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禹州

禹州(禹县)

禹州

禹县一般指本词条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南缘的中心城市,地处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颍河自西至东横贯全境。

禹州市被誉为华夏第一都,以钧瓷文化、大禹文化、中医药文化着称。历史上,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都地、中国“五大名瓷”之钧瓷的唯一产地,同时也是明清时期全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素有“夏都”、“钧都”、“药都”之称。禹州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位列全国各项综合实力百强。

禹州市境内现存地面历史文化遗存2420处,位列全省县级市第一;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1989年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2007年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陶瓷文化之乡”和“中国大禹文化之乡”,2008年被列入全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2011年被命名为“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2013年11月荣膺“中国中原瓷都”称号。2014年10月,禹州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2016年12月,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7年10月,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以、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县(市)。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禹州市
  • 外文名称:Yuzhoushi
  •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 所属地区:河南省许昌市
  • 下辖地区:古城、无梁、郭连、浅井、苌庄
  • 政府驻地:禹王大道99号党政综合办公大楼
  • 电话区号:0374
  • 邮政区码:461670
  • 地理位置:河南省中部
  • 面积:1461平方千米
  • 方言:中原官话-禹州话
  •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神垕古镇、钧官窑址博物馆、大鸿寨、禹州森林植物园、白沙湖
  • 机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39公里)
  • 火车站:禹州站
  • 车牌代码:豫K
  • 行政代码:411081
  • 常住人口:114.87万人(2016年)
  • GDP:647.4亿元(2017年)
  • 人均GDP:5.6万元(2017年)
  • 市长:范晓东 
  • 市委书记:王宏武
  • 财政收入:18.7亿元(2017年)

历史沿革

夏商周

禹境称“夏邑”或“夏国”,亦称“虞国”。舜时期,禹在此受封为夏伯。禹的儿子启又于此创建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并大飨诸侯于钧台。《水经注》载:“河南阳翟县有夏亭城,夏禹始封于此,为夏国”。《竹书纪年》载:“夏禹之子夏启,即位夏邑,大享诸侯于钧台,诸侯从之”。后夏迁都山西安邑。帝相失国后,少康中兴,也由夏众灭浞,奉少康归于夏邑,诸侯始闻之,立为天子,建都于少康城(禹州市顺店镇康城村)。故在史籍中,早期多称禹州为夏邑。
禹州市人民政府禹州市人民政府
商朝置历国仍为夏邑,商汤曾将夏禹的后裔封于此。西周以此地为历邑,周武王时,封武王之弟于康(禹州市顺店镇康城村)。禹州在春秋时,为郑国别都栎邑。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北方翟人(亦称狄人)入据栎地,因其地在嵩山之阳,改称阳翟(音狄)。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韩景侯虔将韩国国都自平阳迁至阳翟。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灭掉郑,遂迁都郑(今新郑市)。五年之后,在周烈王六年(公元前370年),韩懿侯将国都复迁阳翟。

先秦两汉

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使内史腾灭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颍川郡,郡治首府设在阳翟。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项梁立韩公子成为韩王,仍置都于阳翟。秦末,项羽、刘邦先后攻占阳翟,并分别封韩室后裔为王,都于此。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立韩王信为韩王,置都阳翟。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徙韩王信于太原,复以韩国之地为颍川郡,郡治首府设在阳翟,领县二十(阳翟、昆阳、颍阳、定陵、长社、新汲、襄城、郾城、郏县、舞阳、颍阳、高、许、鄢陵、临颍、父城、成安、周承休、阳城、纶城)。
禹州市禹州市
汉武帝时,全国分为13个州,阳翟属豫州颍川郡,郡治阳翟,领18县,后宣帝和元帝时,增颍川郡属县分别为19和20个。
新莽时期,王莽复古改制,在天凤元年(公元14年),将颍川改为左队郡,辖区与郡治未变。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改左队郡为颍川郡,归豫州治所仍置阳翟,领县十八。

三国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分治,阳翟属魏。魏黄初元年(220年),阳翟改属豫州部河南郡,

两晋南北朝

西晋时期属司州部河南郡。东晋十六国时,阳翟曾先后属东晋(改阳翟县为阳翟郡)、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等政权。南北朝初,阳翟属南朝宋,归豫州,颍川郡寄治睢阳,领阳翟。北魏孝昌二年(526年),阳翟分为阳翟、阳城两郡。东魏孝静帝兴和元年(539年),原阳翟县划为阳翟、黄台(今郭连镇黄台村)两县,均属阳翟郡。

隋唐五代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阳翟郡,以阳翟属襄城郡,隶汝州。大业元年(605年)黄台县併入阳翟县,隶属豫州部襄城郡管辖。唐武德三年(620年),析阳城、嵩阳、阳翟各一部,置康城县。贞观三年(629年),废康城县,併入阳翟县。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阳翟县又改归河南府洛州管辖。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阳翟复归许州颍川郡管辖。五代时期后梁时期,阳翟县属许州匡国军管辖。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923—960年),阳翟县均属西京下属的许州忠武军管辖。

宋金元明清

北宋时阳翟县属京西北路颍昌府。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主中原,宋室南迁。阳翟县归金管辖。其间名称多变,建置归属複杂。
在金代伪齐刘豫统治时期,在阳翟县设颍川郡。
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颍顺军改为颍顺州,隶属南京路管辖(南京即河南省开封市);阳翟县仍为其附郭。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因州有古“钧台”遗蹟,改颍顺州为钧州,仍属南京路。辖阳翟、新郑二县和一个郭店镇。
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钧州改领阳翟、新郑、密县3县。
明洪武初年,撤销阳翟县制併入钧州州治(沿用1700余年的阳翟县名,至此告终),仍辖密县、新郑二县。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新郑从钧州划出,钧州仅领密县。
明神宗万曆三年(1575年),为避神宗朱翊钧名讳,改钧州为禹州。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第二次攻下禹州,遂在禹州设均平府,辖27县,改禹州为均平县。
清初沿袭明制,仍设禹州,归开封府管辖,领密县一县。至雍正二年(1724)升禹州为直隶州,领新郑、密县二县。十二年降为散州,乾隆六年(1741)复隶属开封府。

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元年1913年3月1日,废府存县改禹州为禹县,隶豫东道。1914年6月2日,改隶开封道。1932年9月27日,改属河南第一行政督察区。1946年河南又划成12个区,禹县属第一区。
另,民国十七年(1928年)析登封县(今登封市)、禹县(今河南省禹州市)置民治县,治白沙(今禹州市花石镇白沙)。取资产阶级“民享、民有、民治”的主张中“民治”一词命名。1931年撤销,其地复归登封县、禹县。
1945年以后,共产党曾分别在禹县、郏县交界设禹郏县;在城北扒村一带设禹北县;在禹县、密县和新郑交界设密禹新中心县;1948年在许昌、禹县交界设许西县。存在时间较短,多未形成真正的建置和辖区。

新中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仍设禹县,先后隶属河南省许昌专署和许昌市。
1988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禹县设立禹州市,为省直辖县级市,计画单列。

行政区划

禹州市辖颍川、夏都、韩城、钧台4个建制街道;神垕、方山、顺店、无梁、鸿畅、梁北、古城、火龙、文殊、鸠山、褚河、郭连、范坡、朱阁、浅井、花石、张得、方岗、苌庄19个镇;小吕、、磨街、山货3个乡。

地理环境

位置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伏牛山脉与豫东平原过渡带,在东经113°03′-113°39′和北纬33°59′-34°24′之间。总面积1461平方公里。东接许昌市建安区、长葛市,北靠新郑市、新密市,西北邻登封市,西及南部连汝州市、郏县、襄城县。

地势

禹州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以横贯西北、东南的颍河为界,构成北(具茨)、南(箕山)两大山系,环抱颍川平原。

气候

禹州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因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多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
禹州市禹州市
全市四季气候总的特徵是:春季乾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和气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
历年年平均气温在13.0℃—16.0℃之间。最暖年是1961年,年平均气温为15.7℃。较冷年是1984年,年平均气温为13.6℃,暖、冷年相差2.1℃。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2.9℃,发生在1972年6月;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3.9℃,发生在1958年1月和1971年12月。最热月在7月份,平均气温为27.6℃;最冷月在1月,平均气温0.2℃。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以上的初日平均为2月11日,终日为12月21日,其间积温为5176.6℃。
历年年平均降水量为650毫米左右,最多年为1073.8毫米,发生在1967年;最少年为442.3毫米。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各季节降水量分布悬殊,全年以夏季(6—8月)雨水最为集中,平均达353毫米,占年平均降水量的54%。秋季和春季雨量分别为151毫米和122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3%和19%。冬季雨雪稀少,平均降水量仅25毫米,占年平均的4%。
禹州市处于大陆季风区,风向、风速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年平均风速每秒为2.5米。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常年主要风为东北风。历年年平均无霜期为218天,最长达248天(1977年),最短只有179天(1962年)。最低气温≤2.0℃为霜冻指标,霜冻平均初日为11月1日,平均终日在4月5日,间隔日数为155天。

水文

禹州市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境内主要行洪沟河31条,承担着辖区各乡(镇、办)的行洪除涝任务。流域面积大于50km的河流15条,河流总长约324.2km,其中:流域面积超过3000km的有颍河,境内河长约59.5km;流域面积200~3000km的河流有兰河、肖河、吕梁江、石樑河等4条河流,累计境内河长约71.0km;流域面积50~200km的河流有小泥河、高底河、红河、白水河、扒村河、书堂河、龙潭河、潘家河、涌泉河、小青河等10条河流,河道总长约193.7km。50km以下的沟河有16条,它们是:磨河、犊水沟、尚沟河、水磨河、秦北沟、梁北沟、禁沟、石柱河、鸿畅石板河、苌庄石板河、马沟河、吓水河、柳河沟、吴河、和山房沟、花园河。

矿产资源

禹州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有煤、铝矾土、铁、陶瓷土、石灰石、硫磺等。
据2000年勘察结果,禹州市境内煤田总储量为96亿吨,占全省总储量的8.2%。禹境四周均有煤田分布,具体可分为7个区域:(1)梁北区;(2)三峰山—大刘山区;(3)弥陀寺区;(4)方山-白沙区;(5)张堂区;(6)扒村—玩花台区;(7)褚河—许昌灵井区。可供建井的井田15处,已利用(生产井和在建井)13处。禹州煤系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群、二叠系山西组及上、下石盒子组。煤系总厚720米,自上而下共分9个煤组,一般含煤27层,最多达89层,煤层总厚度15米左右。
铝矾土
铝矾叠土在禹州市境内分布较广,蕴藏量约2亿吨,已查明有7000万吨,为禹境主要矿产之一。主要分布于方山、苌庄、磨街、鸿畅、浅井、文殊、鸠山、神垕等地,有3箇中型矿床和7个小型矿点,其他山区也有少量分布。禹境产的铝矾土品位高、质量好、易开採。
铁矿
赤铁矿
从矿种分布地区和含量上看,山西式赤铁矿主要分布在方山、玩花台、扒村、朱屯、北沟至清岗涧一带。登封式假象赤铁矿主要分布在圪垃垛山、乱石山、马鞍驮山、红石峪、牛山、兰花山等地。层岭式赤铁矿主要分布在五旗山、方山、大涧、祖师庙、大小楼山等地。
钛磁铁矿
主要分布在扒村、摘星楼山、鹁鸽崖山一带。
烧铁矿
主要分布在圪垃垛山、马鞍驮山一带。
陶瓷土
主要分布于神垕、浅井、扒村、方山、文殊、磨街、鸿畅一带。因境内陶瓷土储量丰实,形成了神垕、城区、扒村、方山四大陶瓷生产基地。
石灰岩
石灰岩遍布禹境大部山岭、可作刻碑等石料,也可烧製成石灰、水泥。其开採加工多集中在禹州城北部的无梁、浅井一带。诸侯山、老龙山为最。
料石矿
砚石
矿床在浅井镇扒村北的大礴山。
花石
俗称“五彩石”、“娘娘石”、“麵疙瘩石”。分布在浅井乡的艾鹤坪山北,光滑如玉,水浸后五彩缤纷,大如鸽卵,小如珍珠。
耐火石
主要分布在苌庄、浅井、花石一带。
其他矿藏 硫磺矿、磷矿、铜矿等。

人口民族

2011年年末禹州市总人口125.96万人,常住人口112.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23万人,占总人口的35.68%,乡村人口75.52万人,占总人口的64.3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10人。禹州境内除汉族外,有回、维、白、满、蒙等20多个少数民族两万余人。

综述

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47.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87.2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39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5亿元。

第一产业

禹州市总耕地面积136.5万亩中:宜农好地约占40%,土地集约化程度高,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耕作为两熟制;宜农较好地占35%,以种植菸叶、红薯为主;宜农较差地占25%,主要种植小麦、红薯或穀子等旱作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第二产业

禹州市工业依託资源优势,能源、建材、机械、陶瓷、有色金属等支柱产业发展强劲,并形成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在化工机械、铸造、汽车配件、发製品、建材等领域成为国内领先的地区。
2011年,禹州市建立了重点项目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全市93个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105亿元。平禹煤电九矿建设、一矿技改和神火集团梁北矿改扩建顺利推进,永锦选煤厂建成投产,广电文化中心主体完工,西区、北区高中和农信大厦、财税收付中心开工建设,东风汽车部件、商品交易博览城等重大项目实现当年谋划、当年落地。深入推进大招商活动,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1亿元,全年新开工投资1000万以上项目7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
禹州市禹州市

第三产业

2011年,禹州市税收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4%,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全市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亿元,第三产业实现税收占地方税收的比重达到21.4%。

百强县

在2013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中,河南省共6个县市入榜。其中禹州市第25位、武陟县第34位、孟州市第36位、荥阳市第39位、灵宝市第50位、汝州市第57位。2013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河南省共4个市入榜。其中义马市第47位、新郑市第49位、禹州市第55位、荥阳市第62位。而2012年禹州市列居第58位,今年较去年前进3位。同时,禹州市位居2013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第25位,较上年上升1位;继续荣膺“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称号。

经济综述

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52.3亿元,增长10.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7亿元,增长1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76.5亿元,增长2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56.2亿元,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8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432元,分别增长10%和12%,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各项事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经济运行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

城镇化

2016年12月,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要求2016年年底前启动试点,到2018年取得试点任务的阶段性成果,形成可複製可推广的经验,到2020年在全国範围内全面有序推广试点成功经验。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总体实施方案》明确的各项试点任务总体要求,试点地区将结合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实际,坚持突出地方特色,重点在农民工融入城镇、新生中小城市培育、中心城市建设、城市绿色智慧型发展、产城融合发展、地方文化保护传承、城乡统筹发展等领域,根据批覆的各试点城市(镇)《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案要点》任务,结合本地发展实际,重点突破薄弱环节,积极探索,闯出新路。在试点过程中,各地区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保护耕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控制城镇用地无序扩展,严格控制城镇建设占用耕地,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鼓励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划定城镇开发边界。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最佳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建设功能好、交通畅、环境优、形象美的新型城镇。

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

2011年,禹州市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实现再就业358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2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企业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长,城乡低保人均月保障标準分别达到210元和100元,五保户集中供养率保持在60%以上。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590套,为3060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了廉租住房补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20公里,完成了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解决了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居民点建设顺利推进。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全市拥有普通高中6所,在校学生34691人;国中82所,在校学生62713人;国小380所,在校学生113569人。
高等教育
许昌陶瓷职业学院
高中
禹州市第一高级中学、禹州市第二高级中学、禹州市第三高级中学、禹州市四高、禹州市五高、禹州市古城镇第八高级中学
国中
禹州市实验学校中学部、禹州市颍川一中、钧台一中、夏都一中、韩城一中
国小
禹州市实验学校国小部、禹州市长春国小、万寿宫国小、东街国小、西街国小
幼稚园
禹州市市直幼稚园、禹州市实验幼稚园

文化事业

2008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30万册。有291个行政村建有文化大院,其中中高档次的文化大院33个。

卫生事业

2008年末,卫生系统下属9个市直医疗卫生单位,辖22个乡镇卫生院,共有在职职工321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043人。此外有厂矿企事业医疗机构6家、民营医院21家。

城乡建设

2014年10月,禹州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试点的主要任务是,以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创新行政管理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设市模式、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为重点,结合创业创新、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绿色低碳等方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试点探索。

交通概况

郑(州)—尧(山)高速与永(城)—登(封)高速在境内交汇;郑(州)—南(阳)公路和许(昌)—洛(阳)公路、彭(店)—花(石)公路贯穿全境,并通过公路与京深铁路、陇海铁路相接,沿郑南公路北上80公里,郑(州)—尧(山)高速公路北上64公里到省会郑州,沿永(城)—登(封)高速公路东去35公里到许昌市,距新郑国际机场60公里,以上公路与县、乡公路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路。

民俗文化

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各类古建筑群26处,官宦墓葬300余处,帝王陵墓7处,大型寺庙宫观8座,小型古蹟景点763处。拥有国家、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总计110处,

民族宗教

2011年年末禹州市有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和道教等宗教活动场所75处。境内有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佛教、道教五种宗教,信教民众七万余人,占禹境人口的6%以上,经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76处,宗教活动涉及各个乡、镇、办和大部分行政村。有市(县)级爱国宗教社团5个(其中天主教、佛教、道教为筹备组织)。

地方特产

禹州粉条:禹州红薯种植面积大,农民有加工红薯粉条的传统。红薯粉条,又称红薯冬粉、粉皮、活折,是禹州传统的名特产品,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焖子:焖子是禹州常见的一款风味小吃。製作“焖子”,是把当地特产的禹州粉条和红薯粉芡、蛋清、水加以葱花、姜末、料酒、小磨香油、精盐等调味料调和均匀,堆成圆盘状放入蒸笼,大火焖蒸而成,因此而得名“焖子”。
禹州十三碗:具有地方特色的“禹州十三碗”饮食文化。相传大明皇帝嘉靖曾巡视禹州,为体察民俗民风,召乡下名厨为其操办地方特色菜餚,乡厨急中生智,将民间操办喜事的地方特色菜“十三碗”精心调製,献于圣上,嘉靖皇帝品后大为讚赏,赐名水席。
禹州奇石:禹州市山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属伏牛山脉,境内共有大小山峰913座,以颍河为界,构成北(具茨山)、南(箕山)两大山系。
钧瓷钧瓷发端于东汉,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着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藉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複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恢复钧瓷烧制,钧瓷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钧瓷生产工艺与水平都得到了划时代的提升,钧瓷不断作为国礼现身世界。
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药材:禹州地理气候优越,盛产动、植、矿物药材1084种,蕴藏量达到12万吨。唐朝药王孙思邈曾长期游居禹州,行医採药、着书立说,孙思邈去世后,禹州人民在西关购地建“药王阁”永久纪念。禹州的中药文化自此开始繁荣。进入新时期以来,禹州成为全国17家标準化、规範化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也是河南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年交易额居全国第三位。在中药材贸易中的影响力愈加增强,被批准为“全国中药饮片配送中心”。同时标準化的中药材生产规模也进一步扩大,通过国家GAP认证的药材基地数量逐年增加。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豫西丹参4种道地药材取得国家原产地域地理标誌保护,在全国名列前茅。两年一度的中国·禹州药王孙思邈国际医药文化节暨中医药交易大会不仅为禹州带来了交易收入,而且又把禹州与全国联繫得更加紧密。

风景名胜

钧官窑址博物馆
河南禹州钧窑址博物馆位于河南省禹州市钧官窑路北段,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钧官窑遗址保护区内,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禹州市钧官窑址博物馆禹州市钧官窑址博物馆
神垕古镇
神垕镇位于禹州市西南。“神垕古镇”之名历史上曾被四次皇封。2012年,神垕镇区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各种古寺庙、古民居、古祠堂等40余处。
大鸿寨
大鸿寨风景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地处河南省禹州市西北边陲鸠山乡境内,为伏牛山系余脉。主峰大鸿寨高1156米。
禹州森林植物园
禹州森林植物园为国家AAA级景区,是河南省药用植物园、河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总面积213.3公顷,森林覆盖率89.9%。园区汇集国内外各类植物1200多种,其中珍稀植物116种,分9个景区、3个景观带和107个景点。
白沙湖
白沙湖位于禹州西北30公里,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是集观光、会务、度假、娱乐于一体的自然风景区。白沙水库东起二龙山,西接逍遥岭。景区内有石崖峭壁,石雕佛龛,石径幽壑,飞瀑清泉,湖心小岛。景区东岭关是三国时期关羽保护二位皇嫂“千里走单骑”寻找刘备时“过五关斩六将”的第一关,至今还遗存有“义勇武安王庙”。庙前有戏楼和望嵩桥等文化遗蹟。
禹州(禹县一般指本词条)
周定王陵
位于无梁镇,周定王陵景区由明代周定王墓、王妃陪葬墓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观所构成。
画圣故里
画圣祠位于禹州市西南鸿畅镇山底吴村。村中旧有画圣神祠一座初创于唐朝末年,文革中被毁,公留残碣数片。新修的画圣祠,背靠九龙山。前有山门,陈列有道子珍迹遗物;画圣大殿,正对三峰山阳的道子墓、饮牛坑、祖师洞和谜语峰。殿后有角门,真通十八连环彩石洞,山下是兰河,乘游艇可观看吴道子垂钓台。
古钧台
古钧台又名夏台。位于禹州市第一高级中学老校区。是夏启大宴诸侯、举行开国典礼的地方。台上筑起的亭殿为双重檐,两滴水宫殿式,周围有24根明柱支撑,红柱黄瓦,透花门窗。
禹王锁蛟井
禹王锁蛟井是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而建造。殿内有一座高达2.84米的大禹像,坐落于锁蛟井边,井口以巨石掩盖,石上穿有铁索一条垂于井口,青石雕刻的蛟龙头部浅露于水面,俯视井中隐约可见。
此外禹州境内还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颍河水利风景区、大禹像、禹王庙、禹山、禹州城隍庙、文庙、天宁寺、朝阳门清真寺、柏山文峰塔、后汉祖刘知远的睿陵、张良洞、怀帮会馆、十三帮会馆以及纸坊湖、科技文化广场等历史古蹟与自然风景。

着名人物

人物简介
吕不韦
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召集门客遍汇《吕氏春秋》,成为杂家的代表。
晁错
颍川(河南禹州)人。汉文帝时为太子家令,后升迁御史大夫。
司马徽
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郭嘉
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着名军事家、谋士。
吴道子
中国唐代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
褚遂良
唐初大臣,书法家。父褚亮,秦王李世民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
李国英
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水利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黄海嵩
原任安徽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连子恆
原任河南省三门峡市委书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连维良
原任河南省郑州市委书记、现任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艾虎生
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将,原任第39集团军军长、成都军区参谋长,现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
张国领
作家、军旅诗人,现中国武警杂誌总编。
海连池
曲剧艺术家,代表作《卷席筒》
艾立
豫剧丑角。
齐飞
剧作家。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政协常委、河南省文联副主席。

城市荣誉

授予时间奖项名称授予单位
2017年10月
2017年国家园林城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8年
2015-2017周期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爱卫会
2018年10月
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49)

友好城市

城市国家结好日期
山清郡
韩国
2009-05-19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