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佛教协会
北京佛教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都有着百世不替的辉煌和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对这一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已成为政府与宗教界的共识,北京市佛教协会将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功能,调动整合一切积极因素投入佛教文化的研究和弘扬之中,铸造“北京佛教”这一品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北京佛教协会
- 会长:传印长老
- 副会长:怡学法师、胡雪峰喇嘛 等
- 下属机构: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 等
领导介绍
传印长老
辽宁省庄河市人,现任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第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常委、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宣武区政协委员。

1954年,在江西云居山出家;1956年至1959年续承虚云和尚法脉;1960年至1965年就读于中国佛学院;1981年至1984年,法师在日本佛教大学访问交流。2009年当选为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怡学法师
山西晋城人,现任北京佛教协会副会长,广化寺方丈。

1983年至1984年,在山西五台山碧山寺出家;1987年至1988年就读于南京栖霞山佛学院;1992年,当选为北市京佛教协第三届代表会议常务理事;1998年至2002年期间曾当选为北京市西城区第九届、第十届委员,北京市政协第十届委员,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代表会议理事。2008年当选北京市十三届人大代表。2009年当选为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胡雪峰喇嘛
内蒙古人,现任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雍和宫副主持。1992年当选为北京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1995年至2000年先后当选为第七、八届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第八届中华全国联合会委员,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市第八届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东城区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和北京市政协委员,2002年,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代表大会理事。2009年当选为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胡雪峰

思智法师
辽宁朝阳人,现任北京佛教协会副会长,通教寺住持。1990年当选为东城区第八届人大代表;1992年至今,先后当选为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市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民宗侨委委员、北京市青联委员、北京市第八届妇联代表;1999年当选北京佛教协会副会长;2002年任中国佛教协会第六、七届代表。2009年当选为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夏法圣居士
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市居士林林长。1990年至1998年任东城政协委员,1992年任东城政协特约委员;1999年任北京佛协第三届代表会议副会长;2000年任北京居士林第三届代表会议理事长;2002年,中国佛协第七届代表会议当选常务理事。2009年当选为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夏法圣居士

职能分工
北京市佛教协会下设五个办公室:
一、办公室:理解掌握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法律法规,确保佛协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贯彻和落实;协调各部门、各寺院的关係,起到桥樑的作用;负责佛协印鉴、介绍信的使用管理,负责各类公文的撰写、整理、归档以及各类档案、信函的接收和传阅;负责相关单位的接待。
二、财务室:贯彻执行财务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分析经济形势,按时上报财务状况;协助做好各寺院的财务管理。
三、总务室:负责北京市佛教协会的后勤保障工作,负责环境卫生,绿化美化,车辆出行及食堂的管理;保证佛协内部各种通讯畅通;负责日常生活的设施维修,保障各部门安全的供水、供电、供暖。
四、房产管理办公室:负责佛教房产的落证、确权、开发、修缮和管理。配合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做好佛教房产的落实政策工作;负责对佛教房产产权的管理以及房屋的修缮;负责申领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及时了解发现拆迁改造区房屋的变动情况,做好房屋管理工作;对城市建设和危房改造中拆除的佛教中房产与拆迁开发单位办理补偿手续。
五、教务办公室:宣传党的宗教政策,管理本会所属寺院、居士林的教务工作;执行《宗教事务管理条例》,依法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组织协调大型法务活动;组织开展对外弘法交流。
下属机构
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
一、宗旨
北京佛教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都有着百世不替的辉煌和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对这一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已成为政府与宗教界的共识,北京市佛教协会将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功能,调动整合一切积极因素投入佛教文化的研究和弘扬之中,铸造“北京佛教”这一品牌。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的成立旨在挖掘北京特有的京城佛教文化资源,开展深层次的研究工作,推动海内外文化交流,弘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促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
二、研究
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直属北京市佛教协会,依託广化寺,採取开门办所的方针,充分利用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从事佛教文化的弘扬事业和平共处研究工作,初步拟议开展以下研究工作:
1、调查:全面摸清北京市现有佛教文化资源,对重点寺院进行个案研究,写出较为详实的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写出北京佛教文化资源总报告,绘製北京佛教文化资源图。
2、专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对北京佛教文化除巨观整体的考察外,还要实施分门别类的具体研究,如寺院、人物、佛塔、壁画、音乐、书法等,此外有“历史名人与北京佛教”、“东西文化交流中的北京佛教”等专题研究,要突出北京佛教的特色。
3、着述:研究所要突出研究功能,展示研究成果,拟出版《北京佛教》系列研究丛书,建立编委会,聘请知名学者、政府主管官员、热心佛教文化的海内外企业家为编委,有序推出系列成果。
三、资料库
多方收集北京佛教的新老资料、图片、书信、实物,分类建档,使研究所逐渐成为北京佛教的资料资料库和信息中心,在条件成熟时,将设立“北京佛教网站”。
四、出版
1、提升研究品味,扩大“北京佛教”知名度,编辑出版一份学术年刊。
2、为广结善缘,向信众弘扬佛教文化,在《广化文库》的基础上,设计印行赠送各类导人向上的书籍。
五、培训
为提高佛教四众弟子的文化素质,研究所将开设初级、中级和高级培训班,招收北京及各地佛教爱好者,聘请首都学术界和佛教界的知名者、大德法师担任教职。正式学员将颁发国家认可的证书,普通旁听学员颁发北京市佛教协会或广化寺佛学培训班结业证书。
六、交流
积极开展海内外佛教文化交流活动,与港澳台地区的佛教文化机构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接触交流,与东亚、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国的佛教文化进行资源共享和合作研究。
七、谘询
研究所要理论联繫实际,开门办所,回报社会,为各阶层提高佛教信息服务。可为电视台、电影厂提高相关图形资料,为有关寺院修复提供资料,为信众提供朝山进香出行参考资料。
八、主办文化活动
1、主办或协办有关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2、举办佛教文化摄影、书画展览活动。
3、举办佛教音乐演奏会、联谊会。
北京佛教音乐团
北京佛教音乐团旨在整理、研究、教授、演奏汉语系佛教音乐,重点是北方佛教音乐体系中的北京佛教寺院音乐。
北京佛教音乐团的前身是北京京音乐(智化寺音乐的俗称)研究会。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北京佛教界和音乐界的有识之士,为抢救和挖掘明清时代誉满京城的京音乐,在中国佛教界的大德赵朴初居士的倡导下,创立了“北京京音乐研究会”,组织“艺僧”在广化寺整理乐谱,排演乐曲,研究京音乐。1986年3月在北京广化寺正式组建“北京佛教音乐团”,经第二十五代传人增远及其弟子们的共同努力,使濒临绝响的佛教京音乐重发微妙之声。
北京佛教音乐团由两部分成员组成:一部分负责唱念的僧人,一部分负责演奏的居士;他们所演奏的曲目,既有着古老传承和广泛影响的“智化寺音乐”,又有在过去华北地区流行的“北方佛曲”。
二十多年来,北京佛教音乐团在国内经常巡迴演出,而且多次出国展演与交流。1987年1月赴西欧演出;1989年12月赴新加坡展演;1996年5月赴德国巴伐利亚参加第二届国际宗教音乐节,6月赴德国柏林参加亚洲音乐节;1999年9月赴捷克、比利时参加音乐交流活动等。在国内参加过二十多次巡演和活动,有:北京广化寺、北京灵光寺、北京法源寺、天津大悲院、海南三亚南山寺、江苏无锡祥符寺、北京音乐厅、北京中山堂音乐厅、广东东莞隐贤寺、河南洛阳白马寺等一些大型的纪念活动、法会、节庆活动。
多年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北京广化寺方丈怡学大和尚、灵光寺方丈常丈法师等都非常关心北京佛教音乐团的发展、进步,亲自参加活动,亲自指导、关心。目前北京佛教音乐团整理、研究、汉语系佛教音乐,主要着作有《京城佛乐古曲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