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谿县
松谿县(古属建宁府松谿县)隶属于福建省南平市,位于闽浙交界处,武夷山麓东南侧,古时沿河两岸多乔松,有“百里松荫碧长溪”之称,松谿县因此而得名。松谿县气候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松谿县总面积为1043平方公里,2016年总人口为16.8万人。东去庆元县城48公里,东南至政和县城27公里,西至建阳县城107公里,北抵浦城县城75公里。松谿县辖1街道、2镇、6乡。
松谿县2000年5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之乡”。2016年7月22日,松谿县通过环保部国家级生态县考核验收,成为闽北首个国家级生态县。
2016年,松谿县实现生产总值(GDP)46.64亿元。2019年1月9日,凭藉松溪版画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松谿县
- 外文名称:Songxi County
- 行政区类别:县
-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 下辖地区:辖1街道、2镇、6乡
- 政府驻地:松源街道
- 电话区号:0599
- 邮政区码:353500
- 地理位置:福建南平北部
- 面积:1043平方公里
- 人口:16.8万人(2016年)
- 方言:闽北语建瓯话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白马山宋窑遗址等
- 机场:武夷山机场
- 火车站:松溪站、建瓯西站
- 车牌代码:闽H
- 行政代码:350724
历史沿革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始置东平县,属建安郡。
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裁併郡县,撤东平县改名东平乡。从南北朝至隋唐均属建安县。
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东平乡属吴越国处州龙泉县。
五代晋天福五年(940年),闽富沙王建安镇安军节度使王延政夺吴越国之东平乡大部地方,于天福六年立为松源镇。
五代晋开运二年(945年),南唐灭闽,松源镇属南唐永安军。
五代周广顺元年(951年)即南唐保大九年,南唐政权升松源镇为松源县,县治设今旧县乡政府所在地,属南唐忠义军。
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宋灭南唐,迁县治于今址,改名松谿县,属福建道建州。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属两浙西南路建州。
雍熙二年(985年),属福建路建州。
隆兴元年(1163年),属福建路建宁府。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属江浙行中书省建宁路。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属福建行中书省建宁路。
至正十八年(1358年),属福建行中书省建宁分省。
明洪武二年(1369年),属福建行中书省。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称布政使司建宁府。
南明福王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松谿县曾改名嵩溪县。
顺治三年十一月十四日(1646年12月31日),清兵进驻松谿县城,复名松谿县,属福建省延建邵道建宁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福建省划分为4个道,松谿县属福建省北路道。
民国三年(1914年)北路道改称建安道,道公署均驻南平。
民国十五年(1926年),国民革命军入闽,次年2月成立松谿县政府,直属福建省政府。
民国二十二年(1922年)11月,福建一度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松谿县属延建省。翌年1月,人民革命政府失败,松谿县复直属福建省。
民国二十三年(1923年)7月,省县之间设立行政督察区,全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松谿县属第十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四年(1924年)10月,改称第三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公署均驻浦城,民国二十七年8月(1938年)迁建阳)。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4日),松谿县解放,属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第一行政督察区改称建瓯专区,9月,改名建阳专区。
1956年3月撤销建阳专区,松谿县属南平专区。
1959年7月1日划归福安专区。
1960年2月1日,松溪、政和两县合併,称松政县,县治设松溪城关,仍属福安专区。
1962年8月2日恢复松溪、政和两县建制。
1970年7月1日再度与政和县合併,复属南平专区(1971年6月,改称建阳地区)。
1975年3月15日再次恢复松溪、政和两县建制,仍属建阳地区(1989年1月又改为南平地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6年,松谿县面积1043平方公里,人口约15.5万人,辖3个镇、6个乡:松源镇、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茶平乡。县政府驻松源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松谿县常住总人口142453人,其中:松源镇33201人、郑墩镇16891人、渭田镇22038人、河东乡13512人、茶平乡13109人、旧县乡13450人、溪东乡11136人、花桥乡10944人、祖墩乡8172人。
2003年末,松谿县户籍人口15.8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7万人。辖3个镇、6个乡:松源镇、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茶平乡。
2008年,经省政府批覆同意,撤销松源镇,设立松源街道。调整后,松谿县辖1个街道、2个镇、6个乡:松源街道、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茶平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县政府驻松源街道。
区划现况
截至2016年,松谿县辖1街2镇6乡109个村: 松源街道、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茶平乡政府街道驻地松源街道。
乡镇 | 面积 | 代码 | 人 口 | 政府驻地 | 管辖村镇 |
松源街道 | 52.5平方公里 | 350724100 | 43121人 | 东门居委会 | 辖5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 |
郑墩镇 | 180平方公里 | 350724101 | 22000人 | 郑墩村 | 辖15个村委会 |
渭田镇 | 179.5平方公里 | 350724102 | 26975人 | 吴村 | 辖19个村委会 |
河东乡 | 64.5平方公里 | 350724200 | 14430人 | 水东居委会 | 辖1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 |
茶平乡 | 84.27平方公里 | 350724201 | 14926人 | 茶平村 | 辖10个村委会 |
旧县乡 | 104平方公里 | 350724202 | 16100人 | 大黄沙村 | 辖12个村委会 |
溪东乡 | 81.72平方公里 | 350724203 | 14000人 | 东源村 | 辖10个村委会 |
花桥乡 | 167平方公里 | 350724204 | 15347人 | 花桥村 | 辖12个村委会 |
祖墩乡 | 102平方公里 | 350724205 | 11000人 | 刘源村 | 辖11个村委会 |
2016年松谿县人口数据及行政区划表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松谿县位于福建南平市北部,位于东经118°33′~118°55′和北纬27°24′~27°51′之间,地处武夷山脉北端,仙霞岭南麓,北接浦城县,南连政和县,西邻建阳县,东与浙江省庆元县交界。县境东西宽34公里,南北长49公里,总面积104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松谿县地处仙霞岭南端和洞宫山余脉交汇,中低山环绕县境四周,河谷平原分布县境中部溪流两岸地带,在山地与河谷平原之间,错综分布低山丘陵和山间盆谷,构成松谿县四周环山中央低陷的层状总体地貌特徵。
全县地势大致从东北向西南倾斜,最高点在北部溪东乡的龙头山,海拔1349米,最低点在西南梅口村附近,海拔170米。松溪干流依地势自东北入境斜贯西南,干流两侧地势又有不同,西北侧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松溪河谷倾斜,东南侧地势则相反,由东南向西北松溪河谷倾斜。
气候条件
松谿县地处北纬27度,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冬长,春秋较短;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热同期,光照、温度、降水地域差异明显;气象灾害频繁出现。
在松溪城区,年平均气温18.1℃,极端最高温39.6℃,极端最低气温-7.5℃。城区全年无霜期269天,霜期96天。全县各地年平均降雨量1557-1743毫米。城区年日照总时数1972小时。
水文
松谿县境内河流大部为松溪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95.5%。另有郑墩的青山、祖墩的严地等小溪涧属南浦溪水系。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条,河流总长30公里,河网密度为0.22公里/平方公里。
干流松溪,古称大溪,属闽江水系建溪支流,发源于浙江省庆元县百山祖南麓,在庆元县境内称松源溪,经马蹄岙进入县境后称松溪。松溪从东北流向西南,经旧县、河东、松源、郑墩等乡镇,沿途接纳竹口溪、渭田溪、七里溪、杉溪、新铺等支流。到梅口村南红门隘之下常口出境,流至建瓯市城城南汇入建溪。从发源地至出境,河长107公里,流域面积2117.3平方公里。县境内干流长48公里。流域面积1006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2012年,松谿县境内已发现的矿区、矿点、矿化点、异常点共38处,主要有钨矿、磷铁矿、大理石矿、萤石矿、花岗岩矿、石英矿、陶瓷土、铁砂、白云母矿、钾长石矿等。
森林资源
截至2016年,松谿县森林资源有常绿阔叶林、杉松针叶林、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毛竹林和灌丛草甸。
常绿阔叶林,生长在海拔200~1000米处,山谷中可延伸到1200米,多为次生林,原生植被不多,在湛卢山西北的陈坑、栗坑和白马山一带,海拔在700米以上的地区,尚有零星分布。
针叶林,遍布全县,多为次生林、半天然林和人工林。
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200米的中低山地区。混生落叶树种越往高处越占优势,以栗坑、陈坑、青山、双源、黄沙、源尾、岭完、后洋一带居多。主要常绿树种有青山栎、甜槠、木荷,落叶树种有紫树、福建山樱花、青窄槭锥栗、酸枣、山柳、泡桐、枫香、拟赤杨等。
竹林,主要是毛竹林,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下地带,主要分布在渭田、溪东、郑墩、茶平、旧县等乡的湿润的低山丘地。在郑墩、旧县乡有小片刚竹、苦竹、黄竹等杂竹林。在低山丘陵还零星分布着箬竹、胖竹、水竹、淡竹、实心苦竹等。
落叶阔叶灌丛,分布在郑墩、溪东、渭田、花桥等乡海拔200~1000米地带,组成树种有以白栎为主的阳性落叶栎类,伴生树种有映山红、白檩、白鬍椒、算盘子、盐肤木等。海拔900~1300米地带以茅栗灌丛、短柄枪灌丛为多,伴生树种有白栎、化香、胡枝子、野山楂、圆锥八仙花等。
常绿阔叶灌丛,分布在海拔700~1000米的地带,以乌刚栎、马银花为主,海拔在700米以下的地带,以赤楠、乌饭、老鼠刺为主。
灌草丛,分布在海拔900~1300米乔木难以生长的地带,乾燥、低温、风口处,以胡枝子灌丛为主;海拔500米以下的阳坡地带,分布铁芒萁草丛;山谷、沟坡、岭糟地带土壤湿润肥沃处生长着五节芒草丛。
落叶阔叶灌丛,分布在郑墩、溪东、渭田、花桥等乡海拔200~1000米地带,组成树种有以白栎为主的阳性落叶栎类,伴生树种有映山红、白檩、白鬍椒、算盘子、盐肤木等。海拔900~1300米地带以茅栗灌丛、短柄枪灌丛为多,伴生树种有白栎、化香、胡枝子、野山楂、圆锥八仙花等。
常绿阔叶灌丛,分布在海拔700~1000米的地带,以乌刚栎、马银花为主,海拔在700米以下的地带,以赤楠、乌饭、老鼠刺为主。
灌草丛,分布在海拔900~1300米乔木难以生长的地带,乾燥、低温、风口处,以胡枝子灌丛为主;海拔500米以下的阳坡地带,分布铁芒萁草丛;山谷、沟坡、岭糟地带土壤湿润肥沃处生长着五节芒草丛。
动物资源
松谿县境植被茂密,有不少野生动物,其中云豹、老虎属国家第一类保护动物;灵猫、猕猴、鲮鲤(穿山甲)、水獭、苏门羚(山羊)、鸳鸯、草鸮(猴头鹰),白鷳(白纹)等,属国家第二类保护动物。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6年1月4日,松谿县年末常住人口12.10万人。出生率13.90‰,死亡率7.8‰,自然增长率6.1‰。
2016年松谿县末户籍人口16.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364人。
民族
松谿县主体为汉族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经济
综合
2016年,松谿县实现生产总值(GDP)46.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5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48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7.32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15.84亿元,增长8.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542元,同比2015年增长7.1%。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28.9:37.9:33.2调整为28.9:37.1:34.0;三大产业分别拉动经济成长1.2、2.8和2.8个百分点百分之。
第一产业
2016年,松谿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68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4.2%。其中农业产值14.12亿元、林业产值5.49亿元、牧业产值2.24亿元、渔业产值1.10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73亿元。
第二产业
2016年,松谿县全社会工业总产值76.62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68.41亿元,同比增长7.7%;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8.21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24亿元,增长7.2%。
第三产业
2016年,松谿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6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8.4%。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9.12亿元,增长6.3%;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15.14亿元,增长9.7%。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6年,松谿县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校生181人;职业培训学校1所,在校生1406人;普通中学9所,其中高中2所,在校学生2468人;国中7所,在校学生3760人;完小13所,教学点41个,在校小学生10403人;特殊教育1所,在校生64人;全县现有幼稚园达48所,其中公办园11所,民办幼稚园37所,在园幼儿5645人。
医疗事业
截至2016年末,松谿县共有卫生机构15个,其中公立医院3所,私办医院3所,卫生院8个,卫生服务站1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52人,年末共有医院卫生院床位629张。
科技事业
截至2016年,松谿县被列入各类科技计画项目5个,资金149万元。其中,省级项目3个,市级项目2个。全年累计申请专利量246件,专利授权数量169件,获授权专利421件,其中发明专利20件;实用新型299件;外观设计104件。

交通
高速公路
松建高速是松谿县第一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网第三纵长春至深圳线在福建省境内的重要路段,是海西高速公路网第三纵松溪至武平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福建省“南联北接”的重要快速入闽交通主干道。松建高速设速100千米,北连浙江省龙泉市,直通长三角;南接建瓯市,直通闽南金三角经济区及广东珠三角经济区。松建高速设有两个服务区,分别为湛卢服务区、北苑服务区。
松建高速

公路
1958年10月,省道赛浦线松溪至浦城段通车。截至2016年松谿县已拥有公路总里程668.8公里,其中省道40.6公里、县道88公里,乡村公路352.3公里,林业公路58.9公里。
铁路
衢宁铁路,起自浙赣铁路浙江省衢州东站,途经浙江省的龙游、遂昌、松阳、龙泉、庆元四地,进入福建省,经过福建省的松溪、政和、建瓯、屏南、周宁等地,终至杭深铁路福建省宁德站。铁路等级国铁Ⅰ级,与衢丽铁路衢州东站到松阳站区间共线,衢松段双线电气化,有砟轨道,全长379.2公里,设计速度200km/h;松宁段单线电气化,有砟轨道,设计速度160km/h。线路走向于浙西南和闽东北地区,西端与已启动建设的九(江)景(德镇)衢(州)铁路对接,可通达浙赣中西部地区,东端可连线沿海铁路至福州、厦门,形成了一条通江(长江)达海(东南沿海)的便捷通道。
衢宁铁路将于2020年9月建成通车。
历史文化
松谿县历史悠久,建置于三国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城南湛卢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相传春秋时期,着名铸剑大师欧冶子受越王之命,于湛卢山铸成名扬天下的“湛卢宝剑”,其剑列中国古代五大名剑之首。
城西的九龙窑,是宋代烧制贡瓷的遗址,其古瓷已被省博物馆收存。
松谿县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及元代学者杨缨等人曾先后在湛卢山建造“吟室”讲学授徒。
松谿县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之乡”。相继复原生产的湛卢宝剑、九龙窑瓷品和民间版画被誉为“松溪三绝”。
地方特产
光饼麵团裹以葱花、韭菜末、肉末压成小饼,贴置炭炉内壁烤熟。脆酥可口。
薄饼即春卷,面搓揉醒发后手工摊于热鏊上,熟之揭起的薄片麵饼,卷以豆芽、肉丝、笋丝、菇丝等熟莱,成捲筒状。
小角是松溪独有的名食,它既是平日老幼皆宜的名点,也是酒席上的必备食品。
麵茶用麵粉和砂糖温火炒匀,熟后再加油,有的捏成丸,有的散装在玻璃瓶里,随时都可以吃。
扁食本地人称“扁肉”。
蒙丸不知何故取以此名。山粉、白砂糖、猪油搅拌后捏成龙眼大小丸子,蒸熟上盘,清香甜腻,亦为家宴点心,也是酒席上的必备食品。
社饼春分前后採摘山野一种荆棘植物盛开的肉质白花瓣,拌入米浆,油锅煎摊成饼,别有风味,是历代先民结社祭拜土神时的祭品,俗称社饼。
艾粿初春採摘田野新发的艾草嫩叶,捣烂拌以米浆搓成扁园饼状,蒸熟食用,有特殊清香之气。
七层糕浸水磨浆,淋浇在铜铁方形容器,置沸水上烫熟凝固再浇一层,往复七层,熟后倒扣,切成棱形块。
油煎盏带把铁盏先淋一层米浆作外皮,上置拌制的罗卜丝、木耳丝、香菇丝、辣椒末馅,再浇覆一层米浆。浸入热油煎炸,香酥麻辣,街头小摊即炸即食。
主要景点
湛卢山
湛卢山位于松谿县茶坪乡南,主峰湛云峰海拔1230米,为春秋战国时越人欧冶子铸剑(湛卢宝剑)之地, 炉冶遗蹟尚存。春秋战国时,欧冶子奉越王允常之命,到山中冶炼天下第一剑之湛卢宝剑,因此而得名。
白马山
白马山位于松谿县中部,距县城20公里,地处北纬27°3′,东经118°47′,北起项溪,南接摩林坑岗,西至马厝,东临渭田溪。面积为33平方公里,,最高山峰仙阁海拔1031米,年平均气温为14.1℃,是松谿县风景名胜之一,是福建省自然保护区。
所获荣誉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