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当代着名作家美文书系:拥有一方绿荫

当代着名作家美文书系:拥有一方绿荫

当代着名作家美文书系:拥有一方绿荫

《当代着名作家美文书系:拥有一方绿荫》收录了陈忠实创作的很多经典的散文作品,如《原下的日子》、《第一次投稿》、《晶莹的泪珠》、《在河之洲》、《也说中国人的情感》、《与军徽擦肩而过》、《老陈与陈老》、《默默此情谁诉》、《告别白鸽》、《娲氏庄杏黄》、《漕渠三月三》、《也说乡土情结》、《那边的世界静悄悄》等。文章或将被遗忘的历史、生活的细节,重新挖掘出来,昭告天下;或在历史文化、乡土亲情中游走,具有开阔的人文视野和人文关怀,还有文化担当;或热爱生命、认真生活,让读者分享感动和疼痛;或直面人生,针砭世事,体察命运的光彩与沉重……《当代着名作家美文书系:拥有一方绿荫》篇篇如剂剂良药,调理世道人心;句句如利刀,解剖拷问自身的灵魂。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当代着名作家美文书系:拥有一方绿荫
  •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 页数:267页
  • 开本:16
  • 品牌:中国文史出版社
  • 作者:陈忠实 汪兆骞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03436298, 9787503436291

内容简介

《当代着名作家美文书系:拥有一方绿荫》是《当代着名作家美文书系》作品之一。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着名作家陈忠实最新经典散文集。这些散文,是血肉之躯与多彩现实对撞出的闪光,是人性与天理对撞出的大欢喜、大哀凉与哲思,是寂寞灵魂发出的诗意畅想和冰肌雪肠的自省。这里有时代之光与民族之魂;有英雄的主题与审美的个性;有灵魂的坚守与人生的写意

作者简介

陈忠实,1942年生,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人。历任毛西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及党委副书记、西安市郊区文化馆副馆长、西安市灞桥区文化局副局长、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党组成员。已出版长篇小说《白鹿原》《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巷卷《陈忠实文集》七巷,散文集《生命之雨》《告别白鸽》《家之脉》《原下的日子》等着作85种。作品《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1991年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8);中篇小说《康家小院》获1985年《小说界》首届优秀作品奖,散文《原下的日子》获2004年《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短篇小说《日子》获2007午首届蒲松龄小说奖,短篇小说《李十三推磨》获2007年“茅台杯”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2008年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短篇小说奖、《小说月报》2009年第13届百花奖。2007年陈忠实荣获由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首届陕西文艺大奖艺术成就奖。有多部(篇)作品被翻译成英、法、俄、日,韩、越、蒙古等语种文字出版

图书目录

序:在尘埃与云朵之间,温暖众生
辑一原之下 河之洲
原下的日子
三九的雨
娲氏庄杏黄
漕渠三月三
永远的骡马市
在河之洲
一把铁勺走天下
关于一条河的记忆和想像
半坡猜想
关中娃,岂止一个冷字——读《立马中条》
辑二生命历程与关中辩证
最初的晚餐——《生命历程中的第一次》之一
尴尬——《生命历程中的第一次》之二
沉重之尘——《生命历程中的第一次》之三
与军徽擦肩而过
第一次投稿
五十开始
六十岁说
老陈与陈老
家之脉
为城墙洗唾——关中辩证之一
粘面的滑稽——关中辩证之二
遥远的猜想——关中辩证之三
孔雀该飞何处——关中辩证之四
乡谚一例——关中辩证之五
也说乡土情结——关中辩证之六
两个蒲城人——关中辩证之七
辑三默默此情谁诉
晶莹的泪珠
也说中国人的情感
默默此情谁诉
活着,只相信诚实——怀念胡采
陪一个人上原——林兆华导演印象
别路遥
一九八〇年夏天的一顿午餐
仰天俯地,无愧生者与亡灵——感动孔从洲将军
敬上一杯酒
何谓良师——我的责任编辑吕震岳
何谓益友——我的责任编辑何启治
舒悦里的亲情和友谊
辑四沉浸于体验
拥有一方绿荫——《我的树》之一
绿蜘蛛,褐蜘蛛——《我的树》之二
绿风——《我的树》之三
火晶柿子——《我的树》之四
一株柳
种菊小记
又见鹭鸶
告别白鸽
家有斑鸠
遇合燕子,还有麻雀
喝茶记事
旦旦记趣
皮鞋·鳝丝·花点衬衫
汽笛·布鞋·红腰带
辑五自家山水与那边世界
鲁镇纪行
追寻貂蝉
威海三章
天之池
伊犁有条榘
在乌镇
黄帝陵,不可言说
柴达木掠影
中国餐与地摊族
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
那边的世界静悄悄——美、加散记之一
北桥,北桥——美、加散记之二
口红与坦克——美、加散记之三

序言

当下,文学的确有些萧索与寂寥,但并不荒芜。有些领域如散文,甚或还很蓬勃热闹。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散文得道,悄然兴旺,凭的正是那份见性情的真,和既能影响读者的心性,又可化作者心性的盎然韵致。对缺乏宗教,长期找不到普世价值观的读者,沉浸浓郁的散文,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诚如贤者歌日:散文的世界。就是如花的世界,在尘埃与云朵之间,温暖众生。
散文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即便从先秦算起,也有三千年历史。其间散文大家迭出。各领风骚,名篇流传,光焰万丈。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言宏,志远则言永。或持象牙板,吟晓风残月,或抱铜琵琶,唱大江东去。这一文体不断走向成熟,走向多元,滋养了中国文学,滋养了一代代作家。
散文和一切文学样式一样,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展示人的心灵世界的。芬兰的勃兰克斯说“文学是灵魂的历史”。文学的魅力,是人格魅力的直呈。散文出于人品。其人之胸襟、主体之境界,决定散文的境界。即古人所云,所谓文者。言乎志者也,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非慷慨悲壮之人,不可为之。
散文既是理性的、现实的、世俗的行走,又是感性的理想化的审美追求与梦想。其间不乏有理性与感性、世俗与审美、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的穿梭徘徊。胡适先生说的“有什幺话,说什幺话”。可视为散文的要义。既要说真话、说新话、说惊世骇俗的话。还要说“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禅机妙语。
散文的诞生,就是作家与生命相遇,与风景相遇,与世界相遇的种种情感和感悟。有灵魂的孕育、诗学的漫染和哲学的潜流。徜徉其问,荡气迴肠,如闻天籁,如饮仙醪。
本丛书暂辑十五位作家散文作品,每人一集。我的这些经年老友,系当今文坛执牛耳之宿将,文采昭昭,星光熠熠。他们的稟赋、气质、风格各不相同,但皆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其文章合为时而着,本人性,状风物,衔华而佩实。“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从历史经验到生命体验,却深深打上了中国式文人思考的印记——高洁超迈,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从容淡定,举重若轻。 读他们的散文,你会发现,其文或将被遗忘的历史、生活的细节,重新挖掘出来,昭告天下;或在历史文化、乡土亲情中游走,具有开阔的人文视野和人文关怀。还有文化担当;或热爱生命、认真生活,让读者分享感动和疼痛;或直面人生,针砭世事,体察命运的光彩与沉重……篇篇如剂剂良药,调理世道人心;句句如利刀,解剖拷问自身的灵魂。心美则响美,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读之,乐于钟鼓琴瑟,暖于布帛。
这些大家的散文,是血肉之躯与多彩现实对撞出的闪光,是人性与天理对撞出的大欢喜、大哀凉与哲思,是寂寞灵魂发出的诗意畅想和冰肌雪肠的自省。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它们是人文精神和精粹语言形式酿成的玉液琼浆。这里有时代之光与民族之魂;有英雄的主题与审美的个性;有灵魂的坚守与天堂的玫瑰;有土地的悲歌与人生的写意。高标逸韵,定将一一垂範丹青。
“皓首更觉知识浅,老来正是读书时”,编辑了一辈子的小说,退休后却偏偏爱读散文,举凡大家佳作,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欣然而忘食。“温暖之后”,遂给几家出版社主编过这些大家的美文,以期与读者共飨,反响不俗。
今又应中国文史出版社之邀。再次编老友的美文新作,仍得到老友的拨冗赐稿、鼎力相助,不胜感谢。对中国文史出版社推出本套丛书的远见卓识,以及为传统文化传承续上这捧柴薪的道义,也深表敬意。
才疏学浅,编辑中难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望作家与读者见谅。对序中的离题谬误之论,方家晒之可也。
壬辰年立春于北京抱独斋
(主编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原《当代》杂誌副主编)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