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浙江省金华市,199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金华市属地方性高职院校,国家示範性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画”试点高校,浙江省重点建设高职院校,浙江高职界的“浙大”。
学校的前身是1994年成立的浙江工业大学金华分校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金华理工学院(筹)。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性质为民办。从筹办至2000年,浙江农业机械学校、金华贸易经济学校、金华农业学校、金华师範学校、义乌师範学校、金华卫生学校等6所学校相继併入。2003年学校转为公办。2015年,成为浙江省首批四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试点院校。
截至2017年1月,全日制在校生2.4万余人,占地2216亩,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2.1亿元;教仪设备总值2.33亿元,各类藏书近180万册,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办60个专科专业;1家附属医院——金华市人民医院。
基本介绍
- 所属地区:浙江金华
- 主管部门:浙江省人民政府
- 学校官网:http://zsw.jhc.cn/
- 中文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 英文名:Jinhua Polytechnic
- 简称:金职院
- 创办时间:1994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综合类
- 属性:国家示範性高等职业院校
- 现任校长:梁克东
- 校训:知行合一 务实创新
- 校歌:《托起群星的辉煌》
- 学校地址:浙江省金华市海棠西路888号
- 学校代码:12061
- 主要奖项: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2016年)
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2016年)
国家级语言文字规範化示範学校(2012年)
历史沿革
- 金华师範学校
金华师範学校在晚清“废科举、兴学校”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时任金华知府宗舜年呈请改试院(今侍王府址)为金华府初级师範学堂。
宣统元年(1909)12月,首批简易科学生完成学业,为清朝末年第一批师範毕业生。
1913年,学校改称浙江省立第七师範学校。
1940年,称浙江省立金华师範学校。1953年,浙江省教育厅将之列为全省4所重点师範学校之一。
1988年,因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成绩显着”被列入国家教委首批表彰的中师之一。
1994年始招收“五年一贯制”小教大专班。
- 金华卫生学校
金华卫生学校,浙江省内唯一全国重点卫生学校。
金华卫生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15年的金华福音医院高级护士职业学校。
1929年,更名为“私立福音高级护士职业学校”。
1951年9月更名为“金华福音医院护士学校”。
1952年9月,定名为“浙江省金华卫生学校”。
1958年,在卫校基础上成立金华医学专科学校。
1960年,医专升格为医学院。1962年5月8日,衢县卫校在校生併入金华卫校。
1980年,被国家卫生部确定为浙江省唯一的“全国重点卫生学校”。
1994年,国家教委授予“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荣誉。
- 金华农业学校
金华农业学校,浙江省首家全国重点农业中等专业学校。
金华农业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33年7月的浙江省立实验农业学校。
北平大学农学院教授、着名土壤学家蓝瑾,受时任浙江省政府委员、教育厅长陈布雷之邀,前来金华塘雅机山国小旧址建校,蒋介石题写“浙江畜牧”予以勉励。
1967年12月,学校迁至金华湖海塘。
1980年,跻身全国重点中专学校。
1997年9月,金华职工专科学校併入金华农校。
- 义乌师範学校
义乌师範学校创建于1956年8月。
1984年12月,由地、县双重领导转为由地区直接领导管理。
1986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题写“团结、严谨、求实、创新”八字校风,
同年,着名诗人艾青题写校名“浙江省义乌师範学校”。
- 金华贸易经济学校
金华贸易经济学校创建于1978年,校名为浙江金华供销学校,隶属于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委託金华地区供销社(省社办事处)代管。
1979年暑假期间,学校转迁金华,租用金华茶厂在金华东市街旧址的两座仓库作为临时校舍。
1980年5月,学校迁至金华市郊金大塘西侧新建校舍。
1995年5月,学校更名为金华贸易经济学校。
- 浙江农业机械学校
浙江农业机械学校,浙江省农机行业唯一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创立于1979年,先后被国家教委评为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合格学校、浙江省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等荣誉称号。
1994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开始筹建金华理工学院;
1995年3月,更名为浙江农业机械学校。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1993年9月,金髮公司、省人才开发协会、浙师大离退休教师协会联合行文向省教委请示筹办金华大学。
1994年1月,省教委向省政府递交了《关于要求筹建民办金华理工学院的请示》。
1994年4月选定了浙江农业机械学校作为理工学院办学校址。
1994年7月省高校设定评审委员会向省教委反馈了谘询意见。
1994年7月金华市政府与浙江工业大学签定了“联合办学协定”、商定金华理工学院挂靠浙工大,作为金华分校,于1994年秋季开始正式招生(三个专业共100名学生)。
1994年7月20日浙江省政府下文进一步明确了学院的管理体制、办学规模、专业设定、招生就业、经费投入等事宜;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1994年9月25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建民办金华理工学院。
1994年10月中旬,国家教委组织了高校设定评审会专家组对学院进行了考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1994年12月成立了金华大学发展基金会,选举产生了48人组成的第一届董事局。
1997年5月,省政府致函国家教委要求建立民办金华理工学院;
1997年6月,建立了严济慈图书馆。
1997年7月,省教委根据申办形势,要求国家教委将“金华理工学院“更名为“民办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1997年12月,国家教委组织评审委员会在宁波市开会研究了各地办学的申报情况,讨论通过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申办报告;
1998年4月6日国家教育部正式下文批准建立“民办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1998年5月26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浙江农机校与学院实行并轨办学;
1998年5月,成立理工分院。并首次开办了“全日制自考助学班”,招生45名。
1998年年8月成立了“金华市高等教育规划与布局高速领导小组”;并决定在市区大黄山一带划拔土地1028亩建设新校区;12月又下文将金华农业学校、金华师範学校(含原义乌师範学校)、金华贸易经济学校等学校与学院实行并轨办学。
1998年秋季,学院以自己的名义独立招收的第一批新生入学;9月初学院成立总部,迁至严济慈图书馆大楼办公。
1998年12日,分别成立经贸分院、农学分院、人文师範分院。学院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总院,并设定院长办公室、教育处、重点办、财务核算中心等直属部门。至此,学院下辖了4个分院和1个严济慈图书馆,并设有5个专业,在校大专生1607人,教职工643人,副高以上职称66人,博士3人。
1999年5月,学院与浙江大学合作建成了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金华教学站,开始招收本科学生240名。
2000年1月,学院设立了院务处。
2000年3月,学院设立了成教处、科研处。
校园一角

2000年,市委决定,将金华卫校整体升格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院。
2001年3月7日,学院增设外事办公室、人事处、学生处、保卫处、中专部。
2001年6月27日,市政府决定金华大学(筹)附属医院,市中心医院和人民医院分别增挂金华大学(筹)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
2001年9月19日,市政府决定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增挂金华大学(筹)牌子。
2003年1月14日,教育部同意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调整为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7年1月,该校有13个二级学院,开办60个高职专科专业。
二级学院 | 专业 |
---|---|
信息工程学院 | 套用电子技术、通信网路与设备、电气自动化技术、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计算机套用技术、计算机网路技术、电子商务、楼宇智慧型化工程技术 |
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製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製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製造、汽车技术服务与行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建筑工程学院 | 建筑工程技术、道路桥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 |
经济管理学院 | 会计市场行销;医药行销;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律事务;电子商务(文) |
师範学院 | 学前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音乐表演、传媒策划与管理;文秘 |
农学院 | 园艺技术;城市园林;经济信息管理;畜牧兽医、宠物医学;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商品花卉 |
医学院 | 医学检验技术;护理;护理(中澳班);康复治疗技术、助产;临床医学;中药药学 |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 旅游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 |
艺术设计学院 | 美术教育;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影视动画;产品製造 |
製药与材料工程学院 | 化学製药技术;高分子材料製造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生物製药技术;安全技术管理 |
国际商务学院 | 套用英语;套用阿拉伯语 |
金华教育学院 | 数学教育;生物教育;物理教育;语文教育;英语教育 |
国际商务学院 | -- |
国际教育学院 | -- |
成人教育学院 | -- |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1月,教职工1369人,其中教师950余人,有正高职称98人、副高职称321人,双师素质占90.3%;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7名,省教学名师6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8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聘请兼职教师1100余人。
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王振洪
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7名):陈海荣、章文君、郑布英、张树声、马美蓉、梅淑芳、傅永强
省教学名师(6人):龚永坚 、王成、杜世禄、张必松、杨艳、唐金花
全国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胡野
高校优秀教师:胡华江、戴欣平
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1月,招生专业60个,其中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示範专业3个,省优势专业3个,省特色专业1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专业2个,联合办学本科专业教学点1个;主持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国家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30门;国家规划教材70门、省重点教材50余门;央财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5家;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项目1个。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製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製造、通信网路与设备、电气自动化技术、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楼宇智慧型化工程技术、护理、助产、康复技术;
国家教学资源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地方财政支持建设专业:畜牧兽医、生物製药技术、艺术设计、市场行销;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示範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套用电子技术、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工业设计、模具设计与製造
省级特色专业:套用电子技术、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
省示範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澳护理
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範专业点:护理
省级重点专业:套用电子技术、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精品课程:智慧型电子产品设计与製作、电子电路调试与套用、国小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研究性学习、CAD/CAM套用、幼稚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幼儿教师音乐技能
省级精品课程:电视机原理与维修、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变频调速系统设计与装调、资料库技术与套用、CAD/CAM套用、旅游地理、护理学基础、筹资实务、旅游地理、普通园艺学、人体解刨学、电子商务、机械加工技术、冲压与塑胶成型设备。
- 教学成果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获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1月,该校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市级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一览表
类别 | 学科名称 | 学科带头人 | 批准时间 | 建设时间 |
B类 | 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 | 余党军 | 2005年3月 | 2005-2010 |
市级重点学科一览表
类别 | 学科名称 | 学科带头人 | 批准时间 | 建设时间 |
首批市级重点学科 |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 徐苏凌 | 2005年6月 | 2005-2008 |
病原生物学 | 胡野 | 2005年6月 | 2005-2008 | |
第二批市级重点学科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龚永坚 | 2008年12月 | 2008-2011 |
动力机械及工程 | 王瑞敏 | 2008年12月 | 2008-2011 |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戴素江 | 2008年12月 | 2008-2011 | |
第三批市级重点学科 | 职业技术教育学 | 王振洪 | 2012年5月 | 2012-2015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郑钊 | 2012年5月 | 2012-2015 |
交流合作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教育合作和校际合作,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法国、芬兰等10多个国家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係;招收有尼泊尔等6个国家的留学生。学校还与新疆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四川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中西部地区院校开展对口交流合作。
中澳护理专业、中美会计专业、中加酒店管理专业、中澳建筑设计专业、中美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等5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项目总数位居浙江省高职院校第一,其中中澳护理专业被评为“浙江省示範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7年1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拥有省级研究机构1个、校级研究机构11个。
省级研究机构:浙江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机构:高职教育研究所、人畜共患病研究所、自动控制与信息工程研究所、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所、动力机械与车辆工程研究所、法律套用研究所、旅游研究所、生化研究所、大学LED晶片研究所、不孕症研究、环境工程研究所。
科研成果
截至2017年1月,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星火计画项目6项,省部级立项课题218项,其中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项,省科技厅资助的重大科技专项项目3项、其它省科技计画项目98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二、三等奖各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各1项,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00余项;获授权专利508件;获软体着作权81件;年科技服务到款超千万元,年社会培训16万余人天。
2016年,《中国高教研究》发布《2015年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在18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3篇,占公办高职院校发文总量的6.3%,发表论文数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国高职院校第二。
“十二五”期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共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9项,获国家教科规划、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套用研究等省部级项目100项;SCI/EI等高层次论文年发表数达70余篇;获授权专利403件,其中发明专利27件; “十二五”期末,年科研与社会服务总到款首次突破1000万元。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1月,该校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资源近170万册,电子图130万册,购置有清华同方、万方、人大複印资料、外文期刊等数字产品。
- 学术刊物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期刊)。主要刊登主要刊登本院理工科的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生物工程、计算机、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电力工程、建筑工程、农业科学、农业工程、汽车与维修工程、临床医学、护理学、检验学、农学动物饲养、动物医学等学科以及有关边缘学科的基础理论、套用技术、推广套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发展动向;社会科学与文学艺术类学科的中外文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人才学、市场学、旅游学、秘书学、美学、书画艺术、装璜艺术、服饰艺术、音乐、器乐等学科以及相关边缘学科的基础理论、套用理论与技术、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发展动态。
实训大楼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姓名 | 职位 | 职称 |
---|---|---|
王振洪 | 党委书记 | |
梁克东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
龚永坚 | 党委副书记 | 教授 |
成军 | 党委委员、副校长 | 教授 |
邵锦平 | 党委委员、副校长 | |
陈海荣 | 党委委员、副校长 | 教授 |
资料来源 |
历任领导
姓名 | 职务 | 任期 |
---|---|---|
仇保兴 | 校长 | 1994.12-1997.6 |
黄文虎 | 校长 | 1997.6-1998.11 |
顾伟康 | 校长 | 1998.11-2002.10 |
杜世禄 | 校长 | 2002.10-2009.7 |
王振洪 | 校长 | 2009.7-2015.10 |
文化传统
校徽
校标译义:
学校校标

1.採用中国经典图形“宝相花”
传统意义——寓示喜庆、吉祥
现代意义——体现年轻、活力
2.“五位一体”标誌成为设计核心,体现学校办学理念
3.“1994”为学校创办年,体现记忆
4.校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标誌识别是校标的基本元素,英文内容体现校标设计的完整性
校训
知行合一、务实创新
校歌
《托起群星的辉煌》
学校校歌

曲:洪波 词:集体
在金色中华的热土上,
在茶花盛开的地方,
有一座美丽的校园,
洋溢着高职教育的新春光,
打造基地,严禁教学,
潜心科研,广招人才,输送栋樑。
五位一体,校企紧密携手,
托起太阳,托起月亮,托起群星的光辉,
五位一体,校企紧密携手,
托起太阳,托起月亮,托起群星的光辉。
学校精神
兼容并蓄 经世致用
杰出校友
厉志海:省人大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
袁荣祥:省人大副主任
孔祥有:原省人大副主任
斯大孝:原省委常委、公安厅厅长、省人大副主任
蒋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的杰出代表,荣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
汤汤:浙江省作协副主席、童话作家,屡获国内儿童文学奖项。荣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
杨金土:原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司司长
江跃进: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徐子伟:浙江农科院副院长、省特级专家
蒋风:原浙江师範大学校长
陈炫亮:金华市政协原副主席
骆侃佼:浙江省卫生监督局局长
林锦泉:原永康市教委党委委员
宋剑锋:省内知名药品检验中药专家,入选衢州市“115人才”,2015年获评“衢州十大杰出青年”
孙伟挺: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参考资料: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