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孔庆鹏(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

孔庆鹏(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

孔庆鹏,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孔庆鹏
  • 职业: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
  • 学位:博士

论文着作

博士生导师,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PI。目前已在本领域着名国际SCI期刊Am J Hum Genet、PNAS、Hum Mol Genet及Mol Biol Evol等上接受发表论文及评论43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及评论17篇(累计影响因子=97.775),合作作者论文及评论26篇(累计影响因子=174.506)。已发表研究论文被Nature、Science、Am J Hum Genet及PNAS等各类SCI刊物累计引用1242次,在国际人类线粒体DNA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
孔庆鹏孔庆鹏

研究方向

东亚人群源流历史研究,并以此为框架探讨人类重大疾病或重要性状的遗传学基础。

任职经历

2009.7-至今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 分子人类学学科组 PI
2009.6-至今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
2008.9-至今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2005.12-2008.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分子进化与基因组多样性实验室,副研究员
2005.6-2005.11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分子进化与基因组多样性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1999.9-2005.6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理学博士
1995.9-1999.7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理学学士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为分子人类学,研究兴趣为:基于遗传标记研究人群的源流历史及环境适应机制,以此为框架探讨人类重大疾病或重要性状产生的遗传学机理。目前本实验室已经开展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东亚人群源流历史研究: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由于其具有的一些遗传学特性如缺乏重组、母系遗传、高突变率等,因而被广泛套用于人类起源及演化研究。随着对世界範围内人群母系遗传组成认识的逐渐清晰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人群源流历史了解的逐步加深,目前的研究重心逐渐转移到重建一些近期的重要人群历史事件或重大考古学现象,而达到该目标则需要更丰富的遗传信息及更为精细的分析。鑒于此,本研究组目前主要基于mtDNA全基因组信息,充分结合我们前期构建的精细的东亚人群mtDNA系统发育关係树,针对性研究东亚及周边地区人群的族源历史及重大考古学事件在现代人群中的遗传印记等。2、长寿人群的遗传学基础研究: 长寿是极度衰老的表现,而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长寿具有家族聚集性的现象,且其遗传力大约在25%左右,但长寿的遗传机理究竟为何至今仍不清楚。与此同时,通过对长寿遗传相关因素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深入理解可能影响(延缓)衰老进程的遗传因子,而且还可能对了解衰老相关疾病的遗传机制提供新的线索。本研究组主要基于群体遗传学思路,採用候选基因及基因组学等技术手段,深入研究中国长寿人群可能存在的相关遗传因素。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