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伯氏豹鲨

伯氏豹鲨

伯氏豹鲨(Halaelurus buergeri),俗称:沙条、豹鲛、红狗鲨等,食用性鱼类,栖息于大陆棚斜坡。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台湾分布西部、澎湖。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伯氏豹鲨
  • 拉丁学名:Halaelurus buergeri
  • :动物界
  • :猫鲨科

概述

伯氏豹鲨伯氏豹鲨
by: 鱼类生态进化研究室
命名者(Müller & Henle, 1838) 栖息深度 80 - 100 公尺
有毒鱼类 否
科中文名猫鲨科 经济性 否
科号科名F023 Scyliorhinidae 食用鱼类 是 中国大陆名 梅花鲨
模式种产地 Japan. Lectotype: RMNH D2593 (dry) 观赏鱼类 否 俗名 沙条、豹鲛、红狗鲨( 澎湖)、软狗鲨( 澎湖)
世界分布西北太平洋 台湾分布西部、澎湖
最大体长49 cm 栖息环境砂泥底、近海沿岸
同种异名Halaelurus burgeri, Scyllium buergeri
参考文献台湾鱼类志(沈等, 1993);中国动物志-圆口纲及软骨鱼纲(朱等, 2001);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4 Sharks of the world Nakaya, K. 1975 Compagno, LJV 1984 Compagno, LJV 1984 沈世杰编Shih-Chieh Shen ed. 1993 朱元鼎,孟庆闻等编2001
典藏标本ASIZP0055019 . FRIP00513 . NMMBP06216 . NMMBP06597 . NMMBP08844 . NMMBP08862 . NTMP1358 . NTUM06539 . NTUM06688 . NTUM07737 .
英文俗名Blackspotted catshark; Darkspot cat shark; Black-spotted cat shark; Nagasaki cat shark
濒危状态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

形态特徵

体型修长,近似圆柱形或稍纵扁。头短而宽扁;尾部细长侧扁。吻短,小于口宽之半。眼大,椭圆形,下眼睑上部分化成瞬褶。鼻孔斜列,位于口前,前鼻瓣近似三角形,与上颌有一短距离,无鼻须;无口鼻沟。口宽大,亚弧形;上下唇褶短,见于口隅;齿细小,3-5齿尖型,多行使用。喷水孔小,半月形,位于眼后。盾鳞细如绒化,3棘突1脊突。背鳍2个,小型,第一背鳍略大,形状略同,皆上角圆钝,下角钝尖,但不突出;第一背鳍起点与腹鳍基底后部相对;臀鳍比第二背鳍小,后端微凹,后角微凸;腹鳍大于背鳍;胸鳍宽而圆;尾鳍略小,上缘不具2纵行锯齿状大鳞,上叶发达;尾鳍下叶前部微突出,与中部连合,中部与后部间有一缺刻,后部与上叶相连呈圆形。体淡褐色,体侧具暗色横带及黑色斑点,三五成群夹杂,似梅花状排列;各鳍亦具黑色斑点。

栖所生态

栖息于大陆棚斜坡的底栖性鱼类。卵生,在子宫中有数卵囊,胎儿在卵囊中发育至早期产出,为卵生和卵胎生之间的中间类型。

地理分布

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台湾、韩国、中国及日本。台湾发现于东北部海域。

渔业利用

主要以底拖网捕获,一般捕获鱼体较小,故以下杂鱼处理,亦有人加工成腌熏製品。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