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家妇女(1985年黄健中执导电影)
《良家妇女》是黄健中执导的剧情片,由丛珊主演,张伟欣、王佳艺等参加演出,于1985年上映。
该片讲述解放前夕的黔北山区流行大媳妇、小丈夫的婚俗,解放后,深受这种畸形婚配所苦的年轻女性杏仙冲破封建枷锁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故事。
基本介绍
- 导演:黄健中
- 编剧:李宽定
- 主演:丛珊
- 发行公司:北京电影製片厂
- 对白语言:汉语国语
- 中文名:良家妇女
- 外文名:A Good Woman
- 製片地区:中国大陆
- 类型:剧情
- 片长:110分钟
- 上映时间:1985年
- 色彩:彩色
剧情简介
解放前夕偏僻的黔北山区农村,一顶花轿将18岁的姑娘杏仙抬进易家寨做童养媳。婆婆五娘只比她大8岁,小丈夫易少伟只有6岁。杏仙的婆婆善良、温和,但脸上少有笑容。杏仙与少伟一家相处融洽,并发现寨子里有不少怪事。农忙季节五娘的娘家侄子开炳表哥到家里帮忙干活,他与杏仙年龄相仿,杏仙慢慢格外注意起沉默少语的开炳,第二年两个人悄悄相爱。好事的三嫂满脑子封建卫道士的观念,调唆少伟跟蹤盯梢。按当地习俗,女子偷情要遭到沉潭的惩罚,杏仙感到非常痛苦。土改工作队进驻村子,杏仙听了宣传教育后知道法律保障男女婚姻自由,便想和开炳自由恋爱,但又捨不得五娘和少伟。正与开炳商量此事时,他们被三嫂发觉,开炳被村里人打了个半死。杏仙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决定离开,三嫂事先等在山道上準备羞辱她,而善良的五娘让少伟提醒杏仙避开,杏仙终于第一个冲出这封闭落后的山寨。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
余杏仙 | 丛珊 | ---- |
五娘 | 张伟欣 | ---- |
易少伟 | 王隹艺 | ---- |
开炳 | 章健 | ---- |
大嫂 | 马琳 | ---- |
三嫂 | 梁彦 | ---- |
疯女子 | 姬培杰 | ---- |
曲同志 | 周燕 | ---- |
三哥 | 时芝祥 | ---- |
石匠 | 刘万琪 | ---- |
职员表
製作人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剪辑 | 道具 | 美术设计 | 造型设计 | 服装设计 | 灯光 | 录音 | 布景师 |
---|---|---|---|---|---|---|---|---|---|---|---|---|---|
刘学生(製片主任) 马千里(製片) | 黄健中 | 郑春雨 周希娅 | 李宽定 | 云文耀 | 施万春 | 白志朴 | 薜鑫 | 邵瑞刚 石建都(副美术) | 孙鸿魁(化妆设计) 仇平(化妆) | 范刚 | 张明 孙利 | 郑春雨 | 王正璜 |
编辑 | 皇甫可人 |
拟音 | 孙凯 |
石刻 | 刘万琪、冯国东、王亦林、圯襄 |
烟火 | 徐杰 |
演奏 | 中央乐团交响乐团 |
指挥 | 方国庆 |
独唱 | 李元华 |
古埙独奏 | 赵良山 |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演员介绍
- 余杏仙演员:丛珊十八岁时嫁到易家寨,与只有六岁的少伟做夫妻。是个温柔纯朴的好女子,悉心照料小丈夫,与婆婆相处融洽。但是,开炳的到来让她动了真情。在经历了惶惑痛苦后,她鼓起勇气冲破封建婚姻制度的枷锁。
- 五娘演员:张伟欣杏仙的婆婆。善良,贤淑,懦弱,也是包办婚姻的受害者,遭遇比杏仙更不幸。她只过了一天真正的婚姻生活,丈夫就逃婚而去,并在数年后病故。她忍着巨大的悲苦和孤独把儿子养大,只有26岁却未老先衰。因此,她很同情杏仙。
- 易少伟演员:王隹艺杏仙的丈夫,比杏仙小十几岁。天真活泼,聪敏乖巧,心地善良,把杏仙当成自己的大姐姐,非常喜欢和她在一起,感情非常深厚。
- 开炳演员:章健五娘的侄儿,农忙时到缺少劳动力的姑妈家帮忙。他与杏仙年纪相仿,身体健壮,善良、憨厚、勤劳,只知道闷头干活儿,腼腆得像个大姑娘,见了年轻女子就脸红。
- 三嫂演员:梁彦易家寨的年轻媳妇。好胜逞强,满脑子封建思想,欺负杏仙和开炳,自觉地充当封建族规的代言人,惩罚他们的爱,但她自己却因为不孕而时常遭受丈夫的毒打。
- 疯女子演员:姬培杰年轻美貌的女子,比杏仙早嫁到易家寨,也是嫁给小丈夫。她爱上本寨的一个小伙子,差点被家族里的人抓去“沉塘”。从那以后她就疯了,每天唱着悲伤的歌。她被村人视为不洁之人,遭到唾弃。
角色演员介绍参考资料
幕后花絮
- 黄健中本来没读过李定宽的小说。1984年初,两位河南农村作者托杂誌社把他们改编的《良家妇女》剧本转寄给黄健中。剧本的风格引起黄健中的兴趣,他找来原作阅读,一下子被小说中描写的民俗民风迷住了。此后,黄健中多次打长途电话到广西联繫李定宽,终于把他请到北影厂来改编剧本。
- 虽然没有採用河南青年作者的剧本,但两位改编者附在剧本后的信让黄健中相信儘管当时流行“功夫片”,有文化的农村青年仍会喜欢艺术情趣较高的影片,这给了他创作的信心。
- 由于小说本身就侧重描写生活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动作表情来揭示人物内心,所以,李定宽改编时相当顺手,只用了二十几天就完成了电影剧本。
- 在读原作时,黄健中曾构想从民俗角度观照山区女性命运,把片头杏仙出嫁的场面处理得喜气洋洋,富有地方特色。然而,在贵州李宽定的家乡採风时,黄健中听了很多有关封建婚姻的故事,深有感触,提出给片中加入一个疯女子,把疯女子当成所有妇女心灵的折射、象徵。同时,他还改变了过去对于开场的婚俗、民俗想法,决定从片头开始就渲染悲剧气氛,让疯女人的悲歌贯穿整个婚礼。
- 片中杏仙踩石碓的镜头,按贵州人的习惯应该是单脚踩,但是黄建中认为那样拍出来难看,就让演员按他的老家闽南的习惯,赤着脚,双脚踩在踏板上来回移动重心。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获奖奖项 | 获奖方 | 结果 | |
---|---|---|---|---|
1986年 | 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最佳摄影 | 云文耀 | 提名 |
最佳音乐 | 施万春 | 提名 | ||
最佳录音 | 郑春雨 | 提名 | ||
第二十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 国际电影评论家组织奖 | 《良家妇女》 | 获奖 | |
第十八届大西洋国际电影节 | 最佳影片奖 | 《良家妇女》 | 获奖 | |
西班牙安达鲁西亚电影家协会评论奖 | 《良家妇女》 | 获奖 | ||
西班牙电影俱乐部联合会电影俱乐部奖 | 《良家妇女》 | 获奖 | ||
比利时皇家电影博物馆、皇家电影资料馆发掘新电影奖 | 《良家妇女》 | 获奖 | ||
1987年 | 印度第十一届国际电影节 | 国际评论家奖 | 《良家妇女》 | 获奖 |
阿尔及尔“世界文化荟萃”电影大奖赛 | 最佳摄影奖 | 《良家妇女》 | 获奖 |
影片评价
正面评价
该片本来可以拍成一部控诉封建罪恶婚姻的影片,也可以满足于在不同层次上刻画人物的感情冲突,然而,该片没停留在这些层面,导演把视点从透视生活升移到透视历史,对这个古老的故事做了超越时空的开掘,从而概括了数千年来华夏女子悲惨的命运。导演不仅仅关注着纵向的历史,还以更深沉的感情,从横向加以延伸,揭示了杏仙身边发生的人们习以为常因而同样视为天经地义看待的悲剧。导演用造型讲究、构图别致的电影画面,传递给出丰富而多义的信息,把一桩特定的畸形婚姻放到历史的纵向与横向的延伸中去考察,既不猎奇媚俗,又不迴避人性的深层揭示,既有同情和叹息,又有严肃的哲学思考。(《当代电影》评)
负面评价
该片在艺术处理上有精心的探求,而在思想内蕴的开掘和悲剧形象的塑造上,却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力度。影片的开头字幕独特而有气势,藉助电影艺术特有的声画结合,顿时为影片即将现的妇女生活製造了浓烈的悲剧氛围。但是,一部电影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光彩,首先是同人物形象塑造联繫在一起的,从这一要求来看,该片存在明显不足。影片在小说提供的文学基础上比较集中地写了五娘、杏仙、三嫂、大嫂等几个黔北山区的农村妇女形象,其中五娘与杏仙形成了一组人物对比。该片採取虚实相间的艺术手法,较为简练地突出了人物各不相同的思想品格。但令人遗憾的是,导演并没有循着这组人物关係的情节线索,深入地开掘五娘和杏仙两个人内在的冲突,却反而过分追求艺术风格上的含蓄、隽永、淡雅,致力于对人物美好人性和情意的揭示,也就减弱和沖淡了影片应有的悲剧色彩。(《电影新作》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