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鼯鼠
云南鼯鼠也叫云南大鼯鼠,体型较大。体长500—610毫米,尾长575—610毫米,耳长约47毫米。前足、发翼前后缘、后足、踝和尾远端1/2(或长些)呈黑色而有光泽。喜欢栖息在针叶、阔叶混交的山林中。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云南鼯鼠
- 别称:云南大鼯鼠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哺乳纲 Mammalia
- 目:齧齿目 Rodentia
形态特徵
体长500~610mm,尾长575~610mm。前足、皮翼前后缘、后足、踝和尾远端约1/2处呈黑色且有光泽。体背从鼻尖到尾基部为浓厚暗栗色,毛基灰色;从尾基部向前至近肩部到颈项中间分散有许多尖端黑色而下面是狭窄白色的毛,使体背面显现出无数的细小白点;脸两侧以及眼和耳下方均呈黄灰色,杂以栗色,颏部毛色暗淡;体腹面黄白色,有的在中线略带栗色,皮翼下面边缘亦有较暗的栗色;耳毛稀疏;外侧前缘呈栗色,后缘黑色;跖部外侧具有长而密的刷状毛。
药用价值
云南鼯鼠的粪便常年堆积而不霉烂。橙足鼯鼠的千燥粪便是着名的中药材五灵脂。
分布範围
分布在云南西北部的维西和西南部近缅甸和寮国边界地区。
物种辨识
本种的体型、颅骨大小和毛色与棕鼯鼠的均有明显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