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的选择结构---条件语句
本词条针对高一信息技术《程式的选择结构—条件语句》内容章节,採用“问题解决教学”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明确,按照“引入--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定程式--选择结构条件格式分析-关係运算符学习--实践练习――交流评价--作业”的流程完成教学过程的设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程式的选择结构---条件语句
- 科目:信息技术
-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 课时:2
简介
【说明】:此教学设计任务由南京晓庄学院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老师yqiong参与教师·维基星光计画进行wiki教学而发布。此词条为範例词条,由yqiong选定主题并负责、参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所有同学协作共同完成!
基本信息:
科目:信息技术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课时:2教学环境:计算机网路教室
学习者特徵分析:
在第一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领略了用计算机解题的奇妙之道,感悟了程式设计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对程式设计已经产生一定兴趣,但由于在程式设计过程中,涉及数学、英语学科知识点较多,学生还没有足够的相关知识储备且我校学生基础薄弱,这样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造成在进行“设计算法”、“编写程式”环节教学,会存在一定困难,难以深入开展下去。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社版、高中课程标準实验教材选修模组一《算法与程式设计》中的第2章2.3节《程式的选择结构》第1课时2.3.1《程式的选择结构---条件语句》,是在上两课时(2.1—2.2)学习VB的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变数、函式、表达式等程式设计语言和程式顺序结构的基础上,学习程式的选择结构—条件语句,其中包含“条件语句的格式、功能、执行过程”、“VB语言的关係表达式、逻辑表达式等程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分析
掌握VB语言的条件语句的格式、功能、执行过程;能够利用条件选择语句编写简单的选择结构的程式;
掌握VB语言的关係表达式、逻辑表达式等程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
通过任务引导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式、调试程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条件语句来实现控制项结构。
进一步掌握程式调试运行的方法。
程式设计选取的题目都是生活中遇到的例子,加强学生利用本学科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笔法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掌握VB语言的关係表达式、逻辑表达式等程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
通过任务引导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式、调试程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条件语句来实现控制项结构。
进一步掌握程式调试运行的方法。
程式设计选取的题目都是生活中遇到的例子,加强学生利用本学科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笔法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VB语言条件语句的格式、功能、执行过程。
2.掌握VB语言的关係表达式、逻辑表达式等程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
在理解条件语句的基础上,如何利用计算机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掌握VB语言的关係表达式、逻辑表达式等程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
在理解条件语句的基础上,如何利用计算机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主要採用了讲授法,小组合作式,自主探究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法,强化练习法,交流讨论法等。 从学生日常生活问题入手,快速自然的引导学生走进主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讲授新课内容,以醒目的方式将条件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呈现给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讨论与探究中完成任务;把滑鼠还给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通过商场打折问题驱动学生完成任务,课程安排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展示评价环节,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明确条件选择语句的执行流程及使用方法,逐步建构规範合理的利用计算机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在结束环节,以课后作业强化练习法结束本节课,使学生对条件语句的暂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教学过程与媒体资源
注:此栏目可以用表格,也可以以文字方式填写。如下:
方法一:文字形式表达。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一份上一届学生多媒体技术套用水平测试成绩单,让学生观察成绩等级一栏有什幺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成绩单得出结论:等级只有两种,通过与不通过。思考用什幺办法解决成绩等级的评定问题。 设计意图:用一份成绩单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设定学习成绩等级,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成绩等级只有两种,可以用简单的条件语句解决,不会令学生产生胃难情绪。 媒体资源:幻灯片,茂名市第十中学多媒技术套用成绩单。
新课探究—条件语句的格式
教师活动: (1)分析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用我们上两节课学的程式语句能解决吗?因为只有两种状态,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如果>或=60,我们就让它显示“通过”,达不到60这个条件,就让它显示“不通过”。 (2)指导学生设计算法, 检查学学生设计的算法,让两个小组的代表到黑板前析书他们的算法设计,组织学生讨论各组算法的合理性。 (3)编写程式代码:详细讲解程式代码的编写,通过程式介绍条件语句的两种格式。 格式一:if条件then语句组1else语句组2 格式二:if条件then语句组1else语句组2endif (4)调试程式,指导学生上机调试运行程式,将两种格式的条件语句都上机运行,加深学生对两种不同格式的条件语句的理解的。 学生活动: (1)学生分析问题,然后试着设计算法。 (2)两组学生代表到黑板板书他们的算法设计。学生讨论算法的可行性。 (3)学生仔细听讲,掌握条件语句的基本格式 (4)学生上机高度运行程式,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式,高度程式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媒体资源:幻灯,黑板,粉笔,计算机
新课探究—关係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关係表达式 在刚才的例子里,我们构想的是分数>或=60用>=。如果我们将条件改成60及<60我们都知道怎幺表达了,如果想表达介于60到70间的数值呢,又该如何表达? 检查学习情况:小测试 将上面的条件瞩目为NOT2,然后输入1,程式是执行右边的语句还是左边的?如果输入的是2呢? 与学生分析小测试,加深理解。 (4)做一个小练习: 某商场的某器重衣服进行促销,规定买两件以上在原价98元每件的基础上打8.8折,设计一个程式,计算购买衣服的应付款。 检查练习情况,只看算法和程式代码,不要求上机运行。 学生活动: (1)学生自行探究,了解关係表达式的运算符号与逻辑值。 (2)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条件语句的执行过程。 (3)学生自学逻辑表达式,然后回答小测试 (4)学生按照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属牟步骤试着为小练习设计算法和编写程式代码。 设计意图: (1)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将条件语句的执行过程放在例题中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条件语句的执行过程。 (3)小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逻辑运行值的理解 (4)通过一个小练习,加深学生对条件语句的理解,提高学生以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媒体资源:幻灯,黑板,粉笔,计算机
拓展学习:
教师活动: (1)布置自学:通过刚才的例题,我们知道了条件语句的格式与它的执行过程,可是我们都知道,一般说会考的成绩都分四个等级,ABCD,设计算法,编写程式,调试运行这个步骤学习IF多重分支选择语句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3)请某小组代表介绍小组的学习情况,并演示程式运行效果。请其他小组评价该小组学习效果。 (4)小结该小组学习效果。 学生活动: (1)学生以小组形式按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式,调试运行这个步骤学习IF多重分支选择语句 (2)某小组代表讲解自己小组的学习经验,展示算法和程式代码,并调试运行。 (3)学生对该小组学习形成、效果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 (1)将学生的成绩等级由两个上他升到四个,选择的数目增加,问题深,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2)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在已有科研部範围内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存疑设悬念
教师活动:刚才用的是IF语句,我们用IF语句能解决简单的选择问题,但是,如果选择的条件太多,用IF会比较麻烦。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我们下节课会介绍多重选择语句格式。 设计意图:留一个悬念给学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慾,为下节课创造学习条件。
小结
教师活动:小结本课时所学的内容:VB语言的条件语句,功能和执行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与教师一起小结本课时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对本课时个总结,进一步巩固本课时内容。
方法二:表格表示法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媒体及资源準备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一份上一届学生多媒体技术套用水平测试成绩单, 让学生观察成绩等级一栏有什幺特点: 茂名市第十中学多媒技术套用成绩单 学生观察成绩单得出结论:等级只有两种,通过与不通过。 思考用什幺办法解决成绩等级的评定问题。 用一份成绩单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设定学习成绩等级,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成绩等级只有两种,可以用简单的条件语句解决,不会令学生产生胃难情绪。 幻灯片, 茂名市第十中学多媒技术套用成绩单 新课探究—条件语句的格式 (1)分析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用我们上两节课学的程式语句能解决吗?因为只有两种状态,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如果>或=60,我们就让它显示“通过”,达不到60这个条件,就让它显示“不通过”。 (2)指导学生设计算法, 检查学学生设计的算法,让两个小组的代表到黑板前析书他们的算法设计,组织学生讨论各组算法的合理性。 (3)编写程式代码:详细讲解程式代码的编写,通过程式介绍条件语句的两种格式。 格式一:if条件then语句组1else语句组2 格式二:if条件then语句组1else语句组2endif (4)调试程式,指导学生上机调试运行程式,将两种格式的条件语句都上机运行,加深学生对两种不同格式的条件语句的理解的。 (1)学生分析问题,然后试着设计算法。 (2)两组学生代表到黑板板书他们的算法设计。学生讨论算法的可行性。 (3)学生仔细听讲,掌握条件语句的基本格式 (4)学生上机高度运行程式,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通过与学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式,高度程式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幻灯,黑板,粉笔,计算机 新课探究—关係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 (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关係表达式 在刚才的例子里,我们构想的是分数>或=60用>=。如果我们将条件改成60及<60我们都知道怎幺表达了,如果想表达介于60到70间的数值呢,又该如何表达? (4)做一个小练习: 某商场的某器重衣服进行促销,规定买两件以上在原价98元每件的基础上打8.8折,设计一个程式,计算购买衣服的应付款。 检查练习情况,只看算法和程式代码,不要求上机运行。 (1)学生自行探究,了解关係表达式的运算符号与逻辑值。 (2)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条件语句的执行过程。 (3)学生自学逻辑表达式,然后回答小测试 (4)学生按照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属牟步骤试着为小练习设计算法和编写程式代码。 (1)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将条件语句的执行过程放在例题中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条件语句的执行过程。 (3)小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逻辑运行值的理解 (4)通过一个小练习,加深学生对条件语句的理解,提高学生以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幻灯, 计算机 拓展学习 (1)布置自学:通过刚才的例题,我们知道了条件语句的格式与它的执行过程,可是我们都知道,一般说会考的成绩都分四个等级,ABCD,设计算法,编写程式,调试运行这个步骤学习IF多重分支选择语句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3)请某小组代表介绍小组的学习情况,并演示程式运行效果。请其他小组评价该小组学习效果。 (4)小结该小组学习效果。 (1)学生以小组形式按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式,调试运行这个步骤学习IF多重分支选择语句 (2)某小组代表讲解自己小组的学习经验,展示算法和程式代码,并调试运行。 (3)学生对该小组学习形成、效果进行评价。 (1)将学生的成绩等级由两个上他升到四个,选择的数目增加,问题深,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2)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在已有科研部範围内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幻灯 计算机 存疑设悬念 刚才用的是IF语句,我们用IF语句能解决简单的选择问题,但是,如果选择的条件太多,用IF会比较麻烦。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我们下节课会介绍多重选择语句格式。 留一个悬念给学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慾,为下节课创造学习条件 小结 小结本课时所学的内容:VB语言的条件语句,功能和执行过程 学生与教师一起小结本课时内容 通过小结对本课时个总结,进一步巩固本课时内容
教学阶段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媒体及资源準备 |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教师出示一份上一届学生多媒体技术套用水平测试成绩单, 让学生观察成绩等级一栏有什幺特点: 茂名市第十中学多媒技术套用成绩单 | 学生观察成绩单得出结论:等级只有两种,通过与不通过。 思考用什幺办法解决成绩等级的评定问题。 | 用一份成绩单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设定学习成绩等级,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成绩等级只有两种,可以用简单的条件语句解决,不会令学生产生胃难情绪。 | 幻灯片, 茂名市第十中学多媒技术套用成绩单 |
新课探究—条件语句的格式 | (1)分析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用我们上两节课学的程式语句能解决吗?因为只有两种状态,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如果>或=60,我们就让它显示“通过”,达不到60这个条件,就让它显示“不通过”。 (2)指导学生设计算法, 检查学学生设计的算法,让两个小组的代表到黑板前析书他们的算法设计,组织学生讨论各组算法的合理性。 (3)编写程式代码:详细讲解程式代码的编写,通过程式介绍条件语句的两种格式。 格式一:if条件then语句组1else语句组2 格式二:if条件then语句组1else语句组2endif (4)调试程式,指导学生上机调试运行程式,将两种格式的条件语句都上机运行,加深学生对两种不同格式的条件语句的理解的。 | (1)学生分析问题,然后试着设计算法。 (2)两组学生代表到黑板板书他们的算法设计。学生讨论算法的可行性。 (3)学生仔细听讲,掌握条件语句的基本格式 (4)学生上机高度运行程式,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 通过与学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式,高度程式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 幻灯,黑板,粉笔,计算机 |
新课探究—关係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 | (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关係表达式 在刚才的例子里,我们构想的是分数>或=60用>=。如果我们将条件改成<60。这个关係如何有达?请自主探究。 (2)结合刚才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条件语句的执行过程。 (3)布置学生自学逻辑表达式: >60及<60我们都知道怎幺表达了,如果想表达介于60到70间的数值呢,又该如何表达? (4)做一个小练习: 某商场的某器重衣服进行促销,规定买两件以上在原价98元每件的基础上打8.8折,设计一个程式,计算购买衣服的应付款。 检查练习情况,只看算法和程式代码,不要求上机运行。 | (1)学生自行探究,了解关係表达式的运算符号与逻辑值。 (2)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条件语句的执行过程。 (3)学生自学逻辑表达式,然后回答小测试 (4)学生按照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属牟步骤试着为小练习设计算法和编写程式代码。 | (1)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将条件语句的执行过程放在例题中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条件语句的执行过程。 (3)小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逻辑运行值的理解 (4)通过一个小练习,加深学生对条件语句的理解,提高学生以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幻灯, 计算机 |
拓展学习 | (1)布置自学:通过刚才的例题,我们知道了条件语句的格式与它的执行过程,可是我们都知道,一般说会考的成绩都分四个等级,ABCD,,设计算法,编写程式,调试运行这个步骤学习IF多重分支选择语句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3)请某小组代表介绍小组的学习情况,并演示程式运行效果。请其他小组评价该小组学习效果。 (4)小结该小组学习效果。 | (1)学生以小组形式按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式,调试运行这个步骤学习IF多重分支选择语句 (2)某小组代表讲解自己小组的学习经验,展示算法和程式代码,并调试运行。 (3)学生对该小组学习形成、效果进行评价。 | (1)将学生的成绩等级由两个上他升到四个,选择的数目增加,问题深,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2)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在已有科研部範围内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幻灯 计算机 |
存疑设悬念 | 刚才用的是IF语句,我们用IF语句能解决简单的选择问题,但是,如果选择的条件太多,用IF会比较麻烦。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我们下节课会介绍多重选择语句格式。 | 留一个悬念给学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慾,为下节课创造学习条件 | ||
小结 | 小结本课时所学的内容:VB语言的条件语句,功能和执行过程 | 学生与教师一起小结本课时内容 | 通过小结对本课时个总结,进一步巩固本课时内容 | |
课后拓展 | 布置课外阅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下列网站进行学习 | 提供好的网站让有兴趣的同学作进一步的学习。 |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一份上一届学生多媒体技术套用水平测试成绩单,
让学生观察成绩等级一栏有什幺特点:

(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关係表达式 在刚才的例子里,我们构想的是分数>或=60用>=。如果我们将条件改成60及<60我们都知道怎幺表达了,如果想表达介于60到70间的数值呢,又该如何表达? (4)做一个小练习: 某商场的某器重衣服进行促销,规定买两件以上在原价98元每件的基础上打8.8折,设计一个程式,计算购买衣服的应付款。 检查练习情况,只看算法和程式代码,不要求上机运行。
幻灯,
计算机
教学流程图
可以採用连结的方式给出,也可以直接上传图片。观看时,点击图片便可看大图,所以推荐大家直接上传图片。


教学评价
1、学生自评表: 知识评价: 我知道了条件语句的两种形式。□ 我掌握了用条件语句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我能用条件语句编写出解决与判断有关问题的程式并用Qbasic实现算法。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认真、积极、自信、善于与人合作、思维的条理性、思维的创造性 能力评价:和自己比,这节课我能拿个“”(A、B、C、D)。
2、教师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
评价我的学生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选答 学生对条件语句形式的理解 表达清晰 能基本描述 不能描述 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 全部能完成 大部分能完成 少部分完成 学生对讨论交流的态度 非常投入 较积极 应付式 学生们小组合作情况 分工明确, 合作有效 有合作,但分 工不尽合理 分工合作不合理 知识内容掌握程度评价: (1)编写一个程式,判断输入的年份是否为闰年。 (2)某居民区的物业向居民收取月卫生费的计费方法是:3人和3人以上的住户,每户收取5元;超过3人的住户,每超1人加收1.2元。设计一个程式,根据输入的人数,计算应收取的卫生费。 ③编写一个程式,求不等式(可随意输入)的解集。
评价我的学生 | A(优秀) | B(良好) | C(合格) | 选答 |
学生对条件语句形式的理解 | 表达清晰 | 能基本描述 | 不能描述 | |
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 | 全部能完成 | 大部分能完成 | 少部分完成 | |
学生对讨论交流的态度 | 非常投入 | 较积极 | 应付式 | |
学生们小组合作情况 | 分工明确, 合作有效 | 有合作,但分 工不尽合理 | 分工合作不合理 |
有合作,但分工不尽合理
(3)弹性作业:供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后研究。
设计一个程式,求出任何一个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备注与反思
本课时从设定学生的成绩等级出发,通过讲授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式,调试运行的过程,学习条件句的基本格式和运用。设定的问题简单,能帮助学生克服胃难情绪论,又从最贴进学生的成绩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个体差异,学生程式不一,接收能力也会不一,对学生的评价要求就不能一样。当个别学生因能力问题不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时,也要根据学生的进度给予适当的肯定,以增加学生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