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核孔

核孔

核孔

核膜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界膜,但核膜不连线,上有许多小孔,由孔环颗粒、周边颗粒、中央颗粒和无定形物质组成核孔複合体(nuclear pore)。它能够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核孔
  • 外文名:nuclear pore
  • 定义:两个核膜之间连线处
  • 用途: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作用介绍


核孔
它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大分子物质交换的通道,如信使RNA可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脊椎动物细胞的核膜上平均拥有约2000个核孔,但核孔的数量也会根据细胞转录活动的旺盛程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核孔的数目也因细胞种类及代谢状况不同而有差别,转录活性低或不转录的细胞中,核孔数目少。
有核膜孔、细孔(pore)、或环纹(annulus)等各种叫法。是位于真核生物核膜上的许多直径为70—150纳米的圆形的特殊构造。在核孔的正中有一个电子密度的高的颗粒,其周围被电子密度低的薄膜包围着,而在薄膜的周围还有八个电子密度的高的颗粒。在核膜表面上的核孔的密度,以及核孔的内径和外径,可因生物的种类和细胞的时期不同而异。通常核孔的密度与核的活性有关,凡核的合成活动越高,则核孔的密度也越大。最初生物学家将核孔命名为细孔,但实际上它并不是经常单纯开放着的孔,而是有选择地进行着物质的透过。例如,某种蛋白质分子,其直径虽仅有10纳米,但它却不能从细胞质进入到核内。另外核孔也并不是完全不使大的颗粒透过,已观察到,含有RNA的大颗粒可从核内透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进出,但不是自由进出,而是主动选择。另外,在新课标高中生物的表述里,一般浅显地认为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事实上病毒的DNA是可以进入的。

组成结构

组成核孔的蛋白质是核孔素。约有一半的核孔素典型地包含α螺旋和β螺旋团,或包含结构域,因为另外一半的一级结构中包含许多重複的缩氨酸、苯丙氨酸及甘氨酸,所以这一半表现出蛋白质自然发展所形成的典型结构特徵。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