1957年11月 |
赵凤岐 | 昆明工学院党委书记 | 1959 年9月—1966年5月 |
田有昆 | 昆明工学院党委书记 | 1970 年11月—1973年6月 |
于炳君 | 昆明工学院党委书记 | 1981年2月—1986年6月 |
熊耀辉 | 昆明工学院党委书记 | 1986年11月—1992年6月 |
赵凤岐 | 昆明工学院院长 | 1954年9月—1968年5月 |
何静昆 | 昆明工学院院长 | 1980年3月—1981年2月 |
谭庆麟 | 昆明工学院院长 | 1981年2月—1983年4月 |
蔡乔方 | 昆明工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 1983年5月—1983年12月 |
蔡乔方 | 昆明工学院院长 | 1983年12月—1992年5月 |
资料来源: |
王家驹 | 昆明工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 1992年6月—1999年10月 |
廖伯瑜 | 昆明工学院(昆明理工大学)院、校长 | 1992年5月—1995年11月 |
杨显万 | 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主持工作) | 1995年11月—1996年12月 |
张文彬 | 昆明理工大学校长 | 1996年12月—1999年10月 |
资料来源: |
知名校友
政界
姓名 | 备注 |
---|---|
杨保建 | 云南省人大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常委 |
刘北辰 | 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人大常委,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
刘邦瑞 | 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云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 |
罗黎辉 | 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 |
郑心穗 | 民革中央常委、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
苏正国 | 第九届全国工商联常委、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会长 |
龙潜 | 昆明工学院副院长,周恩来的秘书,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 |
李汉柏 | 云南省副省长 |
王德学 | 国家安监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
李江 | 云南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
赵金 | 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
王喜良 | 云南省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 |
李新华 | 云南省副省长、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原副总经理 |
竺良甫 | 建国初期机械专家,民盟副主委、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
车荣福 | 广西党委常委、南宁市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等 |
丁绍祥 | 云南省党组成员、副省长 |
刘圣华 | 黄石市副市长 |
贺毅 | 云南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
杨军 | 临沧市副市长、市委宣传部部长 |
杨福生 | 红河州委副书记、州长、云南省政协副主席 |
潘祖和 | 云南财大党委副书记 |
王俊强 | 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 |
帅江 | 贵阳市两管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
何天淳 | 云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大校长 |
夜礼斌 | 云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昭通市委书记 |
陈亚东 | 贵州省都匀市党组书记 |
郭杰 |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委常委、副市长 |
王树芬 |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
严春风 | 四川省广安市委副书记 |
牛刚 |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委书记 |
企业界
姓名 | 备注 |
---|---|
罗建川 | 原中国铝业执行董事/总裁 |
刘凤山 | 华新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
肖同友 | 全国人大代表、原南钢董事长、党委书记 |
敖宏 | 中国铝业集团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执行董事,中铝股份总裁 |
王永选 | 原中矿金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
段华生 | 原云南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
俞瑞方 | 红云红河集团副总裁 |
叶世兴 | 玉溪菸草局(公司)党委书记、局长、经理,云南红塔集团党委副书记 |
李穗明 | 红塔菸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
张嘉滨 | 云南菸草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郭忠诚 | 昆明理工大学恆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
田永 | 云南冶金总公司副总经理、云南铝业公司总经理、云南省工业经济联副会长 |
王长勇 | 原昆钢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董事长 |
余自苏 | 鞍钢集团副总经理,原攀钢(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
张嘉滨 | 昭通市菸草公司经理,昭通市菸草专卖局局长,昭通捲菸党委书记、厂长 |
李勇 | 中国有色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
王继光 | 攀钢(集团)矿业公司经理 |
寇伟 | 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国电集团公司总经理、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原党组书记、总经理 |
吴云红 | 水电十四局副局长 |
高盈孟 | 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他盛华 | 云南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
董华 | 云南省副省长、原云天化董事长总经理 |
付军 | 云铜副总,云轻纺总经理,云南医药集团党委书记 |
路东尚 | 山东招金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 |
董英 | 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
郝蜀东 | 昆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任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
科教界
姓名 | 备注 |
---|---|
张国成 | 稀土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
戴永年 | 有色金属真空冶金专家,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 |
彭金辉 | 海南省副省长、原昆明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
季维智 | 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
曹进德 | IEEE Fellow、欧洲科学院院士 |
李梦庚 | 锡冶金专家,现代锡冶金火法精炼技术奠基人,连续螺旋结晶机的发明者 |
刘纯鹏 | 国家科委冶金学科组成员 |
魏一鸣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理工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 |
毕谦 | 先后担任昆明工学院基础部建力系系主任 |
常鹏北 | 创建了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电渣冶金研究室 |
肖正学 | 曾任西南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爆破协会常务理事 |
王希季 | 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 |
徐祖耀 | 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科学家、教育家 |
校园环境
综述
截至2018年3月,昆明理工大学有呈贡、莲华和新迎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4300余亩。昆明理工大学官网“虚拟校园”可以浏览昆明理工大学全景。
莲华校区
- 校区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一二一大街文昌路68号
- 邮编:650093
老校区: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位于昆明市五华区,占地面积680亩。昆明理工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及部分学院保留在莲华校区。学校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国土资源工程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三、大四及以上学院的研究生在本校区学习、其余学生(除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均在呈贡主校区学习。
呈贡校区
- 校区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景明南路727号
- 邮编:650500
主校区: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位于昆明市呈贡大学城中心,总占地面积3200亩,呈贡校区图书馆获得鲁班奖。
新迎校区
- 校区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环城东路50号
- 邮编:650051
昆明理工大学新迎校区是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所在地,位于昆明市区内,占地面积42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