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殊镇(河南省禹州市市辖镇)
文殊镇隶属河南省禹州市,位于禹州市西部郊区,紧邻龙岗新区,东邻方岗镇,西连磨街乡、方山镇,南与神垕镇相连,北同顺店镇接壤。
根据河南省禹州市人民政府官网显示,文殊镇镇区总面积62平方千米(2017年),34个村委会,269个村民组,总人口42189人(2017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文殊镇
- 外文名称:Manjusri town
- 行政区类别:市辖镇
- 所属地区:河南省禹州市
- 下辖地区:34个村委会
- 政府驻地:文殊村
- 电话区号:0374
- 邮政区码:461684
- 地理位置:禹州市西部郊区
- 面积:62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42189人(2017年)
-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禹王庙、文昌阁
- 机场:新郑国际机场
- 火车站:禹州站
- 车牌代码:豫k
历史沿革
明洪武初年,撤销阳翟县制併入钧州州治(沿用1700余年的阳翟县名,至此告终),仍辖密县、新郑二县。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新郑从钧州划出,钧州仅领密县。
明神宗万曆三年(1575年),为避神宗朱翊钧名讳,改钧州为禹州。文殊镇辖区属禹州玲珑都;
清初沿袭明制,仍设禹州,归开封府管辖,领密县一县。至雍正二年(1724)升禹州为直隶州,领新郑、密县二县。十二年降为散州,乾隆六年(1741)复隶属开封府。文殊镇辖区属义让里;
中华民国元年1913年3月1日,废府存县改禹州为禹县,隶豫东道,文殊镇辖区属文殊区。
1948年禹县辖区解放,文殊镇辖区属二区(方岗),1951年改属三区(陈庄);
1958年属鸠山人民公社;
1961年改属方山区;
1968年设文殊公社,1984年改为文殊乡;
1988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禹县设立禹州市,为省直辖县级市,计画单列。文殊乡仍直隶禹州市管辖。
2000年改为文殊镇。
行政区划
截止到 2018年末,文殊镇下辖34个村民委员会,103个自然村,286个村民组。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城乡分类代码 | 名称 |
411081108201 | 121 | 文殊村委会 |
411081108202 | 122 | 北沟村委会 |
411081108203 | 122 | 孟湾村委会 |
411081108204 | 122 | 边庄村委会 |
411081108205 | 122 | 黄龙池村委会 |
411081108206 | 220 | 陈西村委会 |
411081108207 | 220 | 陈南村委会 |
411081108208 | 220 | 坡西村委会 |
411081108209 | 220 | 坡街村委会 |
411081108210 | 220 | 陈东村委会 |
411081108211 | 220 | 绳李村委会 |
411081108212 | 122 | 韩洼村委会 |
411081108213 | 220 | 川张村委会 |
411081108214 | 220 | 杨树园村委会 |
411081108215 | 220 | 暴沟村委会 |
411081108216 | 220 | 段湾村委会 |
411081108217 | 122 | 樊岗村委会 |
411081108218 | 220 | 薛河村委会 |
411081108219 | 220 | 顾庄村委会 |
411081108220 | 220 | 刘湾村委会 |
411081108221 | 220 | 曹璜村委会 |
411081108222 | 220 | 周垌村委会 |
411081108223 | 220 | 老君垌村委会 |
411081108224 | 220 | 泉沟村委会 |
411081108225 | 122 | 贺庙村委会 |
411081108226 | 122 | 枣园村委会 |
411081108227 | 122 | 西马寨村委会 |
411081108228 | 220 | 卢门村委会 |
411081108229 | 220 | 宋湾村委会 |
411081108230 | 220 | 彭台村委会 |
411081108231 | 220 | 葛沟村委会 |
411081108232 | 220 | 皂角坪村委会 |
411081108233 | 220 | 上白庙村委会 |
411081108234 | 220 | 下白庙村委会 |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文殊镇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部郊区,东经113°16′15",北纬34°11′41"。东邻龙岗新区,西连磨街乡、方山镇,南与神垕镇相连,北同顺店镇接壤,人民政府驻文殊村。
河南省禹州市文殊镇
地质地貌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以文殊村为界,东部平原开阔,西部峰峦连绵,沟壑纵横。西部旗竿山,海拔432米;西南云盖山,海拔456米;东南部禹山,海拔350米,此外还有佛山、石燕山、蝎子山等大小山头87个。
气候条件
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型气候,四季气候变化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无霜期长,水量充沛。
水文特徵
源于鸠山镇的涌泉河,在境内流程4公里;发源于磨街乡的兰河在境内流程10公里;纸坊水库乾渠过宋湾、陈西、陈东、坡街、坡西、绳李等行政村而入方岗镇。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铝钒土、石灰石等矿产。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炭、铸造、建材、细木加工成为文殊经济发展四大支柱产业。
土地资源
文殊镇耕地面积4.8万亩,山地面积10000余亩。土壤以黄土、红土和类黄土为主。植被丰茂,生长有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浮游植物和水生管束植物及核桃、桃、杏、李等众多果树,动物以北方动物类为主,沿河有鱼类、两栖类动物分布。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46873人,常住人口43878人,城镇化率30%,流动人口4120人。总人口中,男性28750人,占55%;女性21123人,占45%;2011年人口出生率12‰,人口死亡率6.2‰,人口自然增长率5.9‰。
总人口中绝大多数为汉族,回族人口2820人,占总人口的6.0%。
经济
综述
2011年,全镇共完成乡级一般预算收入3372.1万元,比2010年的3039.2万元,超收332.9万元,增长11%。一、国税所完成428.9万元,其中,增值税427.5万元,企业所得税1.4万元。二、地税所完成2935.7万元,其中,营业税250.2万元,企业所得税974万元,个人所得税168.8万元,非煤资源税1253.1万元,煤炭资源税9.8万元,城建税234.2万元,房产税6万元,印花税39.5万元,车船税0.1万元。三、财税所完成0.1万元。四、西区完成7.4万元。
工业
201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2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8亿元。新上招商引资项目17个,项目总投资4.1亿元,引进省外资金3亿元。乡镇企业总数达到1960家,从业人数2万余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境内有煤炭工业 5 家,铸造企业 44家,规模养殖厂12个,食品加工业7家,细木板加工业 4 家,石材加工业 3 家。
农业
全镇已建成陈南核桃、韩洼迷迭香、边庄金银花三个种植基地。韩洼迷迭香种植已达千亩,被禹州市中药办确定为中药材种植示範基地。陈南核桃种植,已带动周边村民委员会形成规模优势,并逐步向“公司+基地+农户”的产销一条龙方向发展。
耕地面积43660亩,人均0.95亩;农业总产值2011年达到8100万元,比上年增加23.5%,占GDP的比重35.8%。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5067吨,小麦12083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花生、蔬菜等。2011年,棉花种植面积0.2万亩,产量57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4万亩,产量491吨,其中花生121×吨,芝麻112吨;蔬菜种植面积0.1万亩,产量2868吨。
耕地面积43660亩,人均0.95亩;农业总产值2011年达到8100万元,比上年增加23.5%,占GDP的比重35.8%。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5067吨,小麦12083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花生、蔬菜等。2011年,棉花种植面积0.2万亩,产量57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4万亩,产量491吨,其中花生121×吨,芝麻112吨;蔬菜种植面积0.1万亩,产量2868吨。
畜牧业
畜牧业以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4.3万头,年末存栏3.3万头;羊年末存栏1.3万只,牛年末存栏0.2万头;家禽年末存栏15万只, 2011年生产肉类3074吨,其中猪肉2511吨,牛肉120吨,羊肉131吨;禽蛋897吨,;畜牧业总产值283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农民人均纯收入2011年达7500万元。
社会
教育事业
文殊镇教育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发展态势良好,截止2011年末有公办幼稚园2所,在园幼儿306人,专任教师16人;民办幼稚园17所,在园幼儿人数1809人,专任教师78人;公办国小16所,在校生2806人,专任教师213人,民办国小三所,在校生1891人,专任教师61人,国小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公办国中2所,在校生960人,专任教师82人,民办国中1所,在校生590人,专任教师30人,国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文殊镇2011年教育经费达0.14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0.10亿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0.04亿元,这两项经费拨付均比上年增长1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7个卫生室,卫生院1所;病床2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4张,固定资产15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8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执业助理5人,注册护士3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76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0.2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0.06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12046人1.2万人次。住院手术无,出院病人562人,0.056万人次。
文殊镇

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32人。孕产妇死亡率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08‰、0.02‰、无。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有民家艺术团队56个,30个村委会建立了村级文化活动室,民众文化丰富多彩,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市级保护单位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坡街村《弓子锣舞》)。
社会保障
2011年有镇级敬老院1个,敬老院分院2个,入住五保老人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46户,人数2044人,支出223.64万元,比上年增长13.2%,月人均12元,比上年增长11.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34人,支出36万元,比上年增长8.9%;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03人,支出48万元,比上年增长7.6%;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6人次,共支出71万元,比上年增长9.4%;农村临时救济150人次,支出10.5万元,比上年增长8.8%。
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7万元,比上年增长8.6%。社会福利费8万元,比上年增长15.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全镇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参保率96.2%,发放养老金240.4万元。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2221人,比上年末增加334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730人,比上年末增加76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491人,比上年末增加258人。
城镇建设
投资80万元配合火磨路拓宽改造,整修镇区街道1000米,高标準车行道14米,两边人行道各4米,挖排水沟两侧各2米,外侧设绿化带,各门店前铺彩色方砖。在镇政府西文殊村街口三角地带,建三角花坛,彻底改善镇区髒、乱、差现状,各街道两旁楼房林立、错落有致,道路宽阔平坦、清洁卫生,常青树、草坪、路灯等设施齐全,商业门店五彩缤纷,各类商品琳琅满目,流通渠道畅通,购销两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宽广的街道

同时,建成了薛河、坡街、三陈、贺庙四个辅助集贸市场,与文殊相互配套,形成了一主四副、设施完备、配套齐全的小城镇市场体系。
一主四副市场共有固定商户200家,流动商户640家,日交易额10万余元。小城镇建设完全改变了文殊镇的对外形象,为扩大对外开放、引资纳贤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交通
S236省道过境,其中S236省道境内长8.4千米,双向4车道,北接顺店,南通神后。有县乡(镇)级公路5条,总长19.9千米。X005文磨公路与省道S236线在境内交会贯通,交通便利。
名胜旅游
文殊山川秀美,是扼东部平原进入豫西伏牛山地的交通要塞。远近有大小山峰八十七座。其中,钟乳状的翟山、形似蟾蜍的金谷堆、鳌蚌谐趣的王山与夹龙山、状如巨蜥的南山、母子相偎的角子山和禹山 ,分别拱卫庄北、西北、西、南和东南,庄东为岗沟交错的如卧龙状的东大洼,五千米以外为广袤无际的黄淮海平原。源于西部牛头山下的蓝河玉带般半环绕庄西北、西,经南山嘴下向东南注入颍河,在南山脚下筑坝而成蓝湖。文殊古镇就座落在四周山峦环绕、东部状如黄龙转头自东而西欲汲蓝河湖水的点睛处。
拉王庙
原名禹王庙,在禹州西南,禹山北麓。山前有蓝水环绕,聚泽而为禹山湖。过搭石、沿沟壑可至山门。两旁多列土洞,为道士、信士静心清居之所。而今有大路直达山脚,庙宇依山而建,层层升高,自华坊、山门、祖师殿、禹王大帝殿、禹妃圣母殿,依次而上,林木繁茂,石径蜿蜒,禹迹典故,移步成趣,升六级而至山顶。
禹州禹王庙据文献记载肇始于夏启。《禹迹汤蹤》载:夏启伐有扈时,曾以斋车载先王“禹之灵位”同行,借先王之威而使征讨师出有名。凯旋归来,又祭告成功于“禹王之庙”。
禹山禹王庙原在禹山南坡。据传,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岳家军进取河南,得到民助神佑,一夜之间将山南禹王庙拉到山北,使神禹大帝面向北方,激励各路忠义军大破朱仙镇,直抵黄龙府!从此,禹王庙成为拉王庙,已历时八百七十余年矣!
禹州禹王庙据文献记载肇始于夏启。《禹迹汤蹤》载:夏启伐有扈时,曾以斋车载先王“禹之灵位”同行,借先王之威而使征讨师出有名。凯旋归来,又祭告成功于“禹王之庙”。
禹山禹王庙原在禹山南坡。据传,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岳家军进取河南,得到民助神佑,一夜之间将山南禹王庙拉到山北,使神禹大帝面向北方,激励各路忠义军大破朱仙镇,直抵黄龙府!从此,禹王庙成为拉王庙,已历时八百七十余年矣!
2010年在文殊村南入口的广生殿旧址修建了文昌阁,总投资138万元,面积1400平方米。