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9月经省教育厅审批设立。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室具有云南省重点学科“植物营养学”和云南省重点建设学科“农业资源利用”2个省级重点学科及云南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云南省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 审批设立:2007年9月
- 发展思路:结合云南农业生产实际
- 研究目标:立足云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基本信息
云南省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9月经省教育厅审批设立。
发展思路
结合云南农业生产实际,立足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以植物营养科学、土壤科学、环境科学、植物保护等学科相交叉,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资源高效利用、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体定位
把握学科发展前沿,以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经特作物营养与施肥、高原湖泊区集约化农田施肥与环境、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为主要研究方向,加强学科交叉和平台建设,培养和造就团结创新的学术团队,建立学科优势与特色,提升学科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同学科前列。
研究目标
立足云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高效、优质、高产、生态、安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方向
近年来本实验室结合云南实际,立足粮食安全、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已形以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经特作物营养规律与施肥、高原湖泊区集约化农田施肥与环境、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环境保护等非常稳定、具有鲜明特色、优势的研究方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同学科前列。
研究内容
1)养分资源高效利用
立足云南省生物多样性资源优势,针对云南水、肥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化肥利用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等实际问题,以养分、水分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病害控制为重点,重点开展农业多样性种植系统中的资源高效利用与病害控制研究,提高农业生产中水、肥资源利用效率和促进可持续利用。
2)经特作物营养与合理施肥
以烤菸、蔬菜、花卉、中草药、茶树等云南主要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为主,重点开展经特作物的营养需求规律和精确施肥技术研究,开发研製经特作物专用肥料,建立云南主要经特作物的精準水肥管理技术和规範化种植技术。
3)高原湖泊区集约化农田施肥与环境
针对云南以坡耕地为主、水土流失严重、九大高原湖泊区域集约化农田高投入、高产出、环境风险加大的现状,重点开展高原湖泊区集约化农田的合理施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农业非点源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控制研究。
4)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环境保护
立足于云南低纬度、高海拔区域丰富多样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以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环境科学为理论,採用巨观生态学技术与微观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层面,研究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污染和环境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其本质和基本规律,构建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的套用模式和技术体系。
研究队伍
本实验室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6人,博士10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4人。目前学术队伍中高级职称比例为60.9%,具有博士学位比例为43.5%,具有硕士学位比例为73.9%。平均年龄为36.5岁。其中大部分人曾赴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留学或访问研究。学术队伍具有较高学历和学术水平,结构合理,学风正派,治学严谨。目前具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云南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人。
科研项目
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室具有云南省重点学科“植物营养学”和云南省重点建设学科“农业资源利用”2个省级重点学科及云南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具有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植物营养学、土壤学、环境科学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在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经特作物合理施肥、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坡耕地水土保持、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等领域形成了特色和优势。近三年来,主要承担欧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子课题、863子课题、科技部攻关、农业部948、教育部“春晖计画”、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云南省科技攻关、云南省国际合作及云南省套用基础研究等科研课题38项。其中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6项,境外合作项目4项。科研经费总计1744万元,年人均科研经费32.1万元。
近三年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励12项,发明专利2项。科研成果转让1项。学术专着12部。在国核心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29篇,SCI收录论文18篇,EI收录论文4篇,人均每年发表论文4.8篇。
合作交流
近三年承办国际植物营养教学培训班、国际植物营养学科研讨会、中日植物营养国际学术研讨会、第17届国际土壤学会学术会议会后考察、东南亚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及第八届全国土壤环境科学学术会议、第十届全国土壤地质会议、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会议等学术会议8次。与英国Wolverhampton大学、德国Kiel大学、澳大利亚Murdoch大学、日本九州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已建立了紧密、良好的合作关係。
发展目标
以瞄準学科发展前沿、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术基地、最佳化资源配置、形成学科优势与特色,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服务经济社会的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
1)加强基础条件和学科平台建设,显着提升实验室综合实力,力争进入同学科先进实验室行列。
2)加强科研基地建设,明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争取国家级科研课题,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3)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和对外学术交流。
4)加强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学术队伍建设。力争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率达到50%以上,具有硕士学位比率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