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林祥棣

林祥棣

林祥棣

林祥棣(1934年2月8日—2018年7月29日),江苏南通人,光电技术与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科技大学首任校长。

1952年林祥棣从南通中学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机械系光学仪器专业;1956年本科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先后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室主任、研究所系统工程总体组组长;1973年到四川省大邑县参与组建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先后担任科技负责人、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名誉主任;199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院长;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出任西南科技大学校长(任期至2004年);2005年被聘为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光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同年被聘为四川大学国防科技研究院院长;2018年7月29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逝世,享年84岁。

林祥棣长期从事光学和光电跟蹤测量技术的系统研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林祥棣
  • 外文名:Xiang-di Lin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江苏南通
  • 出生日期:1934年02月08日
  • 逝世日期:2018年07月29日
  •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性别:男
  •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生平

1934年2月8日,林祥棣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友谊桥下西堂子巷31号。
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全家迁居上海。
1940年,就读于上海坤範女子中学附属国小。
1943年,随全家迁返南通,就读于南通城北国小。
1946年,就读于南通中学,先后就读于南通中学国中部和高中部。
1952年,中学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读机械系光学仪器专业。
1956年,本科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先后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室主任(1956年3月至)、研究所系统工程总体组组长。
1973年,奉上级命令到四川省大邑县深山山沟,参与组建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先后任光电技术研究所科技负责人、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名誉主任。
199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院长。
1993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97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2000年1月,出任西南科技大学校长(至2004年),是西南科技大学成立后的首任校长。
2005年4月,被聘为四川大学物理学院光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11月1日,又被聘为四川大学国防科技研究院院长。
2018年7月29日凌晨2时15分,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4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林祥棣领导和参与了多项国家重大广电工程的研製。研究光电跟蹤测量系统的误差分析方法和建立了其数学模型;提出光电扫描交会测量时不同步误差的实时校正法和交会测量多目标的相关判别法;用空间目标的亮度变化判别其性质法;指导低温光学系统研究,在100K低温环境下保持其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20世纪90年代提出和组织开展微光学研究。
  • 科研成果奖励
1985年林祥棣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此外还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和三等奖6次,和光华科技二等奖一次。

人才培养

  • 学科建设
2005年林祥棣任职四川大学以来,积极推动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与建设,指导学校物理、电子信息、光学工程等学科发展规划及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提出集成整合学校科研力量,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研工作,亲自谋划并参与多项国家重点重大项目申请,建议并组织申报了高能量密度物理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提升了四川大学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竞争力。
  • 指导学生
1988年林祥棣指导的研究生雷泽宽以论文《微弱视频信号检测方法的研究》获得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硕士学位。

荣誉表彰

时间荣誉/表彰
1986年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0年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7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中国科学院“七五计画”先进工作者
863高科技计画先进工作者称号(两次)

社会任职

林祥棣曾担任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会员,中国宇航学会测控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四川省光学学会理事长,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2000年1月开始林祥棣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委员会(四川省政协)常委、四川省政协科技委副主任、四川省科技顾问团副主任。

人物评价

林祥棣是中国第一代光学跟蹤测量系统“150-1”工程核心成员,中国光学和光电跟蹤测量系统工程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之一,的光学技术与仪器工程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他一生着眼国家需要,把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党的科技和教育事业,他爱党爱国、勤恳敬业、治学严谨、诲人不倦,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多项殊荣,为国防和科教战线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四川大学评)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